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 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84.00 KB
- 文档页数:108
第二章院前急救学习要点院前急救的概念、特点、重要性、任务和基本原则;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配置;院前急救的基本工作程序和现场常用救护技术。
第一节概述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病人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死亡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院前急救包括两种含义,狭义上讲,院前急救专指从事急诊急救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急、危、重病人提供的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救护服务。
广义上讲,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即病人自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这一阶段的救护,包括所有事发现场,如工厂、矿山、农村、家庭、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发生现场对伤、病人的救护。
院前急救是急救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提高,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长期以来,院前急救一直是我国急诊医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院前急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生突发意外事故及灾难时,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能够缩短反应时间,以其快速、有效的应变能力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从而降低各种急、危、重疾病以及意外伤害事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院前急救是否完善和健全,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急救医疗反应能力和急救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一)社会性、随机性强院前急救活动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院前急救已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这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
其随机性强则主要表现在病人呼救无时间限制。
(二)时间紧迫急症病人病情紧急、危重,当其发出呼救时,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刻不容缓。
●院前急救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诊科救护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治的决定。
●危重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及其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它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何谓EMSS 、ICU、院外救护•院外救护: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说出院外救护的特点、原则、组织形式⏹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原则“1.先排险后施救⏹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施救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广州模式(指挥型):中心具有全市院外救护的调度指挥权⏹重庆模式(依托型):中心依托于一家综合性医院⏹上海模式(单纯型):中心和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协作医院紧密配合的急救模式⏹北京模式(独立型):是首都院前抢救和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心⏹深圳模式(交叉型):既依托各大医院,又自成体系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中心与消防、司警统一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999"⏹⏹简述院外救护“生存链”由几哪个环组成及其内在的含义⏹第一环——早期通路(早期呼救)⏹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第三环——早期心电除颤⏹第四环——早期高级心肺复苏(ALS)⏹⏹简述现场评估的要点与现场救护要点,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概念:分检、创伤⏹分检法:根据紧迫性和救治的可能性等决定哪些人优先治疗的方法;⏹院前急救是指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者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抢救,以维持生命体征和减轻病人痛苦的行为的总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院前急救一、概述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死亡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院前急救有社会性强、时间紧迫、病种多样复杂、急救环境条件差等特点,其处理以对症为主。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如下:1.确保现场安全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应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在排除或避开险情的情况下展开救治。
比如,到达高速公路的车祸现场时,救护车应停在事故车的前方,以免被后来车追尾;到达电击现场时应确认电闸已关掉,避免接触带电体。
2.复苏优先如遇有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心肺复苏术使患者心肺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趋向平稳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3.先救治后转送指在遇到生命危急的患者时,应先争取时间现场抢救患者,争取让病情有所稳定再运送。
在转送过程中,也不能停止对患者的抢救,要协调步骤一致进行。
4.科学管控、提高效率当遇到大批伤病员时,又有多人在现场的情况下,应统筹进行,做到紧张而有序的分工合作。
二、院前急救的基本配置院前急救不但需要救护人员和救护车,还需要一定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急救人员应整装待命,有呼必应,应之必到,到之能救;急救器材和药品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配备成急救包或急救箱,并定时做好检查、维护、登记,需要时带到现场随时使用。
1.人员配备目前国内大多数院前急救组织是以救护车为单位配备人员。
救护车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普通型和危重病监护型。
普通救护车一般由1名急救医师、1名护士、1名驾驶员组成;危重病监护车至少由1~2名专科急救医师、1~2名护士及1名驾驶员组成,必要时,可增设1名担架员。
2.常用急救包(1)器材:听诊器、表式血压计、体温表、舌钳、开口器、压舌板、口咽通气管、氧气面罩或鼻塞、叩诊锤、手电筒各一个,止血带一根,针灸针一包,一次性注射器5ml、10ml、50ml若干,各种腹穿、胸穿和心内注射长针头、剪刀、镊子各一把,乙醇、碘酒、碘伏棉球各一小瓶,消毒敷料、棉花各一小盒,胶布、绷带若干。
院前急救概述CATALOGUE目录•院前急救定义与特点•院前急救发展现状•院前急救系统组成与功能•院前急救流程与规范•院前急救质量评估与改进•院前急救典型案例分析01院前急救定义与特点院前急救指由消防、警察、救护车、直升机等不同机构和人员,在事发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
1. 广义定义院前急救指由救护车、医疗救护队等急救机构,在事发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后,将伤病员迅速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2. 狭义定义定义1特点23院前急救需要在事发后迅速做出反应,抓住黄金救治时机,尽可能减少伤病员的死亡和伤残。
1. 紧急性和快速性院前急救涉及多种伤病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创伤、中毒、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 多样性和复杂性院前急救受限于场地、设备和人员等因素,可能无法对伤病员进行全面、有效的救治。
3. 有限性和局限性重要性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为伤病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1. 挽救生命2. 降低伤残3. 缓解医院压力4. 预防并发症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减轻伤病员的伤残程度,提高后期治疗效果。
院前急救能够将部分伤病员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缓解医院的救治压力。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减少伤病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02院前急救发展现状美国美国是全球院前急救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院前急救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紧急医疗救援服务(EMS)、创伤中心和急救医院。
其中,EMS服务覆盖全国,提供快速、高效和全面的急救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现场救治、伤员转运和协调联动等。
欧洲欧洲的院前急救事业也十分发达,各国都有自己的急救系统和标准。
例如,德国的院前急救主要由红十字会和紧急医疗救援机构负责,提供全国覆盖的急救服务,包括现场救治、伤员转运和康复服务等。
英国的急救系统则由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负责,提供全面、高效和快速的急救服务。
院前急救ppt课件完整版•院前急救概述•院前急救体系与流程•常见院前急救病种及处理措施•院前急救技能操作演示目•院前急救药物使用及注意事项•院前急救人员培训与素质要求录01院前急救概述定义与目的定义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对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的患者进行紧急医疗救治的过程。
目的通过迅速、有效的现场救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轻病痛,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院前急救重要性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现场救治,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及时的院前急救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治疗难度和费用。
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促进患者的康复。
挽救生命减轻病痛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国内现状我国院前急救体系不断完善,急救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急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急救装备不断更新。
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急救资源不足等问题。
国外现状发达国家院前急救体系相对成熟,拥有完善的急救网络、专业的急救队伍和先进的急救装备。
同时,国外在急救培训、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也较为重视。
02院前急救体系与流程负责协调、指挥和监督整个急救过程,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
急救中心急救网络通讯系统包括急救站、急救车、急救人员等,构成快速反应的急救网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建立高效的通讯系统,实现呼救受理、调度指挥、现场救治等各环节之间的快速沟通和信息传递。
030201急救体系组成通过120等紧急呼救电话或其他途径接收呼救信息,并进行记录和初步评估。
呼救受理根据呼救信息和医疗资源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指挥,派遣最近的急救车辆和人员前往现场。
调度指挥及时将派车、到达现场、患者情况等信息反馈给呼救受理中心和相关部门。
信息反馈呼救受理与调度指挥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和需要采取的急救措施。
现场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