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九青
- 格式:ppt
- 大小:721.50 KB
- 文档页数:16
国学第九册内容
一、儒家经典
本册教材深入介绍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如仁、义、礼、智、信等,以及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二、诸子百家
本册教材涵盖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如墨家、道家、法家等。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包容心态。
三、诗词歌赋
本册教材精选了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四、文化名人
本册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
通过对这些名人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思想内涵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
五、历史典故
本册教材收录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等。
通过对这些典故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历史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六、传统艺术
本册教材涉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多个方面,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对这些艺术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七、民俗文化
本册教材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多个方面,如节令习俗、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等。
通过对这些民俗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美不胜收。
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引导价值判断、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笠翁对韵》诵唱串词男1:尊敬的各位领导、女1:敬爱的老师们男2:叔叔阿姨女2: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男1:我们是来自五年级的全体同学。
今天给大家汇报的是我们班诵唱《笠翁对韵》的情况。
我是一班代表—女1:我是二班代表——男2;我是三班代表——女2:我们来自四年级男1对着别外几名主持人问道:我们班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是《笠翁对韵》,我想考考你们三位,《笠翁对韵》知多少?女1:《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的一本书,是作诗的韵书,所以叫《笠翁对韵》,用于儿童音韵启蒙。
二组我们露一手!一班吟唱“一东”节选。
(一齐掌声)男2:我们二班来补充。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二班选手唱背“第二节”(一齐掌声)女2:我组还知道下平声15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我们组要不要落后。
(齐答“不要!”)我们班来接着背(四位主持人改换队形,两位女生一块,两位男生站一块,学生自动左右转动形成男女对诵队形。
)女2:我们女生对韵律的掌握一直比你们男生强,不信咱们来比试比试。
男2:好,比试就比试。
一班至三班轮流拍手打节奏开始从“一东”对到“五微”。
背完之后其他同学自动地回转身子面向观众。
男1:“人之初,性本善”的循循善诱;女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基础认知;男2:“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合辙押韵,女2: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男1:虽然我们难分胜负,但是我们在如此醇厚的文化熏陶下,女2:必将传承优秀的民族气质,成长起来。
男2: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女2: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声律启蒙·九青之一hóng duì zǐ,bái duì qīng 红对紫,白对青yú huǒ duì chán dēng渔火对禅灯táng shī duì hàn shǐ唐诗对汉史shì diǎn duì xiān jīng释典对仙经guī yè wěi,hè shū líng 龟曳尾,鹤梳翎yuè xiè duì fēng tíng月榭对风亭yì lún qiū yè yuè一轮秋夜月jǐ diǎn xiǎo tiān xīng几点晓天星jìn shì zhǐ zhī shān jiǎn zuì晋士只知山简醉chǔ rén shéi shí qū yuán xǐng楚人谁识屈原醒xiù juàn jiā rén绣倦佳人yōng bǎ yuān yāng wén zuò zhěn 慵把鸳鸯文作枕shǔn háo huà zhě吮毫画者sī jiāng kǒng què xiě wéi píng思将孔雀写为屏【解析】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
红对紫:大红大紫,相提并论。
白对青,青眼、白眼,喜恶不同。
渔火:渔家船上的灯火。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禅灯:佛寺禅院的灯火。
明代有一种采用高丽窍石制成的石灯亦称作禅灯,窍内置灯油,因石质不同,光色各异,白者为月灯,红者为日灯。
[唐]贾岛《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诗云:“清磬先寒角,禅灯彻晓烽。
”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
国学第九册内容
国学第九册是一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书籍。
它包含了许多经典著作和重要思想的介绍和解读。
国学第九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部书强调了仁、义、诚、信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部书强调了人性本善、性命相生、君臣义务等重要概念,对儒家学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老子:《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主要由老子所著。
这部书描述了道的概念和修行方法,强调了无为而治、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4. 庄子:《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庄子的思想和讲述。
这部书强调了自然、无我、自由的观念,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5. 文化艺术:国学第九册还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介绍,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
通过学习国学第九册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和哲学,探索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并从中获取到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优秀12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①、导课注意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
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
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
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
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
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
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
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
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
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
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
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其实关于导课的形式,胡主任在《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这份材料我们国学邮箱中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金色的草地》的教学反思2这是一篇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声律启蒙》读后感《声律启蒙》读后感1我记得第一句是“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读着朗朗上口也很好记。
但是有些文字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解释也很让人费解,比如说:疎墉(我不知道是哪个疎墉)的意思是懒也。
有些人根本就看不懂,只有文学修养很深的人才能看懂,比如说像我就看不懂,不知道我爸爸能看懂不,不过我爸爸说看不懂不要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还有,这本书是押韵的,什么叫押韵?就比如说一(代表条目)东(代表韵脚),那么许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ong(如东、中、空等等等等)。
我读《声律启蒙》的收获:一是认识了好多生字,能够非常熟练地查字典,二是学会了很多近义词和反义词,比如近义词有“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等等,反义词有“邪对正,假对真,幽对显,寂对喧”等等。
三是读《声律启蒙》让我感觉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我学会了很多对仗工整、语句优美的对子,如:“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禽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声律启蒙》读后感2:莺睍睆的睆的读音《声律启蒙·十五咸》:莺睍睆。
睆,有上、去两读。
《现代汉语词典》6版569页:huàn(1)明亮。
(2)美好。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注音都是上声,huǎn。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346页:睆huàn(广)户板切匣母潸韵合口二等上声山摄。
《上古音手册》60页注huàn。
《广韵反切今音手册》100页:睆huàn户板切山开二上潸匣。
——但是出注:睆,今读huǎn。
本来,睆是个全浊上声字,按照语音演变规律,全浊归去,读去声。
不知道怎么回事。
《声律启蒙》读后感3:声律启蒙这本在kindle电子书里是免费的。
编辑的挺好的,排版好看的很呐。
我一般都选黑体字,不像宋体那么正式,也不像楷体那么严肃。
看声律启蒙这样的书,感觉蛮清新的。
每天下班回到出租屋,就拿起来读一会儿。
一个人在屋子里,像小时候一样,也不管懂不懂,大声地朗读一气再说,每每读着读着心下豁然开朗。
九 青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
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1。
龟曳尾,鹤梳翎2,月榭对风亭3。
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
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4。
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5。
[译文]红色和紫色相对,白色和青色相对,江上的渔火和寺庙里的禅灯相对。
唐朝的诗篇和汉代的史书相对,佛经和道教经典相对。
乌龟拖着尾巴仙鹤梳理着羽毛,赏月的台榭和乘凉的风亭相对。
红色和紫色相对,白色和青色相对,江上的渔火和寺庙里的禅灯相对。
唐朝的诗篇和汉代的史书相对,佛经和道教经典相对。
乌龟拖着尾巴仙鹤梳理着羽毛,赏月的台榭和乘凉的风亭相对。
美人绣花累了,连鸳鸯也懒得绣在枕头上了;画家用口水润湿毛笔,想把孔雀画在屏风上。
[注释]1唐诗:文学史上,唐代以诗歌著称,故称诗必以唐诗为首。
汉史:在史书中,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 》、东汉班固的《汉书》地位都极高,故称史都以汉史为代表。
释典:佛教的经典,即佛经。
佛教的始祖为古印度人释迦牟尼,故以其简称“释”代指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2龟曳(音夜)尾:此典出自《庄子·秋水》。
楚王请庄子出来做官,庄子不愿去,便对楚王的使者说,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用绸巾包好,箱子装好,用于宗庙的祭祀。
你说,这只龟是愿意死去而享受这种待遇,还是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我是愿意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的。
委婉地拒绝了楚王的要求。
后世便以“曳尾涂(稀泥)中”比喻清贫但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此处只是用其字面意义和下文构成对仗。
曳尾,拖着尾巴。
翎(音líng):鸟的羽毛。
3榭(音xiè):在土台上建的高屋。
4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山简醉参见卷上八齐注。
下联为变化屈原《 楚辞 ·渔父》的诗句而成,《渔父》中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句子。
醒:清醒、酒醒;此字现代汉语中读上声,但中古时期它有平声青韵、上声迥韵、去声径韵三个读音,此处必须读成平声青韵,方能与上联平仄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