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一生》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8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人的一生教案青岛版1、生物的生命周期: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本单元就是专门探究智慧生命人的独一无二的生命过程。
2、生物的繁殖: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生命的基本需求和遗传现象: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5、遗传现象:知道生命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学情分析: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于生命,特别是人的产生有着许多的问题和想象。
也是人类自诞生以来的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许多瑰丽传奇的神话说明古时候人们对于自身秘密的好奇和向往。
由于阅读的广泛,学生们对于这些神话已经耳熟能详。
但是科学的解释呢?他们也能有个一星半点的了解。
毕竟现在科普读物很多。
但是能够系统地将这些奥秘溶在一些探究活动里的,就只有我们的科学课了。
同时,六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已经快进入青春期了,身体的许多变化往往令他们惊奇、不解甚至慌乱。
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生就会对人的生命有一个比较系统地认识,并尊重生命的规律,做好青春期的自我调节。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自身和人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根据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情感态度:1、保持和发展乐于探究生命奥秘的欲望;2、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科学知识:1、了解人的生命周期;2、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3、了解人的繁殖、生长、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4、了解生命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活动。
多媒体课件,图片、照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每课一课时,单元总结一课时,共5课时。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人的一生》教案【课题】人的一生【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出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指导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喜欢大胆想象;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深身体发育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人的一生生长的四个过程。
2 教学难点: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的学习活动。
【教具、学具】1.教具: 婴儿、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特征的资料图片、学生的体检表、青春期健康卫生保健资料、课件。
2.学具:准备自己不同时期阶段的照片收集婴儿、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特征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1、生活切入导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从细胞是生物体的组成单位学到了我们从哪里来这节课我们再看远一点看看人的一生。
师讲述一则神话故事出示谜语请同学猜一猜。
(斯芬克斯是常见于埃及和希腊的艺术作品和神话的狮身人面怪物据说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吃掉。
“哪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生回答:人。
师小结: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步行年迈时拄杖行走。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板书:《人的一生》二、师生互动学新课(一)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的一生身体发生的变化(出示课件)。
师:看看这几张照片谁给它们排个顺序?生积极发言。
师:这些照片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你能给这些照片取个名字吗?生讨论。
师小结: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成六个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活动提供学生上学期间的体检表引导学生从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行为的变化展示课前对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们身体发生的变化资料。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容的秘密》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了解了我们的身体、身体需要的营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带领学生继续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教科书以简活的文字提示了学生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长胶管、漏斗、秒表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测试脉搏活动。
引导学生主要测试人在静止、轻微运动、制烈运动等状态下的脉搏。
二是探究脉搏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到脉搏的产生是由心脏跳动引起的。
活动二:找-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探究心脏的位置,了解心脏的形状、结构。
二是认识血管的组成及在人体中的分布特点。
利用人体血管分布示意图观察,知道以心脏为中心,血管呈放射状发散向全身各处,越往身体末端,血管越密集,血管越细微,形成网络结构。
三是总结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统一性作用。
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间接的,引导学生从课前搜集的大量资料中认识心脏和血管的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
首先通过心血管患者的图片,提示了高血压、心脏病、项脉硬化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然后通过科学饮食,参加体育锻炼、拒绝烟酒等图片让学生明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元凶,因此要合理安排饮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二是“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
此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自由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测一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课外更多地关注心跳和血液循环方面的内容,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
2.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一单元身体内部的秘密1 食物到哪里去了2 我们的呼吸3 心脏和血管4 脑与神经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5 凸透镜6 照相机和眼睛7 保护眼睛8 潜望镜的秘密9 神奇的眼睛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0 种子发芽了11 种辣椒12 植物的花13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14 植物的“分身术”15 生物繁殖新技术第四单元春夏星空16 春季星空17 夏季星空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8 斜面19 杠杆20 滑轮21 齿轮22 自行车的科学23 未来的交通工具全册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二)、分目标A、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1-4单元)实验一:近视眼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
【实验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听觉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越高。
【实验结论】说明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际上,在此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通过棉球的振动使得橡皮膜的振动更明显。
)推想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实验三: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全册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二)、分目标A、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C、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二、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
2023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
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本文旨在归纳2023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的所有知识点,以便学生或老师进行复或备课时使用。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 生物的分类
2. 动植物的适应环境特点
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其受到的威胁
4. 生物保护的方法
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
1. 地球的结构
2.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3. 太阳系的组成及其行星运动规律
4. 空间探索及未来的宇宙生活
第三单元:物质和能量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
2. 物体的力和运动的关系
3.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能量及其转化
第四单元:物与性
1. 物的性质及分类
2. 物的状态及其变化
3. 材料的选择及其使用
4. 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第五单元:数字与测量
1. 数的分类及数的读写
2. 单位及其换算
3. 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
4. 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第六单元:生产与生活
1. 日常生产与用水
2. 交通运输及安全
3. 食物与人体健康
4. 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以上是2023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的所有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的一生》教案【教学目标】一、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式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进程和结果。
二、喜爱斗胆想象;尊重证据,情愿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进程;了解青青年躯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要紧身心进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教学预备】预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课前观看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躯体特点,并记录下来【教学进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提出问题在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教师能够通过身旁的动物、植物的生长转变提出问题——人的躯体从小到大会发生什么转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小到大躯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二、猜想假设学生依照问题提出自己的方式3、制定方案分小组制定探讨方案4、实施探讨A、探讨人的一生躯体进展转变特点(1)课前,教师让同窗们搜集了一些“人从小到大躯体进展转变”的资料,有的同窗还预备了上学以来的体检表。
下面请你们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看看能从资料中发觉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3)除身高和体重有转变之外,你们还发觉了其他方面的转变吗?漂亮青春痘、说话的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同窗们发觉了很多人的躯体的转变得特点。
那么你以为人从小到老躯体转变最明显的时期有哪些?人诞生后,躯体慢慢长大,直到长成健壮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躯体又会慢慢的衰老,直到死亡。
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一样来讲,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诞生到20岁)、成熟期(20道40岁)、渐衰期(40 到60岁)和衰老期(60 岁以后)等4个进展时期。
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进程.人的躯体特点发育比较缓慢,相邻的两个时期躯体特点没有明显的界限。
人的各个进展时期时刻比较长短因人而异。
B、探讨青春期躯体转变特点同窗们已经查阅了自己的体检表,从上面的数据你感觉到什么?若是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研究起来就会更明显。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人的一生全单元教案设计第1课《细胞》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细胞》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人的一生》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细胞及其构成,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搜集图片、文字资料,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并绘图,再使用太空泥、橡皮泥等制作细胞模型,从而加深对动植物细胞的认识。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准备全细胞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第二部分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亲历观察动植物细胞的过程,并尝试绘制动植物细胞,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制作细胞模型。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长的。
【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动植物是生命体并学习过细菌、真菌、病毒之后学习本单元的细胞知识,学生知道了身边常见的生命体并对生命形式,对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学生通过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探究任务,辅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知道细胞的构成,并了解动物细胞和植物植物细胞的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能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
2.能在探究活动引导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重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装片。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等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1出示]出示课题《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