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横沙乡九年级化学上册3.2溶液(1)校本作业沪教版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4
3.3 溶液的酸碱性自主梳理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1、酸碱指示剂定义:2、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①pH=7,溶液呈;pH〈7,溶液呈;pH〉7,溶液呈。
②pH试纸的使用方法:二、化合物的分类:1、酸:和组成的化合物;2、碱:和组成的化合物;3、盐:和组成的化合物;4、氧化物:三、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中,pH值小于7的是()A. 白醋B. 石灰水C. 食盐水D. 氨水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稀硫酸 B.氧化钙 C.浓盐酸 D.二氧化碳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色的酚酞试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红色B. 澄清石灰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C.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盐酸不变色D.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盐酸变蓝色4、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物质,能分别使石蕊试液依次显蓝、红、紫三种颜色的是()A.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B.食盐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C.澄清的石灰水、稀硫酸、蒸馏水D.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稀硫酸5、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B.石灰水和雨水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 D.食盐水和蔗糖水6、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用10mL的量筒量取7.6 mL水B.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6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的质量为16.7 g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7、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酸的是()A.HNO3 B.H2SO4 C.H3PO4 D.Na2CO38、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H2SO4 Na2O C COB.Mg(OH)2 CuSO4 C CO2C.KOH HNO3 O2 SO3D.HCl NaOH O2 P2O59、我们人体内胆汁的pH为7.1~7.3,则胆汁呈()A.碱性 B.中性 C.酸性 D.无法确定10、下图是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1999年全国降水污染状况。
沪教版?物质在水中的分别?第一课时教课活动设计【教课目的】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观点及根本特色;认识溶液的一些性质2.认识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水平目标:1.可以经过对比实验,概括、认识溶液的特色2.经过研究实验,认识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由感情目标:1.学习科学研究的一些根本方法,培育实验察看,剖析水平,培育研究精神【教课要点难点】溶液的观点、特色。
【教课过程】一.创建问题情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不瞒大家说,老师提起做饭就头疼。
一次我做饭时,忙繁忙碌,油盐糖醋面都粘在衣服上,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方法,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污渍呢?生:洗师:用什么洗?生:用水洗。
师:水起了什么作用?生:溶解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溶解。
二.合作研究,建立新知师:刚才我说的这几种物质都可以溶解吗?生:自由回复师:果然这样吗?我们仍是让事实来说话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实验研究一实验内容察看到的现象面粉放入水中豆油放入水中食盐放入水中糖放入水中食醋放入水中师:下边同学们推行实验,并达成实验报告。
生:实验并回复师:[追问]那么这些状态都是溶.于水吗?生:不是师:既然不是,那么我们不可以说物质在水中溶解,而只好说物质在水中分别,共有几种状况?[板书]一、物质在水中的分别生:三种状况师;同学们看面粉分别在水中,振荡后,悬浮在水中的是什么状态的物质?生:固体师:我们把这样的混淆物称为悬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复[板书]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别在水中师:面粉分别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我们认真察看:振荡静置后,面粉不是平均分别在水中,会分层,我们就说它不平均,不稳固。
那老师衣服上的面粉如何除掉呢?生:洗师:用水洗后如不洁净,可再次用水漂洗。
师:豆油分别在水中,振荡后,分别在水中的物质是什么状态的?生:液体师:我们把这样的混淆物称为乳浊液。
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复[板书]2.乳浊液:小液滴分别在水中师:只假如里面存有不溶性固体物质的就是悬浊液,只假如油,不论是豆油、柴油、润滑油仍是香油,分别在水中的形成的都是乳浊液。
3.2 溶液(2)溶解度有关溶解度计算自主梳理一、溶解度:1、溶解度:①定义:②四要素:2、物质的溶解性:二、溶解度计算:1、m溶液=+S S2、==100 S+100基础巩固1、溶液中下列数值关系正确的是()A.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B.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D.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克水中溶解31.6克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100克水。
B.30℃时,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24克,所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克/100克水。
C. 30℃时,100克水中溶解30克硝酸钾,所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克/100克水。
D. 3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3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100克水。
3、下列对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100克水理解错误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0B.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36∶100C.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36∶136D.该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00∶1364、把50℃时的75克NH4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NH4Cl固体25克,则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 ( )A. 50克/100克水B. 33.3克/100克水C. 25克/100克水D.无法确定5、20℃时:A的溶解度为15 g/100 g水,l gB溶解在10 g水里成为饱和溶液,50 g C的饱和溶液中含10 g C。
则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 )A.A>B>C B.C>A>B C. C>B>A D.B>A>C6、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100克水;8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50克/100克水,则氯酸钾属于()A.难溶物质 B.微溶物质 C. 可溶物质 D.易溶物质7、20℃时,把200克A溶液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固体1克,把该溶液再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固体4克,则20℃时,A溶解度是 ( )A. 10克/100克水B. 25克/100克水C. 40克/100克水D.无法确定8、在一定温度时,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9、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100克水,这句话的含义是①;②。
3.2溶液(物质的溶解度)一、教学设计思路对学生而言,溶解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对表征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的规定不容易理解,因此溶解度观念的建立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
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B二、教案附板书设计四、溶解度(S)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作溶解的克数。
2、单位:g/100g水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4、溶解度曲线(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②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③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温度一定时,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②压强一定时,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 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2) 比较相同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 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附课堂练习练习一1、下列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
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C.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
D.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
2、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100g水。
(1)指出其表示的含义。
(2)在60℃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为?(3)向100 g水中加入80 g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加入120 g呢?3、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是36g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gD.食盐的溶解度是136g。
3.2 溶液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两部分组成,并能正确区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知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能够指出某些溶液中溶质的状态。
3.掌握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4.初步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简单计算重难点1.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两部分组成,并能正确区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知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能够指出某些溶液中溶质的状态。
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假如你是一名护士,遵医嘱给病人静脉输液,对于你手里拿着的这瓶药液,你必须关注它的哪些方面?物质的溶解性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有关。
溶液的命名规律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溶质的溶剂溶液)例如:硫酸铜的水溶液简称硫酸铜溶液想一想?1. 溶质原状态可以是哪些?2. 常见的溶剂是什么?判断方法1)有溶质析出的为饱和溶液2)加入溶质看是否还能溶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饱和溶液注意:对于石灰水,温度相反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如何确定?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和体积1、溶液的质量具有加和性: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2、溶液的体积没有加和性: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溶解度曲线公式变形: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交流讨论: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其含义是什么?每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氯化钠。
课堂总结谈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3-2 溶解度【教学目的】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跟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溶解性、溶解度的概念。
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4、知道影响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5、会应用溶解度进行有关的计算。
6、通过溶解度曲线的学习,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3、溶解度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用具】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水、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溶液、溶质、溶剂?并举例说明。
2、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引入】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糖和盐可以溶于水,但它们是不是都能无限制地溶于水呢?【实验】当往一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有何现象?再增加一些呢?这时溶剂、溶质的质量如何变化?这些混合物都可称为食盐溶液。
当把大量的食盐加入时,搅拌,有何现象?此时的混合物称为什么?静置一会儿,会发现烧杯底部有一层没溶掉的食盐,此时的上层清液就不能再溶解食盐了,我们就称这时的溶液为食盐的饱和溶液,那么,相对而言,前面的溶液可称为什么呢?饱和溶液达到饱和后是不是就真的不能溶解溶质了呢?为了现象的明显,用另一种试剂硝酸钾晶体做实验。
先配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水,一份加热,看其中的硝酸钾是否溶解?【总结】当条件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还可以继续溶液,因此,我们在定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必须强调当条件不变。
那么,如何给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下定义呢?【提问】【总结】【板书】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强调:①“一定温度”②“一定量”“某种溶质”③能否“继续溶解”【设问】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如何转化呢?3、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升温、增加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温、减少溶剂、增加溶质【设问】当向饱和溶液中加水时的一瞬间,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如何变化?搅拌使硝酸钾溶解后呢?当把饱和溶液加热时,溶液中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如何变化?当把加热后的溶液放入冷水中降温时,溶液中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如何变化?【导入】我们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都很难溶于水,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通常我们把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3.2 溶液(3)溶解度曲线自主梳理一、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2)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的溶解度或的情况;(3)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4)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5)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
2、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例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例如;(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例如;(4)气体的溶解度: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溶解度;压强不变,温度增大,溶解度。
基础巩固1、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A.食盐B.熟石灰C.硝酸钠D.硫酸铜2、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压强B.降低压强并升高温度C.升高温度D.增大压强并降低温度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足时,充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A.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B.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C.相应温度下,100 g溶剂里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D.相应温度下,100 g溶剂里最多能够溶解溶质的质量6、将饱和的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的石灰水的三种方法是: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存放汽水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第二,盛放汽水的玻璃瓶盖必须密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气体逸出时,剩下的液体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8、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1℃时,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3 溶液的浓度一、教学模式“启发——掌握”模式二、教学目标(一)陈述性知识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2、知道溶液浓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ppm浓度和体积比浓度的含义.(二)智慧技能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二)科学方法通过从查阅标签、图表中获取数据信息,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是本章的重点,与溶解度或液体密度有关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是教学上的难点。
四、教学程序(1)教学环节教师情景主题铺垫强化学生五、教学媒体投影、两杯橙汁、烧杯、玻璃棒六、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两杯橙汁,并提出问题。
教师:哪一杯橙汁更浓呢?学生:略教师:根据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可直观看出溶液的浓或稀,但浓或稀毕竟是一种粗略的说法。
在工农业、医疗和科学实验中,往往需要精确的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多少溶质。
例如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在两瓶溶液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溶液浓稀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略教师:决定因素是溶质和溶液的质量。
实验:将一杯橙汁分成三等份。
教师:1、每一份溶液的浓度是否改变?2、将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3、将其中的另一份加入一些橘子粉,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投影:表格学生:讨论完成教师: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质量百分比浓度。
投影:一、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数学表达式:质量百分比=(c%)教师:质量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
百分比是指溶质与溶液质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
浓度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相对量关系。
教师:1%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略投影:二、有关c%的计算学生:讨论完成表格教师:由此可见质量百分比浓度计算的关键是搞清溶质、溶剂、溶液及百分比浓度这四个量的关系。
学生:阅读例1(请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教师进一步强调解题规范。
3.2 溶液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重难点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过程溶液的组成1、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2、质前剂后:碘的酒精溶液3、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当水为溶剂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溶液的组成所有的溶液都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讨论:你知道下列常见的溶液是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吗?观看PPT演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定义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可以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问题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问题2.为什么必须说明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前提一定的温度一定量溶剂不再继续溶解原来溶质小结溶质原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除特别说明外,一般所说的溶液都是指水溶液。
发现规律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3.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注意(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同一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固体的溶解度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2、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100克水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高气体的溶解度相同条件下,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相同条件下,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小结:课堂总结谈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3.2 溶液(1)
物质的溶解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自主梳理
一、物质的溶解性:
1、定义: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①内因:
②外因:
二、溶液的组成:
溶质:
溶剂: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下,一定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2、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
基础巩固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D.钡餐
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该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5、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6、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B.倒出少量的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
7、可证明一瓶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掉1 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加入少量水,没有固体析出
8、20℃时,将一瓶KNO3饱和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的晶体得到甲溶液,
将另一份溶液加热至60℃得到乙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份溶液都仍是饱和溶液
B.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溶液的质量减少
D.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会增加
9、溶解性是指,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和。
10、在一定下,一定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11、在室温时,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的的水,然后向三个烧杯中加入质量依次减少的氯
化钾。
充分溶解后,发现只有A烧杯中还有少量氯化钾未溶解。
则:
(1)_________烧杯中肯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____烧杯中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3)_________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拓展提高
1、20℃时,在100 g 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2、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中,逐渐加入KN03晶体,下列图6—6中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3、如图6-7所示,在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上浮的更多些,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①
;② 。
4、一木块漂浮于50℃时KN03的饱和溶液中如图6—7a 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随时间(t)发生了
如图6—7b 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
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03晶体 (填“增多”或
“减少”)。
图6-7
反思纠错
1、错例分析:
2、反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