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模拟试题_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模拟检测:物理试题 (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495.50 KB
- 文档页数:8
2014-2015学年涟水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21分3. 如图所示,a为水平输送带,b为倾斜输送带。
当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b上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作用B.a、b上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作用C.a上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b上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作用D.a上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b上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4. 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从t=0时刻起,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
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
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
则A.在0到t0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小B.t0时刻,物体速度增加到最大值C.在0到t0时间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在0到t0时间内,力F大小保持不变5. 已知地球半径为R ,月球半径为r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两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 。
月球公转的周期为T 1,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2,地球公转周期为T 3,引力常量为G ,由以上条件可知A .地球的质量为2324GT s πB .月球的质量为2124GT sπC .地球的密度为 213GT sπ D .月球运动的加速度为2124T s 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两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24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漏选 得2分9. 下面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就被确定B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虽已被确定,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高度降低,速率减小,仍同步C .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分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短,所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卫星低 D .同步卫星的速率比第一宇宙速率大10. 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圆形管道,管道里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的小球,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通过管道最低点时,小球对管道的弹力一定向上 B .小球通过管道最低点时,小球对管道的弹力一定向下 C .小球通过管道最高点时,小球对管道的弹力一定向下 D .小球通过管道最高点时,小球对管道可能无弹力作用11. 如图所示,一小球以v 0=10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A 、B 两点,在A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小球通过A 、B 两点间用时t =(3-1) s B .小球通过A 、B 两点间用时t =3 sC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 =10 mD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为h =15 m12.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两物体m 1、m 2经一细绳相连,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连结两物体绳中的张力可能为A .大于FB .FC .F/2D .零13.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楔形物体b ,b 的斜面上有一小物块a ,a 与b 之间、b 与地面之间均存在摩擦。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2、C3、B4、D5、A6、AD7、CD8、AB9、BCD10.(8分)⑴7.25(2分) ⑵t d (2分) ⑶022021H d g t = 或 22002d t gH = (2分) ⑷增加(2分)11.(10分)⑴“-”(2分)、4×104或40000(2分)⑵C (2分)、电池内阻过小(2分)、如右图(2分)12A.(选修3~3)⑴AC (4分,答案不全对得2分)⑵5(2分) 升高(2分)⑶①由P 1V 1=P 2V 2 得V 2=1L (2分)②由n =A N V V 2 得n =23100.622.41⨯⨯个=3×1022个(2分) 12B. (选修3~4)⑴CD (4分,答案不全对得2分) ⑵平衡位置(2分) 0.2s (2分)⑶①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光在AB 界面的入射角︒=601θ,折射角︒=302θ 则3sin sin 21==θθn (2分) ②由v c n =得 33c n c v == (2分) 12C. (选修3~5)⑴AB (4分,答案不全对得2分) ⑵甲(2分) h ν-W 0 (2分) ⑶①4m =222-206, m =4 (1分) 86=82+2m -n , n =4 (1分) ②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ααv m -v m Po =0 (1分) αv =5.45×107m/s (1分) 13.(15分)⑴由平抛运动规律知 gh v y 22= 1分 竖直分速度42==gh v y m/s 1分初速度v 0=337tan =︒y v m/s2分 ⑵对从P 至B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有2022121)53cos (mv mv R R h mg B -=︒-+ 2分 经过B 点时,由向心力公式有 R v m mg F B N2=-'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N F =34N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 =34N ,方向竖直向下 1分⑶因︒>︒37sin 37cos mg mg μ,物体沿轨道CD 向上作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不会下滑 B A C2θ 1θA 0.6 - V 15 3 - 待测电源2分从B 到上滑至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2210)37cos 37sin ()37cos 1(B mv x mg mg mgR -=︒+︒-︒--μ 2分 代入数据可解得091124135.x ≈=m 在轨道CD 上运动通过的路程x 约为1.09m 1分14. (16分)⑴棒ab 产生的电动势Blv E = 1分 回路中感应电流RE I = 1分 棒ab 所受的安培力BIlF = 1分对棒ab ma BIl mg =-︒37sin 2分 当加速度0=a 时,速度最大,最大值6)37sin 2=︒=Bl mgR v m (m/s 1分 ⑵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有 Q mv mgx +=︒22137sin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Q =2.2J 1分==∆=∆=∆=RBlx R t R E t I q φ 2.875C 2分 ⑶ 回路中感应电流R Blv I 11=1分 框架上边所受安培力l BI F 11= 1分对框架 ︒+=+︒37cos )(37sin 1g M m l BI Mg μ 2分代入数据解得v 1 = 2.4m/s 1分15.(16分)⑴设t =0时刻释放的粒子在0.5T 时间内一直作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dmqU a 0= 1分 位移()d qU m d dm qU T dm qU x =⎪⎪⎭⎫ ⎝⎛⋅⋅=⋅=200202215.021 2分可见该粒子经0.5T 正好运动到O 处,假设与实际相符合该粒子在P 、Q 间运动时间025.0qU m d T t == 1分⑵ t =0时刻释放的粒子一直在电场中加速,对应进入磁场时的速率最大由运动学公式有 m qU T a v 0max 22=⋅= 2分t 1=0时刻释放的粒子先作加速运动(所用时间为t ∆),后作匀速运动,设T 时刻恰好由小孔O 射入磁场,则22)5.0(215.021T a T t a t a =⨯∆+∆ 2分 解得 T t 212-=∆ 1分 进入磁场时的速率mqU t a v 01)22(-=∆⋅= 1分 由右图知,在t 1至0.5T 时间内某时刻进入电场,先作加速运动,后作匀速运动,再作加速运动,速度为t a ∆时还未到达小孔O 处,图中阴影面积等于粒子此时距小孔的距离,再经加速才能到达O 处,此时速度已大于v 1。
2015年全国高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word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交变电流改为110V,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匝数为A.200 B.400 C.1600 D.32002.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衣若只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D.从干燥的地毯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3.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为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A.110B.1 C.5 D.104.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NM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5.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 s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2/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
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t=2s时最大B.t=2s时最小C.t=8.5s时最大D.t=8.5s时最小7.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A.做直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8.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时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 、d 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A .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B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C .c 点的电场强度比d 点的大D .c 点的电势比d 点的低9.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 、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
江苏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共3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理公式属于定义式的是A.a=B.a=C.F=μF ND.x=v0t+at22.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B.先有力的作用,然后才产生加速度C.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也越大D.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3.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固定在同一高度的A、B两点,中间悬挂一轻质光滑滑轮,滑轮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平衡时∠AOB=90°,现把B点水平左移到C点,达到新的平衡,此时∠AOC=60°。
则移动前、后绳子的张力之比为A.3∶2B.2∶3C.D.4.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A.vB.vC.2vD.v5.如图所示,一小球以某一速度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冲向顶端,然后又返回底端。
A、B、C是斜面上的三个点,其中C为小球到达的最高点,B是AC段的中点。
若小球在A、C间往返的总时间为t,那么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等于A.gtB.gtC.gtD.gt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一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而静止不动。
现保持F1的大小和方向不变,使F2的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零后再均匀增加到原来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7.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
2015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及答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1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 V交变电流改为110V。
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匝数为(A)200 (B)400 (C)1600 (D)32002. 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 ,《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衤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3. 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 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之比约为(A)1/10 (B)1 (C)5 (D)104.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MN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 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A)(B)(C)(D)5.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 和2 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 s2由静止加速到2 m/ 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 分.6.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 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t =2 s 时最大(B)t =2 s 时最小(C)t =8. 5 s 时最大(D)t =8. 5 s 时最小7. 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A)做直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8. 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c 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d 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A)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B)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C)c 点的电场强度比d 点的大(D)c 点的电势比d 点的低9.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 圆环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 处的速度为零,AC =h. 圆环在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圆环(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mv2(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4(C)在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mv2-mgh4(D)上滑经过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 的速度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 题)和选做题(第12 题)两部分,共计42 分.必做题10. (8 分)小明利用如题10-1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题10-1 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U-I 图线(题10-1 图) 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__________ V;内阻r= ____________ Ω.(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 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1. (10 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 实验装置如题11-1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 的交流电.(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______________.(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8. 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O 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题11-2 图所示.(题11-2 图)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v,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 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题11-1 图)(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②),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 请问实验②是为了说明什么? 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12.【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检测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普勒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C.卡文迪许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D.伽利略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发展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2.体操是力与美的运动,吊环比赛中运动员的两臂从竖直位置开始缓慢展开到接近水平,形成如图所示“十字支撑”这一有没造型,开始时吊绳竖直,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吊绳的拉力逐渐减小B.吊绳的拉力逐渐增大C.两绳的合力逐渐增大D.两绳的合力逐渐减小3.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x=10t﹣5t2(m),t的单位为s.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m/s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C.t=2s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D.0~3s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4.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二号卫星先后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嫦娥一号”在轨道Ⅰ上运行,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嫦娥二号”在轨道Ⅱ上运行,距月球表面高度为100km.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嫦娥二号”的运行速率大于“嫦娥一号”的运行速率B.“嫦娥二号”的运行周期大于“嫦娥一号”的运行周期C.“嫦娥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嫦娥一号”的向心加速度D.“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所携带的仪器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5.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0~t1时间内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B.t1~t2时间内物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t2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D.t2~t3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增大6.如图所示,为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行驶时与地面不打滑.a、c为与车轴等高的轮胎上的两点,d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b为轮胎上的最高点.行驶过程中()A.c处角速度最大B.a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C .b 处向心加速度指向dD .a 、b 、c 、d 四处对地速度大小相等7.雨点从高空由静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雨点下落的速度成正比,图中能正确反映雨点下落运动情景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如图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底板上放一光滑的小球,小球通过两根轻弹簧与小车两壁相连.当小车匀速运动时,两弹簧L 1、L 2恰处于自然状态.当发现L 1变长L 2变短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小车可能正在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 .小车可能正在向右做匀减速运动C .小车可能正在向左做匀加速运动D .小车可能正在向左做匀减速运动9.2014年4月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宣布,在距离地球约490光年的一个恒星系统中,发现一颗宜居行星,代号为开普勒﹣186f .科学家发现这颗行星表面上或存在液态水,这意味着上面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假设其半径为地球半径的a 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b 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行星表面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B .该行星表面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C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D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0.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红蜡块R (R 视为质点).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 轴重合,在R 从坐标原点以速度v 0=3cm/s 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 轴正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速度的方向与y 轴夹角为α.则红蜡块R 的( )A .分位移y 与x 成正比B .分位移y 的平方与x 成正比C .合速度v 的大小与时间t 成正比D .tanα与时间t 成正比11.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斜面体,一木块从粗糙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后沿斜面加速滑下到底端.则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A .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B .上滑速度的减小量大于下滑速度的增加量C .上滑时间大于下滑时间D .上滑与下滑的摩擦力大小相同12.一名滑雪运动员练习跳台滑雪,第一次从斜坡的起点O 水平飞出,落到斜坡上的A 点,该运动员第二次从O 点水平飞出时速度是第一次从O 点飞出时速度的倍,已知OA=AB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次飞行中速度变化率相同B .第二次飞行运动员将落在AB 之间C .两次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之间的夹角相同D .该运动员落到斜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前一次落到斜面时速度的倍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20分.请将解答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3.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长度为GE .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 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 1、F 2和橡皮条的拉力F 0,如图乙所示.(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拉力F 1、F 2的大小,并在白纸上作出 ,以及O 点的位置.(2)实验中,不必要的是 .A .选用轻质小圆环B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C .撤去F 1、F 2,改用一个力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 点D .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3)图丙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 与F′中,方向一定沿GO 方向的是 .14.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让小球A 由斜槽滚下,从桌边水平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B从同样高度处自由下落,频闪照相仪拍到了B球下落过程的四个位置和A球的第3、4个位置,如图所示,背景的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为2.5cm.(1)频闪照相仪的闪光频率为;(2)A球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为m/s.(3)此实验能说明平抛运动在(填“竖直”、“水平”或“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性质.15.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1)实验时,必须先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该同学是这样操作的:如图乙,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并连着已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接通电源,用手轻拨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说明小车在做 运动.(2)如果该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平衡了摩擦力.以砂和砂桶的重力为F ,在小车质量M 保持不变情况下,不断往桶里加砂,砂的质量最终达到,测小车加速度a ,作a ﹣F 的图象.如图丙图线正确的是 .(3)设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为S 1和S 2.如图丁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 1、S 2的情况,从图中可读出S 1=3.10cm ,S 2=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m/s 2.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如图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53°的斜向上拉力F 作用下,质量为1.0kg 的小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2s 运动的距离为3m ,随即撤掉F ,小物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已知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sin53°=0.8,cos53°=0.6,g=10m/s 2.求:(1)物块运动的最大速度;(2)F 的大小;(3)撤去F 后,物块还能运动的距离x .17.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 ,当落到离地面30m 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不计空气阻力.(1)求座舱下落的最大速度;(2)求座舱下落的总时间;(3)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30N 的铅球,求座舱下落过程中球对手的压力.18.如图所示,质量M=2kg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另一个质量m=1kg的小滑块,以6m/s的初速度滑上木板,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g取l0m/s2.(1)若木板固定,求小滑块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2)若木板不固定,求小滑块自滑上木板开始多长时间相对木板处于静止.(3)若木板不固定,求木板相对地面运动位移的最大值.19.如图所示,光滑杆AB长为L,B端固定一根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的轻弹簧,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光滑杆上并与弹簧的上端连接.OO′为过B点的竖直轴,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始终为θ.则:(1)杆保持静止状态,让小球从弹簧的原长位置静止释放,求小球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a及小球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压缩量△l1;(2)当球随杆一起绕OO′轴匀速转动时,弹簧伸长量为△l2,求匀速转动的角速度ω.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检测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普勒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C.卡文迪许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D.伽利略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发展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考点】物理学史.【分析】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即可.【解答】解:A、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错误;B、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不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故B 错误;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故C 错误;D、伽利略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发展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故D正确.故选:D2.体操是力与美的运动,吊环比赛中运动员的两臂从竖直位置开始缓慢展开到接近水平,形成如图所示“十字支撑”这一有没造型,开始时吊绳竖直,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吊绳的拉力逐渐减小B .吊绳的拉力逐渐增大C .两绳的合力逐渐增大D .两绳的合力逐渐减小【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分析】两根绳拉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平衡,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判断拉力的变化.【解答】解:对人受力分析可知,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人的重力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两绳的合力F 的不变,即当双臂缓慢张开时绳之间的夹角变大,两个分力的大小F 都要增大,所以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3.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为:x=10t ﹣5t 2(m ),t 的单位为s .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m/s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C .t=2s 时刻该质点速度为零D .0~3s 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位移为零求出运动的时间,从而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x=0时的速度.通过位移公式求出0﹣3s 内的位移,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B 、根据x=v 0t +at 2知x=10t ﹣5t 2得,质点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10m/s 2.故AB 错误.C 、2s 末的速度v=v 0+at=10﹣10×2m/s=﹣10m/s ,即速度的大小为10m/s .故C 错误.D 、0~3s 内该质点的位移x=10t ﹣5t 2=10×3﹣5×9m=﹣15m,则平均速度=﹣5m/s ,即平均速度的大小为5m/s .故D 正确.故选:D .4.如图所示为嫦娥一号、二号卫星先后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嫦娥一号”在轨道Ⅰ上运行,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 ;“嫦娥二号”在轨道Ⅱ上运行,距月球表面高度为100km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嫦娥二号”的运行速率大于“嫦娥一号”的运行速率B .“嫦娥二号”的运行周期大于“嫦娥一号”的运行周期C .“嫦娥二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嫦娥一号”的向心加速度D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所携带的仪器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判断“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运行速率、周期、向心加速度.“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在轨道运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不是不受重力.【解答】解:A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 =m =ma ,知, 线速度v=,周期T=2π,加速度a=,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故A 正确、B 错误,C 正确;D 、“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在轨道运行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 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5.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0~t1时间内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B.t1~t2时间内物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t2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D.t2~t3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增大【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功的计算.【分析】当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静止不动,静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当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加速,当拉力重新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减速运动.【解答】解:A、在0﹣t1时间内水平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保持不动,摩擦力大小逐渐增大,故A错误;B、t1到t2时刻,拉力逐渐增大,摩擦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C、t1到t3时刻,合力向前,物体一直加速前进,t3时刻后合力反向,要做减速运动,所以t3时刻速度最大,故C错误;D、t2~t3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摩擦力大小不变,根据P=fv可知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为自行车的传动机构,行驶时与地面不打滑.a、c为与车轴等高的轮胎上的两点,d为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点,b为轮胎上的最高点.行驶过程中()A.c处角速度最大B.a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C.b处向心加速度指向dD.a、b、c、d四处对地速度大小相等【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以圆心为转轴,a、b、c、d四点绕圆心转动的同时还要一起向前运动;也可以以d点为转轴分析.【解答】解:A、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以任意一点为转轴,都是共轴转动,角速度一定相等,故A错误;B、以圆心为转轴,a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运动的同时,随着车一起向前运动,故合速度不是竖直向下;故B错误;C、以圆心为转轴,b点绕轴转动的同时水平匀速前进,而b处向心加速度指向一定指向圆心,故也指向d;故C正确;D、以圆心为转轴,a、b、c、d四点绕圆心转动的同时还要一起向前运动,由于绕轴转动的分速度方向不同,故各个点的线速度方向不同,大小也不同;故D 错误;故选:C.7.雨点从高空由静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雨点下落的速度成正比,图中能正确反映雨点下落运动情景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有阻力的落体运动,对其受力分析,求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情况,再根据加速度与速度关系得到速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位移变化情况【解答】解:①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空气的阻力,物体由静止释放,故阻力由零开始逐渐增大,合力向下且逐渐减小,故加速度向下并逐渐减小; ②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s ﹣t 图不可能是直线,③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故物体的速度逐渐加大;加速度逐渐减小,由于v ﹣t 图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图线逐渐向下倾斜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8.如图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底板上放一光滑的小球,小球通过两根轻弹簧与小车两壁相连.当小车匀速运动时,两弹簧L 1、L 2恰处于自然状态.当发现L 1变长L 2变短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小车可能正在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 .小车可能正在向右做匀减速运动C .小车可能正在向左做匀加速运动D .小车可能正在向左做匀减速运动【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分析】当小车做匀速运动时,两弹簧L 1、L 2恰处于自然状态.小球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当L 1变长L 2变短时,知L 1产生向左的拉力,L 2产生向左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加速度的方向,从而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当L 1变长L 2变短时,知L 1产生向左的拉力,L 2产生向左的弹力,小球所受的合力方向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向左.知小车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或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C 正确,A 、D 错误.故选BC .9.2014年4月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宣布,在距离地球约490光年的一个恒星系统中,发现一颗宜居行星,代号为开普勒﹣186f .科学家发现这颗行星表面上或存在液态水,这意味着上面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假设其半径为地球半径的a 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b 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行星表面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B .该行星表面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C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D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行星与地球的半径以及质量的关系求出重力加速度之比;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结合行星与地球的半径以及质量的关系求出第一宇宙速度之比.【解答】解:A 、根据得:g=,因为行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a 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b 倍,则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故A 正确,B 错误.C 、根据得第一宇宙速度为:v=,因为行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a 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b 倍,所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AC .10.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的光滑细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红蜡块R (R视为质点).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y 轴重合,在R 从坐标原点以速度v 0=3cm/s 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x 轴正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速度的方向与y 轴夹角为α.则红蜡块R 的( )A .分位移y 与x 成正比B .分位移y 的平方与x 成正比C .合速度v 的大小与时间t 成正比D .tanα与时间t 成正比【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小圆柱体红蜡快同时参与两个运动:y 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x 轴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与时间表达式,从而确定分位移y 与x 的关系,再由y 方向可求运动时间,接着由x 方向求加速度,从而求得v x ,再由速度合成求此时的速度大小,最后由两方向的速度关系,可知tanα与时间t 的关系.【解答】解:A 、由题意可知,y 轴方向,y=v 0t ;而x 轴方向,x=,联立可得:x=,故A 错误,B 正确;C 、x 轴方向,v x =at ,那么合速度的大小v=,则v 的大小与时间t 不成正比,故C 错误;D 、设合速度的方向与y 轴夹角为α,则有:,故D 正确;故选:BD .11.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斜面体,一木块从粗糙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动后沿斜面加速滑下到底端.则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A .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B .上滑速度的减小量大于下滑速度的增加量C .上滑时间大于下滑时间D .上滑与下滑的摩擦力大小相同【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对物体m 受力分析,明确摩擦力的决定因素,从而分析摩擦力的在小,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变化情况;结合运动学公式逐项分析.【解答】解:A 、物体m 先减速上升,沿斜面方向:f +mgsinθ=ma 1;后加速下滑,沿斜面方向:mgsinθ﹣f=ma 2;摩擦力相同,所以a 1>a 2,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故A 正确;B 、因位移大小相等,且上滑过程的末速度为零,下滑过程的初速度为零,且a 1>a 2,则由公式V 2=2as 知上滑过程速度的减小量大于下滑过程速度的增加量.故B 正确.C 、因为a 1>a 2,而上下过程位移大小相等,则由S=at 2知上滑时间小于下滑时间,故C 错误;D 、因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故上下过程摩擦力大小相同,故D 正确.故选:ABD .12.一名滑雪运动员练习跳台滑雪,第一次从斜坡的起点O 水平飞出,落到斜坡上的A 点,该运动员第二次从O 点水平飞出时速度是第一次从O 点飞出时速度的倍,已知OA=AB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次飞行中速度变化率相同B .第二次飞行运动员将落在AB 之间C .两次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之间的夹角相同D .该运动员落到斜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前一次落到斜面时速度的倍【考点】平抛运动.【分析】速度变化率相同即为加速度,由此判断两次飞行中速度变化率是否相同;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推导水平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然后求解水平位移之比; 根据速度方向偏向角与位移方向偏向角的关系分析两次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之间的夹角是否相同;设运动员落到斜面上的速度为v ,推导出速度大小与速度偏向角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 、速度变化率相同即为加速度,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g ,所以两次飞行中速度变化率相同,A 正确;B 、设运动员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 、竖直位移为y ,如图所示,则有:x=v 0t ,y=,tanθ=,解得:t=;则水平位移:x=v 0t=;当速度为时水平位移,所以运动员刚好落在B 点,B 错误;C 、设运动员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β,如图,根据速度方向偏向角与位移方向偏向角的关系可得,tanβ=2tanθ,所以两种情况下β相同,则两次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也相同,C 正确;D 、设运动员落到斜面上的速度为v ,则:cosβ=,解得:v=,当该运动员第二次从O 点水平飞出时速度是第一次从O 点飞出时速度的倍时,运动员落到斜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前一次落到斜面时速度的倍,D 正确;。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注意: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2、图示为真空中半径为r的圆,O为圆心,直径ac、bd相互垂直。
在a、c处分别固定有电荷量为+q、-q的两个点电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置b处电场强度大小为2rB、ac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与bd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垂直C、O点电势一定等于b点电势D、将一负试探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势能减小3、如图所示为洛伦兹力演示仪的结构图。
励磁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电子束由电子枪产生,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电子速度的大小和磁场强弱可分别由通过电子枪的加速电压和励磁线圈的电流来调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增大励磁线圈中电流,电子束径迹的半径变大B、仅提高电子枪加速电压,电子束径迹的半径变大C、仅增大励磁线圈中电流,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变大D、仅提高电子枪加速电压,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变大4、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D是理想二极管,L是带铁芯的线圈,其电阻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闭合瞬间,A先亮B、S闭合瞬间,A、B同时亮C、S断开瞬间,B逐渐熄灭D、S断开瞬间,A闪亮一下,然后逐渐熄灭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两轻杆等长,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铰和处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m一定时,θ越大,轻杆受力越小B、当m一定时,θ越小,滑块对地面的压力越大C、当θ一定时,M越大,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D、当θ一定时,M越小,可悬挂重物C的质量m越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交变电流改为110V。
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匝数为(A)200 (B)400 (C)1600 (D)32002.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衤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3.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peg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peg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之比约为(A)1/10 (B)1 (C)5 (D)104.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边长MN相等,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A)(B)(C)(D)5.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A)t=2s 时最大 (B)t=2s 时最小 (C)t=8.5s 时最大 (D)t=8.5s 时最小7.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做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 (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8.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 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 、d 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A)a 点的电场强度比b 点的大 (B)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高 (C)c 点的电场强度比d 点的大 (D)c 点的电势比d 点的低9.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 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 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环(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4mv 2(C)在C 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4mv 2-mgh (D)上滑经过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 的速度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10、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 必做题10.(8分)小明利用如题10-1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题10-1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 录如下: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 出U-I 图线由图线求得:电动势E=_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__Ω.(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题10-1图)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1.(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 题11-1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 的交流电.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______________. (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 (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 (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记为“实验①),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O 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题11-2图所示. (题11-2图)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v,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 验②),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②是 为了说明什么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12.【选做题】本题包括A 、B 、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一模〕物理试题注意: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3分,总分为15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D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答案】B【命题立意】此题旨在考查物理学史。
【解析】在A 选项中,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A 错;伽得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正确;安培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C 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纽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 错;故此题选择B 答案。
【举一反三】此题是一道物理学史知识考查题,要求我们在平时多关注物理学的开展史,多读课本和相关简史,只要留心就不难求解此题了。
2.图示为真空中半径为r 的圆,O 为圆心,直径ac 、bd 相互垂直。
在a 、c 处分别固定有 电荷量为+q 、-q 的两个点电荷。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位置b 处电场强度大小为22r kqB .ac 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与bd 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垂直C .O 点电势一定等于b 点电势D .将一负试探电荷从b 点移到c 点,电势能减小【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旨在考查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解析】A 、正负电荷在b 点分别产生的场强为,根据矢量可知,A 错误;B 、ac 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由a 指向c ,bd 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由a 指向c ,故B 错误;C 、bOd 是一条等势面,故电势一样,C 正确;D 、将一负试探电荷从b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D 错误;故此题选择C 答案。
【易错警示】此题要知道两个等电量正点电荷Q 产生 的电场等势线与电场线具有对称性,作出ac 间的电场线,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和对称性,分析B 与D 电势的上下,判断电场力做功情况,可知o 点和b 电势的大小,根据点电荷的电场E=k 和电场叠加原理可求解b 点的场强大小.此题关键抓住电场线与等势线的对称性,注意空间每一点的电场是由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叠加,是考查根底的好题。
2015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计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江苏卷)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 它将220 V 交变电流改变为110 V。
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 则副线圈匝数为()( A) 200 ( B) 400 ( C) 1600 ( D) 3200答案:B2. (2015江苏卷)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 《春秋纬·考异邮》中有“ 玳瑁吸”之说, 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 两者相互吸引( C) 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 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 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 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答案:C3. (2015江苏卷)过去几千年来, 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 行星“51 peg b冶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 “51peg b冶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约为 4 天, 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A) 1/10 ( B) 1 ( C) 5 ( D) 10答案:B4. (2015江苏卷)如图所示, 用天平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下列各选项所示的载流线圈匝数相同, 边长MN 相等, 将它们分别挂在天平的右臂下方. 线圈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磁场发生微小变化, 天平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是()答案:A5. (2015江苏卷)如图所示, 某“ 闯关游戏冶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 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 5 s 和2 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 1 处以加速度由静止加速到2 m /s, 然后匀速向前, 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 关卡2 ( B) 关卡3 ( C) 关卡4 ( D) 关卡5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计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 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6.(2015江苏卷)一人乘电梯上楼, 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以竖直向上为 a 的正方向, 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A) t = 2 s 时最大 ( B) t = 2 s 时最小 ( C) t = 8. 5 s 时最大 ( D) t = 8. 5 s 时最小 答案:AD7.(2015江苏卷)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 电场方向水平向左. 不计空气阻力, 则小球( )( A) 做直线运动 ( B) 做曲线运动( C) 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 D) 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C8.(2015江苏卷)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c 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 d 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 c 、d 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 则( )( A) a 点的电场强度比 b 点的大 ( B) a 点的电势比 b 点的高 ( C) c 点的电场强度比 d 点的大 ( D) c 点的电势比 d 点的低 答案:ACD9.(2015江苏卷)如图所示, 轻质弹簧一端固定, 另一端与一质量为 m 、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 A 处的圆环相连, 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 圆环从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经过 B 处的速度最大, 到达 C 处的速度为零, AC= h. 圆环在 C 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 v,恰好能回到 A.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g. 则圆环( )( A) 下滑过程中, 加速度一直减小( B) 下滑过程中,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241mv ( C) 在 C 处,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h mv 241 ( D) 上滑经过 B 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 B 的速度 答案:BD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 第 10、11 题) 和选做题( 第 12 题) 两部分, 共计 42 分. 必做题)10. (2015江苏卷) ( 8 分) 小明利用如题 10-1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 题10-1 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A.( 2) 调节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请根据表中的数据, 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U-I 图线。
阶段性模拟测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
图乙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
图乙中正确的是()2.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 2.45 m/s2B. - 2.45 m/s2C. 4.90m/s2D. -4.90m/s23.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江苏城市案例馆中穹形门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大后不变C.先变小后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4.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个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
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匀速吊起。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吊钩对物体B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B.物体B的速度一直增大C.物体B运动的轨迹是直线D.物体B在做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5.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通过固定在台秤上的支架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平衡时台秤的示数为某一数值,今剪断悬线,在球下落但还没有到达杯底的过程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则台秤的示数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判定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
6.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着同一方向作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运动过程中()A.A、B速度之差与时间无关B.A、B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A、B速度之差与时间平方成正比D.A、B位移之差与时间平方成正比7.下述力、加速度、速度三者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合外力发生改变的一瞬间,物体的加速度立即发生改变.B.合外力一旦变小,物体的速度一定也立即变小.C.合外力逐渐变小,物体的速度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D.多个恒力作用在物体上,若只改变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改变.8.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一个三角形木块B,物体A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后,能够沿斜面匀速上滑,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三角形木块始终保持不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地面对B有方向向左的摩擦力作用B.地面对B有方向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D.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小小于A和B的重力之和9.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2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这时速率为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v1<v2,则v2'=v1 B.若v1>v2,则v2'=v2C.不管v2多大,总有v2'=v2 D.只有v1=v2时,才有v2'=v110.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某人从车窗相对于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用固定在路边的照相机对汽车进行闪光照相,照相机闪两次光,得到清晰的两张照片,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了如下信息:①两次闪光时间间隔为0.5s;②第一次闪光时,小球刚释放,第二次闪光时,小球刚落地;③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前进了5m;④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小球移动的距离为5m,根据以上信息能确定的是(已知g=10m/s2)()A.小球释放点离地的高度B.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速度C.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三、简答题:(第11、12题)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由图甲中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由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电门1t∆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的时间1t∆,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2为。
(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a 与m1的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有一段是弯曲的,试分析图线弯曲的原因 。
1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① ;②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打点A 、B 、C 、D 、E 、F 为计数点,测得点A 到B 、C 、D 、E 、F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h 4、h 5.若打点的频率为f ,则打E 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 E = ;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 2)与距离(h )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 m/s 2.(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9.8m/s 2,你认为该同学测量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 .四、计算题: 本题共5小题,共计64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5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14.(10分)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 的光滑楔型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1)当滑块以a =0.5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 等于多少?(2)当滑块以a =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 等于多少?15.(12分)两质点在空间同一点处同时水平抛出,速度分别为v 1=3.0m/s 向左和v 2=4.0m/s 向右,取g=10m/s 2,求:①当两个质点速度相互垂直时,它们之间的距离。
②当两个质点位移相互垂直时,它们之间的距离。
16.(12 分)如图,质量m =2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 处,A 、B 间距L =20m 。
用大小为30N ,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 0=2s 拉至B 处。
(已知.6.037sin ,8.037cos 00==取210/g m s =)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用大小为30N ,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
17.(15分)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 =1.8m 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 =2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 ,其右段长度l 1=0.2m 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
在A 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其质量m =1kg 。
B 与A 左段间动摩擦因数μ=0.4。
开始时二者均静止,先对A 施加F =20N 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 脱离A (A 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 取走。
B 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1.2m 。
(取g=10m/s 2)求: (1)B 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 B 。
(2)B 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 时,B 运动的时间t B 和位移x B(3)A 左端的长度l 2参考答案1-5 CDBCD 6-10 AB ACD AD AB ABD三.简答题:(3分×7=21分)四.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计64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中拉力T、滑块A的支持力N,如图所示。
小球在这三个力作用下产生向左运动的加速度。
当滑块向左运动的加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小球可能抛起,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变为零,小球仅受重力和拉力两个力作用。
对于小球是否抛起的临界问题,先抓住临界点求临界加速度:将小球所受的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的方向进行分解,得方程:mg N T ma N T =︒+︒=︒-︒45cos 45sin 45sin 45cos(1)设两者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当两者位移相互垂直时有α'+β'=900.11211221tan v t g t v t g x y '=''=='α22222221tan v t g t v t g x y '=''=='β1tan tan =⨯'βα,212/4)(v v gt =∴ s t 532='∴ (3分)m t v v x 5314)(21='⨯+=' (2分) 16.(12分)(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2)设F 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 ,小车先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匀加速t 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匀减速't 秒到达B 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cos37(sin 37)F mg F a ma μ︒--︒=∴2(cos37sin 37)30(0.80.50.6)0.51011.5(/)2F a g m s m μμ︒+︒⨯+⨯=-=-⨯=2'5(/)fa g m s m μ=== (3分)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at a t =∴11.5' 2.3'5a t t t t a === 2211''22L at a t =+ (3分)∴ 1.03()ts == (1分)17.(15分)(1)设物体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知识可得:221gt h =t v x B = 联立上面两式,代入数据得s m v B/2= (3分)(2)设B 的加速度为a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得:a m mg B =μB B B t a v =221B B B t a x =(3分) 联立上面三式,代入数据s m v B/2=得:s t B 5.0=m x B 5.0=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