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秘传换气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少林秘传内功
第一式压丹田
一.预备式:平仰卧,腹部上(肚脐)横一个约12公斤的沙袋,手脚自然伸直,两脚跟之间距离与肩同宽,两手掌置于小腿外侧约20公分左右,掌心朝天,摒弃一切杂念,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图14)。
一.当感觉丹田稍有热感时,由顺式呼吸改为逆式呼吸,两掌变拳握紧,鼻子徐徐吸气,肚脐内收,意想命门穴贴地(图15)。
待命门穴有热感时,两拳变掌十指开,意想肚脐顶天,同时鼻徐徐呼气,腹部自然鼓起,丹田随之发热,
三.这样如此肚脐
命门一一肚脐一—命门,反复地一松一鼓,一张一驰练习36次。
第二式抖丹田
一、将砂袋由横压腹改为直压腹,砂袋放置后,两掌握拳上举,拳心向上,拳背对着肩颈穴,高约一尺左右(图16)。
二.采用逆式呼吸,鼻吸鼻呼。
吸气时,意想肩颈穴,命门穴自然贴地,垂帘观腹部,同时提气小腹内收,加深吸气。
继之,意想掌心劳宫穴,由松拳变掌,十指张开略往上撑,同时鼻呼气,丹田抖荡,仰视空中(图17)。
三.如此一呼一吸,丹田一鼓一抽,眼神垂帘与平视反复练习36次。
四,练功完毕,盘膝打坐合掌当胸,意守丹田约五分钟,即可站起收功(图18)。
练功效应:丹田内气更加充实,全身发热更盛,气力倍增,劲有使不完之感。
少林吐纳换气法少林吐纳换气法源出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原为寺僧强身健体,增进体质的练功方法,后被少林金刚硬气功功法体系吸收,成为该功法的内功筑基法体系,成为该功法的内功筑基功法之一。
该功法动作简单易于学练,养生技击效果俱佳,少林寺高僧洪惠禅师论及此时有云:“今吸之功,可以使气贯周身,故有鼓气胸、肋、首等处令人用木、铁棍猛击而不觉痛者……”。
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的真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气禀受父母伴随生命而来,是由元精生化而得的先天之精。
由于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元精不断消耗,人体为了生存就必须依靠后天水谷之气来不断加以补充,因此我们说,人体内气以后天养先天为行功之关键。
所谓的内功筑基,就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功法训练,不断来集自然之气,以补充先天之不足,从而为养气培无及更高层次的修炼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人体经过一天的肌体劳动和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废浊之气,由于一夜平卧必然集于体内;而这些废气浊气的积蓄是极有损于人体健康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影响着练功者的修炼。
因此少林全刚硬气功功法体系要求练功者必须于每日卯时日出之际面向东方,择取空气新鲜、环境幽静之处吐纳换气,以整脏振神,采新泄废,舒展筋骨。
医疗实践表明:通过吐故纳新可以有效治疗多种常见肺病,如自汗、咳嗽气喘、气促无力、慢性胸膜炎、结核等,特别是对因吸烟过量而导致的吸嗽多者,效果非常明显。
此外,该功对增强心脏机能、健全神经、娩发榆神等有莫大裨益。
一、起势.练功者由立正姿势起,左脚棋向开立,略宽于肩,脚尖平行向前。
两手握拳抱于腰问,拳心向上。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凝神不散。
调匀呼吸,目视正前方(图1)。
然后以口尽量呼出体内废气,再以鼻匀细吸气入腹,待自我感觉吸气较满后,稍停片刻,用口呼出。
如此三呼三吸,泄废气,纳新气,本门称作“三呼三吸纳气法”。
此过程中注意切勿强呼强吸。
二、推气1.承接上势,吸气,两手由拳变掌,内旋使掌“向下,并以掌根为力点徐徐下按,上身随两拿下按动作向下俯,同时以界呼气,至两掌离地面一寸左右距离时,呼气完毕,稍停;2.两手以腕部为轴,以小指为力点,小指领劲向外旋转平划一半圆,至掌指向后向外时,变为虎爪并向下握拳,两拳心相对,直臂向上抬起,意念双手如提千斤'重物。
秘传800年的少林寺童子功十八式-简单易学练成可你也可身柔如童子童子功共由十八式组合而成,是少林之筑基训练。
童子二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指这套功法少年儿童练习最为适宜,其实成年人训练后同样显奇效;二是指常练此可使丹田真气充足、筋骨柔韧,犹如童身,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修功法。
十八式童子功由腰功、腿功、跳跃、耐力、旋转、平衡等基本训练形式组成,不仅适合初习少林的青少年,而且适合学练其他门派功夫的初学者。
第一式坐马托天功法:马步站立,两手握拳收于腰间,拳心向上,两眼平视正前方(图1)。
两拳变掌,掌心向上,从身体两侧上举至头顶上方,十指应交叉(图2)。
两掌慢慢用力向上托起,身躯略向上抬,同时配合吸气。
两掌由上向前、向下按,同时弯腰配合呼气,直接至地(图3)。
两掌向内、向上翻掌,上身向上直起,双手如捞物状,同时吸气,直捞至胸前向外翻转,直臂向上托,吸气,共做六次。
图1 图2 图3 图4提示:动作宜慢,呼吸要匀长深细,捞托时吸气,下按时呼气,不可勉强,不可故意憋气。
上托下按过程中,十指始终交叉。
功理:马步是的基本步型。
这式功法把马步训练和双掌上托下按、上身的屈伸配合起来,使腿部肌肉得到锻炼。
同时通过上肢的上托下按、上身俯伸,配合呼吸使内脏得到运动,所以说能“理三焦”。
三焦的功能,有疏通四气津液,腐熟水谷,通调水道等三个方面。
久练此功能使三焦得到调整,气血畅通。
因此,十八式童子功、八段锦等功法都是从“理三焦”开始的。
欲习少林武功,首先应练好马步功,这是武林前辈之宝贵经验。
第二式单腿坠落功法:左拳拳心向上收于腰间,右臂向前伸直成立掌,掌心斜向前,右腿直立,左脚脚尖上翘向前伸平,膝关节挺直(图4)。
右腿屈膝下蹲,蹲至臀部接近小腿(图5),挺右膝,上身直立,连做五次,换左腿训练。
提示:单腿屈伸宜缓慢,在起坐过程中,前伸腿不得弯曲,应始终伸直。
下蹲时,支撑腿的膝部应向前倾斜,臀部不可压在小腿上。
功理:此式功法主要训练腿部肌肉的伸展能力及自控能力,以及单腿的平衡能力。
少林气功运气方法之换气和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等运气也叫用气。
运气的过程是先换气,然后以意领气,下沉丹田(即全身之气汇聚丹田),最后发气(即发力),内功以意领气,外功以意进气。
气与力的融合即为气功。
运气歌诀:四更黎明速起身,面向东南吸气深。
三呼三吸泄废气,吐故纳新舒肺门。
呼则足跟往上提,展臂抢手向前伸。
吸则扩胸展双肺,足跟落地臂侧分。
呼气前探吸后仰,骨节筋外展绷紧。
动则舌顶上腭处,全身宗气聚阀门。
运气上达昆仑峰,缓缓下注达脚心。
起落开合贯一气,上下左右紧附身。
气出丹田达指尖,气回肺腑手足紧。
手滚而出意气摧,身滚而动摄气存。
少林气功妙在练,久练功深推山滚。
每日清晨,面向太阳,吸气三口,然后运气。
上运达昆仑,下运至脚心。
手之出人、足之进退,身之左旋右转,起落开合,练成一气。
(一)换气少林气功中换气也叫吐故纳新,是练习气功的准备动作。
每日早晨约5点钟起床,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面向东南,挺直而站,脚立成八字形。
先活动头颈,然后再活动四肢、腰等部位片刻。
两手由胸前分开,由下向外、向上、向前划弧,同时开始吸气。
当两手平肩时,两肘向后张,使胸部扩张。
当两臂向上越头伸直时,脚跟离地上提,用力吸一f1气。
然后两手由头上缓缓向前、向下,上身慢慢前俯,同时用力呼气。
当两手下落过膝时,两掌五指环扣交叉,尽量下按,使两掌心着地,两膝绷直,用力呼一口气。
然后两手松开,慢慢向上划弧,开始吸气,上身慢慢直起。
就这样起身吸气,俯身呼气,一呼一吸,反复进行5一7次。
无论练内功、外功,都必须先学练换气。
这个动作虽然简单易学,但在气功中却是很重要的一环。
换气。
不仅是气功的基础功,而且也是永恒功,要每天坚持不懈。
(二)气沉丹田气沉丹田,首先是明确丹田的部位。
对此,寺院众僧说法有别。
东院气功大师淳济认为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南院气功大师贞绪认为丹田在脐下三寸;少林寺方丈德禅法师认为丹田的部位是指脐至脐下三寸的一片;首座僧素喜武师也认为丹田是脐至关元穴(脐下三寸正中)的一片。
少林秘传练功药方大全1.少林练功洗手法功能:活血顺气,舒筋灵骨,壮胆柔节。
适练手功,用于练掌。
处方:象皮(切片)、鲛鱼甲(酒炒)、制半夏、制川乌、制草乌、全当归、瓦松、皮硝、川椒、侧柏叶、透骨草、紫花地盯海盐、木瓜、红花各3O克,鹰爪一双。
用法:上十六味药共入盆内,加陈醋七斤,清泉水八斤,浸泡一周,加上等白酒2OO克密封,每练功前取出药汁250克,加沸水1OOO克,和匀后烫泡、擦洗双手和双臂。
2.少林运气妙丹功能:沟通气血,调和阴阳,统摄三气,气随意行。
处方:广木香3O克、海缩砂30克、全瓜蒌一枚、赤降香3克、灵芝草6克、人参3克、参373克、箭芪3克、大熟地3克、全当归15克、小茴香3克、红花6克、益智仁6克、柏籽仁6克、陈皮6克、甘草3克。
用法:上十六味药共研细粉用老陈醋和匀,制成绿豆大丸,晾干密闭置干燥处备用。
服法:每次运气前取20克丸用黄酒一两送服。
3.少林练功保筋通脉法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嵩蜂蛇、全蝎、虎胫骨、菟丝子、金毛狗、龙骨各三克共研细末为粉,以淡盐开水泛丸如豌豆大,用百草霜挂衣晾干,每次练功前吞服十粒,再喝黄酒两口。
练功时自感百节灵活,柔而似钢,脉顺气从,浑身轻灵,强壮有力。
4.少林练功畅通气血方当归3克、生地6克、熟地6克、白术6克、山药15克、黄芪6克、陈皮3克、木香3克、小茴香1.5克、萎仁3克、生甘草3克、败沉香0.6克,以上十二味药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密闭,每练功前服二至三钱,用老白酒半两送服,可舒气血,横顺左右,上下畅通。
5.练功舒筋丹主治:初练功所致的腰疼腿痛,筋伤气滞,四肢拘挛,全身不舒等。
处方:当归90克、红花90克、木香30克、防风60克、舒筋草90克、木瓜90克、川牛膝90克、小茴香15克、白芷60克、陈皮30克、制马前子6克。
制法:上十一味药共轧研成细粉,用黄米粉打糊制丸,如梧桐子大,晾干,成人每服一钱半,用黄酒送下,孕妇忌用。
6.练手功洗手"如意汤"方象皮(切片)、鲛鱼甲(酒炒)、半夏、川乌、草乌(姜汁制)、全当归、瓦松、皮硝、川椒、侧柏叶、透骨草、紫花地盯食盐各90克,加鹰爪一对,共入盆内,陈醋七斤,河水八斤浸泡,用时取出冲滚汤洗,洗后甩干练功。
少林洪门秘传内功:揉丹田聚气成团,内气自行冲开任督二脉1、揉丹田一、两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口眼微闭,舌轻舐上聘,左手掌心紧贴于下丹田处,右手掌轻贴于左手掌背,意守丹田(图19)。
二、采用顺式呼吸法,双手按顺时针方向,以肚脐为圆心,自左向右,从上到下,从内向外,由轻重,速度缓慢,均匀的揉摩丹田。
向右向上揉动时吸气,向左向下时呼气,意念导引内气随按摩方向旋转。
三、当向外运动旋转至左、右弓缘时(图20),再由外向里,从左至右按逆时针方向向肚脐中心运动旋转,意念气慢慢向肚脐中心聚为一团。
四,每次练习不少于20分钟,一个月后,内气就能在丹田随意旋转,并能逐渐收聚成团。
2、周天功通过一至四节练习,腹内丹田内气更加充盈,全身轻松,精力充沛,力量修增,这时可转练硬气功基础功法,为提高内功深造层次,也可转练周天功,使内功更为扎实。
第一式小小周天功取坐,站,卧三种姿势均可,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意念内气自丹田降至会明,同时放松肛门和睾丸,如此反复练习,随着气的运转就可以使丹田会阴、命门这三者连成一个园形环状,称小小周天运行法。
第二式小周天功在丹田内气十分充盈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增加练功时间,练功次数,火候一到(约二至三个月),内气充满,不需经任何意念引导,任督两脉可自然打开。
小周天运行,一般取坐式为佳,其运行路线是:气从丹田,向下经会阴,过尾闾,然后经大椎、玉枕、直达头顶百会,然后经印堂,过祖窍、沿任脉腔中回到丹田。
小周天靠内气充盈,自行打通,不需以意领气,故循行路线无须透导。
第三式大周天功大周天运行,是气功中的上乘功夫,练硬气功者可不练此功,因为练大周天功,需相当深厚的功底,而且在练习中用意念引导还容易出偏差。
取站、坐、卧、行四种姿势练均可,以站式为佳,采用顺呼吸法(鼻吸鼻呼)。
吸气意念从双手内外劳宫穴沿手三阳经(即手臂外侧)上行至头部百会穴,然后呼气,同时意念内气由百会穴下行至会阴,再由会阴沿足三阳经(即腿前面)下行至涌泉穴,再以鼻吸气,意念内气由双足涌泉穴沿足三阴经(即腿后侧),上阴至会阴、丹田,然后呼气,并意念内气由丹田呼至膻中穴,再分至双侧腋下,沿双手三阴经(即手臂内侧)至劳官穴呼出。
少林秘传:罗汉卧气功!快速集气,迅速练成小周天的绝妙功法!少林武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演变的结果,既与佛教的中国化这一外在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更是禅拳相融这一内在文化因素的直接产物。
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使少林寺接纳了武术,在汇集百家的基础上综合创造了少林武术;而且使少林武术映射出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光芒,由保护寺院发展到济世报国,并因此而扬名天下。
少林罗汉卧气功,经许多练功者证明,确属一个丹田集气快,通小周天迅速的绝妙功法,这个功法走的是捷径。
其功法要领如下:(一)预备吃过饭后,稍事活动,排除大小便。
然后将床上被子或软垫折叠成斜坡状靠墙铺好,坡度约控制在40度左右,接着宽衣松带,双腿自然盘屈,仰卧在床上,靠被子或软垫,头与上身成斜直线,使小腹处于整个身位的低位,再全身放松、牙齿微合,舌抵上牙根,自然呼吸,返观内视小腹丹田,慢慢用意念将全身之气归于丹田,闭目养神约一至三分钟。
(二)正功接上,双手重叠放于脐下丹田处,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同志相反)。
此时意想小腹丹田如水中游涡(或热气团等)在转动,一分钟后,左手不动轻捂丹田,右手抬起距左手一寸左右,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不能太快也不宜太慢,一般三至五秒钟转动一圈为宜。
同时内视丹田,意想腹中有一旋转物在随手而转,心中默转圈次数,以180圈为度。
转完后再换右手轻捂丹田处,左手抬起逆时针方向转动,意念照上,亦转动180圈。
手掌划动的圈不要太大,以小腹升田为中心,最好在直径10厘米以内。
掌要横放而转,指尖不要朝下,大拇指不要朝上,以免内气乱冲串。
掌转动时要松而不懈,用意不用劲,注意体会腹内气感反应。
腹内转动,是靠意识去指挥,靠大脑去想,靠手掌的感应去引动的。
想的过程中,腹内的现象会在脑海中闪现,闪现点就是印堂处。
练功中要轻松自然。
每掌各转动180圈后,如有时间可适当再增加转动圈数。
(三)收功接上,转圈完毕,双腿依然保持盘屈,上身坐正,双手重叠捂丹田,内视小腹丹田,静坐片刻。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是哪些?在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少林寺七十二绝技,那么到底是哪些武功呢,跟随风林网络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也叫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
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门中秘传,但无详细文学记载。
少林七十二艺之说从何而来?金警钟《少林七十二艺》关于少林寺,在元代后,常住院(和尚居住的地方)分成了东、西、南、北四个院,并且各院宗师自掌门户、特别在武功方面,各自收徒,秘传单传,彼此保密,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师傅不同,所学到的功夫也有差别的局面,这种现象一直流传到今天。
“少林七十二艺”,就是在上面所谈的背景下出现的。
那是在1924年,有个叫金警钟的先生到少林寺访问,与当时的少林寺方丈、远近闻名的武术高手妙兴大和尚切磋武艺,取其精华,并根据少林寺旧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说,以及自己的武功底子,编著了《少林七十二艺》一书,从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艺”之说。
但是它毕竟大部分取材于妙兴和尚,而妙兴和尚仅为少林寺西院武功的代表,所以,很难全部代表少林寺武功。
之后的“少林七十二艺”继金先生之后,南院的贞俊、贞绪等和尚也编著了“少林七十二艺”。
此后的永祥大师亦编写了“七十二艺”,他们相同之处是都列出了七十二种功夫,皆取名“七十二艺”,但在内容上各有特点。
永祥和尚为现代人,是西院子孙,他在继承金先生“七十二艺”基础上,吸收南院之长,将原书做了增删,补充了各种功夫的练法,内容十分详细,语言也较为通俗。
可以说他很好地总结了少林内外功,堪称“少林正宗七十二艺”。
少林和尚们练的七十二艺除大部与妙兴所谈,金警钟先生所著的七十二艺相同之外,不同的有铜砂掌、腿踢功、蛇行功、铁珠带、石桩功、旋风掌、金龙手、斩魔剑功、玄空拳、金砂掌、。
少林易筋经内外功全文(免费)少林易筋经内外功法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
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
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
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
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勇即变化之易也。
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
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
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
少林秘传换气功
此功出自少林寺,亦称“呼吸术”。
原是为僧人强体魄、长气力而创的一种功法。
动作简单,老幼病弱都可以练;效果明显,祛病强身收效甚速。
相传,少林有一僧人,幼年入寺,体弱多病,不胜习武之苦,其师传此功,坚持练习十数年,练得体格健壮,力气千斤。
于是,此功便传了下来。
清朝中叶,陕人曹玉廷在少林寺学艺,得此功,传藤黑子,藤传山东省寿张县刘阁臣,刘传河北省饶阳县张凤岩,张传牛瀚章、牛晚年,将此功广为传授,受益者甚多。
功法原理
此功的锻炼方式,通过俯身压迫肺部,配合呼气,达到“吐故”目的;通过振臂扩张肺部,配合吸气,达到“纳新”目的。
由“吐故纳新”调理肺部机能。
实践证明,此功可以治疗多种肺脏疾病,如自汗、盗汗、咳嗽气喘,气促无力,慢性胸膜炎,肺结核。
因为肺能辅助心脏,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所以,常练此功又能增强心脏机能,健全神经,焕发精神。
因吸烟过量而导致咳嗽痰多者练此功,效果非常明显,练三两天痰便明显减少,其色变淡,坚持月余上述症状便可消失。
体格壮健者练此功应注意“提放”,吸气时提小腹、睾丸、肛门,呼气时放松,这样动作、呼吸、神经控制结合练习,可大长气力,日久力达千斤。
练功方法
练换气术的时间在早晨,练功地点应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
预备动作:
(1)两脚分开比肩略宽,两脚尖平行向前,两手握拳,置两腰间,拳心向上,身体自然站立,目视前方,精神集中,调匀呼吸。
(2)以鼻细细吸气入腹,觉得比平时吸气较满,略停,用口呼出。
连做3次。
第一式推气:
(1)预备式做完后,吸气,两拳变掌,内旋,使掌心向下,徐徐下按,上身随双掌下按向下弯腰,同时配合呼气(用鼻呼气)。
(2)双手按到离地面一两寸,(老年体弱者可以离地略高些),此时气已呼完,动作略停;双手以腕部为轴,小指领劲向外平画半圆,到掌指向后外时,变为掌指向下,握拳,两拳心相对,直臂向上提,意念中如提千斤重物,同时慢慢向上直腰,并配合吸气,提到上体直起,两臂仍然直臂上移,两臂向上到两拳高于肩时,略停。
(3)屈两臂,两肘带动小臂向体后用力一振,使胸部开张,同时配合吸气。
(4)双拳变掌,以腕为轴向大拇指侧旋转变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同时猛向前推出,与两掌推出配合,张口,用力发“哈”声,遂即两臂放松,略停。
此动作配合推掌,发声应把胸中所吸之气呼尽。
(5)双掌外旋,握拳,双臂回收,双掌置腰间,还原动作(1)。
以上为推气动作,连续做12次。
推气动作要领:
(1)双掌下按,双拳上提速度要慢;双臂后振要用力;双掌前推要用“寸劲”,即在发“哈”声的同时双掌猛然用力,随即放松。
(2)俯身下按过程配合呼气,向上直体时配合吸气,途中不能换气。
第二式分气:
(1)接上式,双拳收回,置两肋间,然后变掌,内旋下按,动作与推气式(1)相同。
(2)、(3)、(4)动作与推气式动作(2)、(3)、(4)相同。
(5)双拳变掌,向拇指侧旋转,变为掌指向上,掌心向左右,同时向左右侧推出,与掌的动作配合,张开口,大喝“哈”声。
(6)双掌外旋握拳,屈臂回收,置腰间,拳心向上,还原动作(1)。
此势连续做12次。
要领与推气式相同。
第三式捞气:
(1)两腿分开,下蹲呈马步;两手握拳,屈臂向上,与头呈“山”字形,拳心相对。
(2)双拳变掌内旋,掌心向外,向左右伸臂下落,落到两臂与肩相平时,两掌心向下。
(3)上势不停,两掌继续下落,上身随两掌下落之势渐渐前俯,两腿渐渐蹬直。
两掌落到与膝相平时,慢慢翻转掌心向上,向内合拢,如捞物状。
从动作(2)至此,均配合呼气。
(4)两掌合拢到距离比肩略窄时,变掌指向前,慢慢伸臂向上平端,同时配合吸气;在两臂向上端的同时,腰部渐渐直起,臀部慢慢下蹲,还原呈马步;两掌继续向上移,高举过头顶,掌心向后,掌指向上,两臂竖直。
(5)两掌握拳,两臂屈肘向下一振,还原呈动作(1)。
(6)双拳变掌,内旋变掌心斜向上,掌指向后,同时向上推,上推时,配合张口发“哈”声。
(7)两掌握拳,屈肘下落,还原动作(1)。
此势连续做12次。
动作要领:
(1)动作(1)、(2)要连贯,不可停顿,两手下捞路线呈弧形。
(2)两手上端一直到举过头顶,中间也不可停顿。
练功注意事项
一、练功要选择空气清新的高敞地方,最好是树林、水边。
空气污染较重或封闭式的坑洼处不宜练功。
二、大风、大雾、雨雪皆不宜室外练功,可在室内,打开门窗,面向门口、窗口练功。
三、无病者练功,吸气时动作快些,同时注意二三提;吐气用“爆发力”,吐气后肌体放松,这样可长气力。
四、吐气时的“哈”声,初时应声大有力,有一定基础后,可只做好发音口型,不发声。
五、每式初练只做12次,以后逐渐增加,但以不超过49次为限。
六、练功时间一般在半夜以后和上午。
七、过饱、过饥、酒后和过度劳累均不宜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