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第二章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41
税收筹划答案第二章第一篇:税收筹划答案第二章第2章税收筹划的类型与范畴复习题1.税收筹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对纳税人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请举例说明。
答:(1)纳税人在税收筹划活动中,通常面临规避额外税负、优化纳税方案和争取有利政策三种类型的税收筹划。
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备使用三种类型税收筹划的能力。
(2)规避额外税收负担要求纳税人掌握自身的经营业务特点,对税收体制和规范有正确地认识与了解,正确地掌握按照税收法规规定,进行纳税申报与管理,就可以达到规避额外税负的目的。
规避额外税负还只是停留在按照正常的应税行为不多缴纳税款的层面上,还没有涉及到对纳税行为进行设计以降低税负的层次。
而优化纳税方案则要求纳税人在做出经营决策之前就必须综合地考虑不同决策可能导致的税收负担的不同,从而对其经营、投资和筹资等经济活动进行适当地安排,以达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目的。
与规避额外税负、优化纳税方案不同,纳税人争取有利税收政策跳出了在现有的税收体制中选择或运用有利的税收政策圈子,上升到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与特点,争取新的税收政策或税收征管方法出台的境界。
很显然,在争取有利税收政策的层面上,税收筹划者已经不再是税收制度的遵行者,而是上升为税收制度的构思者。
(3)举例略。
2.从形成原因看,纳税人额外税负可以分为哪几类?纳税人怎样避免为税收征管机关的非规范性行为“买单”?答:纳税人额外税负分为四类:企业自身税务处理不当造成多缴税款;企业无意违反税法而导致的税务处罚;企业误解税收政策而多承担税负;税务机关处理错误导致企业的涉税损失。
针对税收征管机关的非规范性行为或者说税务机关处理错误导致的企业涉税损失,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如果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侵权行为,不及时据法力争,而是消极地接受,就只能承担由此带来的额外税收负担。
3.企业无意中违反税法而招致的税务处罚与偷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由于企业不了解、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会计核算差错,或因业务管理差错,或因工作粗心,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从而可能导致纳税人在无意中发生了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税务筹划第二章作业答案新编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二章案例1中国一外贸出口企业主营业务是向美国出口毛线手套,由于售价较低,被美国政府征收了反倾销关税,适用100%进口关税率。
但美国税法规定,对进口纺织残次品按吨征收进口关税,并且税率很低。
问该企业今后应如何进行税收筹划,降低关税?并说明该案例主要运用什么筹划原理?参考答案:外贸出口企业利用美国关税税法空白地方,一批订单分两次入关,第一批入关左手手套,第二批入关右手手套,这样就按照进口纺织残次品缴纳少量的关税。
案例2张华在市区有一套房屋拟出租,现有两个出租对象,一是出租给某个人居住,月租金2000元;二是出租给某个体户用于经营,月租金2000元。
租期1个月。
请给出税收筹划方案选择的依据,并说明该案例主要运用了什么筹划原理?方案一:出租给个人居住:应纳营业税=20003%=60(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60×(7%+3%)=6(元)应纳房产税=2000×4%=80(元)应纳印花税=2000×1‰=2(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60-6-80-2-800)×10%=(元)纳税总额元。
方案二:出租给个体户经营:应纳营业税=2000×5%=100(元)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00×(7%+3%)=10(元)应纳房产税=2000×12%=240(元)应纳印花税=2000×1‰=2(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100-10-240-2-800)×20%=(元)纳税总额元。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租金收入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客体的不同造成适用税率上的差异,会使其租金收入所含税收负担有较大悬殊,该案例选择方案二比方案一多缴税元。
案例3某科技公司拟将水变石油的专利技术转让给某海洋石油企业,签订协议共收取1500万元。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习题及参考答案)1.税收筹划方案设计的目标是什么?2.税基筹划法有哪些具体操作方法?请举例说明。
3.税率筹划法有哪些具体操作方法?请举例说明。
4.你是如何认识会计政策筹划法的?当会计处理与税务规定存在差异时,应该如何进行税收筹划?5.合并筹划法与分立筹划法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形?参考答案:1.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致,且隶属于财务管理的大目标之中。
即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2.(1)控制或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包括推迟实现税基、均衡实现税基和提前实现税基等。
可通过合法推迟税基的实现时间、使税基在各个纳税期间均衡实现以及将税基合法提前实现等途径来实现。
(2)分解税基:即把税基进行合理分解,实现税基从税负较重的形式转化为税负较轻的形式。
(3)税基最小化:即合法降低税基总量,从而减少应纳税额或者避免多缴税。
3.比例税率筹划法:同一税种对不同征税对象实行的不同税率政策,分析其差距的原因及对税后利润的影响,可以寻找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
例如,对增值税比例税率进行筹划,寻找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
累进税率筹划法:各种形式的累进税率都存在一定的筹划空间,筹划累进税率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税率的爬升。
可利用税率爬升的临界点进行筹划。
4.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所采纳的具体处理方法和程序。
不同的会计政策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财务结果,也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税收负担。
当企业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时,择定有利于税后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也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5.(1)合并筹划法一般应用于以下五个方面:①合并重组后的企业可以进入新的领域、新的行业,享受新领域、新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②并购有大量亏损的企业,可以盈亏抵补,实现低成本扩张;③企业合并可以实现关联性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流通环节的减少,合理规避流转税和印花税;④企业合并可能改变纳税主体性质,譬如,企业可能因为合并而由小规模纳税人变为一般纳税人,或由内资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⑤企业合并可以利用免税重组优惠政策,规避资产转移过程中的税收负担。
第二章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本课程的核心章节之一,对学习具体税种的税收筹划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税收筹划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掌握税收筹划的技术和平台。
本章重点:税收筹划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本章难点:税率差异技术、抵免技术、漏洞平台、空白平台。
目录第一节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方法第二节税收筹划技术第三节税收筹划平台第一节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方法2.1.1税收筹划的一般途径(一)税收负担的规避税收负担的规避是纳税人将资本投向不负担税收或只负担轻税的地区、产业、行业或项目上。
(二)税收负担从高向低的转换税收负担从高向低的转换是指就同一经营活动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就低避高,选择低税负的纳税方案,以获得税收收益。
(三)延期纳税延期纳税是指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将有关应税项目的纳税期向后递延。
延期纳税可以带来两方面的经济利益:2.1.2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一)比较税负筹划的方法纳税人在设计依法合理纳税方案时,应对每一种纳税方案的税收负担进行测定,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方案。
(二)比较效益筹划的方法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不仅是为了降低税负,更主要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纳税人应从税收政策、财务核算、利润分配、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基本技术2.2.1免减税技术免减税的概念:免税减税是依据税法规定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免除或减轻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政策。
其中免税是免除纳税人全部应纳税额的政策。
减税是从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中减征部分税额的税收政策。
免减税的原因:个别、特殊的需要;宏观调控的需要;暂时困难免减税技术:免减税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免除纳税义务或减少应纳税款而直接节税的技术。
免减税技术的特点:1.免减税技术属于绝对筹划2.免减税技术技术简便3.免减税技术适用范围狭窄4.免减税技术具有一定风险性免减税技术的操作要点:1.及时、准确掌握免减税政策2.尽量争取更多的免减税待遇3.尽量延长免减税期限2.2.2税率差异技术税率差异技术概念:是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利用税率的差异直接节减税款的税收筹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