实验室与其他部门的接口程序
- 格式:pdf
- 大小:243.40 KB
- 文档页数:8
区域LIS系统方案1. 引言区域LIS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用于管理医学实验室信息的软件系统。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基本的区域LIS系统方案,并提供系统实现的详细说明和步骤。
2. 系统概述区域LIS系统主要用于实验室内各项业务的管理和协调。
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样本管理、实验室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报告生成和分发、实验室设备管理等。
3. 系统架构区域LIS系统的架构主要分为三层:前端Web应用程序、中间层服务器和后端数据库。
前端Web应用程序提供用户界面,中间层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交互,后端数据库存储实验室数据。
3.1 前端Web应用程序前端Web应用程序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提供用户注册、登录、样本管理、数据查询和报告生成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应用程序。
3.2 中间层服务器中间层服务器负责处理前端应用程序和后端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业务逻辑。
服务器端可以使用Java、Python或其他编程语言实现。
服务器端通过API接口与前端应用程序进行通信,并使用SQL语句与后端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
3.3 后端数据库后端数据库用于存储实验室数据,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或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
数据库需要设计合适的表结构来存储样本信息、实验数据和报告等。
4. 系统功能区域LIS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4.1 样本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前端应用程序录入新样本信息,包括样本编号、患者信息、检测项目等。
系统需要提供样本查询和修改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样本管理和追踪。
4.2 数据采集与存储实验室设备可以通过接口与程序对接,将实验数据自动传输到系统中。
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组织,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
4.3 报告生成与分发系统根据实验数据自动生成报告,并将报告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分发给相关人员。
系统需要提供报告预览和导出功能,以及报告的打印和传真支持。
实验室开放情况说明一、计算机实验室该实验室是面向全校的开放的、采用先进的多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模式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综合基础实验室。
实验室严格按照院校的开放计划和规定提供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
目前,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在校本部和洋浦两个校区,总面积约为900平方米,可同时提供280人上机,分为四个专业软件实验机房、一个网络实验机房、一个主控制室和值班室,环境条件现已得到很大改善,软件实验可保证一人一机。
实验室防雷、防静电、防火、防盗等设备齐全,并安装了防盗设备,照明设施完好,电路布局安全、规范,在实验室全体人员的维护下,设施完好,环境整洁、明亮,并在实验室里塑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过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各学生机的使用情况。
目前计算机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学生上机实现智能IC卡管理,以上设施保障了实验室全天全方位的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含星期六、日及节假日)。
近三年来随着实验条件的大幅改善,计算机实验室除承担信息学院的软件专业教学外,还为全校的生科、材料类、资环地信、地球物理学、数理学院、经济、统计、职技、国际文化学院、丽江、文学与新闻、成教等12个学院提供实验教学。
平均每年我室要承当50个班次,特别是,2005-2006年学年计算机实验室4个机房面对全校的83个班次开放(校本部44门、洋浦39门),教学上机5138人,所有课程机时数3060小时,共185140人次。
(详见表11,12)。
二、电路实验室电路实验室近三年来对我校信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滇池学院﹑职技学院学院的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各年级开放,时间上每周36小时(周一至周五8: 30-16:30)。
同时很多学生反映实验时间不够、有想把实验课程思考题或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设计制作带到实验室利用仪器的,另外实验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准备了一些题目供自由挑选以拓展动手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以上项目有专业教师辅指导进行。
实验室C N A S认证(详细要求)实验室CNAS认证(详细要求)-喜格一、前期策划需完成以下6个方面1、成立项目组明确分工和职责,配备相关的资源。
2、项目调研首先,对组织能力和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摸底。
其次,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行业分布、人员能力、资金需求和政策门坎等因素。
此外,还要摸清同行检测机构(潜在竞争者)的实力。
项目组需进行资料收集、市场调研等工作,收集客户需求和行业最新动态,做到知己知彼,切忌闭门造车。
3、项目审批项目组将调研结果形成“项目可行性报告”报管理层审批。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项目前景和效益分析,硬件需求(包括资金、场地、设备、新建或改扩建设施环境需求),软件需求(包括资质和政策准入门坎、人员需求、涵盖的标准和领域、认可程序要求),特别是项目建设周期,及项目所需的资金预算,存在的困难等。
管理层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后,最终作出开展与否的决策。
管理层的决心和承诺十分重要。
之后,在适当时机召集各部门进行新项目评审,确保在开展新检测项目之前,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得到满足,具备检测能力。
4、制定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和体系分计划项目组应制订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拟认可项目和领域的复杂程度、场地设施、人员配置等,估算工作量、明确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
质量负责人进一步拟订管理体系工作计划,成立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对项目完成的进度,要定期进行跟踪检查。
5、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地位要求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是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如果实验室是独立法人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法律文件,证明其有合法的服务范围和独立机构编制;如果实验室隶属于某一法人单位,应有独立建制,其机构组成应有主管部门(独立法人单位)的批准文件(如授权书),实验室负责人应有主管部门的正式书面任命,并授权实验室独立进行规定范围的检测工作。
6、明确实验室组织架构和职责权限书面任命关键岗位人员,如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设备管理员、给出意见和解释人员、监督员等,规定其职责权限。
实验室CNAS认证(详细要求)-喜格一、前期策划需完成以下6个方面一、成立项目组明确分工和职责,配备相关的资源。
二、项目调研首先,对组织能力和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摸底。
其次,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行业散布、人员能力、资金需求和政策门坎等因素。
另外,还要摸清同行检测机构(潜在竞争者)的实力。
项目组需进行资料搜集、市场调研等工作,搜集客户需求和行业最新动态,做到知己知彼,切忌闭门造车。
3、项目审批项目组将调研结果形成“项目可行性报告”报管理层审批。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项目前景和效益分析,硬件需求(包括资金、场地、设备、新建或改扩建设施环境需求),软件需求(包括资质和政策准入门坎、人员需求、涵盖的标准和领域、认可程序要求),特别是项目建设周期,及项目所需的资金预算,存在的困难等。
管理层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后,最终作出开展与否的决策。
管理层的决心和许诺十分重要。
以后,在适那机会召集各部门进行新项目评审,确保在开展新检测项目之前,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取得知足,具有检测能力。
4、制定项目整体工作计划和体系分计划项目组应制订项目整体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拟认可项目和领域的复杂程度、场地设施、人员配置等,估算工作量、明确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
质量负责人进一步拟订管理体系工作计划,成立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对项目完成的进度,要按期进行跟踪检查。
五、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地位要求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是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若是实验室是独立法人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法律文件,证明其有合法的服务范围和独立机构编制;若是实验室隶属于某一法人单位,应有独立建制,其机构组成应有主管部门(独立法人单位)的批准文件(如授权书),实验室负责人应有主管部门的正式书面录用,并授权实验室独立进行规定范围的检测工作。
六、明确实验室组织架构和职责权限书面录用关键职位人员,如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设备管理员、给出意见和解释人员、监督员等,规定其职责权限。
LIMS与检测仪器接口技术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软件系统,用于管理、控制和监控实验室的各种活动和数据。
LIMS与检测仪器之间的接口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LIMS与检测仪器的接口技术是一种软硬件集成技术,通过该技术,LIMS可以直接与检测仪器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接口技术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硬件接口:LIMS与检测仪器之间的硬件接口通常使用常见的数据通信接口,例如RS-232、RS-485、USB、以太网等。
通过这些接口,LIMS可以与检测仪器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二、软件接口:LIMS与检测仪器之间的软件接口主要包括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和数据解析等。
通信协议是指LIMS与检测仪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所遵循的规范,通常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例如TCP/IP、HTTP、FTP等。
数据格式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LIMS与检测仪器之间所使用的数据表示方式,通常使用XML或JSON等数据格式。
数据解析是指LIMS获取到的原始数据如何进行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展示给用户。
三、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实现LIMS与检测仪器接口的核心组件,其作用是将LIMS与检测仪器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接口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驱动程序通常由仪器制造商提供,其中包括仪器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和数据解析等信息。
实际应用中,LIMS与检测仪器之间的接口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一、数据采集:通过接口技术,LIMS可以直接从检测仪器中获取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二、自动化分析:LIMS可以对从检测仪器中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从而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分析结果。
三、报告生成:通过接口技术,LIMS可以实时获取检测仪器的检测结果,并根据预设的报告模板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LIMS与检测仪器接口技术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实验室数据和流程的软件系统。
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实验室自动化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而检测仪器接口技术是实现LIMS系统与实验室检测仪器之间数据交互的一种关键技术,通过该技术,LIMS系统可以直接从仪器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自动导入到LIMS系统中,从而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
要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首先需要建立LIMS系统与检测仪器之间的接口。
这个接口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实现。
根据仪器的不同种类和接口的不同标准,接口的实现方式也会有所区别。
在软件层面,可以通过编写专门的软件驱动来实现LIMS与仪器的接口。
这样,在LIMS系统中就可以直接调用这些驱动程序,从而实现与仪器的数据交互。
还可以使用现有的标准化接口技术,例如RS232、USB、以太网等,通过这些接口,LIMS系统可以与仪器进行连接,并通过特定的协议来获取仪器的数据。
在硬件层面,可以使用专门的硬件设备来实现LIMS与仪器之间的数据交互。
这些硬件设备通常是以通信接口为基础,通过将仪器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的自动导入。
还可以使用数据采集卡等设备,将仪器的输出信号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
无论是软件层面还是硬件层面,接口的设计都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格式的兼容性:LIMS系统和仪器之间的数据格式可能不同,因此接口技术需要考虑如何将仪器的数据转换为LIMS系统可以接受的格式,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实时性:数据采集需要保证实时性,即仪器上产生的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到LIMS系统中,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3. 接口的灵活性:不同类型的检测仪器可能有不同的接口要求,因此接口技术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仪器接口,并能够进行扩展和升级。
4. 安全性:在数据交互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隐私性和机密性。
公司技术标准
试验室与其他部门的接口程序
A版
COPY NO.:
起草: 试验室审核: 试验室负责人批准:
签字: 签字: 签字:
日期: 日期: 日期:
1.0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在单元机性能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室)进行测试的工作流程。
目的是确保试验室能够为公司各种产品的各种性能验证提供持续有效的服务。
2.0范围
本程序发放范围:所有需要用试验室进行测试的部门,试验室日常维护的关联部门。
3.0引用标准
质量手册
4.0术语
4.1 试验申请单:当每个部门需要使用试验室对某台机组进行测试时向试验室提出的书面申请文件。
获得批
准的申请是机组可以在试验室进行试验的前提。
4.2 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当由于客观原因造成既定的试验计划变更时,导致计划变更责任方向试验室以及
相关部门提出的书面变更申请。
仅获得批准的变更单可以调整试验室的试验计划。
4.3 设备维护通知单:当试验室人员发现试验设备不正常或损害时,向设备部提交的书面维修通知。
4.4 工具/工装申请单:当试验室因为试验或试验室管理需要申请制作工装或采购工具时,向设备部提出
的工装采购/工装制造申请。
5.0程序
5.1 各相关部门在机组测试过程中承担的责任:
a. 试验室:对机组进行测试
b. 单元机生产线:根据测试申请人要求,完成试验机组试验完成后的整理、整修等工作。
c. 测试申请部门:填写试验申请单;协调相关部门将需要测试的机组提前一天运送到试验室;对
测试结果进行确认;安排测试后机组的整理、整修等工作;随时根据试验室的
要求配合测试工作。
d. 设备部:试验室检修;试验室工具/工装制作;其它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5.2 试验申请单(格式见后附表一)
5.2.1试验申请单填写说明
a. “申请部门/申请人”由要求进行试验的部门填写;
b. “批准人”要求由提出申请的部门负责人或授权的人员签字;
c. “预计机组安装需要时间、预计机组测试需要时间”由申请人填写
d. “测试依据的国家标准”,“测试依据的企业标准”为机组的国家/行业标准号、企业标准号,此标准
要求在机组申请试验前以正式文件发放到试验室;
e. “测试内容”由申请人填写;
f. “其它特殊要求”由申请人填写,此部分主要填写此机器测试是否需要其它辅助设备,比如:风道、
额外的温度测量设备,超出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测试项目等。
g. “试验室安排”由试验室负责人填写;
h. “测试记录及结论”由试验室测试人员填写;
i. “测试结果确认”由申请人填写;
j. 试验申请单一式两份,一份存档在试验室,一份由申请部门保管。
5.2.2 试验申请单的传递
试验室负责人在接收到该申请表后,对于没有“其它特殊要求”的测试项目立即给出“测试申请单编号”,并填写“试验室安排时间”,然后返回给申请部门;对于有“其它特殊要求”的测试项目,在 1.5天内给出“测试申请单编号”,并填写“试验室安排时间”,然后返回给申请部门。
测试完成后
0.5天内,测试人员将需要的测试数据打印出来,并填写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结论。
除复印一
份给申请测试的人员外,原稿需要经试验室负责人签字后进行存档。
5.3 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格式见后附表二):
5.3.1 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填写说明:
a. “编号”由试验室填写
b. “序号”由变更申请人填写,此数据代表的是经过相关部门讨论后,最终决定试验的先后次序,最
先开始的试验为“1”,依次为“2”,“3”,“4”等等
c. “测试编号”除由变更申请人填写的变更项目外,其它由试验室提供和填写
d. “原计划开始时间”,“变更后开始时间”由试验室填写
e. “部门签字”由相关测试的申请人填写
f. “变更原因”由变更申请人填写
g. 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存档在试验室,一份由申请部门保管。
5.3.2 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传递:
当由于客观原因造成既定的试验计划变更时,导致计划变更责任方作为发起部门向试验室提出的书面变更申请,试验室在申请单上列入受到影响的测试项目清单,发起部门需要与这些关联测试项目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在0.5个工作日内将协商后的测试次序安排及测试变更通知单提交实验室,由试验室根据最新的测试次序和原测试申请中的预计测试需要时间,列出调整后的试验安排,并将安排结果用电子邮件反馈到相关部门。
在未收到最后的变更通知前,试验室按照原计划进行测试。
如果是由于试验室本身设备原因导致的机组测试时间变更,将由试验室人员负责填写“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并将调整后的结果通知受到影响的相关部门。
如果试验的机组存在质量问题或因试验结果不理想申请人要求将返回生产线整改,试验室将在发放“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后,立即停止当前试验,并将后续试验计划提前,整修后的机器需要测试时,申请人应重新提交“试验申请单”启动测试。
5.4 设备维护通知单(格式见后附表三):
5.4.1 设备维护通知单填写说明:
a. “承诺完成时间”由制造部填写
b. 其它由试验室填写
c. 设备维护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存档在试验室,一份由设备部保管。
5.4.2 设备维护通知单传递:
如果试验室中的设备出现故障,试验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填写“试验室设备维修申请表”给设备部,并在附表中罗列出因故障损坏导致将要拖延的测试项目。
设备部要在0.5天内给出维修响应,填写“承诺完成时间”,并要保证在承诺完成时间前维修好设备。
试验室人员将根据设备维修情况填写“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
5.5工具/工装申请单(格式见后附表四):
5.5.1 工具/工装申请单填写说明:
a. “承诺完成时间”由设备部填写
b. 其它由试验室填写
c. 设备维护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存档在试验室,一份由设备部保管。
5.5.2 工具/工装申请单传递:
当试验室因为试验或试验室管理需要申请制作工装或采购工具时,向设备部提出的工装采购/工装制造申请。
对于工装,设备部应在接到申请后,安排设备部前往试验室,听取试验室工作人员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造工装。
设备部对工具/工装申请单应在1天内给出响应,填写“承诺完成时间”,并要保证在承诺完成时间前完成工具的采购/工装的制作,并按照公司其它规定,将完成的工具和工装转移到试验室。
试验室人员根据制造部的“承诺完成时间””,填写试验申请单上的试验室安排。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单元机性能试验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附表一:
试验申请单
测试时间变更通知单
附表三:
设备检修通知单
申请人:设备部:时间:附表四:
工具/工装申请单
申请人:设备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