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3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急诊治疗原则
周玉淑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4(032)009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急诊临床较为常见的胰腺疾病,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在急腹症病人中约占22.4%,然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又是常见的急症,其中胆石症是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由于胆道和胰腺的解剖关系密切,若胆石嵌顿可致总胆管下端或胆胰管共同通道梗阻,或结石通过【总页数】1页(P4)
【作者】周玉淑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
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5
【相关文献】
1.急诊内镜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及临床应用观察 [J], 黄传亮;曹洪贤;曾宪忠;宗跃彩;石庆红
2.急性腹痛的急诊治疗原则 [J], 周玉淑
3.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及急诊分诊原则 [J], 丁杰
4.食管穿孔急诊处理原则及治疗方式的探讨 [J], 何泽锋;王建军;段红兵;高惠川;蔡
英杰;傅成国;康健乐
5.《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眩晕处理原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10-14T10:52:26.7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作者:贺小明[导读] 针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接受保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身体情况得到改善,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几率。
耒阳市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8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11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平均5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非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之后死亡率、并发症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接受保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身体情况得到改善,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几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并发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炎症早期是开展手术治疗,还是在炎症得到完全控制并且水肿消退,患者全身情况获得稳定之后再择期手术,现在临床中争议比较大[1]。
本文选取我院所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11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平均5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非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之后死亡率、并发症情况,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将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11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平均55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55例患者年龄区间处于22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1.1岁,55例患者中轻症非梗阻型10例,轻症梗阻型12例,重症非梗阻型15例,重症梗阻型18例;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55例患者年龄区间处于23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1.2岁,55例患者中轻症非梗阻型11例,轻症梗阻型11例,重症非梗阻型17例,重症梗阻型16例;本组四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全部属于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以及胆囊结石引起,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开展对比。
经验交流探讨有效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案荣荣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
结果: 60例中,轻症非梗阻型35例,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轻症梗阻型9例,在非手术治疗缓解4周后行内镜治疗;重症非梗阻型5例,入院24h行手术治疗;重症梗阻型11例,其中5例入院24h内急诊行开腹手术,另6例非手术治疗无效后于48h内急诊内镜治疗。
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关键。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型非梗阻型早期,轻型梗阻型早期可试行非手术治 疗,而重症梗阻型应尽早行手术或内镜解除胆道梗阻。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 B P)是指由胆道梗阻相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
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占急性胰腺炎 的50%〜70%,并发症和病死率极高m。
恰当的诊治措施对于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资料显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每年都在不断增多,有明显上升 的趋势,同时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设 备的发展,临床上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也有了比较统 一的认识,即通过实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当时的实际 情况,在积极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施治,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本文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 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60例的资料,来探讨有效的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资料。
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8岁。
并且,6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胆囊癌患者2例,胆总管囊肿患者3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疽但未见明显异常者2例,胆囊结石2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6例;轻型、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各44例、16例。
第十三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及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指胆道系统疾病所诱发的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在中国,胆道疾病是引起AP的主要病因。
ABP的致病原因主要有胆石症、创伤性检查及治疗、非结石性胆管疾病等,其中胆石症为主要病因。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早期内镜下干预已逐渐成为治疗ABP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ERCP+EST、ENBD、ERBD、EPBD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BP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ABP的主要病因1.胆石症: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及肝外胆管结石,不论结石的位置如何,都有可能引起ABP。
其中以胆总管下段结石及胆囊微结石最为常见;尤其是直径<5mm的小结石,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胆囊收缩,使小结石进入胆总管,并嵌顿于末端胆管或胆胰管汇合部。
2.创伤性检查及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RCP术后AP的病因主要与造影时感染扩散、压力过高、反复插管及黏膜误伤或过度灼伤等造成乳头水肿有关。
外科创伤性手术操作是引起胆总管结石并发AP的另一主要病因,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常因将结石挤入十二指肠以及粗暴或反复扩张Oddis括约肌导致其损伤,未能清除结石残渣等,这些因素都能导致术后胰液排泄不通畅,从而并发AP。
3.非结石性胆管疾病: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胆道占位(壶腹部肿瘤、胆管肿瘤、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总管囊性扩张。
4.其他:肝包虫病、胆道蛔虫、胆道畸形、解剖学因素(先天性胰胆管汇流异常)、肝癌合并胆道出血等。
其中胆石症为主要病因,近年来,胆管微结石被认为是AP,尤其是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
(二)AB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较大争议。
经典的“共同通道学说”和“胆汁反流学说”认为胰胆管末端汇合成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结石通过Oddis括约肌时造成黏膜损伤,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狭窄,并且造成胰、胆管梗阻,胰、胆液逆流,引起胰导管内压力升高和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最终导致ABP发作。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应该吃什么药。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一、西医本病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对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更应当配合抗休克、抗感染、对症、支持、手术等措施。
*1、药物治疗:(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质,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中药可自胃管注入。
(2)支持疗法: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对于提高本病疗效十分重要。
(3)抗生素的应用:主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4)抗胰酶疗法:抑制胰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二、手术治疗:对于本病手术时期及手术方式问题目前争论较多。
目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左右进行。
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
对于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胰腺引流、胰腺切除等术式。
*二、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目前临床尚缺乏统一标准,文献报道颇不一致。
临床大体可分为肝胆郁结、肝胆湿热、热毒内结等3型。
1、肝胆郁结: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
常见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
证见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呕恶,口苦纳呆,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利胆解郁。
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2、肝胆湿热: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
证见腹痛发热、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大黄、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3、热毒内结: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临床治疗分析(一)【论文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
结论: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gallstonepancreatitis,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
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
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
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8分为重症AGP,共8例。
1.2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
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1.3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38.9℃,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收住我院经过围手术期治疗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2例轻症患者,经早期手术处理后,均获痊愈;34例重症患者,病情恶化进展迅速,给予急诊手术处理后,31例痊愈,3例病情未能控制死亡。
结论: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胆道梗阻的,早期给予积极的非手术处理延期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良好;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恶化出现胰腺坏死感染的,要及时手术引流,积极控制病情。
同时要注意防治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gap),主要是由于胆结石从胆总管经乳头进入十二指肠或嵌顿于壶腹部而导致的,常合并胆道梗阻和感染,临床表现较严重,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1]。
近年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本文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住的86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住的86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
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56.4岁。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2],分为轻型52例,重型34例,其中有31例合并胆囊结石。
1.2临床症状①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急腹症表现,均有肝内外胆管结石病史。
②持续黄疸加重或有一过性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淀粉和(或)尿淀粉酶远远高于超过正常值;血生化检查:总胆红素≥17.1mmol/l或着丙氨酸转氨酶>75u/l,以直接胆红素显著增高为特点。
③b超或ct检查提示胆总管、肝内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胰腺肿大、密度不均、胰管扩张、包膜水肿变厚、胰周积液坏死、脓肿形成等。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
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abp,按照治疗意愿和病情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首先行非手术治疗,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手术;对照组一直坚持非手术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89.29%,死亡人数3人,其中2例为重症梗阻型胰腺炎,1例为轻症梗阻型胰腺炎;观察组治愈率为95.00%,死亡2人,均为重症梗阻型胰腺炎患者。
结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伴有胆道梗阻的患者,无论症状轻重,均应进行早期手术。
非梗阻型的患者,则根据症状轻重来选择手术时间或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胰腺炎;急性;胆源性;手术[中图分类号] r657.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abp)是常见的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一般是由于胆胰管共同通道或共同开口梗阻,引起胰液反流,如未及时得到治疗,有可能导致梗阻、壶腹部肿瘤甚至胆总管结石[1]。
目前,临床上对abp的早期治疗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本院近两年治疗abp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方法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abp,患者依据1996年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确诊,其中男22例,女46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2.19±3.21)岁,发现病征至入院时间2-136h,平均就诊时间(26.47±15.11)h。
1.2 临床表现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腹或上腹持续性疼痛,个别患者的疼痛向肩部或腰背放射,伴有畏寒、发热23例,恶心呕吐21例,黄疸18例。
实验室血或尿淀粉酶检查,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低钙,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升高者51例,tbil(总胆红素)值升高者49例。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什么是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胆道结石、炎症等疾病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破坏,从而导致胰液外溢,造成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本病属中医“腹痛”、“胃脘痛”、“结胸”等范畴。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原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因概要: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结石壶腹部结石可造成壶腹部狭窄,引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从而加重狭窄,甚至造成梗阻,使胆道内压力升高,促使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感染胆道系统发生细菌感染时;胆道寄生虫、肿瘤、瘢痕狭窄等疾病均可造成胰管梗阻。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详细解析:【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胆道结石、感染、寄生虫等疾病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共同通路为其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结石壶腹部结石可造成壶腹部狭窄,引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从而加重狭窄,甚至造成梗阻,使胆道内压力升高,促使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2.感染胆道系统发生细菌感染时,胆总管的炎症可直接累及胰管,使胰管引流不畅,胰黏膜屏障破坏,胰液逆流入胰组织而发病;另外,胆汁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中某些成分可激活胰酶(如细菌酰胺酶等),造成胰腺自身消化和急性炎症。
3.胆道寄生虫、肿瘤、瘢痕狭窄等疾病均可造成胰管梗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原因是胰液引流不畅,从而造成胰液逆流而发病。
二、病理正常情况下,胰液不损害胰腺组织,当胰液引流受阻,胰管上皮因内压增高或胆汁中某些成分的作用而受损,胰酶被激活,胰腺发生自身消化而发病。
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一般分为两型。
1.水肿型(间质型)较多见,病变多局限在胰尾。
病变的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并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有时可发生局限性脂肪坏死,但无出血。
2.出血坏死型较少见,本型发病急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变以广泛的胰腺坏死、出血为特征,胰腺肿大、质软,出血,呈黯红色,分叶结构模糊。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分析作者:林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手术;胆道梗阻我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75%,而外科手术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1]。
2006-2011年我科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为51.5岁,诊断标准:①有胆石症发作症状,如右上腹疼痛并出现左上腹疼痛;②血尿淀粉酶升高;③B超或CT检查提示胰腺肿大,胆囊肿大伴结石,胆总管结石或扩张;④血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大于等于34umol/l。
根据有无黄疸将其分为梗阻型26例,非梗阻型14例。
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先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
其中8例急诊手术,术式为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胰腺包膜切开引流;另有24例一般情况好转后行胆道手术。
3结果非手术治疗8例,其中死亡1例(合并心肺疾病),余例中6例为非梗阻型,1例为梗阻型,炎症控制后复查B超结石消失,手术治疗32例,无死亡病例。
4讨论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性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作为胰腺炎本身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同时应区分梗阻型与非梗阻型。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原则指出:凡伴有胆道梗阻者,应早期手术解除胆道梗阻与狭窄[2]。
如何正确判断胆道有无梗阻是决定ABP 治疗方法的一个关键。
笔者临床应用胆道梗阻的诊断标准:①胃肠减压无胆汁引出;②血清总胆红素大于等于23.9umol/l;③CT、MRCP、B超等提示胆总管末端梗阻和扩张直径大于等于10mm。
Acosta等研究指出,如果结石梗阻在48小时内解除,只有10.6%患者发展为重症胰腺炎,而随着梗阻持续时间延长,这一比例将达到84.6%[3]。
如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导读:专家表示,如果只是感觉单纯的腹胀、反酸、嗳气,可以自己吃一些促进胃动力的药(如吗丁啉),或加一点消化酶(如酵母片)帮助消化。
……
西方治疗
本病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对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更应当配合抗休克、抗感染、对症、支持、手术等措施。
(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症状轻者进食少量清淡流汁,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时,需胃肠减压,中药可自胃管注入。
(2)支持疗法:静脉补充电解质,维护足够的循环血容量,补充足够、全面的营养,对于提高本病疗效十分重要。
(3)抗生素的应用:主要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常选用广谱抗生素。
(4)抗胰酶疗法:抑制胰腺分泌等措施均可应用。
(5)手术治疗:武警北京三院外一科专家指出,对于本病手术时期及手术方式问题目前争论较多。
目前的趋势是,在积极对症、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待病人的急性症状已缓解之后再采取延期手术,多在急性发作后7天左右进行。
但是对于诊断不肯定和经使用各种支持疗法病情仍进行性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应根据胆道病变的不同而选择,可参见有关内容。
对于胰腺本身的处理可采用胰腺引流、胰腺切除等术式。
中医治疗
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目前临床尚缺乏统一标准,文献报道颇不一致。
临床大体可分为肝胆郁结、肝胆湿热、热毒内结等3型。
(1)肝胆郁结:胆腑不利,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发病。
常见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早期。
证见腹痛时作,痛连胸胁,腹胀恶呕,口苦纳呆,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利胆解郁。
方选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芍药、香附、黄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2)肝胆湿热: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内生,蕴结不散,熏蒸肝胆而发病。
证见腹痛发热、黄疸、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方选大柴胡汤,常用药物有:柴胡、大黄、黄芩、山栀、半夏、蒲公英、川朴等。
(3)热毒内结:肝胆湿热不散,热从火化,火毒内生,即可腐肉成脓,又可耗气动血、甚至阴阳离决。
证见高热不退,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口干唇燥,面目红赤,或全身深黄,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燥黄或灰黑,脉细数。
热入营血者可见皮肤淤斑,齿龈出血等。
热陷心包者可见神志昏迷,或谵妄狂躁。
伤阴损阳,阴阳离决者,可见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
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味,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生地、丹皮、山栀等。
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气汤。
热入营血者可加清营汤。
热陷心包者,可加安宫牛黄丸。
亡阴亡
阳者,可用参附汤、参脉散、独参汤等。
(实时编辑:张莹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