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与河流的补给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18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足够的水汽、剧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聚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变更地表径流的季节安排,,削减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变更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爱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削减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削减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削减,降水量削减;降雨时,下渗削减,大量地表径流汇聚,简单发生洪涝灾难。
➢围湖造田削减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减弱了其防洪抗旱实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四周地区气候的调整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削减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削减,易造成城市内涝。
专题13水循环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区域认知: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人地协调观:结合图文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知识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是有普遍联系、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辨证唯物观。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水循环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类型:3、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3)促进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4)塑造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考点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1、陆地水:(1)概念: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分类:①地表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地表水体。
②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3、河流的补给类型:4、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自然环境制约了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自然环境陆地水体特征气候湿润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多冰川发育地势较低的地区易形成湖泊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的湖泊(2)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②冰川、河流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3)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①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拓展2.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
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知识点10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河流的补给方式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的类型Error!(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冰川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单向补给,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F、D、I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特别提醒】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间循环外,地表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类型主要环节特点例证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4)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及可供蒸发水量影响。
在湿润区,实际蒸发量与理论蒸发能力相差不大,但在干旱区,实际蒸发量远小于理论蒸发量。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降温过程)、凝结核。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下渗会趋于饱和,地表径流减少速度减慢。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作者为你整理的《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1.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的主要类型(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散布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应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
2.水体的相互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进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①水汽输送;②蒸腾;③蒸发;④地表径流;⑤陆地内循环;⑥海陆间循环。
(2)水循环意义:坚持全球水的动态安稳;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安稳的矛盾;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状。
二、水资源的公道利用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散布特点空间上东南多西北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且年际变化大。
3..公道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①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②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2)水资源连续利用的措施:公道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调解水资源的时间散布①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调解水资源的空间散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②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2.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1、水循环:①按其产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坚持全球水的动态安稳。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c 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题组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2019江苏地理卷]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8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1.B【解题思路】黄河干流流域内山地少,②错误;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可能在1987—2015年变化很大,故④错误。
B选项正确。
2.C【解题思路】从年输沙量比较图中可明显看出,从三门峡站到小浪底站2016年输沙量变化非常明显,黄河小浪底站向下游输沙量都比较小,而且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小浪底工程的排沙作用影响极大,故C选项正确。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城降水异常增多。
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重和汾川河流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3-5题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4.第五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3.B 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
4.B 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②对;前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③对;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④错。
高考地理水体要素专题整合微专题一、水循环一、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2、影响蒸发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4、影响下渗的因素5、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三、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四、河流补给类型五、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微专题二、河流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二、河流特征(一)河流水文特征1、河流补给类型;2、影响径流量大小的因素;3、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5、凌汛的形成条件;6、水能丰富的原因;8、断流的原因及其对策;7、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二)河流水系特征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2、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4、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
(三)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1、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3、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4、水电基地选择区位条件5、河流的开发方向三、河流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一)河流对其它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1、河流对气候的影响;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3、河流对土壤的影响;4、河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5、河流对河口海水盐度的影响;(一)河流对其它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1、河流对人口、城市的影响;2、河流对农业的影响;3、河流对工业的影响;4、河流对交通的影响;5、河流对河口海水污染的影响。
四、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微专题三、湖泊一、湖泊的类型(一)按成因分类(二)按盐度分类二、湖泊的特征三、湖泊的效益与价值四、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对湖泊本身+对周边地区)3、对策措施五、湖泊的水污染微专题一、水循环一、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1、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经典试题1】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圣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自然然界水循环——河流补给测试题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 ~3题。
1、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C
A、①
B、
C、③
D、④
2、②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B
A、降水少
B、气温低
C、用水量大
D、地下水补给少
3、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A
①大气降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③冰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 中的 D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C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图4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第5题
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8.乍得湖流域 D
A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 .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 .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 .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水循环河流特征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的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第一节水循环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蒸发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气温高低。
气温越高,蒸发能力越强。
(2)饱和差。
饱和差是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3)风速与湍流扩散。
地理河流补给知识点整理地理河流补给知识点整理地球上的河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河流的补给来源则是决定着它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地理河流补给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河流补给的定义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流中新的水分来源,可以分为径流补给和地下补给两类。
径流补给是指降雨水或融雪等自然降水进入地面下方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岩石,然后通过入渗,渗透、下渗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层。
地下补给则是指地下水的库水通过地表沉积物的渗透作用重新汇入河流的现象。
二、河流补给的影响因素地理河流补给量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1. 降水量和降雪量:降水量和降雪量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河流补给量的大小与地区的气候有关。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河流的补给影响重大,当气候干旱时流域面积内的蒸发作用增强,土壤和植物的水分利用增加,河流的补给量就会下降。
3. 地形和水文条件:地形起伏是决定水流方向和大小等的关键因素之一,高山冰川和高原阔水对河流的补给有着重大作用。
4. 岩石质地:岩石质地决定着地下水层的渗透性和承水性,进而影响地下水对地表水层的补给。
5. 植被覆盖率:植被对径流补给有着显著的影响。
对于整个流域面积来说,植被面积越大,径流补给就会相应地增加。
三、河流补给的计算方式河流的补给量不能被直接测量,需要通过一些间接方法来获得。
下面列出几个常用的计算方法:1. 溪源流量法:溪源流量法是通过设置监测站并利用水位计和流量计测量溪流流量,来计算河流的补给量。
2. 渗透计方法:透计是一种专门测量土壤水分移动量和深度的仪器,通过测量土壤深度来计算地下水位的升降,从而间接反映河流的补给量。
3. 氢稳定同位素法:氢稳定同位素是河流和地下水中常见的成分之一,其变化可以揭示河流的水循环和补给过程。
四、结论地理河流补给是河流中新的水分来源,它的大小和水循环过程中的多重因素有关。
微专题:水循环——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知识回顾】思维导图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补给的因素河流的水文特征【选择训练】(2016年长春一模)右图“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1-2. 1.该河主要补给形式是A.大气降水 B.冰川积雪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2.关于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明显冬汛 B.流量大C.无明显汛期 D.有断流现象象(2016年广州一模)右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3-4.3.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4.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真题感悟综合能力训练1】(2016年2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9分)【真题感悟综合能力训练2】(2016年3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分)【案例拓展训练】案例1:新疆地区的坎儿井材料一: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
学案10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点呈现】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意义。
【素养目标】1.结合黄河流域气候条件和生产活动等,分析黄河流域径流量较小但含沙量很大的原因。
(综合思维)2.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分小组讨论不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水资源问题成因的分析,树立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的存在形式有①气态、液态和②固态三种形式的水体。
2.水体的主要类型(1)海洋水:③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④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应⑤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具有⑥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在下图中标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答案见图中(2)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a.“维持”——全球水的⑬动态平衡。
b.“缓解”——不同纬度⑭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联系”——⑮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d.“塑造”——⑯地表形态。
[点拨] (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相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⑰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很少。
(2)全球分布特点与表现衡量指标多年平均⑱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除南极洲之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⑲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a.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数量——影响⑳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