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烧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6.25 KB
- 文档页数:2
烧伤、冷伤、咬蛰伤第一节热力烧伤伤情判断一.面积头颈部9%,双上肢2*9,躯干3*9%,双下肢5*9+1%。
成年人并指掌面占自身1%。
儿童头颈部9+(12-年龄)%,双下肢46-(12-年龄)%。
二.深度采用★三度四分法。
1.Ⅰ°(红斑性烧伤)仅表皮浅层,生发层存在;表面红斑、干燥,烧灼感,3~7d脱屑痊愈,表皮完整,温度稍高。
2.浅Ⅱ°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薄皮水泡,内含黄色清亮液;剥脱后红润潮湿、疼痛明显;1~2w愈合,一般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3.深Ⅱ°伤及真皮层,深浅不一;厚皮水疱脱痂后红白相间,痛觉迟钝;若不感染3~4w愈合,瘢痕形成。
4.Ⅲ°伤及全皮层甚至皮下、肌、骨骼;无水泡,呈蜡白或焦黄甚至碳化;无痛觉,局部低温;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需植皮修复;只有小面积伤才能靠周围爬行修复而收缩愈合。
三.严重度1.轻度——Ⅱ°<10%2.中度——Ⅱ°11~30%;Ⅲ°<10%3.重度——Ⅲ°11~20%;面积达31~50%;面积不大,但发生休克、呼吸道烧伤、重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Ⅲ°>20%;存在重呼吸道损伤、复合伤。
四.吸入性损伤包含热力、化学刺激损伤;诊断①呼吸道刺激,咳出碳末痰,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②火灾现场相对密闭;③面颈口鼻周有深度烧伤,声音嘶哑。
烧伤病理生理、★临床分期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持续36~48h;大面积者引起休克;早期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区别于大出血,呈逐步,2~3h 最急剧,8h达高峰,随后减缓,48h恢复;故临床补液应先快后慢。
二.感染期从水肿回收期开始;创周炎症,可继发于休克;热力损伤首先凝固性坏死,随之组织溶解,2~3w广泛溶解,为感染高峰。
三.修复期炎症反应同时开始组织修复深Ⅱ°靠上皮岛融合修复;Ⅲ°只能皮肤移植修复。
描述烧伤的分类及其表现
1. 浅度烧伤啊,就像是被轻微烫了一下。
比如说你不小心碰到了很烫但不至于烫伤太厉害的东西,这时候皮肤会变红,有点疼,但一般不会起水疱。
就像那次我不小心摸到了刚烧开的水壶的边边。
2. 中度烧伤可就严重一些啦!想象一下,就好比是被热油溅到了一大片。
皮肤不仅红,还会起水疱,水疱破了之后那可真疼啊!我有个朋友做饭时油溅出来烫到胳膊就是这样。
3. 深度烧伤呀,哎呀,那可太可怕了!就好像是被大火长时间烧过一样。
皮肤都变白或者变黑了呢,感觉都麻木了,几乎没啥痛感了,这得多吓人呀!之前听说有个火灾里的人就遭受了这种。
4. 还有特殊的化学烧伤呢!这不就跟被什么奇怪的药水沾到似的。
像盐酸啦、强碱啦这些东西沾到皮肤上,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我记得有个工人不小心把化学试剂弄到身上了。
5. 电烧伤呢,就像被电狠狠地“咬”了一口。
那感觉肯定超级酸爽!有个人不小心触到了漏电的电线,就变成那样啦。
6. 放射性烧伤,哇,这可神秘了,就像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厉害东西伤到一样。
这一般都是从事特殊工作的人才会遇到吧。
7. 植皮后的烧伤,就好像受伤的地方重新被覆盖了一层新的皮肤。
想想都觉得不容易啊,得受多大的罪呀!我见过一个做过植皮手术的人。
8. 大面积烧伤啊,那简直是一场噩梦!就如同整个人被大火吞噬了一样。
这种得赶紧治疗啊,真是为他们捏把汗!
9. 儿童烧伤也很常见呢,小朋友们比较调皮嘛。
就像那些不小心打翻热水瓶被烫到的孩子,多让人心疼呀!咱可得好好保护他们。
总之,烧伤真的很可怕,大家一定要小心,保护好自己呀!。
烫伤分度标准
烫伤分为四度,烫伤是指热的液体、蒸汽等导致的皮肤或黏膜组织损害。
烫伤的具体分级见下:
1、一度烫伤:是皮肤表皮浅层的组织损伤,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皮温稍高,无皮肤破损,短时间内局部皮肤颜色较深,三到五天可以愈合,无疤痕残留。
2、浅二度烫伤:组织表现为皮肤表皮全层和真皮浅层的损伤。
临床表现为组织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当水泡去除后创面可表现为红肿、疼痛,皮温较高,需要两周左右方能愈合。
无疤痕残留。
3、深二度烫伤:组织损伤为真皮深层。
症状表现主要是出现多个小水泡,当水泡去除后,创面或红或白,皮温较低。
患者自觉麻木。
当无感染情况下,需要三到四周方能愈合。
4、三度烫伤:组织损伤主要在于皮肤全层、皮下肌肉或骨骼,为焦痂性症状,症状表现为痂皮出现,呈焦黄或蜡白色,质地较硬而干燥,苍白,发凉,患者痛觉消失。
5、四度烫伤:全组织焦黑碳化,已无血运。
烧伤的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烧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指的是人体组织受到高温、化学物质、电流或辐射等外界因素的损伤。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甚至造成死亡。
烧伤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程度,包括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只影响表皮层,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和轻微起泡;二度烧伤破坏了表皮和真皮层,症状包括严重疼痛、水疱和溃烂;三度烧伤严重破坏了皮肤并可能损及肌肉和骨骼,症状包括无痛感和焦炭。
烧伤的治疗方法包括创面清洗、创面覆盖、抗生素使用和有效的疼痛管理。
在严重的烧伤病例中,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皮肤移植或其他重建手术。
为了预防烧伤的发生,人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这包括确保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齐全并得到有效使用,注意使用电器和电线的安全,避免接触易燃物品和化学品,以及进行正确的火灾预防和应急演练。
总之,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我们应该重视烧伤的防范和治疗,加强公众对烧伤问题的关注,为烧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减少烧伤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烧伤的伤害。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目录安排。
通过明确的结构和目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主题。
首先,文章采用的目录格式为数字和小标题的层次结构,以清晰地呈现出文章的组成部分。
目录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大纲部分进行划分,并在每个大纲部分下包含了具体的子标题和内容。
在引言部分(1)中,文章介绍了整篇长文的背景和目的。
具体包括概述烧伤的定义和分类,明确文章的结构,并明确论述文章撰写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2)中,详细讨论了烧伤的定义和分类(2.1),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烧伤的区别和特点。
接着,探讨了烧伤的症状和表现(2.2),包括疼痛、红肿、水泡等常见症状。
烧伤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概述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其中以热力烧伤最为常见。
一、病理生理患者女,38岁,大面积烧伤后5小时入院,心率120次/分,血压70/50mmHg,尿少。
发生上述状况最可能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丧失造成肺换气障碍B.大量水分蒸发造成脱水C.疼痛导致的生理反应D.大量体液从血管内渗出引起低血容量休克E.创面细菌感染造成感染性休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烧伤后最初24小时,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大量体液从血管内渗出引起,此时应给患者进行补液治疗。
故选D。
二、临床表现(一)烧伤面积头颈发部面部颈部3339+(12-年龄)双上肢双上臂双前臂双手7659×2躯干躯干前躯干后会阴131319×3双下肢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双足5/621137/69×5+1-(12-年龄)(二)烧伤深度的鉴别和转归Ⅰ度(红斑性)Ⅱ度(水疱性)Ⅲ度(焦痂性)浅深烧伤深度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真皮乳头层皮肤真皮层全皮层,甚至皮下创面红斑状、干燥,轻度红肿红润,潮湿,红肿明显创面微湿,红白相间蜡白、焦黄、炭化焦痂,树枝状疼痛剧痛痛微痛不痛愈合3~7d 2w左右3~4w >4w皮肤愈合无瘢痕无瘢痕,有色素沉着瘢痕增生需植皮(三)烧伤严重性程度(四)吸入性损伤以往称为“呼吸道烧伤”,常与头面部烧伤同时发生,系吸入浓烟、火焰、蒸气、热气或吸入有毒、刺激性气体所致。
可有呛咳、声嘶、吞咽疼痛、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哮鸣音等表现,易发生窒息或肺部感染。
三、治疗原则四、护理问题五、护理措施(一)现场救护(二)静脉输液的护理——补液公式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成人)+基础需水量(三)创面护理六、健康教育烧伤肢体维持并固定于功能位,如颈部烧伤应取后伸位,四肢烧伤取伸直位,手部固定在半握拳的姿势且指间垫油纱以防粘连。
烧伤的临床分析报告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类型,经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和心理困扰。
本文将对烧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烧伤患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病例回顾本次病例为一名31岁男性,因意外事故导致全身35%面积的烧伤。
患者误触高温金属物,导致头、胸、背、上肢和下肢等多处皮肤烧伤。
烧伤程度为Ⅱ度和Ⅲ度混合烧伤。
二、临床表现2.1 烧伤部位外观患者的烧伤部位呈现红肿、糜烂和溃疡的特征。
部分皮肤已经炭化,伴有明显的水泡形成。
烧伤程度Ⅲ度的区域表皮均已坏死,深达肌层甚至组织结构。
2.2 烧伤周围炎症反应烧伤后,炎症反应是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烧伤部位周围组织红、肿、热、痛,伴有局部渗出液体。
炎症反应常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
2.3 烧伤后休克烧伤后早期休克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烧伤面积大、程度高的患者常伴有低血容量和输液不足等状况,导致全身循环血量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良。
三、治疗方法3.1 早期伤口处理早期伤口处理是烧伤治疗的关键环节。
除了热带减温外,应及时进行清创和抗感染。
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进行伤口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污垢,减少感染风险。
3.2 外科手术对于深度烧伤伴有组织坏死的患者,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包括去除坏死组织、植皮和创面闭合。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自体植皮和异体植皮,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3.3 液体复苏早期充分补液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在伤后即开始给予生理盐水、胶体液体和电解质的输注。
液体复苏可保持血容量稳定,改善全身组织的灌注。
四、康复情况4.1 伤口愈合烧伤后伤口的愈合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该患者的烧伤程度较高,使用了自体植皮和异体植皮的手术治疗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伤口逐渐愈合,愈合情况良好。
4.2 功能恢复烧伤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瘢痕形成常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
针对该患者,采取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旨在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关节活动度的提高。
烧烫伤的分类
烧烫伤按照程度和伤害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一度烧烫伤:只影响皮肤的表层。
症状可能包括疼痛、红肿、轻微水泡和局部发热。
2. 二度烧烫伤:烧伤会影响皮肤的表层和中层。
症状包括严重的疼痛、红肿、水泡
和溃烂。
3. 三度烧烫伤:伤及皮肤的所有层次,涉及到组织和神经。
症状包括黑色或白色焦痂、干燥皮肤、疼痛减轻或丧失感觉。
4. 烫伤:由于暴露在高温液体、蒸汽或热物体上,造成表皮受损。
症状可能包括疼痛、红肿、有时伴有水泡和破皮。
5. 烧伤:由于接触明火或炙热物体造成的身体组织损伤。
症状包括严重疼痛、水泡、炭疽化及肌肉、骨骼受损。
6. 化学性烧伤:接触酸、碱等化学物质导致的烧伤。
症状取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
浓度,可能包括水泡、疼痛和损伤皮肤组织。
无论受到何种程度的烧烫伤,都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处理。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具体
治疗方法和后续护理需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而定。
烧伤分级标准临床表现
一级烧伤:
1. 面积少于20%,常以红肿、瘙痒和热感一天至数天而得痊愈。
2. 组织变性,皮肤出现水肿、发红、发痒,小于3星期可自愈。
3. 症状小,多为局部创面疼痛、组织肿胀、红肿,可用药物或膏药控制。
二级烧伤:
1. 面积20~50%,灼伤面可以触及轻微温度,皮肤出现紫红色点状或条状红斑,重度灼伤处皮肤卷边发硬。
2. 组织发生变性,肤色发红、缓解脓、水肿,细菌感染可能出现,口周变黑或发白。
3. 大的灼伤面在三到六星期要形成新的表皮,小的灼伤伤口可以在几天内痊愈,但有时伴有痛苦、瘙痒等不适感。
三级烧伤:
1. 面积50%以上的烧伤,大部分皮肤组织坏死,周围皮肤薄,痛感减少或发生皮肤混凝状,皮肤表面灼伤现看不见,深层组织变性,疼痛可能加重。
2. 特殊情况下,整块皮肤可经发紫,淤青。
3. 当烧伤表面发炎和出血后,会渗出淤血,而且易发生细菌感染,因此自愈复原期要比较长。
四级烧伤:
1. 烧伤面积超过50%,皮肤淤青及出血,肌肉和软骨暴露,骨骼可能露出并引起感染。
2. 烧伤伤口十分易感染病毒、细菌,具有腐蚀性、毒性,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3. 由于伤口缺少足够的皮肤,可能需要移植或截肢。
烧伤的症状和特征1.临床表现: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1.1.Ⅰ度烧伤损伤最轻。
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
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1.2.Ⅱ度烧伤损伤较深。
1.2.1.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
将水疱剪破及掀开后,可见红润而潮湿的创面,质地较软,疼痛敏感。
在正常皮肤结构中,乳头层与网状层交界处有一血管网,并由此发出分支伸入每个乳头内。
浅Ⅱ度烧伤时,它们扩张充血,表现为颗粒状或脉络状血管网。
1.2.2.深Ⅱ度:局部肿胀,有较小的水疱。
将坏死表皮去除后,创面白中透红,红白相间。
质较韧,感觉迟钝,温度降低,并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红色小点,或细小血管支,这是因为皮肤浅部血管网已凝固,所见红色小点为汗腺、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因此,烧伤越浅,红色小点越明显;越深,则越模糊。
少数小血管支,则系位于网状层内及网状层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扩张充血或栓寨凝固的皮肤深部血管网。
它们的出现常表示深Ⅱ度烧伤较深。
1.3.Ⅲ度烧伤损伤最深。
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
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
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
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
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
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2.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2.1.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2.2.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l%~3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2.3.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或Ⅱ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3.1.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2.3.2.复合伤;2.3.3.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2.4.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第九章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烧伤烧伤(burn)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热力烧伤(thermal injury)是指由火焰、热液、蒸汽、热固体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通常所称烧伤或狭义的烧伤,一般指热力所造成的烧伤。
本届节要介绍热力烧伤的相关内容。
【病理生理与临床分期】根据烧伤办理生理特点,病程大致分为4期,各期之间往往互相重叠互相影响。
分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各阶段临床处理的重点。
1、急性体液渗出期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步缓解,48小时渐趋稳定并开始回吸收。
此期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又称为休克期。
2、感染期从烧伤渗出液回吸收开始,感染的危险即已存在并持续至创面完全愈合。
烧伤早期因为皮肤生理屏障被破坏,致病菌在创面中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中大量繁殖;严重烧伤后的应激反应及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增加,通常在休克的同时即可并发局部和全身性感染。
深度烧伤形成的凝固性坏死及焦痂,在伤后2~3周可进入广泛组织溶解阶段,此期细菌极易通过创面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此阶段为烧伤并发全身性感染的又一峰期。
3、修复期烧伤后组织修复在炎症反应的同时即已开始。
创面的修复与烧伤的深度、面积及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
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无瘢痕形成;深Ⅱ◦烧伤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如无感染,大约3~4周逐渐修复,留有瘢痕;Ⅲ◦烧伤形成瘢痕或挛缩,可导致机体畸形和功能障碍,需靠皮肤移植修复。
4、康复期深度创面愈合后,可形成瘢痕,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需要功能锻炼、工疗、体疗和整形以期恢复;某些器官功能损害及心理异常也需要一个恢复过程;深度创面愈合后,常伴有瘙痒或疼痛、反复出现水疱甚至破溃,并发感染,形成残余创面,这种现象的终止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严重大面积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大部分汗腺被毁,机体热调节体温能力下降,在夏季,这类伤员多感全身不适,常需2~3年的调整适应过程。
(一)烧伤的分类及分度烧伤是指由热力导致的组织损伤统称为烧伤。
烧伤按烧伤深度及烧伤面积可以如下分类:一按烧伤深度分为:Ⅰ度(红斑)达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1周后脱屑痊愈,无瘢痕。
浅Ⅱ度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深Ⅱ度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痛觉消失,有水疱,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 3~4周愈合,可有瘢痕。
Ⅲ度(焦痂)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
干后皮下静脉阻塞如树枝状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除小面积外,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按烧伤面积分为:1.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2.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3.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2)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和成人不同,如下所示: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10%之间的烧伤。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者烧伤的处理只要是做出了以上分类,治疗是明确的,由于烧伤容易发生感染和休克,因此,初期就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休克和感染的发生。
1/1。
热力烧伤有什么临床表现
*导读: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休克期、感染期、修复期。
……
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一)休克期
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以内,除早期可因疼痛发生休克外,主要是因大量血浆样体液从血管渗出,丢失于创面及细胞间隙(形成水肿)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从血管渗出,丢失于创面及细胞间隙(形成水肿)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从血管渗出,以伤后6~8小时最快,36~48小时达到高峰。
此期临床表现为:烧伤局部或全身反应性水肿,创面上有大量的体液渗出,尿少,心率快,血压降低,手足发凉,口渴,烦噪不安等,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二)感染期
烧伤后细菌容易在创面繁殖而引起严重感染,故称创面脓毒症,为烧伤未愈之前始终存在的问题。
当烧伤经过48小时后,体液渗出开始转为吸收,伤后3~7日,水肿逐渐消退,尿量增多。
此阶段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往往也被吸收,称为回吸收脓毒症。
临床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谵妄等中毒症状,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三)修复期
伤后5~8日开始,直到痊愈。
修复的过程与烧伤的深度、伤员的全身情况以及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密切关系。
不同深度烧伤愈合时间不同。
浅?度烧伤如无感染,于2周左右愈合,不留疤痕;深?度约经3~4周,先结薄痂,脱痂后由残留上皮增生或创缘上皮爬行而愈合,留有疤痕;?度烧伤,3~5周后焦痂脱落,基底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愈合时遗留疤痕,易成畸形和功能障碍。
烧伤时大量蛋白质损耗、创面处理不当、反复感染,以及全身情况较差者,都能延迟创面的修复。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