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812.00 KB
- 文档页数:19
生物育种代小琼1.生物育种的定义: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
有关育种要注意的问题: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①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②为得到特殊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太空育种)或多倍体育种;③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但又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如培育各种用于生物制药的工程菌。
3、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①纯合体,便于制种、留种和推广; ②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课后练习1.下图为水稻几种下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 →B →C ”的育种方式与“A 、D ” 方向的育种方式相比,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 .图中过程“B ”常用方法所利用 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C .图中过程“C、F”常用药剂的作用 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和着丝点分裂D .图中“E ”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基因突变,由“G 、K →J ”过程 涉及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 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假设A 、b 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现有AABB 、aabb 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 ,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3)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 。
与“过程⑦”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 。
3.以下各图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请据图回答:(1)A图所示过程是一种克隆动物的新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决定于亲本。
(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改变成了。
(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3)C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1处。
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生物育种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育种方法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通过人工选择、杂交配制、基因工程等手段,以达到改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性状、抗逆性、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二、生物育种的种类1. 传统育种:包括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传统育种方法,主要借助于自然界中自身遗传变异和杂交变异产生的新种质。
2. 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选择和改良植物和动物遗传的目标性状。
3. 细胞工程育种:采用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直接调整生物体细胞和基因的组合。
三、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不同亲本的组合相结合,从而利用它们的互补优势和杂种优势,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状。
杂交育种主要包括选择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杂交和选择后代等步骤。
杂交育种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抗逆性、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例如,将两个高产的水稻品种杂交可能产生杂种优势,使产量比亲本高出30%以上。
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创造和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特性。
基因工程主要包括了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转基因等技术。
基因工程可以使植物和动物具有抗病、耐旱、耐盐、抗虫能力等特性。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插入一定的基因到植物体内,可使植物对特定害虫具有抗性,能够减少农业投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3.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含有适当营养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组织培养主要包括了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芽切培养和离体受精等技术。
组织培养可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解决生物体某些特殊性状的难以遗传和纯合分离、缩短育种周期和提高育种效率等方面。
例如,将优良植株的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并进行诱导增殖和再生,可以快速繁殖大批量无病害的优良植株。
克隆育种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体细胞的无性繁殖性质,直接产生与母本完全一样的后代。
主要包括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再生和移植、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生物育种生物育种【课标要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考向�t望】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优缺点的分类与比较。
【知识梳理】一、杂交育种(一)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原理:基因重组。
(三)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连续自交或杂交,从中筛选获得需要的类型。
(四)应用: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培育优良的家畜、家禽。
二、诱变育种(一)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二)原理:基因突变。
(三)特点: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四)应用:主要用于农作物育种和微生物育种。
三、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名称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应用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培育纯合子品种: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现型,通过自交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使分散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①育种时间一般比较长②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③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用纯种高秆抗病[来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培育杂合子品种:一般是选取纯合双亲杂交年年制种杂交水稻、玉米诱变育种基因突变①物理:紫外线、X或γ射线,微重力、激光等处理、再筛选②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处理,再选择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盲目性大,有利变异少,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供试材料高产青霉菌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①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培养出单倍体植株②将单倍体幼苗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③从中选择优良植株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子,加速育种进程技术复杂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操作简单,能较快获得所需品种所获品种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用于植物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筛选获得优良个体①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②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技术复杂,安全性问题多,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思考感悟】杂交育种能否应用于微生物育种?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
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原理,周期长。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底盘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②让F1自交得F2③选F2中矮秆抗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举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①该方法常用于: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B.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人工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育种等。
3、单倍体育种:无性生殖(组织培养),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周期短。
(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休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生物育种研究生物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繁殖和选育,从而改良品种或产生新品种的一项学科。
生物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生物育种的原理在生物育种研究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遗传。
所有的生物体都拥有自己的基因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世代相传,不断积累和变异,产生了不同的个体。
若能选择、交配或直接选择原始的优良品种,就能够利用这些基因成分,通过育种技术,选择出更有优良性状的繁殖后代,不断提高生物品质。
二、植物育种的研究1、改良高产品种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是最基本的目标。
改良高产品种可以通过对产量进行选择,或对株型、耐病性等其他性状进行选择,对长势强、生长快速或者保护措施强的品种进行混交,逐渐扩大优势基因的占比,从而直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改良品质改良品质主要是为了增加商品价值,包括色泽、口感、营养素质等方面的改良。
由于现代人类生活质量逐渐提高,食品卫生、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对于营养素、功能性或特定的物化品质的改良越来越成为植物育种的焦点。
例如,研究改良农作物中的蛋白质或维生素质量,或者开发定制农作物,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动物育种的研究1、改良性能改良性能包括动物的生长速度、肉质、野外适应性、耐病性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生长速度。
改良生长速度可以通过向高速种公羊或母羊基因组注入生长速度相关基因,提高生长速度和出肉率。
肉质方面也可以通过遗传育种改良,如使肌肉有更多的纤维,制造鲜美的肉质,最终提高价值。
2、改良生殖率改良生殖率是提高生育性能的常用方法,可以在性别分化和个体处于繁殖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改良。
通过人工控制配合和人工控制排卵的方法,来增加生殖备孕的机会,提高动物的生育率。
四、常用的生物育种技术1、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使两个不同的品种互相交配,从而增加生物体内的遗传性状多样性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植物和动物的育种之中。
生物育种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物育种是指人类通过选择性培育和繁殖,以改良植物或动物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这种方法已经被人类利用了数千年,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品质以及增强抗病性等目的。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生物育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其在农业、畜牧业和医药领域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生物育种的原理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推动生物育种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生物育种的概述,阐明本文的目的以及展示文章结构。
正文部分将分为生物育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三个小节,分别介绍生物育种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并重申研究目的,最后展望未来生物育种的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呈现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生物育种这一重要领域,通过介绍生物育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生物育种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引发对生物育种领域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探讨,为生物育种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和解析生物育种,为读者拓展视野,增进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推动生物育种的发展和应用。
2.正文2.1 生物育种概念生物育种是通过人为选择和培育,以改善植物或动物品种的方法。
在农业领域,生物育种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同时改善畜禽的生长速度、肉质和产奶量等性状。
生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遗传变异性,通过控制交配和选择的方式,选择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质品种。
这些变异性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诱导的。
通过长期的选择和配种,可以逐渐地积累有利的基因型,从而改善目标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