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道德法制七年级上册第2课时少年有梦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5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并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梦想与现实的讨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培养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有梦就有希望;理解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通过对中国梦的思考,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
三、教材解读少年有梦的教材设计希望学生一进入中学后可以对整个初中生活有一定目标和规划。
9月份是学生适应中学环境、适应中学生角色的阶段,面对新的生活,学生充满憧憬与希望,在这时我们对学生进行有理想的教育,并且做一些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四、学情分析有想法──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孩子们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
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
有问题──但是学生的新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需要教师指导。
没能力──另外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本课从梦想具体到初中三年规划,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实现梦想教学难点:梦想与现实六、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我可以这样飞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少年有梦环节一:我有梦想【运用你的经验】幼儿园的小波:我长大了以后要成为奥特曼,打败所有的怪兽。
三年级的小美:我长大以后要当警察,抓坏人。
五年级的小林:我想当老师,还想踢足球,还想成为富翁……七年级的小文:我长大后要周游世界,要去南极探险,去非洲……提问: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老师给予鼓励和支持。
课题 1.2少年有梦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核心素养目标1.健全人格目标:知道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并能为实现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
2.责任意识目标: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梦想的追求离不开个人、国家发展的需要,对自己负责,为国贡献。
3.道德修养目标: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培养实现梦想的品质与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梦想的重要性;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
难点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前小调查:你的梦想是什么?分享、交流新课导入,初步掌握学生对梦想的基本态度。
一、有梦想就有希望1.活动一:分享梦想成长的不同时期梦想是什么?梦想发生什么变化?思考、分享讲授新课●幼儿园时期●小学时期●中学时期2.知识小结(1)梦想的重要性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个人生活)。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但是人类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人类社会)3.活动二:瑞恩的梦想思考:(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4.知识小结(2)少年梦想的特点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阅读、思考、分享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不同时期的梦想,并感受其中的变化,知道梦想的树立对于个人、人类发展的意义。
借助瑞恩的故事,将少年梦想的特点贯穿,更容易让学生明白,梦想的树立不仅需要考虑个人,还需要考虑国家、社会的需要。
讲授新课二、努力就有改变1.活动三:观看视频《航天点亮梦想》小组讨论:从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2.知识小结(3)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需要方法观看、讨论、回答借助视频材料回顾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成果,结合现实思考追梦路上需要努力,通过辩证思考有时努力并不能马上实现梦想,更要坚持,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实现梦想的理解。
少年有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梦想。
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
2、要懂得把个人梦想同祖国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联系在一起,要怀揣梦想充满朝气,从这里起航3、理解为实现梦想要付出努力:要有信念、要坚持、要立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梦想。
2、难点: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梦想,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思考问题问题教师明确:人的成长需要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不仅仅是心动,而要付诸行动,实现梦想要靠努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时《少年有梦》,了解什么是梦想,梦想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确立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新课讲述1、导入: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已的梦想。
教师引入问题:你们知道“梦想”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我们一起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想当警察,帮助好人,战胜坏蛋”;“我长大了想当老师,教别人学知识”;“我长大了想当医生,解除他人的病疼”……教师明确:A、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编织自己的梦想;B、不同的人,人生目标不同,梦想不同。
C、同一个不同的成长阶段,梦想不同。
过渡:什么是梦想?(梦想的含义)少年梦有何特点?少年如何确立自己的梦想?(一)有梦就有希望2、梦想的含义:梦想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在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以达到的情况,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甚至其可以视为一种信仰。
有梦就有希望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青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3、梦想的重要作用A、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梦想能不断的激发我们的生命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B、有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基本人类对于未来的美好的梦想,人类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4、青少年梦想的特点天真无邪、美丽可爱;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2课时)第2课时少年有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梦想的含义和作用,尤其是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
过程与方法1、认识青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放飞梦想的时代。
2、能不断完善自我,树立努力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梦想的作用和对人生的意义。
2、培养自己为人生奋斗的远大理想和亲近社会、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梦想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2、努力是拉近梦想与现实距离的桥梁和纽带。
难点梦想与时代和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梦想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
但她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她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
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地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少年时代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每个少年都有自己心中的梦想。
邓亚萍小时候的梦想对她成为世界冠军起到了很大作用。
教师总结:少年有梦想就有希望。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有梦就有希望1、阅读教材第9页正文第一段,思考:(1)什么是梦想?(2)梦想有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老师请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故事拓展】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大约一百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
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飞到哪里去?”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
”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这样飞起来就好了。
第二课时少年有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寻找并确立远大理想,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能力目标:能结合事例说明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道理,能归纳努力能将梦想转为现实的现实意义。
知识目标: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努力的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寻找并确立远大理想,明确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努力。
教学难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努力的内涵。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活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榜样启迪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寻梦”——“追梦”——“圆梦”(上课前在教室播放歌曲《梦想缤纷》,渲染气氛)一、开场白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梦想使不幸者绝路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梦想而伟大,梦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今天,老师将同大家展开一次梦之旅,一同寻梦、追梦、圆梦。
环节一:为梦想插上翅膀——寻梦。
1、《三个泥水匠的故事》有人问三个泥水匠:“你们在干什么?”甲说:“砌墙。
”乙说:“挣钱。
”丙说:“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
” 10年之后,甲手艺上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乙勉强保住了饭碗,但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泥水匠;丙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通过这个故事让同学们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
2、《他们的梦想……》学生分组讨论课本第8页的情景在线:★你怎么看他们的梦想?★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3、拍卖活动:“拍卖你的梦想”师:现在,我是一名拍卖师。
所拍卖的东西,就是各位的梦想。
一个人的梦想,就是你人生的追求和事业的发展,它可以掌握在你稳步发展中。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想过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也想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什么才是你最值得珍重的。
今天我们通过这个活动希望让每一个同学都来思考:拼此一生,你到底想要什么?(在大屏幕上展示拍卖项目:)(1)哈佛大学的博士。
第2课时少年有梦【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小树立梦想,并能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能力目标:学会树立正确的梦想,掌握“努力”的方法,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努力计划。
知识目标:知道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歌曲《最初的梦想》,学生认真聆听。
2.听完歌曲,谈谈自己的梦想是怎样的。
3.思考: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学生回答。
师: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梦想,首先我祝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
其实无论梦想实现与否,它对我们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少年有梦。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2.有梦想,就有希望。
3.少年的梦想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
4.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5.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6.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7.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有梦就有希望探究一:教材P9阅读感悟——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全班齐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2)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感受到了人生需要梦想。
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等。
探究二:教材P10探究与分享(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答案提示:(1)瑞恩的梦想是为非洲小孩挖一口井,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
他的梦想给自己带来了动力,也鼓舞感召了许多成年人,大家纷纷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少年有梦
1、师生话梦想。
导学目标2、通过学生话梦想,知道有梦就有希望。
3、引导学生了解实现梦想努力就有改变。
重点知道努力就有改变
难点有梦就有希望
课型活动型新授课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环节
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
及解决对策
创设情境确立主题教师出示学校图片集,切入主题
教师确立“我的梦中国梦”的活动主题观看图片,初步了解梦想
1、四组分别介绍1、播放歌曲《中国梦》1、依次展示自己的
一、话梦想自己的梦想,探导入本课梦想。
问题:部分学生参
二、有梦就
有希望
讨梦想不能实现,
梦想还有意
2、组内同学先在组
内相互介绍,其他同
与度不高。
梦想与个人义吗?2、组织学生活动学把关,看是否全对策:教师加强监的人生目标面。
5 分钟后由组长督、指导。
活动实施紧密相连
梦想与时代
的脉搏紧密
相连。
2、小组内探究分
享瑞恩的梦想是
什么?他的梦想
给自己和他人带
3、小组交流。
4、对观众的行为作适当
要求,注意倾听。
对本组成员做概括
介绍。
3、从各个不同方面。
第2课时少年有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
3.解释少年: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
彩。
2.梦想的重要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有梦想,就有希望。
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的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曲歌唱》
(1)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少年需要梦想。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
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的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
”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弗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
书。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
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5.播放视频——中国梦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
(正确)
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
(错误)
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
(正确)
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
(错误)
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
(正确)
(1)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你认为对吗?
(2)分组讨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课堂辩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向其他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辩论完毕,小组之间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质疑。
教师讲述: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我们自己。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师过渡: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类有梦想,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
像鸟一样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是谁实现的?
2.理解什么是努力——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教材P11—12)
(1)分组讨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如果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败,你还会继续吗?
教师总结: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②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③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的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并希望通过努力实现各自的梦想。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鼓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让学生懂得梦想是需要付出的,并不是空想、幻想,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愿望,获得了
哪些心得体会等。
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