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308.13 KB
- 文档页数: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种以家庭医生为签约主体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为居民提供全面、连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好处。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将医疗服务与居民的健康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家庭医生作为居民的专属医生,能够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能够加强医生与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向高需求、高风险的居民倾斜,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签约家庭医生能够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减轻其他医疗机构的负担。
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能够引导居民合理就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
签约家庭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同时,家庭医生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供及时的干预措施,增强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四、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居民的健康需求和问题,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能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此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能够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居民前来就诊,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金融 │ Finance 2013.01-02 Shanghai Economy 36学术│Academic 2013.01-02 Shanghai Economy美国是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其医疗、养老、失业、生育以及老年残障保险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医疗保险的形成与发展,应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当时,美国受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体、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它不但促进了美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
然而,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创建多种类型的医疗保险形式,加强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提高我国国民健康素质是当前国家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美国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推行医疗保险市场化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形成了以私营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医疗保险和管理式医疗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社会医疗保险由联邦政府、州以及地方政府举办的,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主要针对弱势人群(老人、残疾人、孤寡儿童、遗孀、穷人等)提供强制性的医疗保险计划。
私营医疗保险在美国医疗保险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参保人数占总人数比例最多的一类险种。
美国近一半医疗费用来源于私营医疗保险计划, 而且私营医疗保险公司负责和执行政府绝大多数医疗保险的操作工作。
这些公司主要分为两类,即非营利性健康保险公司和营利性商业保险公司。
其中,非营利性健康保险公司是以蓝盾和蓝十字为典型代表。
“双蓝”计划是由医生和其它民间机构自发组织的, 给予投保者门诊和住院服务保险,历史悠久、规模最大。
其覆盖范围遍布全国,并且形成一个松散的网络, 参保人数近1亿人。
关于管理式医疗组织,则是一种由保险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体化医疗保险形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健康维持组织(HMO)、点服务计划(POS)、排他性提供者组织(EPO)和优先服务提供者组织(PPO)等。
·4330··世界全科医学工作研究·国外全科医生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与启示黎雯霞,马珺*,杜雪【摘要】 安宁疗护可提高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痛苦。
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且全科医生作为居家安宁疗护的主要提供者也已成为其突出特点。
然而安宁疗护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建设薄弱,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疗护需求,须加快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建设。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全科医生参与安宁疗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启示性建议,包括:可建立多层次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辅以活动为基础的支付模式和医疗保障;制定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指南,明确全科医生执业范围和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安宁疗护教育培训,提高疗护人员技能水平;利用有效宣传模式提高预立护理计划在医患双方的认知度,促进安宁疗护在我国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护理;全科医生;居家安宁疗护【中图分类号】 R 197 R 473.5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23黎雯霞,马珺,杜雪. 国外全科医生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与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30-4335. []LI W X,MA J,DU X. General practitioners ' participation in home-based hospice care in foreign countries: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1,24(34):4330-4335.General Practitioners ' Participation in Home-based Hospice Care in Foreign Countries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LI Wenxia ,MA Jun *,DU Xue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e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novation Center for Social Risk Governance in Health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MA Jun ,Associate professor ,Master supervisor ;E-mail :【Abstract 】 Hospice care improves a patient 's quality of life at the end of life via reducing his physical and mentalsufferings,and also relieve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burden endured by his family members. In recent years,rich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hospice care has been accumulated in other countries,with a prominent feature of GPs being primary providers of home-based hospice care. However,give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ce care in China started late,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essential projects is weak,and the research on GPs involvement in hospice care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ospice care system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ospice care. In view of this,w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useful experience of GPs participating in hospice care in the US,the UK,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then put forward insightful sugges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hospice care system:establishing a multi-level hospice care system,supplemented by activity-based payment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formulating guidelines for home-based hospice care services with the clarified scope of practice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GPs;strengthening hospice ca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GPs and nurses to improve their competencies;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advance care planning among doctors and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publicity tools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ospice care in China.【Key words 】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nursing;General practitioners;Home palliative care400016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通信作者:马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1-10-14安宁疗护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1]。
家庭医生制在我国居家临终关怀中的优势及前景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也在积极开展居家临终关怀。
本文根据我国临终关怀工作开展的现状,探讨了家庭医生制度在居家临终关怀工作方面的优越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度;居家临终关怀;优越性【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06-02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逐渐延长,社会老龄化趋势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日益加剧。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至2012年,我国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达到161.49/10万[1]。
2/3的肿瘤被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无法治愈,患者在生命终末期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如何缓解肿瘤患者的病痛,让他们能够安宁的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值得研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临终关怀”的概念,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许多临终关怀机构,社区临终关怀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
本文对家庭医生制度在居家临终关怀工作方面的优越性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1.家庭医生制度及居家临终关怀概念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
从机制上成为服务对象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双重守门人”,规范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状况,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
居家临终关怀是指临终病人住在家中,由其家属提供基本的日常的照护,并由临终关怀机构常规的提供病人和家属所需要的各种临终关怀服务[2],这类服务通常以社区为基础,家庭医生为主体来完成。
2.居家临终关怀的需求因素我国临终关怀工作目前主要是依靠建立宁养院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建立安宁病房来完成。
英美澳全科医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摘要】英美澳全科医学运行模式与我国有着相同与不同,全科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顺利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发展的经验,逐步完善目前的全科医学模式是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全科医学运行模式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图分类号】R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78-03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二级学科,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
该学科建立在西方国家通科医生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纳并整合了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其研究重点在于,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域人群的健康需求,解决社区居民常见健康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医疗服务管理的方法等。
该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大陆,历经2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为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及其团队打下了基础[1]。
本文就其他国家全科医学运行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1 全科医学运行模式1.1 英国全科医学运行模式在英国,全科医生大部分以合作的形式执业,并与社区护士、助产士、公共卫生护士、社工人员等一起组成密切合作的工作团队。
在团队的工作中,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对个人和家庭的医疗服务外,还与社区护士合作,参与护理院或临终关怀等机构的工作;与公共卫生护士合作,参与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和药物成瘾问题管理及环境卫生问题监控等工作;与社工人员合作,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如解决入院、出院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
英国的全科医学是建立在1948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基础上的,它规定所有英国居民都可以免费享受国有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而只需患者自付少量的费用。
它的服务范围包括由中央医疗机构承担的疑难病诊治及医疗科研任务,由地区医院承担的综合及专科医疗服务和由社区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GPs)承担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家庭医生的权力比总统还要大近日有幸参加了素有美国家庭医生首推品牌之称的“倍宜安康胶囊”会议,席间通过和来自美国的专家学者交流,了解到美国医疗制度和国内的根本区别。
或者说为什么美国的医疗体制能够安康持续地向前开展的根底,那就是家庭医生制度。
家庭医生其实就是私人医生,他对他的客人需要提供全面、连续、及时、个性化医疗和保健效劳,他们不仅要治病更要帮助他的客户预防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
在美国,家庭医生的数量占到全部医生的80%以上。
一般来说,家庭医生都是由你购置医疗保险的公司向你推荐的备选医生,然后由你决定选用其中的一个。
大局部病人都不会轻易换家庭医生,因为他们对你的安康状况非常了解,有些地方一家人都用同一个家庭医生。
而作为家庭医生也不会轻易换地方,因为建立一个稳定的效劳对象也不容易。
所以,家庭医生的专业素质和个人品牌非常重要。
在美国看病,除非是急诊,否那么无论什么病你都需要联系你的家庭医生陪同前往就诊。
因为家庭医生需对你跟踪效劳治疗,所以他会记录你全面的安康档案,根本上你跟安康相关的资料,他都可以通过电脑资料一目了然。
所以当你生病时,不需要多说什么,只需告诉他你目前的状况,家庭医生就会给你作初步的检查和诊断。
在美国,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就像老朋友一样,整个就诊的过程也非常轻松、愉快。
家庭医生其实等同于全科医生,可以对付一些普通的病症。
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异样或者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家庭医生会帮你约专科医生去做相应的检查与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常,保险公司只承担经过家庭医生同意继续治疗的费用,在这点上总统的权力也比不上家庭医生。
当然保险公司也会调查病人转诊的必要性,如果是家庭医生滥用这种权力,那么很可能这家保险公司会取消和这个家庭医生的合约,这个家庭医生就会失去这家保险公司的病人。
整个美国社会的医疗理念是以预防为主,围绕着家庭保健组织的医疗和保险体系中家庭医生是核心。
除了根本的医疗之外,家庭医生通常都会帮助他的效劳对象加强营养保健,预防“亚安康”。
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和发展一、家庭医生制度现状家庭医生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的,它是围绕患者的医疗模式,由家庭医生主导患者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中国自2015年开始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涉及亿万人口。
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一些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如家庭医生的招募困难、定位不清、医保支付等问题。
二、家庭医生制度的意义1、推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家庭医生制度可以将医疗服务推向基层,方便患者就医,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衡。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家庭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医疗健康管理,跟踪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家庭医生可以避免患者为了看病跑远路的情况,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帮助节省医疗服务成本。
三、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措施要加强家庭医生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素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家庭医生工作的人员。
2、明确家庭医生的职责和权益明确家庭医生的职责和权益,让他们对医疗服务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他们服务的主动性,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3、完善医保支付应当对家庭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支付足够的医保费用,以免家庭医生对收费不敏感,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医护人员从事该职业。
四、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关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更具体的政策,包括人才引进政策、培训支持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确立家庭医生制度的地位,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2、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保证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家庭医生的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监测和反馈机制等。
家庭医生队伍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
五、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前景家庭医生制度是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有望改变我国医疗服务的结构,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未来,应该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投入到家庭医生的队伍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中。
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中国的启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长期照护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引进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家庭医生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派遣医护人员定期或非定期对居民进行家庭访视、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医疗服务。
以下是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中国的几个启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在国外,家庭医生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家庭访视,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解决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
中国也存在着基层医疗服务层级较多、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引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减轻大医院的压力。
改善家庭医疗模式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注重对居民的个体化服务,提供家庭访视、家庭护理、病情管理等服务。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和病情,量身定制合适的医疗方案。
在中国,家庭医疗模式相对薄弱,居民往往需要自己前往医院就诊,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引进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以改善居民的医疗体验,提供更加便捷和符合个体需求的医疗服务。
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慢性病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在中国不断增加。
慢性病管理是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居民的家庭访视,进行监测、指导和治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国,慢性病管理存在着分诊不精、随访不到位等问题。
引进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以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建立终身医疗关系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强调与居民建立终身医疗关系,由固定的家庭医生负责对其进行医疗管理。
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提高医疗效果和满意度。
在中国,患者往往因为看病难而反复换医生,医患关系不够紧密。
引进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可以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医疗素养。
总之,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家庭医疗模式、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建立终身医疗关系等。
对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研究当前当前, , , 随着与城市化、随着与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 , 我国传统的预我国传统的预防保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国内外实践证明国内外实践证明, , , 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 , , 并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并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并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 , 是当前卫生服务发展的必是当前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同时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 ,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完善, , , 将为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组织环将为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组织环境; ; 而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又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的关键。
而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又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的关键。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卫生服务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 , , 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
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
而国外有些国家虽然它们的社会、的社会、经济、经济、经济、人口、人口、人口、文化及卫生条件背景各异文化及卫生条件背景各异文化及卫生条件背景各异, , ,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也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也各有千秋有千秋, , , 但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和趋势上有一定共性,但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和趋势上有一定共性,其成功的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方式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美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美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美国的卫生服务系统由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服务两大部分组成美国的卫生服务系统由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服务两大部分组成, , , 医院包括医院包括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 , , 而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而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而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 , , 家庭医生通常以家庭医生通常以个体或集体的形式开业。
中国集体经济CHINACOLLECTIVE ECONOMY表1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纲领性文件年份主体文件199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1999年国务院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2002年国务院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2004年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2006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9年中国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6年国务院《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摘要:家庭医生制度是国家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家庭医生服务的连续性、延展性、全面性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家庭医生发展较晚,家庭医生制度和人力资源培养、社区服务中心配置发展都还不完善,缺乏相关经验。
文章通过对文献梳理总结比较美国同我国家庭医生发展历程、服务模式的服务特点;人员教育培训过程以及服务收费模式,启示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中应该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我国家庭医生的培训体系,严格准入机制;规范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关键词:美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病、慢性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解决卫生服务需求的及时性、连续性、经济性等问题,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不同形式的卫生服务模式。
在探索社区卫生机构如何更好地提高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的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家庭医生又称全科医生,这种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对相关医学技术培养、系统的团队建设和经验。
本文通过对美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研究,对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家庭医生发展进程及现状美国是家庭医生的发源地,家庭医生又称为全科医生最早被统称为通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这成为了许多国家学习的基础。
美国在1947年成立了美国全科医学学会,呼吁民众对全科医学的重视。
1969年,成立了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BAFM ),委员会的成立标志家庭医学正式被认定为医学型专科,全科医生也被正式更名为家庭医生。
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美国的家庭医生创立已有50余年,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家庭医生的服务理想深入人心,在这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年费用占总GDP 指数的18%的大国,美国的保险公司投保并不是一家独大的垄断式保险公司,只要法律认可保险公司可以开设医疗保险项目,每个人的投保水平也高低不一,保险投资越高所获得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就越高,最后的医疗费用由投保公司按照最初签订合同确定支付份额。
二、家庭医生服务特点及理念的比较研究美国同中国一样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的看病难主要因为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和人们日益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以及小病开设大病单所形成的不必要的高额的检查项目的费用;美国所面临的医疗问题同样是高昂的医疗费用,特别是没有为自己投资购买保险的人群,若想进行免费的检查和治疗需要预约前花费很长的排队时间,对于相对有钱的人看病则就是随叫随到了。
家庭医生作为参保居民健康医疗的“守门人”更是与患者建立了一种长期可靠的医患关系,相比中国的就诊形式,美国家庭医生提供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患者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同时也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家庭医生和医疗团队也会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这种信任有好的关系是在长期合作下所产生的。
经济制度的激励机制也是促进美国家庭医生这一行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力,并且美国政府也很重视社区建立的区域化卫生平台系统这也是方便和完善家庭医生提供服务的必要保障。
自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社区卫生机构增长率达到了50%以上。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转变为承接居民基础医疗服务的主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从1978年的169732家到2015年记录在册的已经有983528家;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从1980年的2.85增长到2015年的5.80人;截止到2015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达到4341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人次从2004年的4615.6万到2015年增长到55902.6万人次;我国卫生总费用从1978年的110.2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0974.64亿元。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发展成为政府提供给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渠道和服务平台。
就比较而言我国的家庭医生人力资源队伍还很缺乏,对于服务理念和服务签约后与病人建立一种像朋友的模式还没有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评价机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来判断,不断探索积累的同时更需要总结和结合本国实际需求发展和规范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对于家庭医生这一新兴医生一套新的服务质量衡标准。
三、家庭医生教育培训过程比较美国的家庭医学最初培养模式为学生需要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和一年的实习期,这与我国培养大学本科生的标准相似。
美国医学会调整全科医学教育阶段的实习期增加到3年,并受正规医院医师培训和考察,以及通过美国家庭医师专业委员会的考核后才能获得家庭医生证书,并且证书需要每7年重新考核,美国医学院的学费也非常昂贵,并且几乎没有奖学金。
在美国医学专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美国对家庭医生培训基地已经接近500个,并作为医学的二级学科,医院培训课程也非常完善和规范,不仅使学生能积累丰富美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潘思羽褚昕宇1652019年05期(2月)图12012~2016年我国家庭医生增长数据图图2上海市家庭医生机构入驻统计图的经验,同样能接受到优良的师资团队。
目前从家庭医生在美国的发展中来看,不仅工资待遇处于中上水平,并且社会地位和声望也能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认可。
相比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我国国务院于2011年正式提出进一步深化“家庭医生”理念,发展至今我国家庭医生数量以从2012年的10.9674万人发展到2016年末已经增长到了20.9万名,如图1所示,全科医生的数量翻了一倍。
同时我国上海市的长宁、徐汇等十个区成为第一批全国试点城市率先实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据中国家庭医生网统计,目前上海市签约医生共计3.8万位,签约用户达到224.4万位,使用网络应用共计4271个,上海市家庭医生机构入驻中国家庭医生网共计65所,如图2所示,但同样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
相比较我国家庭医生的发展,从我国引入全科医学后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制定了“5+3”和“3+2”模式来培养综合性本科与硕士相接轨的全科医师;上海于2010年启动了“临床医学硕士培养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建设”项目,并提供规范的“四证合一”的医师证书。
但实际情况是我国仍然在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存在很大的缺口,只有部分少数较发达的城市成立了这种培训基地,新毕业的医学生更希望去大医院接受正规和专科的培训,很多学生对家庭医生的认识还仅停留在社区医生的层面上,并且由于薪资待遇不高和高要求的同时,大家更愿意选择有职称、有发展薪资待遇相对较好的大医院。
四、家庭医生服务收费模式的比较由于美国主要以商业保险为主,所以美国的医疗保健制度这部分资金的筹集主要是来自健康保险和民众的资费。
美国的家庭医生收费模式主要是经费预付管理(HMO )的形式,这种模式主要强调“保险+医疗”,医生不能多点执业,并在其退休后享受终身养老金的待遇,工作环境和业务程序优化升级,使得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合作分工,业务公开透明化。
这种医生所挂靠的集团医院盈利是以年预付制,会员生病少,越健康相对集团盈利就会越高;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家庭医生更充当“守门员”的角色,能够严格控制费用,并控制成本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不存在处方与医生绩效挂钩这一标准。
我国的家庭医生还处于不断倡导和发展阶段,收费标准还处于普通社区服务中心医生的收费标准,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此服务,提出了“健康三包”的服务包,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免费向签约病人提供的;健康管理综合服务更具不同地方定价机制不同也会分别定价,但是总需要支付费用也相对偏低;且主要的筹资模式还是来源于政府,而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发展未来还将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费用产生,并且来自于人员这部分的费用得不到保障,很多家庭医生没有享受到与实际工作时间、质量相匹配的薪资和与服务时间、绩效相匹配的待遇,而且我国医生就诊中所产生的就诊数和处方仍然与个人薪资挂钩,这点就容易导致医生给病人多开药,开大处方等问题存在。
五、我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借鉴美国家庭医生制度从整体发展而言自由又不失章法。
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的选择是自由的,对自己所要享受的待遇也是根据自己所支付水平决定的;医生服务理念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与患者建立了长期信任的相处模式;处于社会中较中等偏高的薪资水平和受尊重的社会地位也会使更多的医学生愿意从事这一行业;专业化和含金量较高的教育水平也促使美国的全科医学研究更有价值;预付制的HMO 收费方式也值得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的借鉴,将更多的关注从家庭医生的签约率和就诊数转移到与患者的服务质量上,将更多的激励机制从基本的业务量转移到医生的职业素质上。
相比我国发展的现状需要加大对家庭医生的覆盖面,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居民应该提高健康管理的意识,能够主动关注和相应这一制度能有“为自己买保障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想法;从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的角度,医生能够塑造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提供高效有质量的服务也是对自己职业的认可更应该注重患者的需求和除卫生医疗就诊以外的积累,完善家庭医生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严格的工作岗位准入要求;从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角度出发,也应该规范社区的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在对家庭医生由明确身份定位的基础上对家庭医生与医院和社区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平台衔接,这就需要逐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平台。
让每位居民都享有家庭医生服务是国外成功的经验也是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的作用更是解决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1]汪云利.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04).[2]Huge Gravelle,Stephen Morris,Matt Sutton,Are family physicians good for you.Endogenous doctor supply and individual health [J].Health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Trust,2008(04).[3]徐福东.澳大利亚“守门人”制度的启迪[J].卫生经济研究,2008(03).[4]李鸿鹤,Jan Carline,孙宝志.美国家庭医生培养全过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05).[5]高飞,闫东玲.美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6]李军,富丽慧,茅颜祺,王香怡,姚云比.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发展状况及优化建议[J].药品评价,2015(22).[7]徐国平,李东华,牛丽娟,王家骥.美国家庭医学对中国全科(家庭)医学发展的展望和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CTY019,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体育健康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