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聊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9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基础(9分)1.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22【解析】选B。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有天无日:①比喻暗无公理;②比喻肆无忌惮;③比喻无稽言行。
与“肆无忌惮”语意重复。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合语境,句中没有畏惧之意。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含贬义。
2.课时提升作业三【解析】选C。
A项,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项,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不”;D项,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3.课时提升作业十六【解析】选A。
B项,“家父”用于自称。
C项,“寄奉”谦敬不当。
D项,“贵校”称呼母校不当。
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844、【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无中生有。
说古体诗“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于文无据。
B项,强加因果。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与“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并无因果关系。
C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这不等于说古体诗更似绝句律诗。
5、【解析】选C。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项,曲解原意。
原文在第二段,“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这并不意味着唐人古诗“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B项,分析不当。
说“本文引用……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恰当。
原文第三段有“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之句,由此可见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节奏感和韵调感很不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全二册)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校对: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憎.恶(zèng)岑.寂(cán)流涎.(yán)锱.铢必较(zhī)B.目眦.(zì)攻讦.(jiān)拉纤.(qiàn)一蹴.而就(cù)C.瞋.目(chēng)绮.丽(yǐ)得逞.(chěng)昙.花一现(tán)D.折腾.(teng)帷.幕(weí)露.穷(lù)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不及不离挥豁无度珍羞美味源源不断B.抱残守却诩诩如生转瞬即逝迫在眉睫C.相形见拙烟熏火燎宠然大物屈指可数D.莫名其妙震耳欲聋猝不及防冠冕堂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人接物.(物体)自鸣.得意(表示)无动于衷.(内心)B.疾.言厉色(急速)胡作非.为(不对)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C.自顾不暇.(时间)冥思苦.想(用心)一丝不苟.(苟且、马虎)D.小心..谨慎(留心)纵横交错.(叉开) 有史可稽.(考核、核查)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都是传统文化。
A.不过如果只要便B.不过即使如果就C.但是不管只要便D.但是也许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A.“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B.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森工合江协作体期末试卷高一历史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依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
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建立人民公社B、实行公私合营C、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D、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答案】C【解析】在三大改造时期,中国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建立生产合作社,实行集体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故C正确;建立人民公社,属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属于三大改造,故A错误;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故B错误;三大改造并没有用暴力剥夺私有财产,故D错误。
故选C。
2。
手工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生产分散,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特别少进入市场,但有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这反映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形态是A、田庄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特别少进入市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出发,正确区分其它手工业形态,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谚语是对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
“小满芝麻芒种谷”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答案】D【解析】“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反映了施肥技术的重要性,与自给自足无关,故A错误;“小满芝麻芒种谷”反映了农时与作物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反映了秧苗栽种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反映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正确、故选D。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代调动地方军队须以虎符为信。
图1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该铜制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主义②小篆书法艺术③民族关系和谐④冶金铸造水平高超A.①②③ B.②③④图1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5. 读图2,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 丝织业兴起B. 规定商人入市籍C. 出现铁犁牛耕D. 推行均田制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兆麟中学阿城一中宾县一中尚志中学五常二中雅臣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校期末联合考试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主要反映出A、冶铁业关于农业的重要性B。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C、统治者必须重视发展农业D。
铁器是农业发展的根本【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大意是:农业生产是天下人的主要生产活动,铁器是百姓的主要生产工具,工具好用则使农业生产用较少的力气得到较多的收入,因此农民乐于使用铁器,这是在强调冶铁业关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故选A;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态度,故排除BC;D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D。
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常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2、唐朝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在《象耕鸟耘辨》一文中对传说中的“象耕鸟耘”进行了自己的诠释。
他认为所谓的“耕如象行",即要求耕田必须像大象行走一样“既端且深”(深,即深耕;端,则是要求平直)。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规范B。
自给自足C。
精耕细作D、粗放经营【答案】C【解析】要求耕田必须像大象行走一样“既端且深”(深,即深耕;端,则是要求平直),是在说农业耕作要讲究精细化,也就是精耕细作,故选C而排除D;在古代,农业方面没有生产规范,因为不同地区的土地、水源、光照和气象条件不同,因此难以有一致的生产规范,故排除A;题干只是说到了耕作方面的内容,故与自给自足无关,因此排除B。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县(市、区)、考生号填写在答卷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除选择题外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永远的安徒生宗玉萍我一直清晰地记得13岁的那年冬天。
那是一个周日下午,我和发小肩并肩坐在她家东窗下,静静地读着《卖火柴的小女孩》。
记得当时,窗外细雪无声,明亮的窗前,冰冷的木头书桌上,我用冻得有点僵硬的手指轻轻地翻动着那几张写着这故事的稿纸。
读完这个当时还不知道是谁写的纯美又伤感的童话故事,我俩没有像平常读完其他故事那样立马开始说自己的感想,而是一直沉默着。
我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捏着最后那页稿纸的一角,有很长时间我甚至都没有和她做任何的眼神交流。
那时我一边被小女孩悄无声息的离开深切地震撼了,一边也被关于描写圣诞夜的句子迷住了,难以想象圣诞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同时百思不得其解地陷入了一种疑惑:写这个故事的是怎样一个人?他怎么能写出这么忧伤又美好的故事?读初中的时候,渐渐地接触到了更多的课外书,读到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亨,知道了他是自北欧的伟大童话作家。
当年的欧洲,弥漫着滚滚狼烟,那些怒放的郁金香和油菜花也挡不住战争的蔓延。
生于乱世长于贫民家庭的安徒生,法定不会有一份他想要的安稳生活,而这样的人生,在他执著理想的脚步下,也注定了渡不到那清平祥和的彼岸。
我猜,这也是他能创作出丰富的童话和小说的沃土与泉。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
3.选择题选好答案后,用2 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35*2=70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 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B.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 劳动者积极性提高2.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 井渠 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3.“……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 A. 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C. 男耕女织D. 家庭经营4.《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A. 苛捐杂税 B. 重农抑商C. 休养生息D. 朝贡贸易5.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C. 播种工具D. 纺织工具6.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B. 均田制C. 屯田制D. 摊丁入亩7.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雇佣关系的出现C. 富裕安逸的生活方式D. 工商皆本的政策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 邸店 B. 柜坊 C. 飞钱 D. 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的时间是()A. 汉朝 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2021-2022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巴比伦时期,房产买卖开始活跃起来,形成了较完备的房产买卖契约。
一般平民阶层是房产买卖的主要人群,而女祭司等富人也积极参与其中。
这反映了古巴比伦A. 祭司享有特权B. 商品经济活跃C. 妇女地位提高D. 私有制度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房产买卖活跃,较完备的房产买卖契约出现,一般平民阶层和富人一起参与房产买卖,反映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祭司享有“特权”,A项错误;妇女地位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房产买卖活跃和完备契约的形成,说明私有制的发展而非产生,D项错误。
2.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
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A. 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B. 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C. 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D. 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希腊城邦用200多年,组织居民向海外殖民,另建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繁荣,反映出希腊殖民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C项正确;希腊属于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A项错误;古代希腊殖民的目的是解决地狭人多问题,与近代欧洲列强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殖民扩张不同,B项错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希腊的海外殖民早已停止,D 项错误。
3.《查士丁尼法典》载:“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2019-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暑假作业(6)罗马法的起源与于发展一、单选题1.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成文法2. 罗马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罗马法不断积累与完备。
下图所示法律出现的原因是(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权B.对外扩张使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C.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3.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
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D.《十二铜表法》成文法4. 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C.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5. 《罗马法概论》指出“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
”“公开法律”指的是制订( )A.《十二铜表法》B.习惯法C.万民法D.自然法6. 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
”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体系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完全来自于罗马法D.罗马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7. 罗马法规定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 规模宏大B. 不计成本C. 精耕细作D. 分散经营【答案】C【解析】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的表现有耕作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使用等。
由材料信息可知,这是精耕细作模式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规模较小,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不计成本,故B项错误;分散经营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是这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D项错误。
2. “(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叙述的是一种A. 灌溉工具B. 播种工具C. 插秧工具D. 运输工具【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说明,这是一种播种农具,应该是耧车,故B项正确;灌溉工具、插秧工具、运输工具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
3. 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秦岭一线。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者淮河以南却占了95.2%。
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 北方政局动荡B. 北方人民南迁C. 对外贸易繁荣D. 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中心也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其表现就是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者南方人占据了主导,故D项正确;北方政局动荡、北方人民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故AB错误;对外贸易繁荣和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地理分布无关,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主义题干和选项的因果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