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平天国运动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49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原因①鸦片走私猖獗,银价上涨。
②手工业者破产。
③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加重。
④自然灾害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后激化经过酝酿组织一发动起义一永安建制一突围北上一定都天京一颁布纲领一北伐、西征一东征(全盛时期),天京变乱一太平天国助御战一天京陷落结果及原因失败。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最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新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地位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时间长,规模大,提出了农民阶级的上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意义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教训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其背景、爆发、发展和失败都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运动内容的概括:
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朝末期,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腐败无能,
百姓生活困苦,农民起义不断。
广西地区的农民遭受着更为严重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为了生存和反抗压迫,选择了起义。
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农民起义,随后攻占了永安城,初
步建立了政权组织。
3.发展:太平天国在永安城进行了初步的建设和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并设立了各种官职和机构。
随后,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4.失败:然而,太平天国的胜利并没有持续太久。
由于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和
腐败,以及清政府的镇压,太平天国逐渐陷入了困境。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城,最终导致太平天国的失败。
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们应该看到这场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它是一场农民起义,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压迫,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反抗精神。
然而,太平天国的失败也告诉我们,单纯的农民起义是无法战胜封建制度的,需要更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一篇: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知识要点整理☆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的阶级矛盾尖锐表现: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
③战费赔款数额巨大,吏治腐败。
④自然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直接原因:广西地瘠民穷,灾害严重,矛盾突出。
3)组织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过程(1851-1864)1)金田起义(1851.1.11,洪秀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太平天国)2)定都天京(1853.3)3)北伐、西征,击溃江北、江南大营。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①地位: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③局限性:在战争的特殊条件下,无法实现;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只是空想。
5)清军的反扑:湘军、淮军 6)天京事变(1856年)7)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8)提出《资政新篇》评价:①进步性: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②局限性: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9)天京陷落(1864.7)☆☆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影响巨大。
2)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运动的思想结晶。
4)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4.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太平天国领袖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历史局限)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农民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建立先进的政权。
高一历史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导语】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864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为您准备了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兴起原因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至今也是,历朝历代都有农民起义。
可以说农民起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官逼民反”。
农民起来造反,肯定跟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到底酝酿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面呢?说起太平天国,它的产生跟鸦片战争有着莫大关系。
鸦片战后,中国没能制止鸦片走私反而使得鸦片自私更加猖獗。
结果之一,便是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
加上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危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人民纳税的负担加重,而且时有官员剥削,人民更加穷困,加上各种不同等条约中巨额赔款的规定,人民困苦不堪。
通商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机器大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流入市场,导致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手工业趋于破产。
天灾不断,1846—1850年,两广地区爆发了连续性自然灾害,水、旱、虫灾不断,老百姓陷入饥饿和死亡的逆境,度日更为艰巨。
这所有的矛盾加起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这是背景。
所以,正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主观上,课本导言部分提到了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为贫苦的农民提供了思想上的寄托,所以它是主观上的原因。
连年产生自然灾害,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正是在这些条件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运动经过第一是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号令人民反抗。
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然后,转战到武宣东乡,洪秀全在此正式称“天王”。
接着太平军连续北上,攻占了永安城,在这里进行了整理建制,分封王爵,分了五个王,东、西、南、北,形成了六人领导核心。
太平天国百科名片太平天国疆域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
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囯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
时区:东八区政治体制:君主制国家领袖:洪秀全主要民族:汉主要宗教:拜上帝教主要军队:太平军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简述太平天国(其中“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
安庆保卫战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
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今南京)。
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囯为表示否定此政策,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贼”、“毛贼”、“发贼”、“发逆”等等。
而领导人洪秀全为粤省花县人,又因太平军亦起自两粤的广西,岭南地区以两广人为主,故清廷当局亦蔑称其为“粤贼”、“粤匪”、“粤寇”。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囯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订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从此将“太平天囯”、“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兴起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佛山星火教育: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的各种矛盾尤其突出。
(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力量迅速壮大。
2.经过(1)兴起发展: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1853年3月定都天京。
(2)达到全盛:经过北伐与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在军事发展的同时,太平天国还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3)由盛转衰:天京变乱。
(4)后期斗争:①军事上: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②政治上: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5)最终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失败原因(1)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4)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世界意义。
史料论证考向对太平天国两大纲领的评价史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
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
……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
——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思考:根据史料,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提示:革命性: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落后性:纲领只反映了农民阶级迫切的现实愿望,即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
概括太平天国历史过程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引出思想特点)(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3)教义: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打倒“阎罗妖”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三、兴起1、金田起义1851年2、永安建制(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3、攻占武昌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四、高潮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②产品:圣库③评价: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
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
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
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1)北伐:(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小结: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发动。
洪秀全是广西梧州人,他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提出了“拜上帝教”、“平天下”、“太平有道”等口号,号召人民起义反清。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军队。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
起义军占领了一些地区,建立了一些政权,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改革土地制度、废除苛捐杂税等,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太平天国运动还进行了一些对外战争,如攻占南京、进攻上海等,取得了一些战果。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内部出现了一些分歧和冲突。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了清朝政府的强大军事打压,清军对太平天国军队进行了多次围剿和镇压,给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也面临了外部势力的干涉和阻挠,如英法联军对太平天国的军事干预。
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宣告失败。
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被清军攻陷,洪秀全逃亡至广西,最终在广西被清军击毙。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着这场农民起义运动的结束。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清朝政府在农民起义运动中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和腐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揭示了中国农民起义运动的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为中国近代史上其他一些农民起义运动的失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一些政治运动提供了反面教材,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深远而重要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太平天国运动参战部队:清军、太平军战争结果:天京失陷,运动失败时间:1851年~1864年地点:中国人物: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藩李鸿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详情金田起义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永安建制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旋转至武宣。
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
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今蒙山),粉碎清军围攻。
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定都天京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12月占岳州(今岳阳),建立水营。
1853年1月克武昌,震动清廷。
2月9日,洪秀全等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
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今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北伐与西征1853年5月13日,太平军长驱北上,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即今河北),于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驻守待援。
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
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
北伐军兵分两地,局势被动,后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
太平天国历史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因债务加一至三倍税收,外国工业品又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等起义直至推翻清朝封建王朝。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集100字概括
摘要: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和杨秀清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战役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正文:
《中国近代史》第二集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 世纪中叶,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这场运动的背后,是清朝统治下民众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强烈不满。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和杨秀清,以“拜上帝教”为组织纽带,号召民众反抗清朝统治。
运动自1851 年起义开始,经历了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阶段,势力曾发展到14 个省,有力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其失败原因主要有:内部矛盾重重,领导层腐化;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不足,无法应对列强的侵略;以及清朝政府通过洋务运动等手段,强化了自身统治。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未能成功推翻清朝,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兴起原因(⼀)封建统治导致阶级⽭盾激化,激化的具体原因为:1、鸦⽚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民2、统治更加腐败。
贪官污吏、⼟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百姓。
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众纷纷起义(有新有旧,外来侵略加重剥削,民族⽭盾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盾)(⼆)外来侵略带来新灾难的表现: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民带来新的灾难.侵略带来战争赔款,加剧了清政府和⼈民的负担2、鸦⽚输⼊增⼤,中国⽩银⼤量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益严重。
使⼈民赋役负担增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盾的激化。
3、在经济⽅⾯:①⾃然经济解体,农民和家庭⼿⼯业者破产。
②掠夺中国劳动⼒。
③使中国卷⼊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产⽇益殖民地化、商品化(三)⾃然灾害严重:1846年⾄1850年,两⼴地区⽔旱⾍灾不断,⼴⼤劳动⼈民陷⼊饥饿和死亡的困境(四)天主教在中国传播,西⽅宗教思想对中国产⽣⼀定影响认识:1、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导致阶级⽭盾的激化。
直接原因:⾃然灾害2、太平天国运动⽃争⽭头直指清政府,为什么没有更多地将⽃争⽭头指向列强侵略:①外国给中国⼈民灾难是通过清政府的剥削加深⽽体现出来的②19世纪五六⼗年代外国侵略势⼒局限在东南沿海地区,没有进⼊内地,尚不深⼊,农民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③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盾仍然表现为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
注:近代史主要⽭盾泛泛地说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盾。
但是在不同时期主要⽭盾的表现不同(看⽃谁)。
如⼟地⾰命时期官僚资本主义与⼈民⼤众的⽭盾、1937—1945⽇本侵略者与中国⼈民的⽭盾3、为什么在两⼴地区⾸先爆发:⼆、从⾦⽥起义到定都天京(⼀)运动酝酿阶段(准备阶段)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1)时间:1843 (2)⽬的:推翻清朝统治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1)特点:把西⽅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