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做客》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23
第12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
”这样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却匆匆地走了,在那部可以不朽的作品刚刚出版之后,年仅43岁。
他就是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那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在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信心;在润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金子般的心。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光明和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
最后一击年轻人决定到一个传说中盛产天才艺术家的国度探访,他想知道,天才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在一家小旅店住下后,年轻人来到艺术品市场。
许多工匠把自己的作品陈列在那里,可年轻人所见到的都是一般的作品,他多少有些扫兴。
年轻人离开了喧嚣的市场,继续往前走,这时,从一扇木门里传出的轻微的敲击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年轻人透过虚掩的木门,向里面看去。
各种各样的动物石雕中间,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子。
虽然那些石雕还没有完工,但这丝毫不妨碍它们透出不凡的气度。
只见女子站起来,从围裙口袋里拿出一把小锤子,年轻人想,她一定是个学徒。
看她轻轻地向石雕敲击,他甚至为她的无知感到耻辱,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年轻人惊讶得目瞪口呆。
突然,石雕上有十来片石屑哗哗落下。
起先年轻人还以为是她敲错了,毁了石雕,但是很快他就明白了,她没有毁掉石雕,而是成就了这个石雕不为人知的品格。
那最后一击不仅揭开了纯白大理石材质的美丽,而且成就了天鹅优雅的脖颈,多么神奇啊!“请原谅,”年轻人情不自禁地走进去,“您以这么小的锤子,如此轻轻地一击,为何成就了如此了不起的作品?”“哈哈,”她笑了,“我想你是刚来吧,就看到了最后几分钟?在你到来之前,我已经在石材的同一个地方轻轻敲击了上千下。
《平凡的世界》——做客【课程分析】《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路遥因此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做客》选自这部书的第一部,写的是孙少平应邀到田润叶二爸家做客的情景,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书写很平常的生活场面,却是看似平凡的人物和生活现出不平凡来。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学生知之甚少,这节课旨在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同学们对作者路遥及《平凡的世界》一书做一个全面了解。
重点赏析孙少平和田润叶两个人物形象,赏析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赏析小说的方法,可以到找到描写人物、环境的词句,并且对其进行赏析,因此本课的分析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应该难度不大。
另外在一个多学期的诱思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拥有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经验,可以很好的适应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有所欠缺,需要不断锻炼和提高。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路遥及《平凡的世界》一书的思想内容。
2.通过心理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分析孙少平和田润叶两个人物形象。
3.赏析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设计思路】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作为主导,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学。
我认为本课主要突破口应该在“读”“探”和“写”。
因为语文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到写作之中,真正做到“以诱达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学流程】一、初步感知整体把握(一)创情激趣导入新课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第12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
”这样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却匆匆地走了,在那部可以不朽的作品刚刚出版之后,年仅43岁。
他就是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那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在少平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信心;在润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金子般的心。
《平凡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光明和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
平凡,生命中的另一种富有作家周国平这样说过:“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所在,却不知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压力都来自欲望的膨胀,所有的借口和负累不过是用虚荣和身外之物不断地进行累计和组合。
你永远也无法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永远无法获得心灵的平静。
而平静和安宁,才是评价一个人幸福的标准。
平凡的你我,平凡的活着,便是最好的选择。
生命需要激情,更需要平淡的幸福。
学着放下所有负累,轻装前行,淡然面对生活的所有,才是生命的真味!茫茫红尘,平凡的活着,淡漠所有的得失和欲望,守素心一颗,安静成一封信的模样,未必不是一种境界。
而这种境界,是穿越生命的一种解脱,是看破人间烟火的清欢与珍惜,是生在俗世却不俗的灵魂的高度!这一生,唯有淡泊宁静,珍惜拥有,平凡生活,才会理解:平凡即幸福,无忧即快乐!一切与生命的丰富无关的人事,淡然对待,心怀感恩,走在希望的路上。
《平凡的世界》——做客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
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1969年末返回故乡当小学教师。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的尝试。
1973年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是其代表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作品。
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
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他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去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各种新潮小说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潮进入了中国,而现实主义是否“过时”,是否还能为读者接受成为路遥面对的实际问题,但是他却以超越的清醒的现代意识,用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书写了这段十年的历史。
句段点评1.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
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像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
2.由于他读书多,许多人很爱听他讲书中的故事。
这一点使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
加上气候变暖,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
3.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平凡的世界》——做客学习目标:1.分析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2.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
3.体会平凡的内涵。
学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生存状态学习难点:感悟他们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含义教学流程:一、导入什么是平凡?没有辉煌灿烂的人生没有一般人所渴望的成功平凡就是碗里的咸菜,平凡就是一杯白开水,平凡就是一张刚及格的试卷……总之平凡,就是能想到的一切最普通无华的东西。
二、简介路遥及《平凡的世界》(一)简介路遥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而且世代贫困。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
1969年回乡务农,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1992年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42岁。
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中国当代作家,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
(二)《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全书共三部,162章,100多万字。
以农村题材为主,通过对年轻人生活的描述,反映了改革初期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故事梗概:《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
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默默承受苦难的普通的人们。
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交织在一起,深刻展示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辛之路。
三、合作探究观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片段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在课文中做好标记、初步感知孙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
①做客前(接到邀请、设计逃脱):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人物,很害怕矛盾为难——对润叶的尊敬与感激;身穿破衣服,由贫穷带来的自卑与自尊决定:不去,到润叶学校找润叶②做客中(被逼做客):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咚咚跳(紧张)。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学目标1.学会理清情节脉络及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和感悟在平凡中锻造出的伟大人性。
3.致敬用生命创作的作家路遥和闪耀着永恒人性光辉的伟大作品《平凡的世界》。
教学重点1.学会规范准确概括小说的情节。
2.学会抓住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看待孙少平的自卑心理,审视自身的人生困境。
课堂预设一、走近文题作客:动词,寄居他处做客:动词,拜访别人,自己做客人分析:可见,同样是“客”,但“作客”与“做客”享受的待遇不同,内心感受也不一样。
“作客”或四处漂泊,或寄人篱下,“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做客”无论是应邀光临还是主动拜访,一般都会受到款待和礼遇,宾主在良好的氛围中相处。
二、走近情节1.概括情节⑴谁去做客?明确:孙少平(一个来自农村出身贫寒的高中生)⑵应谁邀请去做客?明确:田润叶(村委书记的女儿,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侄女,县城小学教师)⑶去谁家做客?明确:田福军(县革委会主任,县上的大人物)(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在情节、人物分析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⑷用一句话概括情节明确:叙述孙少平应田润叶的邀请去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家去做客的情景。
(可压缩,注意重要信息的保留)2.理清脉络围绕中心事件“做客”,按照时间顺序可将选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1~33 )(34~83)(84~结束)三、走近孙少平1.分组合作:找出文中能体现孙少平心理状态的语句、语段,梳理孙少平的心理变化过程。
注:分析人物形象要三看:⑴看小说中交代的该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在形象分析中要体现。
⑵看塑造该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环境描写的衬托)。
⑶看作者的议论,评价以及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
明确:①受邀前:平和、开朗转暖、抽出了绿丝、缀满了粉红的花蕾、鲜亮的活色(环境描写:预示着一切即将好转,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孙少平身上,《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类似的描写。
《平凡的世界》节选“做客”阅读答案《平凡的世界》节选“做客”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节选“做客”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
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但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
除了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他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
这天下午劳动,润生突然来到他跟前,说:“少平,我姐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
”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一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
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
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
尽管润叶她爸是村支部书记,她二爸又是县上的领导,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
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
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
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去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
田二自己傻不说,还有个傻儿子,父子俩经常在窑里拉尿,臭气熏天,村里人一般谁也不去他家踏个脚踪;而润叶姐却常提着点心去看他们。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
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
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做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一直到收工,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
孙少平反复想着,走到了宿舍的门口。
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
《平凡的世界》——做客作者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
相关背景《平凡的世界》写的是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北方农村的变迁史,酝酿创作于1982年到1988年这6年间。
这6年应该说是农村发展的黄金时代,土地所有制改革刚刚实行,在饥饿线上挣扎了多年的农民有望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靠政治秩序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开始解体,民间伦理重新确立,勤劳者致富,懒惰者受穷,被农村户口束缚了多年的“能人”“精人”们也有了寻求别的生活机会的可能。
整部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内容提要小说以陕北高原双水岭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展现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节选部分,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的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非常生动。
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