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08.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识记: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②理解: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③运用:探究罗马法内容的演变;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研读史料:课文中节选的《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款。
②探究问题:罗马法的影响?③历史比较:罗马法中的条款与《权利法案》(英)、《人权宣言》(法)、《独立宣言》(美)、《民法通则》(中)比较。
④判别法律案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
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
②《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实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明白完善法律体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罗马法的的主要内容难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节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法的定义起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成文法的标志)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形成:《民法大全》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2)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3、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1)作用;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2)影响:教学反思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学生有很强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能积极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另外,学生在阅读有关资料作分析的能力则比较差,尚有待训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姓李景亭版本人教版(历史必修1)名设计主题:第2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后世尤其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近代各国的立法都影响深远。
本课内容是世界古代史中的法律史。
关于法律,学生平时了解和解触的这方面内容甚少。
加上法律内容本身偏、繁、杂、多、深,教学中适当创设情境,通过讲故事和名人名言的引入,以及具体案例的分析体验,使教学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通过思考辩论、探究合作、分析讨论等方式,正确的分析理解法律概念、法律现象,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以及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阶级性,“以人为本”为理念,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切实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2、教学目标分析4、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感行和理性的认识都比初中有了发展,个性也较初中成熟,对历史较有兴趣,各方面能力也明显增强,但由于初中对本课内容涉及较少,尤其是对古代法律知识了解更少、更陌生,需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落实目标。
5、教学过程设计步骤1:导入:多媒播放《今日说法》:十年冤狱谁之罪。
这是一起沉冤十载的重案。
2019年5月29日,杭州西湖留下镇发生一起命案。
在没有找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口供,警方将张高平、张辉叔侄俩定罪,致使叔侄二人蒙冤十载。
服刑期间,张高平一直坚持申诉,相信法律的严肃公正,在检查官张彪的帮助下,最终找到杀人凶手的证据,案件得以纠正。
师:我们先不去观注案子的本身,但从这起案子,让我们看到中国法治前进发展的趋势。
多媒展示:“法律乃是植根于自然的最高理性,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禁止做相反的事,法的始源应导源于法律,因为法乃是一种自然之力量,是明理之士的智慧和理性,是公正和不公正的标准”。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
2.归纳分析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综合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探究罗马法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史实,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和史料的分析来讲解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及评价,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及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罗马法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和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2、活动探究法3、集体讨论法◆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提前下发学案,要求学生自主研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做好学案。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教师以课件展示蒙着双眼,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利剑的女神图片,让大家“猜一猜”她是谁?1(罗马司法女神朱斯蒂提亚(Justitia),她一手持天平,一手执宝剑,双眼用布蒙上。
天平代表公平,女神用它来衡量每个人应得的东西,不能多也不能少。
长剑象征着力量和权力,女神用来对付那些社会正义和秩序的破坏者。
蒙上眼睛,避免外界的声响扰乱理智的独立运行。
)【设计意图】:“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以此导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任务及目标的目的。
【课件展示教材助读内容】:一、罗马法的定义、类型、核心?1.定义: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2.类型(1)按形式划分:可分为习惯法、成文法。
(2)按适用范围划分为公民法、万民法。
3.核心: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本课概述罗马共和国在建立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扩张,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
罗马国家的强大除了其非凡的军事实力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到最终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完成,勾勒出一条罗马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巩固和维系了帝国统治,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对资产阶级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路设计本课的重点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罗马法的影响;本课的难点是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规律,并运用网络知识结构图等清晰直观地展示罗马法起源与发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各种材料的展示,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表象深入到本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国家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罗马法的内容和作用,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地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的展示、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究罗马法的本质。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导入近现代西方人,似乎对古希腊罗马怀着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感念,奉他们为西方文明之根。
在中国也有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可见罗马在东方国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律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呢?导入多媒体显示:古罗马斗兽场、罗马的Forum广场、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神庙、古罗马凯旋门是什么造就了古罗马如此的辉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导入,使学生了解罗马的强大辉煌,究其原因,除了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广义的罗马法:是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万民法)。
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公民法。
在这一千多年的漫长历程中,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阶段,但都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因此罗马法实际上就是奴隶制社会的法。
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问题情境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公元前8世纪,罗马建城。
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
在共和国中,贵族垄断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大权。
在政治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政官来自贵族;为执政官提供咨询的元老院成员来自贵族;公民大会中,大多数的票都操纵在贵族手中。
经济上,贵族大量侵占由国家征服而得来的公有地,平民却得不到公有地的分配,大多数平民缺地少地,生活困苦。
连年不断的战争也加重了平民的兵役和赋税负担,致使许多平民负债破产,沦为奴隶。
罗马共和国的实质就是贵族共和国。
这种平民与贵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与权利等方面的不平等必然导致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冲突。
师生互动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来解决冲突呢?如果处于现今社会,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或手段去解决冲突纠纷呢?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师:对。
在当时的罗马共和国有法律,但只有习惯法,并且存在很大局限性。
多媒体显示:习惯法是未经政府明确承认却为一般人接受并默认的社会法则。
习惯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法律本身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法官又多为贵族所担任,他们利用职权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平民也受不到公正的待遇。
虽然有法,但实际上人治大于法治。
问题探究:如果你是生活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平民,为了维护和争取自身的权利,你会怎么做呢?合作学习: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从习惯法的局限性为切入点考虑,为了避免贵族滥用职权和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应该制定书面形式的法律取代原来的习惯法。
过程评价:制定成文法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做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共和国早期的平民也的确多次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编纂成文法。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得出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多媒体显示: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问题探究:如何认识《十二铜表法》?多媒体显示:第三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在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第八表(私犯):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
第八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十表(宗教):出丧时,妇女不得抓破面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第十一表(婚姻):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合作学习:请同学们阅读以上几则材料,分组讨论:从这些条文中,反映出当时罗马国家怎样的社会性质和状况?《十二铜表法》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根据五段材料把同学分成五组,每组讨论一个条款的内容,派代表总结观点。
思路引领:(1)对第一段材料,教师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如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个条款是针对哪类人提出的?在平民与贵族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对应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从此对应关系可看出这个条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根据第三表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针对平民提出的。
在贵族与平民、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中,绝大多数情况他们的对应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贵族——债权人,平民——债务人。
表中规定债权人可以把债务人拘留在家中,用皮带或脚镣拴住,实际上是保护了贵族的权利。
进步的地方体现在,表中规定了脚镣的具体重量,使量刑有法可依,避免了贵族滥用职权。
(2)第八表的内容,主要是保障和尊重了罗马社会公民的人身权利,有利于罗马社会的稳定。
(3)第三段材料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材料中体现的打断平民与奴隶的骨头所需罚金的不同使学生体会平民与奴隶地位的不同,从而分析古罗马的社会性质。
明确的罚金数额又有哪些积极意义?从材料中可以判断出当时罗马的社会性质是奴隶制社会。
表中明文规定奴隶主贵族可以用私刑惩罚自由人和奴隶,而仅仅只要付出几百阿司的代价,说明这个条款还是保障了贵族的权利。
但也明文规定了偿付的具体数额,对贵族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
表中还规定对打断骨头的自由人和奴隶,偿付的数额是不一样的,说明奴隶的权益很少得到保障,更说明了罗马社会的奴隶制性质。
(4)根据第十表的内容,可以看出在自由民中,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
(5)根据第十一表的内容,贵族与平民是不平等的。
过程评价:同学们通过讨论与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内容广泛,法律条文清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但根本上还是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且不说《十二铜表法》的制定者是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而且在条文内容中也处处体现了贵族意志。
规律总结:问题情境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罗马早在共和国时期就开始对外扩张,首先吞并了周边一些城市,此后势力日益强大,不断向南扩张,打败了南方的萨莫奈人,征服了中部意大利。
接着继续南扩,打败了希腊殖民城邦,征服了整个意大利。
在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后,罗马的势力向地中海西部扩张。
公元前3世纪中期,打败迦太基,占领西西里以及与意大利之间的岛屿,并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省。
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彻底打败了迦太基,完全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罗马在战胜西地中海的强国迦太基后,便向东地中海地区扩张。
在此期间罗马运用外交和军事力量,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便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达到了称霸地中海的目的。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偌大的地中海俨然成了罗马帝国的内陆湖。
版图的扩大也带来了新问题。
多媒体显示: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的众多,管理事物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问题探究:庞大的罗马帝国面临着哪些问题?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相关内容,请学生总结。
(1)不同民族的矛盾。
(2)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
(3)商品贸易发展中,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矛盾。
问题探究:导致这些矛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显示:罗马原有的公民法难易适应新形势,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但大量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无法享有公民权,使得矛盾变得空前尖锐。
思路引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公民法的含义可以看出公民法存在哪些局限性?从含义中可以看出,公民法仅限于保护拥有罗马公民权的人,但是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那些在罗马版图扩大过程中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因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
因此,公民法的局限性导致了前两个矛盾的产生。
第三个矛盾,同样是由于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带来的。
罗马在统一意大利后并未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根据被征服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与罗马关系较好的拉丁城市可以获得全部或者部分的自治权;而在罗马征服过程中强烈抵抗过罗马的城市则在被征服后降为降民,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
在罗马帝国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民因其地位不同享受的权利也不同,同时政治上的不同权利也扩大到经济领域,随着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政治经济纠纷层出不穷。
可见,这些矛盾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随着罗马帝国版图地不断扩大,公民法越来越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
问题探究:如果你是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面对这些问题你将如何解决?合作学习:请学生讨论。
思路引领: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上面分析的罗马帝国面临的困境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1.扩大罗马公民权,使更多的人拥有罗马公民权。
2.在法律条文中加入一些新的条款来调解政治特别是经济方面的纠纷。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相关内容。
在教材中找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到底是怎样来解决帝国面临的困境的。
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