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指导公开课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35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的难词难句的突破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强化得分点。
2、掌握解题方法,答题步骤。
3、调动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思路以练得法,以法导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网络高三资料参考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导语设计由同学自主谈谈翻译的困惑和亮点以及平时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归纳出翻译的原则标准。
译文标准: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文从句顺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译的方法。
(温故知新)1、练一练: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归纳: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词等2、练一练: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②“昼夜勤作息”归纳: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同义互用等3、练一练: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吾妻之美我者③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归纳:换——单音节词、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词等1、练一练:①大王来何操?②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归纳:调——变序句(主谓倒装、宾前、定后、状语后置、省略等)5、练一练: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归纳:补——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6、练一练: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③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
归纳:猜——利用字形、句子结构、语境等揣摩三、归纳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三标准一一对应六方法文从句顺调补猜四、试一试行不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昔者,孔子游于太山,见者而问之曰:“斯道也,几人能通?”对曰:“不知也。
”孔子曰:“吾闻之,太山其仁也,四时如一,不以岁时变其道。
吾观斯道,非一人之能通,乃天下之通也。
然则,吾将求之。
”【翻译】古时候,孔子游览太山,遇见了一位路人,便询问他说:“这条道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那人回答说:“不知道。
”孔子说:“我听说,太山象征着仁爱,四季如一,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而改变它的道路。
我看这条道路,不是一个人能够理解的,而是天下人都可以理解的。
既然如此,那我将去寻求这条道路。
”【原文】翻译之术,非一日之功,必先明乎文言文之特点,然后方能着手。
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言简意赅,辞藻华丽,故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之谓。
翻译文言文,需具慧眼,方能辨其真伪,识其优劣。
【翻译】翻译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必须首先明白文言文的特点,然后才能着手进行。
文言文是古人的语言,言辞简练而意蕴丰富,辞藻华丽,因此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说法。
翻译文言文,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辨别其真伪,识别其优劣。
【原文】夫文言文之翻译,首在理解其语境,其次在把握其结构,最后在表达其意境。
语境者,文言文之灵魂也;结构者,文言文之骨骼也;意境者,文言文之血脉也。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翻译】至于文言文的翻译,首先在于理解其语境,其次在于把握其结构,最后在于表达其意境。
语境是文言文的灵魂,结构是文言文的骨骼,意境是文言文的血脉。
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原文】然文言文之翻译,非字面之转换,乃精神之传达。
故翻译者需具备深厚之古文功底,广博之知识储备,敏锐之洞察力,以及高超之表达技巧。
如此,方能将文言文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现代读者面前。
【翻译】然而文言文的翻译,并非简单的字面转换,而是精神的传达。
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高超的表达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将文言文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现代读者的面前。
夫文言文,乃古之经典,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然今之人,多疏于古文,于阅读与翻译之间,往往感到困惑。
是以,本课特为初学者公开文言文翻译之方法,以期助尔等通达古人之言,领略文言之美。
一、熟读原文,感知文意翻译之前,首当其冲者,乃熟读原文。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可以感知文意,理解作者之思想。
吾人宜静心而读,细品字句,勿急躁而求速成。
读至能背诵,方为入门。
二、掌握文言文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文言文有其独特之处,如词性活用、虚词丰富、句式多变等。
故而,翻译之前,须掌握文言文特点。
此外,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亦为翻译之关键。
时代背景能帮助吾人理解作者情感、观念,从而准确翻译。
三、逐字逐句翻译,注重词义翻译文言文,应逐字逐句进行。
首先,翻译实词,把握其本义、引申义。
实词翻译,宜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其具体意义。
其次,翻译虚词,虚词多无实义,但连接实词,构成完整句意。
翻译时,需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准确表达。
四、调整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表达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句式结构上存在差异。
翻译时,需调整句子结构,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如:将文言文的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补充完整等。
五、润色语言,提高翻译质量翻译完成后,应仔细检查,对翻译不准确、不流畅之处进行润色。
润色时,宜注重以下几点:1. 保持原文风格,不失古风;2. 使翻译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3. 语言简练,避免冗余;4. 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六、练习与总结翻译文言文,非一日之功。
吾人宜多加练习,不断总结经验。
以下为练习方法:1. 每日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2. 参加翻译比赛,锻炼翻译能力;3. 与他人交流翻译心得,共同进步。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耐心、细心与恒心。
愿尔等在翻译之路上,不断探索,终成文言文高手。
今将此法公开,望尔等勤加练习,不负所学。
(字数:50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