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想的多 心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多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留心观察》教学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让学生明白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第一能力,是一种宝贵的、威力巨大的能力。
只有不断而巧妙地运用这种能力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视而有见”、“视而有得”。
教学过程:一、七彩镜。
阅读讨论内容:阅读本课书中第一文字段阅读后学生交流讨论:1、看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2、讨论:留心观察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二、童心广场。
1、考考你的观察力。
2、游戏:找变化。
3、请学生填出书中交通指示灯的顺序。
4、小组合作讨论:观察有几种方法?观察时应注意些什么?三、直通车学生独立阅读《直通车》内容,用笔划出通过哪几方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四、浏览资料卡《莫泊桑学观察》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和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
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
第二课《妈妈是名保洁员》教学方针: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打听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教育学生要恭敬劳动者、要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七彩镜。
1、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两个问题:(1)、你知道校长为什么会把一名清洁工请到领奖台上吗?(2)、XXX为什么不愿意让妈妈去学校找他?而现在他又为什么低下了头,他心里会想什么呢?二、童心广场。
1、想一想:你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2、填一填:如果你身边没有了这些工人,会给你的糊口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三、直通车。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记一记。
四、浏览资料卡《老清洁工》学生谈谈读后体会五、教师总结全课,学生谈收获。
1、做一个有意义地人:有益于社会地人、有益于国家(民族)地人、有益于人民地人!2、我们向XXX、XXX研究,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名利得失,做一棵永不生锈的镙丝钉,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第三课《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教学方针: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打听各门功课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接洽,相互渗透,是一个整体。
小学心理健康第二课《看谁做得快》教案看谁做得快: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应对压力能力引言: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关注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竞争与压力,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应该关注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应对压力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心理健康第二课《看谁做得快》,该教案的目标是通过进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导他们合理应对压力的方法。
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导学生如何应对竞争带来的压力。
3.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各种小游戏竞赛,如快速拼图、记忆挑战等。
2.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竞赛中积极合作,共同为团队争取胜利。
3. 讨论和总结:在竞赛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竞争中的感受和压力,并总结应对策略。
三、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快速接龙”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这个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说出一个以某个字母开头的词汇,学生要快速思考并依次回答,看谁说得最快。
2. 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各种小游戏竞赛。
例如,快速拼图比赛,记忆挑战等。
这些游戏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3. 思考和讨论:在竞赛结束后,组织学生共同思考竞争中的感受和压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竞赛中的心理体验,并引导他们分析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4. 常见压力应对策略介绍:根据学生的讨论,介绍一些常见的应对竞争带来的压力的策略。
例如,学会放松自己,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寻求他人的帮助等。
5. 小组讨论:将学生重新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他们认为有效的应对策略。
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互相学习和启发的机会。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强调竞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良好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调查他们周围的成功人士如何应对竞争和压力,以及他们获得的学习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模板(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烦恼带来的负面影响。
2、引导学生找到拥抱快乐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乐观情绪。
3、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调解烦恼,也让自己学会拥抱快乐。
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寻找快乐的钥匙,掌握调解烦恼的几种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别人烦恼或自己烦恼时得以排解。
三、教学准备1、上课课件2、烦恼卡(小飞机)、快乐卡、信封3、课前对学生烦恼小调查,填写烦恼卡四、教学方法:游戏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五、设计意图:快乐和烦恼常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
这节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里教育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自我调节、以达到提高心里素质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生:老师上课快乐!师:相信我们一定很快乐!(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1、出示喜羊羊的喜怒哀乐的四幅图。
引出我们人人都有喜怒哀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齐声)喜欢。
师: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的四个表情(喜怒哀乐)师: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是我们的心情表现。
你们喜欢轻松愉快的心情状态吗?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照镜子》。
(师说游戏规则,然后游戏)2、照镜子的游戏。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心情,调节学生紧张、郁闷的情绪。
(全体起立,面对面站好,1.3.5.7组听老师口令做动作,2.4.6.8组同学跟对面同学做镜面动作,准备:吃惊、恐怖、难受;好,交换,看谁做得有创造力、有新意,难过、生气、好开心啊、谢谢你,我很好;坐下。
展开想象的翅膀一、活动理念想象力是人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儿童时代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活动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体会到想象的含义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进而了解到丰富表象积累的重要性。
2、感悟到想象力的重要性,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有趣,让孩子喜欢想象。
3、通过活动,掌握提高想象力的方法。
三、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活动中掌握提高想象力的方法。
四、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五、活动过程课前约定: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尊重他人,注意倾听。
(一)暖身活动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吧——《我做我想》小结:同学们只是根据两个简单的动作就有了这么多丰富有趣的想象,想象是不是很神奇?老师今天就要带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做一次奇妙之旅。
(二)体会想象的奇妙,掌握想象的方法活动一:静态物体想像法1、(出示一个香蕉)香蕉只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可是我们内心还有一双小眼睛呢!可以看到香蕉背后许许多多的东西。
你看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真敢想!让我很惊讶啊!看来同学们内心的眼睛已经打开啦!那咱们再来试一试!(出示一个磁铁)你又想到了什么?刚才我们同学们根据香蕉小磁铁的颜色、形状展开了想象,这就是联想。
(出示:联想)小结:同学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神奇的联想呢?那是你们头脑中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同学们以后一定要大量看书,好好学习哦!2、那我们就继续调动头脑中的知识来联想(出示图片)看这些都是静态的物体,让他们在我们的头脑中变大、变小、变色、变形变成不一样的东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变一变吧!(学生分享)小组活动,学生分享。
小结:当我们赋予实物想象时,脑海中出现了许多五彩缤纷的东西,想象让我们的生活瞬间就变得美好起来!活动二:进入物体想象法1、师:看!老师还带来了什么?现在老师请你们闭上眼睛,轻轻的吸气,慢慢的呼气,打开心灵的眼睛,想象自己钻到西瓜里去,看看会发生什么!请你大胆的想象一下!学生活动和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留心观察》教学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让学生明白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第一能力,是一种宝贵的、威力巨大的能力。
只有不断而巧妙地运用这种能力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视而有见”、“视而有得”。
教学过程:一、七彩镜。
阅读讨论内容:阅读本课书中第一文字段阅读后学生交流讨论:1、看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2、讨论:留心观察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二、童心广场。
1、考考你的观察力。
2、游戏:找变化。
3、请学生填出书中交通指示灯的顺序。
4、小组合作讨论:观察有几种方法?观察时应注意些什么?三、直通车学生独立阅读《直通车》内容,用笔划出通过哪几方面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四、阅读资料卡《莫泊桑学观察》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和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
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
第二课《妈妈是名保洁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者、要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七彩镜。
1、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两个问题:(1)、你知道校长为什么会把一名清洁工请到领奖台上吗?(2)、东东为什么不愿意让妈妈去学校找他?而现在他又为什么低下了头,他心里会想什么呢?二、童心广场。
1、想一想:你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2、填一填:如果你身边没有了这些工人,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三、直通车。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记一记。
四、阅读资料卡《老清洁工》学生谈谈读后体会五、教师总结全课,学生谈收获。
1、做一个有意义地人:有益于社会地人、有益于国家(民族)地人、有益于人民地人!2、我们向雷锋、张思德学习,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名利得失,做一棵永不生锈的镙丝钉,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第三课《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各门功课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一个整体。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看谁做得快》导语: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心理素质。
《看谁做得快》是一项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执行力的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背景、目标、教学重点和内容安排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一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一、活动背景:如今,社会变化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快,竞争日益激烈,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缺乏快速反应、执行任务的能力时常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问题。
因此,我们开展《看谁做得快》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提高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协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3. 加强学生的执行力,培养任务完成的态度和能力。
4.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应对能力,提高心理韧性。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3.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执行力。
4.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与压力的能力。
四、内容安排:1. 活动准备:a. 教师准备:制作活动所需的任务卡片、计时器、奖品等。
b. 学生准备:学生分组。
2. 活动步骤:此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任务完成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a. 热身阶段:i. 引导学生集体热身活动,如体操或呼吸练习,以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
ii. 讨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得快?”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搜集他们的回答。
b. 任务完成阶段:i.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向每个小组发放任务卡片。
ii. 每个小组从任务卡片中抽取一项任务,例如:搭积木、完成数学题、缠绕绳子等。
iii. 设定计时器,小组成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计时结束后交给教师评判完成情况。
iv.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并给予奖励。
c. 总结反思阶段:i. 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六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六课看谁学得好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成绩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能够了解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理性对待自己的成绩和他人的成绩。
3.能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1.了解成绩的重要性2.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3.合理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成绩的重要性•合理的学习方法2.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名人的照片,与学生们聊聊这位名人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引出成绩的重要性。
2. 学习内容(30分钟)2.1 成绩的重要性教师分别列出成绩对学生、学校和家庭的意义,并让学生们讨论、补充。
•学生:成绩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表现,能够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业成就。
•学校:成绩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
•家庭:成绩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
2.2 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让学生们认识到成绩虽然重要,但也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学生的人品、行为和习惯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也很重要。
•学生的才艺和特长也需要得到认可和支持。
教师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成绩,还有许多其他方面可以发挥和表现自己。
2.3 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如:•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时间分配要科学。
•做好学习笔记和复习计划,巩固所学知识。
•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
•寻求帮助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关系。
学生们通过掌握这些学习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也能够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3.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们总结今天课堂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的实用性,鼓励学生们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心理健康课程教案模板(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案模板(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课程教案1一、概述科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课时:两个课时教学内容分析:理解是一种美丽,在理解的照耀下,往往能够催得生命花开。
理解是一种能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它需要培养和挖掘。
作为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正是容易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的年纪,学会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教学目标分析1、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对于个人的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真正的理解他人的技巧。
3、学会理解他人的真实意思,学会换位思考,用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对待他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如何理解他人2、教学难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运用学到的技巧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采用合作学习但辅以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与老师的相互作用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在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技巧之后,能够主动将其内化,并努力打动学生让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帮助自己改变和发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轻柔音乐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玩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前仆后继天马行空欢天喜地哭笑不得请上两位自愿参加的同学,在告知其游戏规则后,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A、选定谁来比划,谁来猜。
B、比划者面对屏幕,根据ppt呈现的成语,用身体语言去表现。
猜者背对ppt,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
也可选择放弃,猜下一题。
C、时间限制为2分钟。
2、看图片—人与人之间争吵的场面设计理念:首先用一个有趣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紧接着引入主题,衔接自然。
中⼩学⼼理健康教育课优秀教案培养观察⼒之处处留⼼皆学问处处留⼼皆学问授课年级:⾼⼀设计思想: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取信息的窗⼝,也是通往知识⼤门的钥匙。
敏锐的观察,是学⽣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好习惯。
没有观察,就⽆法获取⼤量、丰富的感性知识。
⽽感性知识对于中学⽣来说尤为重要。
中学⽣的知识经验少,抽象思维仍在发展之中。
对于他们来说,书本知识的学习必须依赖于感性经验,这样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帮助学⽣认识观察⼒的重要性,特别是帮助他们提⾼观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活动⽬标:1、通过游戏、故事和师⽣的共同探讨等活动⽅式,使学⽣认识到观察⼒在学习、⽣活中的重要作⽤,从⽽形成重视培养⾃⼰认真观察习惯的思想。
2、通过游戏和教师的指导,使学⽣找出并学会提⾼观察⼒的⼀些基本的⽅法,并能够付诸于实践。
活动准备:1、⼀款“⽐眼⼒,找不同”的flash游戏。
(可从⽹上下载。
在搜索引擎上输⼊“观察⼒”即可。
搜索的⽂件类型为flash⽂件。
)2、从上⾯的flash游戏上截取1~2张图⽚,按照学⽣⼈数印发,以备上课时使⽤。
3、游戏:“哪⼀块是多余的”所⽤图⽚。
按学⽣⼈数准备。
4、观察⽤图⽚若⼲种,按学⽣⼈数准备。
(可以从⽹上下载。
在搜索引擎上输⼊“观察⼒训练”。
)5、观察⼒测试⼩问卷。
按学⽣⼈数准备。
6、本课内容的课件(幻灯⽚)。
活动过程:⼀、新课导⼊——激发兴趣,思考感悟,引⼊课题。
1、游戏:眼⼒⼤⽐拼——找不同(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和应该遵守的规则。
(2)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图⽚发给学⽣,每个学⽣⼀份,要求学⽣独⽴完成。
(3)请⼀个学⽣上台在电脑上操作flash游戏(游戏的画⾯与学⽣⼿中图⽚⼀致),并以flash游戏中限制的时间为整个游戏的限制时间。
(4)教师宣布游戏开始。
限制时间到了以后,⽐⼀⽐,看谁找到的不同点最多。
(5)思考:为什么在相同但时间⾥,有的同学找得多,有的同学找得少呢?我们⽐眼⼒,实质⽐的是什么呢?(结论:⽐的是观察⼒。
看谁想的多
一、辅导题目:看谁想得多
二、主题分析: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可以通过从不同方向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
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
本节辅导课主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通过创设辅导活动情境,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会发散思维的方法,通过发散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增加智慧。
三、目的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力;
2、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使学生明白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可以做些什么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辅导方法:
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把所想表达出来,展示出来;
2、示范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活动时,需要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将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交流;
4、观察讨论法,让学生观察身边平常的事物,讨论它们除了平常的用途外,还有什么其它意想不到的用途,观察身边的人,讨论他们做的事情自己可不可以学着去做同样的事,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其它什么事情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操作过程:
(一)简短引导语
(二)活动一:“大风吹,小风吹”游戏
全班8个小组两两合并成4个大组,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圈进行游戏。
(三)请同学谈谈参加游戏的感受
学生注意到了以前没有留意到的东西。
(四)活动二:在活动记录卡上,利用○、□、≈、√、║等简单图形作画,添加一些线条,使其成为有意义的图案,音乐停止则笔停
1、小组内交流图画意义,看谁画的图画多
2、请每组中画得最多的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画作
(五)活动三:发现“纸”的用途,并在活动记录卡上写下自己想到的用途
(六)小组内交流“纸”的用途,补充记录卡
写字、画画、擦汗、做模型......
(七)活动四:伴随着音乐,想想自己的“用途”,并在活动记
录卡上写下来
(八)小组交流,请同学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可以做什么事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家里:做家务......
在学校:打扫卫生......
(九)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许多我们常见的东西,现在,你还觉得它们用途单一吗?只要你敢“异想天开”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当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时,除了用常规的思维去思考之外,还可以尝试着用不同寻常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想要成为生活中的“智多星”,就要我们平时多学习、多思考、多做这样的游戏!老师期待着你们成为更出色的人!
六、总结和建议:
1、这节课通过游戏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激发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课堂由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选择的物品是“纸”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中,很适合这个主题;
4、在活动课的基础上,使主题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5、教师在课前可以先选几名同学一起进行“大风吹,小风吹”游戏,课上这几名同学则可以充当游戏讲解员,可以简短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6、可以一开始就点名本课的目的和主题,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提高课堂效率;
7、营造宽松、民主的活动气氛,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8、多给学生一些自我探索的空间。
七、课外作业:
回家把活动记录卡补充完整
八、课后反思:
不足:
1、、进行游戏时,课堂比较混乱,老师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2、各个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语言欠成熟,过渡语有些重复啰嗦;
3、教师经验不足,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不足;
4、学生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5、语言生硬,没有起伏,没有抑扬顿挫,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长处:
1、有教师风貌,不怯场,不紧张;
2、亲和力强,师生关系融洽;
3、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强,反应迅速;
4、能够和学生一起玩游戏,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
总体来说,经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