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溶剂膜组件
- 格式:pptx
- 大小:180.79 KB
- 文档页数:2
聚醚砜(PES)中空纤维内压膜组件使用说明书工作原理:被处理料液从组件一端口进入中空纤维内部,在压力驱动下,小分子水溶液通过中空纤维膜壁上的微孔渗透到中空纤维外侧,透过液从组件侧口流出,浓缩液则从组件另一端口流出,从而实现分离。
如图所示:使用条件 1、压力,系统最高跨膜压力不超过0.2MPa,长期工作压力0.1~0.12MPa。
2、温度,最高进液温度不能超过45℃(短时间清洗),长期运行温度10~40 ℃。
3、膜组件应避免接触强酸、强碱,短时间清洗碱浓度应小于1%,长期运行pH应在2~12范围之内。
4、聚醚砜膜组件适用于处理水溶液介质,不适用于有机溶剂体系。
5、允许进料液内含颗粒粒径不大于5μm。
膜组件清洗:由于膜适用范围广泛,处理介质复杂。
在处理料液过程中,膜表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原则上清洗周期越短,膜性能恢复越好,使用寿命越长。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工艺选择清洗剂和清洗周期。
清洗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一、物理清洗1)正洗,即每批料液处理完后,用清水将组件内残余料液清洗干净,用清水以一定流速通过纤维内表面,将污染物洗出,此时,浓水阀门全开,产水口阀门全闭,一般10~30分钟。
2)反洗,清水通过纤维外表面,并施以低压,一般小于0.1MPa,膜内表面的污染物及渗入微孔中的阻塞物即被洗出,在此过程中,透过液不要回到清洗罐以免污染膜的外表面,一般5~20分钟。
3)浸泡,此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膜经正洗、反洗后,用清水浸泡,使污染物疏松,一定时间的浸泡往往是去除污染的有效方法。
二、化学清洗:如果物理清洗效果不理想,可用稀酸、稀碱或其他清洗剂进行适当的化学清洗。
在许多情况下,用稀碱液清洗膜较为有效。
用0.5~1%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在膜组件内循环,浸泡20~60分钟,可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
如果处理液中含有蛋白质,则可用0.5~ 1%碱性蛋白酶进行浸泡清洗。
以上清洗工艺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以达到较理想的清洗效果。
一种液相进料、耐酸、耐盐、占地更小的有机中空纤维渗透汽化膜设备在制药行业,特别是原料药、中间体企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有机溶剂用于反应、结晶、清洗等工艺,在使用之后,溶剂中会含有产品、原料、无机盐、酸、碱或者色素之类的杂质,当然其中也会包括水。
在回用时,就需要把杂质及水去除,常规使用的方法包括蒸馏釜、精馏塔、超重力旋转床等传统工艺,另外有很多企业使用无机渗透汽化膜用于共沸溶剂的深度脱水,譬如无水级乙醇、异丙醇等等。
有机中空纤维渗透汽化膜的主要功能也是用于有机溶剂的脱水单元,可以汽相进料,也可以液相进料,原料的pH范围4-8,电导率小于100us/cm,初始含水量无限制,相较于无机渗透汽化膜,具有成本低、节能50%以上、节约占地30%以上、操作方式更安全(非压力容器)、使用条件更广、和前端预处理更易结合等优势。
一、膜及膜组件该有机膜技术源自新加坡国立大学钟台生院士团队和世纪水集团新加坡分离膜研发中心的共同研发,由南京惟新研究院孵化成熟后进行市场推广,膜材料为特殊高分子原料,经世界首创的一步成型工艺制备成中空纤维膜,经过精细处理后形成标准的膜芯元件,根据项目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膜组件。
有机中空纤维渗透汽化膜具有以下特点:超亲水海绵选择层,水分子优先溶解扩散对pH、电导率和杂质耐量大,无需复杂前处理,无需汽相进料 高通量,高分离效率,耐溶胀耐高温≤150℃应用于多种有机溶剂脱水提纯、海水淡化,脱盐等。
二、设备工艺以乙醇脱水工艺为例:乙醇原料由膜进料泵输送,经预热器预热、加热器升温后,进入膜组件进行脱水。
原料中的水分和少量乙醇由膜外侧渗透至膜内侧,在最后一级膜组件出口得到含水量≤0.5wt.%的乙醇成品液,在预热器中对原料进行预热后进入成品冷却器冷却,最终进入膜成品罐中。
膜内侧采用抽真空加冷凝的方式产生推动力,渗透液蒸汽在真空机组抽吸下进入渗透液冷凝器,冷凝后的渗透液流至渗透液罐中,未冷凝的蒸汽(多为乙醇蒸汽)从真空泵出口进入尾气冷凝器进行冷凝器,捕集其中少量的乙醇。
2023年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化工、制药、电子、食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膜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作为特殊膜的一种,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市场需求和规模
目前,全球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8%以上。
在全球市场上,美国是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
的主要市场,其次是欧洲、亚洲市场。
在中国市场上,目前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市场的规模较小,但随着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膜生产企业的增多,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同时,政府在促进高科技行业发展的政策下,将对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的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应用领域和产品特点
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电子、食品等行业,如电子行业在制造电池电极、高纯水、液晶显示器等方面应用较多;在制药业中可用于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的纯化、浓缩和干燥;在化工领域中主要用于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酸碱盐溶液的分离等。
此外,还可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气体分离等方面。
其产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耐腐蚀性强,能耐受强酸、强碱等极端条件下的使用;
2. 操作稳定,能达到高精度和高品质的分离效果;
3. 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和维护;
4. 长寿命,使用寿命长。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在应用领域上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展,同时也将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产业标准的制定、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的管理将是耐强酸强碱耐溶剂膜行业发展的主要关注点。
同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膜分离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开始写点综述类的,关于油气回收等,2.1膜分离机理探讨膜法油气回收的关键技术在于怎样分离油气和空气,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对不同结构的膜,气体通过膜的传递扩散方式不同,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
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包括:(1)气体通过非多孔膜即致密膜(如,高分子聚合物膜)的溶解—扩散的分离机理。
此时,气体透过膜的过程可认为由3个环节(步骤)组成:①吸着过程,即气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被吸附、凝聚、溶解。
这个过程带有一定的选择性;②扩散过程,即该被吸着的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差、浓度差的推动下,按不同扩散系数扩散透过膜另一侧;③解吸过程,即该已扩散透过的气体在膜下游侧表面被解吸、剥离过程。
一般来讲,气体在膜表面的吸着和解吸过程都能较快地达到平衡,而气体在致密膜内的渗透扩散较慢,是气体透过膜的速率控制步骤,也是起选择性分离的关键所在。
(2)气体通过多孔膜(如,多孔性陶瓷膜)的微孔扩散机理。
此分离机理包括5种情况:①孔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行程时的常规的层流扩散。
这时渗透率很高,但分离效果不会很明显;②孔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行程时的Knudsen 扩散。
此时气体为难凝性气体;③表面扩散,此时的渗透率及分离度将比单纯的浓差表面扩散要大得多,而且如可能出现多层吸附时,则其效果更明显;④毛细管冷凝,即可凝性气体在膜微孔中发生毛细管冷凝及可能有的多层吸附时,减少甚至消除气相流动,在膜孔压力差推动力的作用下发生较高的渗透率及分离度。
油气是由多种烃组分组成的混合气,一般可认为油气主要是以C3 ~C7组成,大都为可凝性烃。
故其分离回收机理即以毛细管冷凝机理为主。
膜分离法回收油气时,一般增加“压缩+冷凝”过程,即在混合气进入膜分离器前增加“压缩+冷凝”过程,其压缩比常为3~4。
这时更有利于可凝性气体的毛细管冷凝分离。
也有在膜组件下游抽真空;⑤分子筛分。
材质ptfe和pvdf的区别如下:1、耐溶剂、耐酸碱度不同。
PTFE,其使用温度为-40~260℃可耐强酸、强碱和各种有机溶剂。
由于具有疏水性,可用于过滤蒸气及各种腐蚀性液体。
pvdf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
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
2、用途不同。
工业应用中基本不会使用PTFE,而使用CMC+SBR做水性,使用PVDF左右油性。
3、化学反应不同。
PVDF用于负极材料低电势测试区域,PTFE只能在相对较高的电势下使用,低电势下PTFE容易分解。
扩展资料PTFE中文名称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写为teflon,一般称作“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
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
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数极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之余,亦成为了易清洁水管内层的理想涂料。
PVDF聚偏氟乙烯,外观为半透明或白色粉体或颗粒,分子链间排列紧密,又有较强的氢键,氧指数为46%,不燃,结晶度65%~78%,密度为1.77~1.80g/cm3,熔点为172℃,热变形温度112~145℃,长期使用温度为-40~150℃。
pvdf分子式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是含氟塑料中产量名列第二位的大产品,全球年产能超过5.3万吨。
Pall DTRO碟管式反渗透膜柱介绍DT 膜技术即碟管式膜技术(Disc Tube Module),分为DTRO(碟管式反渗透)、DTNF(碟管式纳滤)两大类,是一种专利型膜分离组件。
该技术是专门针对高浓度料液的过滤分离而开发的,已成功应用近30 年。
conformal coating工艺conformal coating工艺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制造工艺,用于保护电子产品的电路板和组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conformal coating工艺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我们来了解一下conformal coating工艺的基本原理。
该工艺通过在电子产品的电路板和组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以防止潮湿、尘埃、化学物质等对电子元件的侵蚀。
这种薄膜通常由聚氨酯、环氧树脂、硅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腐蚀性。
conformal coating工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如手机、电视、计算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设备。
这些产品通常需要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因此使用conformal coating工艺可以提高它们的可靠性和寿命。
conformal coating工艺也在一些特殊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在医疗设备制造中,conformal coating可以提供额外的电气绝缘和耐腐蚀保护,确保设备在临床环境中的可靠性。
在军事和航天领域,conformal coating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受到强烈的震动和振动的影响,提高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能力。
然而,要正确应用conformal coating工艺,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非常重要。
不同的应用领域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涂层材料,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其次,在涂层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以确保涂层的效果和性能。
此外,还需要考虑涂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溶剂性等特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conformal coating工艺还需要注意一些涂层后的维护和修复。
由于涂层薄膜是一种保护层,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坏,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先清洁涂层表面,然后重新涂覆一层薄膜,以确保电子元件的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