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大观念
- 格式:pdf
- 大小:143.19 KB
- 文档页数:2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深发[2012]4号【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中共深圳市委【发布日期】2012.04.23【实施日期】2012.04.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深发〔2012〕4号 2012年4月23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当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头羊,现就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目标使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和未来。
在经济特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要素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文化资源日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资源,文化创意日益成为城市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文化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文化建设不仅能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经济的直接融合,以经济、产业、产品体现出来的文化品格,能够形成新的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推动经济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的文化建设始终得到中央和广东省的高度重视。
中央寄望深圳当好领头羊,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省委明确要求深圳建设文化自主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名城。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圳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以较早的文化自觉和创新的文化理念争得宝贵机遇,率先提出并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文化设施先进配套,文化精品成果丰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体制充满活力,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文化发展格局。
一、问答(每小题4分,共60分)1、易中天认为深圳是“没有方言的城市”。
您是否赞成这个观点?为什么?深圳是“没有方言的城市”这个观点我也比较赞成,因为大批移民的蜂拥而至,使深圳成为一座没有方言的城市。
而且深圳的情况与其他城市不同,深圳的移民是突发式的、浪潮般的和全方位的。
不过眨眼工夫,五湖四海的各方移民,便以排山侄海之势蜂拥而来。
移民人数,数十倍地多于本土居民,而且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族群。
2、谷牧所讲的不能再“睡”下去时什么意思?“醒”了是什么意思?“睡”下去就是指看不到问题,不知道解决广东体制问题的必要;“醒”了是指看到问题的存在,看到开势,觉得中央下决心解决广东的体制问题十分必要。
3、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园有哪三组浮雕?第一个浮雕墙为《春天的故事》,墙上用铜雕塑工程兵建设、打工一族、罗湖口岸外商等造型或场面,展示特区建立初期社会各界轰轰烈烈敢闯敢试建特区的历史画卷。
第二个为《走进新时代》,通过盐田港、地王、义工、股票、骑行绿道等标志性建筑物、历史事件或人物形象,展示特区建设走进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第三个是《走向复兴》,通过和谐家园、抗击非典、西部通道、红树林等历史大事或代表深圳的人或物,表现深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的生动图景和美好未来。
4、深圳什么时候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其主要内容有哪些?2004——2005年间,深圳召开全市文化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决定建设高品位文化——生态城市。
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由城市战略的辅助性战略逐步上升为主导性战略。
随后,深圳提出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即“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产业基地”的文化子战略。
图书馆建设立足公共文化服务、钢琴之城瞩意高雅艺术发展、设计之都和动漫产业基地紧跟全球创意经济浪潮,这些都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推进政府从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型的服务体系,推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理论空白,并为此积极付诸实践。
燃亮理想信念核心价值的凝聚、共同理想的追求、崇高精神的培育、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切呼唤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黄豁陈钢代群郎秋红许晓青“解决人心的问题,已经到了人心所向的地步。
”上海一名宣传干部说。
“经济越发达,越是需要信仰,燃亮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时候到了。
”西安一名党政干部说。
“我希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老板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器,而不是导火索。
”安徽一名企业家说。
“价值观就是好风气,要扭转现在的不良风气,当官的要首先带头。
”重庆一名出租司机说。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省区,无论在党政干部的办公室,在专家学者的书桌前,还是在企业家的工厂里,在大学生的宿舍里,在出租车行驶的短短时间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关于价值信仰的采访总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谈起价值信仰构建,人人都是“专家”,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受访者都对此有强烈的表达欲,既有很多思考,也有一些疑惑,但都普遍意识到核心价值的凝聚,共同理想的追求,崇高精神的培育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社会上暴露出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
但同时,与思想“多元化”、““价值迷茫”并存的是,基层也涌动一股构建价值体系的热潮,对真善美的强烈渴望,对核心价值和共同理想的热切呼唤。
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兴国之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回应了时代呼唤,社会各界普遍希望加快推进价值体系建设,构建中国发展进步之“魂”。
基层涌动构建价值体系热潮“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兴国之魂,与时代脉搏高度契合”,多位受访基层干部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
实际上,近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信仰、价值观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呈现出官方稳步推进、民间高度关注的良好势头。
深圳十大观念的读后感2000字左右深圳十大观念的读后感2000字左右1.对观念的理解,“观”分为主观与客观也就是马克思唯物辩证理论里得意识,这在黑格尔理论《精神现象学》里也有所涉及。
但凡观念都是对人们意识形态的有所影响的理念,是在无论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想学习观念必须要理解其意义。
2.天下无无根之木,无源之泉,要学习以歷史开展观来客观的看待社会开展规律。
在一定歷史时期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开展观念,如假设把《深圳十大观念》里得内容串连起来它就是开展——矛盾——改革——开展,所以观念的形成都是以当时的歷史环境来定的,就像社会的开展也一样所以要遵循一定的歷史规律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来制定,所以在学习中要把握歷史这根主线来进展学习。
3.先进观念的学习继承与开展。
理念往往只有几个字或数十字,但它拓展开来所代表的意义确很多,就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从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得到的启示。
而开始是一个,再后来就是一追求,追求过程中就将其理论化从而开展成一种观念。
所以我们在学习继承前人观念的同时要将其开展,也可用道家思想里的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象来进展理解和推动。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在希望的田野上》,当时只知道在那片田野开展速度很快,但不知道说的是哪裡,希望自己家乡的这片田野上也能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城市,后来在爸爸哪裡知道塬来那片希望的田野叫深圳。
而现在来到公司通过对《深圳十大观念》的学习才从知其然而到知其所以然。
国家的开展会在不同的歷史阶段提出相应的政治指导思想,从改革开放到改革创新再到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在不同的开展阶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将其详细化就如深圳十大观念的形成也是在不同的歷史阶段提出的与之相符的开展观念的。
任何事物的开展都要遵从歷史规律,而我们在遵守歷史规律的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利用规律,荀子《劝学》里说的很好:“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
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1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它折射出“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优先”这两个核心理念,成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
这一观念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旗帜鲜明地倡导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就是减少争论,多干实事,“堵哓舌者之利口,壮实干家之声色”,呼应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主题。
3、敢为天下先1992年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把邓小平视察深圳期间重要讲话中的观点、主张结合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分别以“猴年八评”和“八论敢闯”的社论形式连续发表。
“敢为天下先”、“先走一步”、“敢闯敢试”等观念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深圳自我激励、勇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坚定信念。
4、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2005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提出深圳未来的发展仍然要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优势、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
5、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每年11月举办“读书月”。
在这座城市的最中心位置,屹立的是世界一流的书城和图书馆。
热爱读书,让我们这个城市更加文明,更加时尚。
深圳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6、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从一个城市对于失败的态度,更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力量。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精神、深圳力量的体现。
“鼓励”和“宽容”无疑将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改革年代。
7、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也就是对人本身的价值的尊重。
2000年11月首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根本目的”的理念。
8、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源于古印度谚语的话,早已成为深圳义工的独特理念,深圳人耳熟能详。
9、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一句口号,后来广为传播,契合了深圳人具有世界眼光的追求。
深圳人文地理一、单选题(39题)1. 深圳市又称( )。
A、花城B、鹏城C、羊城D、桂城2.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时间为( )。
A、 1982年B、 1981年C、 1980年D、 1979年3. “村”在深圳市成了历史,从( )年9月起,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
A、 1979B、 1980C、 2002D、 20044. 2010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后,特区土地面积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 )平方公里。
A、 1920.84B、 1952.84C、 2030D、 20505. 深圳市的市花是( )。
A、木棉花B、紫荆花C、紫杜娟D、勒杜鹃6.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是( )。
A、江泽民B、邓小平C、胡锦涛D、习近平7. 曾经创造了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的是( )。
A、国贸大厦B、地王大厦C、电子科技大厦D、太平洋商贸大厦8. 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的区域是( ),深圳中心区和CBD均坐落在该区。
A、罗湖区B、盐田区C、南山区D、福田区9. 地处深圳中部,在城市布局上呈现出“一半山水一半楼”特色的是( )。
A、福田区B、宝安区C、龙岗区D、罗湖区10. 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岭东核电站位于( )。
A、光明新区B、大鹏新区C、坪山新区D、龙华新区11. 市委大门口的铜像( ),永远激励特区人民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精神。
A、深圳人的一天B、邓小平铜像C、拓荒牛D、开拓者12. 1991年5月28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保税区。
A、沙头角保税区B、盐田保税区C、福田保税区D、前海保税区13. 2004年,“文博会”首创于深圳,每年( )在深圳举行。
A、 5月B、 9月C、 7月D、 3月14. “深圳读书月”活动的时间为每年的( )。
A、 12月1日至30日B、 11月1日至30日C、 09月1日至30日D、 10月1日至30日15. “中国科技第一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每年( )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深圳十大观念优秀读后感深圳十大观念优秀读后感“深圳十大观念”很有意思,这不是一些口号,它们都能直接从深圳人日常生活里面看到、感受到。
举个例子,就是这第十条——“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一条说的不是偶尔去深圳的人,而是那些真正的深圳人。
我去深圳,有个特别的感觉,明明地处广东,听到的却是各地方言,大家五湖四海,可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深圳人。
别的地方的人可能对这“十大观念”不容易产生切身的体会,但我想,作为一个深圳人,看了这本书,看见这“十大观念”,会觉得这跟我是切实有关系的`事情。
口号与真正的观念的区别,我想,不落实于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跟普通人没有产生关系的话,就是口号;能跟普通人的生活结合起来,有根,就是真正的观念。
“ 深圳十大观念”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这里表达的两个方向。
比方说,第一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和第六条“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就是两种并不完全一致的价值取向。
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以往过分地只注意一个方向,好似讲究“时间就是金钱”,就不会“宽容失败”了。
如果我们能既讲“时间就是金钱”,同时又讲“宽容失败”的话,那么就会完善一些,周全一些。
这“十大观念”里有一条跟我个人最有关系,因为我跟深圳发生联系,其实都因为这第五条“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我读书中对南方朔先生的采访,他讲到历史上这样的城市也是因读书而知名的。
不过我觉得,这些历史上的“读书城市”和现在的深圳性质是不一样的。
过去的人们爱读书,主要因为可以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入仕,直接改变个人的生存状况。
我把这称为“功利性读书”。
但是深圳讲“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个态度并不完全是这种“功利性读书”。
据我观察,深圳所提倡的读书其实是“非功利性读书”,比方每年“深圳读书月”推荐的书,每年评选的“十大好书”,都不是直接有用的那类图书。
我屡次引用《庄子》里讲的,人世间存在着一种“无用之用”——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思,变得丰富多彩,恐怕就离不开“非功利性读书”。
《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第一篇:《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用观念战胜观念《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用观念战胜观念深圳市,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
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喊出了变革的时代强音,走出了科学的发展新路。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观念给深圳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对深圳的崛起,我们有欣喜,有震撼,但更多的是困惑,这个昔日的渔村为什么能创造如此多的奇迹?带着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深圳十大观念》一书,掩卷沉思,感触颇深。
观念时时皆有,处处可见,它是精神的内核,人群意向的集中表述,它是实践发展的坚实思想基础。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观念是她的灵魂,用观念解读城市,是全新的视角,更是经历后的理性总结。
《深圳十大观念》这本书看似总结了深圳30年来的改革实践,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积淀的精神财富也正是借由这本书推广到了全国,它比深圳的高楼大厦更让我们触动。
深圳的种种观念犹如冲破思想禁锢的声声春雷,顶着风险应运而生,虽饱受非议,但在践行的风雨中却始终屹立不倒。
由”蛇口之父”袁庚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折射了”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优先”这两个核心理念,成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
这一观念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
”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神话就是这个观念最好的例证,蛇口的今天,就是对这句口号作出的最好诠释,这是一句永不过时的口号。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出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
这个口号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普通的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如果他们无法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与其空谈,不如实干,”行甚于言”呼应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主题。
深圳十大观念解读
梁英平;谢春红
【期刊名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0)003
【摘要】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30多年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产生和培育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价值观和新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诞生了一批新理念新口号。
因为其诞生地的特殊,这些新观念新口号一经提出就不独属于深圳,影响了中国改革,沉淀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作者】梁英平;谢春红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1
【相关文献】
1.时代财富恒久生命——深圳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解读
2.受益、构建与认同:深圳穆斯林与深圳十大观念融入度调查研究
3.浅析物流行业管理深圳
需践行“十大观念”4.“观念”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作用——以“深圳十大观念”传播推广活动为例5.受益、构建与认同:深圳穆斯林与深圳十大观念融入度调查
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书香社会”建设蓬勃开展-成人教育学论文深圳“书香社会”建设蓬勃开展唐艳琴继去年“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这一墨香中渗透着优雅的词,瞬间便撒满了整个华夏大地,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面对当下全民阅读率持续走低以及差强人意的读书氛围,人们突然清醒地意识到,阅读已上升为一个民族的问题。
事实上,“书香社会”对于深圳而言并不陌生。
2000年9月,深圳决定将每年的11月设立为“深圳读书月”,从此,读书月开始走进深圳人的生活。
15年来,“深圳读书月”秉承营造书香社会、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宗旨,以“阅读·进步·和谐”为总主题,着力于提升市民素质、建设学习型城市。
15年间,阅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民生活,也让深圳这座城市散发着迷人的文化气息。
数据显示,首届读书月的活动为50项,此后逐年递增,第十五届活动达718项,历届举办活动总数达4729项;15年来共邀请121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家举办讲座;2000年首届读书月的参与人数为170万人次,第15届读书月参与人数达到1100万人次,15年直接和间接参与总人数达到1.06亿人次。
“深圳读书月”创办至今,已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庆典、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创出了深圳读书论坛、经典诗文朗诵会、年度十大好书、书香家庭、青工阳光阅读、海洋文化论坛等许多知名品牌活动。
全国首个“阅读立法”城市2010年,深圳将“读书”写进了城市规划:《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2011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敢为天下先”等一同被评为“深圳十大观念”;2014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开始探索全民阅读的深圳,又通过立法形式,加大政府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力度。
据了解,去年11月中旬召开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专家座谈会,邀请了深圳文化界、法律界、教育界、媒体界人士探讨阅读立法问题,以推动阅读立法进程,为全国提供阅读立法的样本。
读《特别的女生萨哈啦》有感读《特别的女生萨哈啦》有感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特别的女生萨哈啦》。
故事的主人公萨哈拉,是一个普通的女生,她热爱阅读,喜欢写作。
当她遇到一个非常了解孩子心理的老师的时候,她就从一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虽然我没有萨哈拉那么特别,但是我也非常喜欢波迪小姐那样的老师,她给我们的生命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深圳十大观念》一书生动地反映了深圳的发展史、中国的改革开放史。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解放思想,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
经过30多年以后,我们更要重温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我一直有一个说法,叫做经济上没有奇迹,只有逻辑。
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束缚了社会的活力,束缚了生产力,束缚了人的思想,与旧体制相适应的苏联的价值形态,也长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所谓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指要破除长期禁锢中国发展的旧体制和禁锢人们头脑的僵化、落后的观念。
所以,“十大观念”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变革,的确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的生动实践过程。
这本书的出版对当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目前在现实中存在一种危险,就是由于不能够正确观察、分析和处理现实当中的矛盾和问题,导致在这些问题面前和由这些问题所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面前,容易错误地提出问题。
不是用继续改革、继续开放的精神状态去解决问题,而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怀念旧的时代、旧的体制,试图用旧体制的办法来应对现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的一些主张倒退的思潮,对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提出质疑的思潮等,都说明这些危险是现实存在的。
而面对这种危险,又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对它持一种暧昧式的态度,任凭这种现象蔓延。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就一定不能够维护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也一定不能够维护中国发展的大局。
因此,在这样的时候,认真地重温中国改革开放史,真正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本书和其他很多很好的书一样,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也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热点材料】2018年1月,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重要思想。
这些通俗易懂的讲话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命题意图】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既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年是南巡讲话20周年,让我们重温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因此学生在备考中必须把这一热点当做重点来掌握。
【主观题专练】1. 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 20周年。
南巡讲话是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启动了一次决定中国发展命运的历史行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对于当今中国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
(7分)【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
③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重温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增强改革创新意识。
学习《深圳十大观念》心得体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深圳的快速掘起,对中国的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促动,那么深圳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学习了《深圳十大观念》,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思想触动很大。
每一个观念的背后,都有许多难忘的故事;每一个观念的传播,都伴随着自觉的口口相传。
工作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更可以在身边发现一个个真实的深圳故事,也许并不惊天动地,却可以在大家的心中激起共鸣——那是属于深圳人的生动故事、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片段,点点滴滴,汇聚成海,让我们看到了观念的蓬勃力量。
从两方面领悟十大观念:一方面,牢记使命,勇于实践,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不断增创新优势,走出了科学发展的新路,创造了世人称道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创新观念,引领实践,培育了一批适应改革开放、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观念,喊出了时代强音,振奋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斗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它折射出“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优先”这两个核心理念,成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
这一观念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口号旗帜鲜明地倡导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就是减少争论,多干实事,“堵哓舌者之利口,壮实干家之声色”,呼应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主题。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