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A-610D-PTH-V03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3.02 MB
- 文档页数:35
ipc-a-610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IPC-A-610培训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并准确地应用IPC-A-610标准,提高其对电子组装质量和验收标准的理解能力,提高电子制造领域的质量管理水平。
二、培训对象1. 电子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2. 电子组装工程师3. 电子产品质检员4. 具备电子制造基础知识的相关人员三、培训安排1. 培训时间:2天2. 培训地点:公司内部或者其他指定地点3. 培训形式: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实操4. 培训人员:具备IPC-A-610资质的专业讲师四、培训内容1. IPC-A-610标准概述- IPC-A-610标准背景和内容介绍- 标准适用范围及相关术语解释2. 电子组件及连接器的验收标准- 焊接质量标准- 连接器安装要求- 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要求3. 表面贴装元件的验收标准- 贴装元件的放置和定位要求- 表面组装元件的质量标准- 导热电极和电极间隙的要求4. 通孔元件的验收标准- 插孔引导销要求- 针脚和引脚的要求- 表面间隙和阻焊覆盖要求5. 包装的验收标准- 包装的健全性要求- 标签和标识的要求- 箱内布局和保护要求6. 培训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实操训练五、培训收益1. 全面了解IPC-A-610标准的内容及原理2. 掌握电子组件和连接器的验收标准3. 了解表面贴装元件和通孔元件的验收标准4. 熟悉包装的验收标准5. 掌握实际案例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6. 提高电子制造领域的质量验收水平六、培训考核1.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2. 培训结束后进行实操考核七、培训证书1. 学员合格后发放IPC-A-610培训证书八、培训评估1. 对培训进行满意度调查2. 收集学员的培训反馧,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以上是针对IPC-A-610培训的基本计划,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以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和学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IPC-A-610D 二级标准摘录-PTHRev:03准备: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核对: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极性错误定义: 元件极性安装错误,使元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图示 1: 理想状态∙元件应安装在两焊孔中间,不要偏离。
∙有极性的元件在安装时要将极性端与丝网图上的标志相对应。
∙无极性的元件要注意方向性,便于读数。
图示2: 最大极限∙无极性、方向性的元件方向可以颠倒。
图示3: 拒绝接受∙极性错误,方向错误。
∙元件位置错误。
非支撑孔—轴向引脚—水平图示1: 理想状态∙整个元件体平贴在PCB上∙要求离开板面安装的元件,与板面至少相距1.5mm。
如:高发热元件∙要求离开板面安装的元件,在靠近板面处提供了引脚成型或其他机械支撑物以防止焊盘翘起高发热元件图示2: 最大极限元件体和PCB的最大间隙不可超过约1.5mm(0.06英寸)要求离开板面安装的元件,元件体与板子的间隙最大不超过3mm(0.118英寸)。
如:高发热元件引脚伸出长度应满足:非支撑孔:1.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无短路危险支撑孔:1.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2.5mm图示3:拒绝接受:无引脚弯曲非支撑孔—轴向引脚—垂直图示1: 理想状态∙元件引脚需整形(如图所示),亦或有支撑物。
图示2: 拒绝接受∙元件引脚没有整形(如图所示),亦或没有支撑物。
图示1:理想状态:∙整个元件体平贴在PCB上要求离开板面安装的元件,与板面至少相距1.5mm。
如:高发热元件高发热元件图示2: 最大极限元件体和PCB的最大间隙不可超过约1.5mm(0.06英寸)要求离开板面安装的元件,元件体与板子的间隙最大不超过3mm(0.118英寸)。
如:高发热元件引脚伸出长度应满足:非支撑孔:1.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无短路危险支撑孔:1.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2.5mm图示1: 理想状态元器件本体到焊盘之间的距离(C)为1mm元器件与板面垂直元器件的总高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图示2: 最大极限∙元件底与PCB的间隙最大为3.0mm(0.12英寸),最小为0.4mm(0.016英寸)∙元件倾斜角度不违背最小导电空间(一般≤15︒)。
图示 1: 理想状态元件体平贴接触板面图示2:最大极限元件至少有一边接触板子图示3:拒绝接受元件体没有与板面接触图示 1: 理想状态∙元件须站直且元件底部平行于PCB。
∙元件和PCB间的距离应在0.3mm(0.012英寸)到2.0mm(0.079英寸)之间。
图示2:最大极限∙径向元件在安装时,元件底部与PCB的间隙最大为2.0mm(0.079英寸),最小为0.3mm(0.012英寸)。
∙若元件倾斜,则不违背最小导电空间。
元件抬高--DIP/SIP封装元件定义: 元件底部和PCB间的间隙超出最大极限的要求图示1:理想状态所有引脚上的支撑肩紧靠焊盘引脚伸出长度应满足:非支撑孔:1.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无短路危险支撑孔:2.最小引脚探出----可见3.最大引脚探出---- 2.5mm图示2:最大极限引脚伸出长度符合要求,元件倾斜不超出元件高度的上限图示3:拒绝接受∙元件倾斜超出元件高度的上限∙元件引脚伸出超出极限的限制,或不可见元件抬高--连接器定义: 连接器底部和PCB间的间隙超过最大极限的要求图示1: 理想状态连接器与板面平贴若有锁紧销,要完全的插入/扣住印制板引脚伸出长度应满足:非支撑孔:1.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无短路危险支撑孔:1. 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2.5mm图示2: 最大极限∙连接器倾斜时,元件高度不超出最大高度极限;且元件引脚可见。
∙至少有一端或一面与板子接触∙连接器抬高的一端抬起不可超过0.5mm(0.02英寸)。
∙若有锁紧销,锁紧定位销要完全的插入/扣住印制板锁紧定位销完全扣住PCB 板定位销完全插入PCB板图示3: 拒绝接受∙元件高度超出最大高度极限∙元件引脚伸出超出极限的限制,或不可见。
引脚弯曲定义: 元件引脚弯曲,以致于无法穿过PCB的通孔图示1: 理想状态∙PTH元件没有引脚弯曲可顺利地穿过PCB上的通孔图示2: 拒绝接受∙弯曲的引脚永远被拒收引脚伸出图示1: 接受状态非支撑孔:1.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无短路危险支撑孔:1. 最小引脚探出----可见2、最大引脚探出---- 2.5mm桥接定义: 焊接时,焊料使不该连接的地方连接起来了而造成短路图示1: 理想状态没有桥接图示2: 拒绝接受拉尖定义: 焊点表面有明显的焊料毛刺或形成尖状的现象理想状态∙焊点光滑没有拉尖图示1: 拒绝接受∙有拉尖现象开路定义: 该焊接的地方没有焊接图示1: 拒绝接受开路永远被拒收非支撑孔—焊接--焊料不足定义: 焊料不满足最小焊接极限的要求图示1: 理想状态∙在PCB的正反面,焊锡环绕引脚四周360度∙焊锡100%填充焊孔周围∙焊锡在焊孔周围有良好的浸润图示2: 最大极限A.引脚和焊盘至少270度的填充与润湿B.焊盘面积被浸润的焊料覆盖不少于75%注:两面都有焊盘的的需两面都同时符合A与B支撑孔—焊接--焊料不足定义: 焊料不满足最小焊接极限的要求图示1: 理想状态∙在PCB的正反面,焊锡环绕引脚四周360度∙焊锡100%填充焊孔周围∙焊锡在焊孔周围有良好的浸润图示2: 最大极限A.焊料的垂直填充不能少于焊孔高度的75%B.主面(焊接终止面) 的引脚和壁孔的润湿不少于180度C.主面(焊接终止面)的焊盘被浸润的焊料覆盖没有要求D.辅面(焊接起始面)的引脚和壁孔的润湿不少于270度E.辅面(焊接起始面)的焊盘被浸润的焊料覆盖不少于75%图示3: 拒绝接受注:若此元件呈弯月形包装,则:电容的引脚可以让弯月形引脚接触到焊孔.图示 1: 理想状态元件体与PCB的间隙可见。
元件体的引脚可以让弯月形引脚伸至焊孔中,但必须小于焊孔高度的25%注意:釉面不能受伤.元件重量要少于10克耐压不能超过240伏焊料过多定义: 焊锡多于最大可接受的极限图示1: 理想状态∙焊点表面光亮圆滑。
∙引脚及焊孔有良好浸润,各引脚可视。
∙PCB的正反面焊锡环绕引脚360度100%浸润。
图示2: 最大极限∙焊点可呈凸形,但焊锡中的引脚须可视。
∙焊料不可多得接触到元件体上。
∙元件各引脚尖可见。
图示3: 拒绝接受∙焊料接触到元件本体。
∙元件引脚尖不可见。
冷焊点定义: 焊接时因焊接温度不合适,使焊点表面灰暗,凹凸不平,出现晶粒状等的现象图示1 : 理想状态∙焊点要圆滑光亮图示2 : 拒绝接受∙焊点不光滑气孔定义: 焊点不光滑有气泡或小孔图示1 : 理想状态∙焊点上没有气泡或针孔,元件引脚浸润良好,焊锡中引脚可见∙焊料100%浸润引脚图示2 : 最大极限∙在引脚和焊孔浸润良好的前提下,稍有一些小气泡或小孔是可以接受助焊剂残留物图示1: 理想状态清洁,无可见残留物最大可接受状态对于清洗型助焊剂,不允许有可见残留物对应免清洗工艺,可允许有助焊剂残留物图示2: 拒绝接受颗粒物图示1: 理想状态洁净图示2: 拒绝接受氯化物、碳酸盐和白色残留物图示1: 理想状态无可见残留物图示2: 拒绝接受PCB表面的白色残留物焊接端上或周围的白色残留物金属表面有白色结晶物注:只要所用化学成分产生的残留物已经通过资格认定并有文件记录其特性是良性的,来自于免洗或其他工艺的白色残留物是可以接收的绝缘皮-损伤图示1: 理想状态∙绝缘层没有损坏或烫伤。
∙导线上没有划伤,削伤或切口。
图示2: 最大极限∙剥线的绝缘层可以有轻微的不匀称和一定的角度。
∙如果剥线部分受热,绝缘层可有轻微的退色,但加热时间不能太长,不能使绝缘层熔化,变形或断裂。
∙实心导线的绝缘层可以有很小的表面划伤或轻微的工具划痕,但不能暴露导体。
图示3: 拒绝接受剥线的绝缘层受到损坏。
导体-线股发散图示1: 理想状态线股原状未受干扰图示2: 最大极限线股散开但未超过一倍线股直径和绝缘皮外径图示3: 拒绝接受线股伸出导线的绝缘皮外径导体-损伤图示1: 理想状态导线没有被刮伤、割伤、切伤、挤压、刻伤或其他损伤最大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