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4.91 KB
- 文档页数:5
贵州水银洞金矿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摘要:水银洞金矿床为贵州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层控型隐伏矿床,为中国第一个I勘探类型的卡林型金矿。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阐述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及其成因。
关键词:水银洞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成因地球化学特征一.基本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简介黔西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2个I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大部分地区属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
(图2-1)大致以云南个旧一贵州普定一广西宾阳3点连线的三角形区域,由区域性北东向弥勒一师宗深断裂、东西向个旧一宾阳深断裂、北西向南丹一昆仑关深断裂围限的三角形夹块,构成了滇黔桂“金三角”(图1)。
3条深断裂制约了泥盆系和三叠系围限盆地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同生断裂的性质。
区域出露地层以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其次是二叠系;主要岩浆岩为峨眉山玄武岩。
二.矿床基本特征1.矿体基本特征水银洞金矿床为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中,是以层状矿体为主、断裂型矿体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床。
层状矿体:按容矿岩石类型可分为碳酸盐岩型和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
碳酸盐岩型矿体受灰家堡背斜核部生物碎屑灰岩控制,矿体产出于灰家堡背斜轴两侧近300 m 范围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具厚度薄、品位富,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多个矿体上下重叠的特点;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矿体产出于构造蚀变体(Sbt )中,矿体形态与不整合面一致。
断裂型:矿体产出于背斜近轴部的断距很小的缓倾斜逆断层中,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
2.矿石类型水银洞金矿的矿石,根据容矿岩性划分,有:碳酸盐岩型(不纯灰岩)、角砾岩型、钙质砂岩型(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型等类型。
其中,以碳酸盐岩型为主,产于生物碎屑灰岩或生物屑砂屑灰岩矿体中;角砾岩型次之,产于矿床底部和断层破碎带中;钙质砂岩型则产于小矿体中;泥岩型不是主要类型。
碳酸盐岩型:为矿床最主要的矿石类型,容矿岩石为硅化、白云石化、生物(碎屑)灰岩或硅化白云石化生物屑砂屑灰岩。
实习五贵州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课程名称:矿床学指导老师:吕新彪班级:021102班级学号:20101002970姓名:管江涛目录一、地质背景 (3)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3)(一)矿床简介 (3)1地层及岩浆岩 (3)2构造 (5) (5)3矿床规模 (5)(二)矿体特征 (6)(三)矿石特征 (6)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7)一、地质背景水银洞金矿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小屯乡赵家坪村。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右江褶皱带与扬子陆块的接合处,黔西南金矿集区灰家堡背斜的东段。
灰家堡背斜东起贞丰县者相,西至兴仁县大山,长20km,宽约6km。
背斜轴向总体近东西。
背斜翼部岩层倾角5~12,为两翼大致对称的宽缓短轴背斜。
轴线总体向东倾没,具波状起伏的特点。
波峰控制了金矿产出,太平洞高点控制了太平洞大型金矿床,水银洞高点背斜核部向两翼300m 范围内控制了水银洞特大型金矿的产出。
此外还有紫木函大型金矿床、大贝田中型汞矿床、滥木厂大型汞(铊)矿床等。
图灰家堡矿区矿床分布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一)矿床简介1地层及岩浆岩矿区内大面积分布有下三叠统夜郎组及永宁镇组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仅零星出露于灰家堡背斜核部。
夜郎组和龙潭组为矿床中主要的含矿地层,容矿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不纯碳酸盐岩,次为碎屑岩。
矿田范围内无岩浆岩出露。
水银洞金矿体赋存于海陆交互相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为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体(矿体埋藏于地表下150m以下)。
主矿体集中产出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和第一段顶部,成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核部的生物碎屑灰岩中,顶板、底板为粉沙质粘土岩或碳质粘土岩。
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具有多个矿体上下重叠,品位高、厚度薄。
单个矿体储量大。
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矿体产出于构造蚀变岩中,矿体形态与不整合面一致。
五个主要矿体储量高达45571.18kg,占查明储量的83.95%。
4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窦世荣,刘世川(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6)摘 要:水银洞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成矿带上产出于EW 向灰家堡背斜轴部的特大型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达150余吨,目前该矿床所探获的金资源均产出于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之上。
金矿化类型可分为层控型和断裂控制型两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作用形成的含矿热液,因此在二叠系茅口组灰岩及深部找矿尤为重要,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找矿勘查方向。
关键词:水银洞;金矿床;灰家堡;含矿热液;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0-0044-2收稿日期:2021-10作者简介:窦世荣,男,生于1985年,汉族,贵州贵阳人,本科,地质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1 区域地质概况水银洞金矿床位于贵州省贞丰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金三角”金矿成矿区的中心偏北位置,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江南地块与越北地块夹持的构造三角区(胡瑞忠等,1995;Cline et al.,2013),在三个陆块相互影响作用下,三角区的裂陷盆地周围的地质构造整体状态与陆块边缘处于平行,所形成的地质构造格架主要由北东向、北西向、东南向交互形成。
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发展的过程中,水银洞金矿床各板块之间发生了聚合,而在聚合作用下矿床内部结构遭到挤压,地层褶皱变形、断裂构造由此形成,为滇黔桂“金三角”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研究区域周边大型的金矿床主要位于东北边缘的NW 向北盘江构造域中,诸如紫木凼、水银洞、烂泥沟等,均呈NW向展布。
图1 贵州西南部地质矿产简图1-三叠系;2-二叠系;3-峨眉山玄武岩;4-石炭系;5-泥盆系;6-燕山期偏碱性超基性岩类;7-燕山期基性碱性岩类;8-断层;9-岩相变化线;10-大型汞矿床;11-中小型汞矿床;12-铊-汞矿床;13-大型锑矿床;14-超大型金矿床;15-大型金矿床;16-中小型及金矿化点;17-金成矿区;18-锑成矿区;19-Sbt 分布区。
黔西南金矿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TAO Ping;CHEN Qi-fei;QI Lian-su【摘要】本文对黔西南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系统认识.黔西南金矿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其中卡林型金矿的主成矿期为燕山期,土型金矿为卡林型金矿在第四纪表生环境中改造而成.多级区域构造对多级成矿单元有逐级控制规律.卡林型金矿床分布具丛聚性、方向性、等距性,并与古构造有关.矿体在多层次滑脱构造系统及拆离断层中呈有序分布,也在褶皱-断裂构造中呈有序分布.成矿元素组合及共伴生矿产也具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与黔西南金矿相关的矿床成矿系列有两个,亚系列有四个.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为其建立了统一的区域成矿模式.【期刊名称】《贵州地质》【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10页(P110-119)【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成矿模式;黔西南【作者】TAO Ping;CHEN Qi-fei;QI Lian-su【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黔西南主要为卡林型金矿床(又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据容矿岩石不同分为三类,即:产于陆源碳酸盐岩中的金矿床(水银洞式、紫木凼式金矿)、产于陆源硅质碎屑岩中的金矿床(烂泥沟式、板其式金矿),以及产于火山碎屑岩中的金矿床(泥堡式金矿)。
卡林型金矿床经风化成壤过程、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成矿即形成土型金矿床(老万场式金矿)。
关于黔西南金矿成矿规律,早期何立贤(1993)、王砚耕(1995、1997)等不同程度地进行过初步分析。
冯学仕等(2004)在贵州省区域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研究课题中,首次对与贵州金矿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进行了研究。
郝家栩(2007)在研究黔西南金矿构造控矿的基础上做过成矿规律分析总结。
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金矿课题组(2009—2011年)开展了黔西南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宏观研究。
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项目(2014—2020年)的《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金矿》研编工作为支撑,开展了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的深入、系统研究。
贵州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学院:资源学院班级:021102学号:20101001958姓名:文俊目录一、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 (3)二、矿区地质特色 (4)2.1矿区简介 (4)2.1.1地层 (4)2.1.2构造 (5)2.1.3岩浆岩 (6)2.2矿体特征........................................6 2.2.1矿体数量、分布、形态、产状 (6)2.3矿石特征 (9)2.3.1矿石类型 (9)2.3.2围岩蚀变 (11)2.4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12)2.5成因分析 (13)2.5.1成矿五要素 (13)2.5.2矿床类型、成矿方式 (13)一、地质背景及地质条件水银洞金矿床地处黔西南北部贞丰县境内,与紫木凼、太平洞、戈塘、板其、丫他、烂泥沟等许多大中小型金矿床组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从目前金矿规模和数量以及探明储量等情况看,黔西南已成为滇黔桂“金三角”的主体(图1-2)。
黔西南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过渡带(即该区跨越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界线大致为商朗~白层~测阳~泥凼~线(王砚耕等, 1994),该线以北为扬子陆块,其南为右江造山带(图 2-1)。
从更大区域看,该区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复合部位。
1-扬子陆块;2-三江造山带;3-右江造山带;4-江南造山带;5-云开隆缘造山带;6-构造单元分界线;7-黔西南地区该区地壳包括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部分。
但南北两部分基底固结时间有差异,北部台地基底因晋宁运动强烈影响而固结,震旦纪以来的盖层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水沉积;岩浆活动不强烈,主要是二叠纪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岩床状辉绿岩,地壳表层构造变形比较强烈,主要变形期是燕山期。
南部右江造山带基底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而固结,晚古生代以后的地层为沉积盖层。
其中,早三叠世主要是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中三叠世为陆源碎屑复理石盆地,该地区盖层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和局部岩浆活动的影响二叠纪有偏碱性基性岩浆活动。
贵州卡林型金矿的发现及其意义韦天蛟,贵州地质,11(4),1994:269-274贵州是中国第一个发现有工业价值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省区。
“卡林型金矿又称碳酸盐岩石、粉屑岩和泥质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对贵州新发现的这类金矿之研究表明,它基本上可与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金矿进行类比,故把贵州发现的这类金矿统称为卡林型金矿。
鉴于在贵州率先发现卡林型金矿的重要性,兼以对其发现或价值意义的评估,尚存在偏颇和微词,为使广大读者对这一新类型金矿的发现,有一全面系统了解,特草就此文。
1发现的经过贵州卡林型金矿的发现始于1978年。
是年,贵州地质局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黄金地质工作的指示与地质部加强黄金找矿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历年黄金勘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于1978年3月召开的全省黄金地质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黄金找矿的重大决策与部署,即找矿跳出老类型(黔东石英脉型金),在全省以寻找新类型金矿为主,并作出专业队与综合队相结合,广泛进行普查与勘探的决策部署。
在会议期间,时任贵州地质局总工程师的燕树檀,在会上阐述了普查找金必须跳出老类型,寻找包括卡林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多金属伴生金等六种新类型金矿在贵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当时的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韩至钧在作会议总结时,代表省地质局更加明确提出了寻找、发现新类型金矿,采取金矿专业队与综合地质队结合,广泛开展金矿勘查的工作部署,并对1978年开始的第一年,提出了。
两个主攻地区”、“一个主攻层位”、“四个主攻类型 (即微细浸染型—卡林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砾岩型、含铁硅质岩型)的具体安排要求。
特别是会议期间,各地质队按会前省地质局提出的要求,分别将有关矿产的副样送至局117队分析金,获得了区调队、112队所送册亨板其锑矿样、晴隆大厂黄铁矿粘土岩样等古金较高的重量要信息,从而更增强了全局各队寻找新类型金矿的信心与决心。
自此之后,贵州卡林型金矿的找矿勘查逐渐打开了局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8 黄金地质黄 金GOLD2008年第6期/第29卷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研究收稿日期:2008-01-08基金项目: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黔科合人字(2005)0514号];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优秀项目[国人部发(2003)50];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黔科教(2003)04]作者简介:汪文云(1982—),女,水族,贵州三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学;贵阳市宝山北路,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550001汪文云,张朝晖(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摘要:通过对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野外全面调查,发现贵州水银洞金矿共有苔藓植物15科42属102种,其中苔类植物4科4属5种,藓类植物10科37属96种,角苔类植物1科1属1种。
短柄小曲尾藓D icranella gonoi Card .、纤毛丝瓜藓Pohlia hisaet .Kop et J.S .Lou 、纤枝短月藓B rachym enium exile (Doz .et .Molk )Bosch et Lac .、真藓B ryum argen teum Hedw .为该矿区裸地大量生长的种类,可利用它们作为金属矿山生态恢复进一步研究的素材。
通过与露天开采的金矿区苔藓植物丰富度比较,埋藏型金矿区的苔藓植物较露天开采的金矿区的丰富。
该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共9种,世界广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占主要优势(各22种,都占21.57%),其次是东亚成分(共17种,都占16.67%),再次为热带亚洲成分(共16种,都占15.69%)。
关键词:苔藓植物;丰富度指数;区系;水银洞卡林型金矿中图分类号:P6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77(2008)06-0008-050 引 言苔藓植物特殊的构造和生理功能,使得它们能很好地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如它们克服了钙华沉积的巨大的胁迫压力,能很好的生活在高钙华沉积的瀑布和溶洞洞口中[1~9]。
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矿区,苔藓植物成为其上的主要植物类群,研究矿区这一特殊环境的苔藓植物,不仅可以利用它们来找矿[10~13],而且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通过10年来的地质勘查,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已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继烂泥沟之后的又一个特大型金矿床[14],为品位相对较高(平均9.05g/t )[15]的卡林型金矿床。
经过长期的金矿开采和矿石处理,使得矿区环境越来越干燥,加上开矿活动和矿石处理向矿区释放了大量的重金属,在该矿区的中心地带,除了苔藓植物类群和一些禾本科植物外,维管植物极其稀少。
本文对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这一特殊环境的苔藓植物进行研究,以期查清该矿区苔藓植物的种类、区系组成,为矿区植被恢复、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水银洞金矿床位于黔西南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区内。
该区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和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结合部位,跨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成矿域,区域上分布有大量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16]。
矿床位于贞丰县城北西直距20k m 。
地理位置为E:105°30.00′—105°33.38′,N:25°31.00′—25°33.28′之间。
隶属贞丰县小屯乡,矿区西端小部分属兴仁县回龙镇。
矿区面积28k m 2[17]。
所处的黔西南州州域年均温度13116℃~20111℃,年均降水1253~1577mm ,丰水年可达2000mm ,枯水年也有900mm ,下半年降水占80%,年均日照时数在1400h 以上,年均日照百分率为32%~37%,为寡日照的贵州省的高光值区。
2 研究方法211 野外工作笔者于2007年8月对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矿山进行苔藓植物标本的全面采集,采集样点布及矿区矿体井口斜坡、居民住区玉米地、矿区氧化车间旁裸地、炼矿废水处理池旁裸地和矿区边缘杉树林等5个区域,共采集了230件标本,并在野外详细记录了苔藓植物的形态和环境特征,其具体情况见表1。
212 室内工作将刚采集回来的标本装入处理好的标本袋中,并写清它们的编号及生境特征。
应用H W G21型双筒解剖镜及XSZ2107TS 型光学显微镜等仪器,借助于《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下册)》、《中国苔藓植物志》以及多本地方苔藓植物志等现代苔藓分类工具书,采用经典的形态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工作。
2008年第6期/第29卷黄金地质9 表1 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研究地点序号采样地点生境特征海拔/m经纬度标本数/件1矿体井口斜坡矿石表面薄土1414N:25°32.237′E:105°32.355′382居民住区玉米地玉米地土壤1391N:25°32.267′E:105°32.529′303矿区氧化车间旁裸地裸地薄土或厚土1393N:25°32.329′E:105°32.475′674炼矿废水处理池旁裸地裸地薄土或厚土1342N:25°32.436′E:105°32.721′495矿区边缘杉树林林下土壤1282N:25°32.296′E:105°32.529′462.3 数据处理根据苔藓植物的种类,计算贵州水银洞金矿区与其他金矿区的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 j )[18]。
S j =∑nj =1X ij -X ijX ij(1)式中:X ij 为k 个地区中第i 个地区n 个分类单元中的第j 个分类单位数据;X ij 为k 个地区中n 个分类单位中第j 个分类单位的数据平均值;n 为分类阶层数。
S j 越大,第i 个地区植物区系越丰富;相反,则越贫乏。
3 研究结果3.1 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区苔藓植物科、属、种的统计分析经初步分析、鉴定及整理,贵州水银洞金矿区苔藓植物共有15科42属102种,其中苔类植物4科4属5种,占总科数26.67%,占总属数的9.52%,占总种数的4.90%;角苔类植物1科1属1种,占总科数6.67%,占总属数的2.38%,占总种数的0.98%。
藓类植物10科37属96种,占总科数66.67%,占总属数的88.10%,占总种数的94.12%,见表2。
表2 水银洞卡林型金矿矿区石灰岩苔藓植物科、属、种数统计科名属数种数占该矿总种数的百分比/%叶苔科Junger manniaceae 12 1.96小叶苔科Foss ombr oniaceae 110.98蛇苔科Conocephlaceae 110.98钱苔科R icciaceae 110.98角苔科Anthocer otaceae 110.98牛毛藓科D itrichaceae 57 6.86细叶藓科Seligeraceae 23 2.94曲尾藓科D icranaceae 333109.80丛藓科Pottiaceae 3381716.67缩叶藓科Ptychom itriaceae 110.98葫芦藓科Funariaceae 27 6.86真藓科B ryaceae 3363130.39珠藓科Bartra m iaceae 13 2.94灰藓科Hypnaceae 33598.82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487.84总计15科42102100.00 注:带33的为优势科(种数≥9)从表2可以看出,生长在水银洞卡林型金矿矿区的苔藓植物,真藓科B ryaceae 占主要优势,占该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30.39%;其次是丛藓科Pottiaceae,占该区苔藓植物总种数的16167%;再次为曲尾藓科D icranaceae 。
在整个矿区都出现的苔藓植物种类是土生对齿藓D idym odon vinea lis(B rid .)Zander 、异芽丝瓜藓Poh lia leucosto m a (Bosch Lac .)Fleisch 、短柄小曲尾藓D icranellagonoi Card .、狭叶丝瓜藓Poh liati m m ioides(B roth .)P .- C.Chen ex R edf .Tan 、纤枝短月藓B rachym en ium ex ile (Doz .et Molk .)Bosch et Lac,矿区氧化车间旁和炼矿废水处理池旁还出现一定数量的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 种类,在矿区边缘森林林下出现了生长良好的灰藓科Hypnaceae 种类,林下的环境比较潮湿。
3.2 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区裸地苔藓植物种类长期的采矿、选矿生产,使得水银洞矿区内基质非常干燥,生长在矿体井口斜坡上、氧化区和废水处理区裸地的大多苔藓植物极其矮小、干枯,特别是生长在氧化区和废水处理区裸地上的苔藓植物植株大多已变为褐色,说明这两个地方的苔藓植物已收到严重的重金属毒害。
虽然矿区不适合植物的生长,但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不少的苔藓植物的生长,甚至还成片的生长,成为矿区的优势植物。
由此我们推测,大量生长在矿区污染严重的地方苔藓植物对修复土壤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现将水银洞矿区环境比较严酷的三处裸地的苔藓植物种类统计如下:(1)矿体井口斜坡裸地苔藓植物种类:荷包藓Ga rckea phascoides (Hook .) C.M uell .、犁蒴小毛藓M icrodus brasiliensis (D ub .)Th ér 中华小毛藓M.sinensis Herz .、沼生小曲尾藓D icranella pa lustris(D icks )C rundw.in W erb 、短柄小曲尾藓 D.gonoi Card .、华南小曲尾藓D.austro 2sinensis Herz .、东亚泽藓Ph ilonotis tu rneriana (Schwaegr .)M itt .、毛尖10 黄金地质 黄 金泽藓P.capillifor m is Lou etW u、斜叶泽藓P.secunda (Dozy&Molk)Bosch&Sande、长尖扭口藓B a rbu la d itrichoides B roth.土生对齿藓D idy modon vinealis (B rid.)Zander、硬叶对齿藓D.rig idu lus Hedw.、卷叶湿地藓Hyoph ila javan ica(N ees et B lum.)B rid.、尖叶平蒴藓P lag iobryum de m issum(Hook.) L indb.、北地链齿藓D es m a todon suberectus(Hook.) L i m p r.、短尖叶墙藓Tortu la schm id ii(C.M uell.)B roth.、纤毛丝瓜藓Poh lia h isaet.Kop et J.S.Lou、南亚丝瓜藓P.gedeana(Bosch.et Lac.)Gang.、纤枝短月藓B rachym en ium ex ile Bosch&Lac.、芽孢银藓A no m obryum ge mm igerum B roth.、真藓B ryum a r2 gen teum He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