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处置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10.98 MB
- 文档页数:29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
象⼭县中医医院医疗健康集团茅洋分院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流程
实验室所有⼈员应遵守《实验室⽣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每天中午将实验室产⽣的污物废物分类、打包、称重、贴上标签,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1、可回收的⼀些⽤过的试管应放⼊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带
盖桶内浸泡30分钟以上消毒,清洗⾼压消毒。
2、当天使⽤的乳胶⼿套、⼝罩、棉签、吸头、等物丢⼊贴有⽣物危害标志垃圾
桶内(桶内为黄⾊废物袋),当作“感染性废物”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3、使⽤过的注射器针头、静脏采⾎针、未梢采⾎针、玻⽚、污染破碎玻璃试管
等锐器丢⼊盛放锐器的⼀次性“利器盒”内。
盛放锐器的容器不能装得过满,当达到盒⼦的四分之三时应当“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4、污⽔处理:直接排⼊医院医疗废⽔专⽤下⽔道,由医疗统⼀处理。
5、标本处理:检验过的⾎标本保留3天后连同试管丢⼊贴有⽣物危害标志垃圾桶内(桶内为黄⾊废物袋),当作“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送⾄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记录。
6、⼀般废物处理:普通废物即⽣活垃圾应丢到普通垃圾桶内(桶内有⿊⾊废物袋)。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一、引言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地方,各种化学药品和试剂是实验室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包括废液、废溶剂、废脱气剂、废玻璃器皿等。
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健康,还是每一个实验室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以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废弃物的安全、高效处置。
二、废液的处置1. 废酸、废碱和废溶液等废液的收集和贮存:(1)使用专用的化学废液贮存容器,容器可以根据实验室废液的类型进行分类和标识。
(2)废液容器应密封严实,防止气体泄漏或溢出。
(3)在贮存废液容器上标明废液的名称、浓度以及贮存日期,以免混淆使用。
(4)稀释后的废液可以经过酸碱中和处理后倒入下水道,但要确保废液的pH值在接受条件范围内。
2. 有机废液的处置:(1)将有机废液倒入专用的有机废液容器中,容器上标明有机废液的名称和存放日期。
(2)有机废液应尽量避免混合,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性质进行分类贮存。
(3)若有机废液不再需要使用,与废酸碱一起进行酸碱中和处理,然后交由专门的废液处理单位处理。
三、废溶剂的处置1. 废溶剂的储存:(1)废溶剂应倒入密闭的废溶剂瓶中,瓶盖应严密封闭。
(2)废溶剂瓶上标明溶剂的名称、性质以及贮存日期,方便查找和识别。
(3)禁止将不同种类的废溶剂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2. 废溶剂的回收和处理:(1)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溶剂,应进行回收处理。
(2)回收废溶剂的过程应使用密闭的设备,防止有害气体的释放。
(3)不能回收的废溶剂应交由专业的废液处理单位处理,绝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等地方。
四、废脱气剂的处置1. 废脱气剂的贮存:(1)废脱气剂应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避免氧气或水分的进入。
(2)废脱气剂容器上标明脱气剂的种类、贮存日期,并严防混淆。
2. 废脱气剂的处理:(1)对于无毒、无害的废脱气剂,可以空气中释放或以环保方式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品的处置实验室废弃物必须按医学院规定进行收集和处理,严禁把任何实验室废弃物(废试剂药品、空试剂瓶及注射器针头等)丢弃到卫生间垃圾里桶或排放到排水系统里。
一、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及空试剂瓶的处置(一)危险化学废物及空试剂瓶回收的规范要求1、一般化学废液(1)一般化学废液分三类废液收集桶收集和存放,即:含卤有机物废液、一般有机物废液、无机物废液。
(2)上述三类废液收集桶是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统一配置,并分三类印制标签。
每个废液收集桶上应贴有对应的标签,标明回收废液的类别。
实验过程中将废液(含废旧液体试剂)按分类要求倒入对应的收集桶,并在桶体标签上认真填写主要废液成分。
(3)倒入废液前应仔细察看该废液桶的标签,确认倒入后不会与桶中已有的化学物质发生异常反应(如产生有毒挥发性气体、剧烈放热等),否则应单独暂存于其他容器中,并贴上标签。
(4)不可将剧毒物质倒入上述三类废液收集桶。
(5)一般化学废液收集桶中的废液不应超过容器最大容量的90%,收集废液后应随时盖紧盖子,存放于实验室较阴凉并远离火源和热源的位置。
(6)化学固体废物应及时装瓶,贴好标签,标注主要成分。
废旧固体化学试剂在原瓶内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必要时注明是废弃试剂。
积存到一定量后装入纸箱,交医学院办公室集中回收处理。
2、剧毒化学废液(1)实验室产生的剧毒废液,暂存在单独的容器中,不可将几种剧毒物质废液混在一个容器中,按剧毒试剂管理的规定进行妥善保管。
拟处理时,填写《剧毒化学废液登记表》,与医学院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单独联系回收处理事宜。
(2)过期或由于其他原因不再使用的废旧剧毒化学试剂应原瓶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并醒目地标注其为废弃剧毒试剂,与医学院与实验室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单独联系回收处理事宜。
(二)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处置流程1、领取废液收集桶和《危险废物》分类标签。
2、待废液收集桶收满后,在收集桶外加贴《危险废物》标签,注明“主要成分”“地址”“电话”“联系人”等信息标签。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因此需要有严格的废弃物处理制度。
以下是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具体要求。
实验室污物处理及消毒1、含有生物危险物的临床标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应在试验完成后,用黄色塑料袋包装好,并存储于垃圾房。
2、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器材,在完成实验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经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2小时以上,或在有机氯含量1000mg/L消毒液内浸泡1小时以上,再交有关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和煮沸洗刷。
3、试管、吸管、注射器等实验用具,在有机氯含量mg/L 消毒液内浸泡1小时以上,再经高压灭菌后取出洗涤或丢弃。
4、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经高压消毒灭菌。
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
已装满的应定期运走。
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
5、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中安全运出。
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
6、如果实验过程中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70%酒精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
7、实验室内未经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圾。
废物的处理程序:1、工作人员应按照要求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并设置标识。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要求的包装袋或者内,并做好个人防护。
2、专人负责收集检验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
3、首先在科室进行高压灭菌或者化学消毒灭活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专人负责收集废弃标本及耗材等废物,并按运送要求送到废物存停放点。
5、医疗废物交接:根据医院要求,由专人每天固定时间到检验科废物暂时存放点收集,并做好登记交接。
意外事故的处理1、如果发生意外,必须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并在有关人员的指导监督下对出事现场进行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废液处置流程一、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要求1.任何产生实验废弃物的单位,都负有对危险实验废弃物作科学、合理地收集、暂存和无害化处理的责任。
2.严禁将危险实验废弃物随意排入下水道以及任何水源,严禁乱丢乱弃、堆放在走廊、过道以及其它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和实验垃圾不得混放。
3.各单位应对产生的危险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妥善贮存,收集容器外加贴标签(10月11日后可到实验物资科领取),注明废弃物品名等信息,并确保容器密闭可靠,不破碎,不泄漏。
对未达到要求的废弃物收储点将不予接收和处置。
4.对于化学废弃物应先进行减害性预处理或回收利用,采取措施减少化学废弃物的体积、重量和危险程度,以降低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
化学废弃物回收利用过程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避免二次污染。
二、实验室各类危险废弃物处置流程(一)实验室内各类危险废物的收集1.实验室化学废液实验室废液主要分为无机废液、有机废液和有毒废液。
各实验室应将废液进行分类,原则上原瓶回收。
如需混装回收的,应对照《实验废液相容表》对废液进行混合,避免发生产生热量、有毒气体、爆炸等剧烈反应。
各类化学废液的分类标准如下:无机废液:此类废液主要包括重金属废液(含镉、铅、铬、铜、锌等废液)、汞系废液(如含硫酸汞、氯化汞试金属水银及汞的废液)、六价铬废液(如含重铬酸钾成分的废液)、酸性废液(如含盐酸、硫酸、硝酸等不含重金属的无机酸类废液(铬酸除外))及碱性废液(如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等碱类废液)应对照实验废液相容表进行处理,消除危害后排放。
有机废液:此类废液主要包括废油(各类齿轮油、马达油等)、含卤素(如含氯钾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甲基碘、氯苯类等废溶剂)、非卤素(如含丙酮、甲苯、二甲苯、乙腈、吡啶等废溶剂)溶液。
有毒废液:此类废液主要包括含有以下物质的溶液:乙酸汞、硝酸汞、三氧化二鉮、红色氧化汞、丙烯醛、重铬酸钾、马钱子碱、氯磺酸、氟乙酸钠、亚硒酸、亚砷酸钠、2-氯乙醇、甲烷磺酰氯、氧氯化磷、五氧化二钒、DMSO二甲基亚砜、EB溴化乙锭、DEPC二乙基焦碳酸酯、丙烯酰胺、DTT二硫苏糖醇、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N,N"-亚甲双丙烯酰胺、甲醛、Triton 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氰系废液(如含氰化钾、氰化钠成分或氰错化合物的游离废液)等。
1.目的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的收集、处理程序,保证检验质量、防止交叉污染、防止污染环境。
2.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3.操作人3.1检验员负责各种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3.2各动保负责人联系外部机构处理危险废弃物。
4.工作程序4.1.一般废弃物指除危险废弃物以外的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废弃物。
在各化验室配套废液收集桶:配有废酸缸、废碱缸、中性废液缸。
1、无毒无害的废液倒入废液桶后,在检验完毕后由化验员直接倒入下水道中。
2、化学废液:一般的废液可由实验室初步处理或直接排放:对废酸、废碱等废液采用中和法、稀释法后,PH值为中性时直接排入下水道。
1、无菌物品:棉签、棉球及一次性实验用品(如试管、枪头、离心管、手套、口罩等),使用后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由外部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理公司集中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附件1),不得随意丢弃。
2、玻璃制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制品,加入有效消毒剂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
4.2.危险废弃物(包括液体和固体)指各种带有有机溶剂的废弃物,以及带有铅/镉/砷/汞/钡/卤素等的无机废弃物。
1、收集:危险废液必须进行分类收集,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存放在指定地点,不可混合贮存。
将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2、处理: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
①不同废液在倒进废液桶前要了解其相容性,确认是否为同类物质或不会引起反应的物质后,再分门别类倒入相应的废液收集桶中,禁止将不相容的废液混装在同一废液桶内,以防因发生各种反应而造成化学伤害与危害等事故。
②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倒入专门废液桶,按下列规定立即处理。
a.无机酸类:用1%碳酸钠或1%氢氧化钙溶液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试验室废弃物操作规程1.废弃物分类和标记1.1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并进行标识。
1.2废弃物一般分为可回收物、有害物和其他垃圾三类。
1.3可回收物包括但不限于纸张、玻璃瓶、塑料瓶等。
应将其进行分类收集并投放到指定回收箱中。
1.5其他垃圾包括但不限于食品残渣、废纸巾等。
应将其进行分类存放,并使用普通垃圾袋进行包装。
2.废弃物的收集和存放2.1废弃物应定期收集。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更换。
2.2废弃物在存放前应尽量控制其体积,以减少占用空间。
2.3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应存放在指定的垃圾桶中,并定期清空。
2.5废弃物存放区域应保持整洁,确保通风良好,并防止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3.废弃物的处理3.1可回收物应定期送往指定的回收中心进行处理。
3.2有害物应交由专门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并遵循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3.3其他垃圾应按照当地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4.废弃物的紧急处理4.1发生有害物泄漏、溢出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危害和污染。
如有必要,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4.2应配备相应的紧急处理设备,如防护服、化学吸附剂等,并培训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4.3紧急处理后应进行事故报告,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废弃物管理的培训和宣传5.1废弃物管理规程应作为培训内容的一部分,培训新员工和定期进行回顾培训。
5.2应制定宣传计划,加强废弃物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废弃物管理意识。
5.3应定期组织废弃物管理知识竞赛,提高工作人员的废弃物管理能力。
以上是试验室废弃物操作规程的一些建议,具体操作规范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
实验室废弃物和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
1. 分类收集:根据废物的性质和产生量,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有机废物、无机废物、含重金属废物、含细菌病毒的废水等。
2. 预处理:对于含重金属的废水,需要进行沉淀或电化学法处理,对于有机溶剂含量高的废水,需要进行萃取、精馏或吸附等工艺处理。
3. 消毒:对于含细菌病毒的废水,需要加入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 集中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集中到一个地方,等待进一步处理。
5. 最终处理:对于危险废物,一般采用焚烧、脱毒后填埋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一般废弃物,可采用深海灌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处理流程可能因实验室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而有所不同。
在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学校实验室安全废弃物处置流程为了确保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本文档规定了实验室安全废弃物处置的具体流程。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循此流程,确保废弃物得到正确分类、收集、储存和最终处置。
1. 废弃物分类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其化学性质和潜在危害进行分类。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生物废弃物(如:组织、细胞培养物、微生物等)- 化学废弃物(如:试剂、溶剂、酸碱等)- 放射性废弃物(如: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标记物等)- 尖锐物品(如:针头、玻璃片等)- 其他废弃物(如:废纸、塑料、玻璃等)2. 废弃物收集每个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收集,用于分类收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
收集应明确标识,以便于识别和处理。
- 生物废弃物:使用生物安全废物,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清理。
- 化学废弃物: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化学废物,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
- 放射性废弃物:使用专用的放射性废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 尖锐物品:使用具有防刺穿功能的锐器盒,并定期进行处理。
- 其他废弃物:使用普通的垃圾袋或废物箱进行收集。
3. 废弃物储存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内临时储存,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生物废弃物:储存于生物安全废物中,并放置在指定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 化学废弃物:储存于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热源、火种和腐蚀性物质,确保安全。
- 放射性废弃物:储存于专用放射性废物储存柜中,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辐射防护。
- 尖锐物品:储存于锐器盒中,并放置在易于拿取且安全的位置。
- 其他废弃物:按照普通垃圾进行储存,并定期清理。
4. 废弃物处置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定期交由专业公司进行处置。
具体流程如下:1. 联系专业废弃物处置公司,咨询具体处置要求和流程。
2. 根据公司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包装和标记,确保符合运输条件。
3. 预约废弃物处置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置。
4. 处置过程中,实验室人员应现场监督,确保废弃物得到正确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指南一.一般垃圾——办公室垃圾,实验室普通垃圾范围:办公室垃圾,实验室未被感染因子、有害化学物品和放射性物品污染的垃圾例如:办公室垃圾,一次性实验用塑料制品,碎玻璃,未被污染的动物寝具,装化学药品的瓶子(容器)注意:有些化学物品瓶子(容器)在丢弃前应彻底清洗三遍,所有尖状物品的处理都应遵循“生物垃圾处理条例”,垃圾桶必须放在固定位置,不能放到楼道走廊。
二.生物垃圾范围:被生物因子污染的垃圾、所有的尖状物品例如:微生物培养物、动物细胞培养物、动物血液和血液产品、所有污染过的一次性实验室用品(培养器皿、吸管、试管等)、实验用标本(血液、其它有潜在污染的物质)、所有针头及注射器所有经过高温消毒的生物垃圾(除“尖状物品”外)都可是做一般垃圾予以处理。
但是,如果将标有生物有害标签的垃圾袋丢在楼道内的垃圾桶内,就会给垃圾处理带来很多麻烦。
因此,在将生物垃圾倒入楼内垃圾桶之前,应确保垃圾袋外没有生物危害物质的字样。
应将高压消毒的物品放在透明的垃圾塑料袋内,当做一般垃圾来处理。
化学或辐射垃圾不能高压消毒,也不能将其焚烧。
净化过的非辐射的液态垃圾应与大量清水一起冲入下水道中。
三、化学垃圾范围:非辐射物品及被化学物质污染的物品例如:用过的及剩余的化学物品、破碎的温度计及其它含水印的物品、杀虫剂、不可倒置的气体容器、非辐射的铅片、用来冲洗胶片的溶剂、用过的溶剂、油类泄漏物、被污染的泵或机油、电池废旧的化学物品不能像一般垃圾和生物垃圾那样处理,也不能倒入下水道。
所有的化学垃圾外包装都应封闭。
不要将重金属化合物,氧化剂,苯酚,强酸混入溶剂容器中。
四、放射性垃圾范围:任何含有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垃圾。
例如:动物寝具及排泄物,被放射物污染的实验机清洁物品五、多重危害或综合垃圾范围:含有多种危害物的垃圾,诸如被放射性元素,传染因子或有害化学物品所污染的垃圾例如:含有一定量的氯仿或有害重金属的融水放射性垃圾凝胶过程中所产生的甲醇或醋酸物连续液体萃取过程中所产生的混合物蛋白质沉淀中的三氯乙酰酸用来存放放射性细胞中提取DNA的防腐剂或氯仿清洗被放射性元素所污染的玻璃制品所产生的铬被放射性元素所污染的真空泵用油含有血液的化合物或放射性物质六、日常消耗品范围:由于产生大量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垃圾,需要予以特别处理的垃圾例如:废旧日光灯,不泄露电池,废弃杀虫剂,水银温度计,日光灯镇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