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设答辩 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954.00 KB
- 文档页数:28
混泥土课程设计答辩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性质,了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掌握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及其作用。
3.熟悉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正确使用混凝土施工工具和设备。
2.能够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法。
3.具备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3.激发学生对混凝土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2.组成材料:讲解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3.施工工艺:介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以及各环节的操作要领。
4.质量控制:讲解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和验收标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和施工工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施工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1、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越长,粘结强度是否越高?为什么?ξ?它在承载力计算中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叫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1、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双筋梁?在双筋截面中受压钢筋起什么作用?2、双筋截面一定要用什么形式的箍筋?为什么1、梁、板中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是什么,其最小值是多少?2、两类T形截面梁如何鉴别?在第二类T形截面梁的计算中混凝土压应力应如何取值?ρ?计算配筋率ρ为什么要用腹板宽b而不用翼缘宽1、什么事T形截面梁的最小配筋率minb'?度f2、整浇楼盖中连续梁的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各按何种截面形式计算?为什么?1、结构的选型和布置对其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否有重要影响?举例说明2、在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中,板和次梁是否按连续梁并采用折算荷载进行计算?为什么。
1、次梁为什么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中是否应对弯矩调幅予以控制?如何绘制主梁的弯矩包络图?2、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弯矩调幅”?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时,为什么要控制“弯矩调幅”?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时,为什么要限制截面受压区高度?’2、什么叫“单向板”、“双向板”?3、荷载在整体式单向板梁板结构的板、次梁和主梁中是如何传递的,为什么?1、在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计算时两者的计算简图有何区别?2、三跨连续主梁,,欲求结构第一跨跨中最大M时,如何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3、纵向钢筋弯起和切断时,结构的抵抗弯矩图有何变化?1、三跨连续主梁,欲求结构第一个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如何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2、何谓结构弯矩包络图?它与抵抗弯矩图有何关系?3、某整体肋梁楼盖的T形截面主梁,其翼缘计算宽度取多少?如何得来的?1、什么结构可以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说明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梁、板时为什么能节省钢筋?2、三跨连续主梁,欲求结构第2跨跨中最大弯矩时,如何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3、为什么梁一般在跨中产生垂直裂缝而在支座附近产生斜裂缝?1、三跨连续主梁,欲求结构第2个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如何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2、为什么梁一般在跨中产生垂直裂缝而在支座附近产生斜裂缝?3、何谓弯矩调幅?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中,为什么要对塑性铰处弯矩调整幅度加以限制?1、三跨连续主梁,,欲求结构第3跨跨中最大弯矩时,如何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2、什么是剪跨比?它对梁的斜截面抗剪有什么影响?3、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什么限制条件?其意义如何?1、梁内箍筋有哪些作用?其主要构造要求有哪些?2、在斜截面抗剪计算时,什么情况须考虑集中荷载的影响?什么情况则不须考虑?1、什么叫结构的抵抗弯矩图?如何绘制?它与设计弯矩图有什么关系?2、在梁中弯起一部分钢筋用于斜截面抗剪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3、如何确定负弯矩钢筋的截断位置?f?1、为什么弯起钢筋的强度取0.8y2、三跨连续主梁,中,欲求结构第3个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如何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3、主梁与次梁相交会发生什么裂缝?为什么1、什么是荷载标准值、荷载准永久值、荷载设计值?是怎样确定的?2、抵抗弯矩图是指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1、什么是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强度设计值?如何确定的?2、什么是配筋率?配筋量对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有何影响?3、什么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1、什么是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 ξ?b ξ的表达式如何得来? b ξ有何实用意义?2、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双筋截面?其计算应力图形如何确定?其基本计算公式与单筋截面有何区别?在双筋截面中受压钢筋起什么作用?其适应条件除了必须满足b ξξ≤之外为什么还要满足s a x 2≥?1、在双筋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在计算S A 时如发现0h x b ξ>,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置?如果s a x '<2,应如何处置?为什么?2、T 形截面受压翼缘计算宽度f b '引是如何确定的?1、在双筋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如果s a x '<2,应如何处置?为什么?2、在进行T 形截面的截面设计和承载力校核时,如何分别判别T 形截面的类型?其判别式是根据什么原理确定的?1、现浇整体肋形楼盖中的连续梁,其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应按哪种截面梁计算?2、单向受弯的钢筋混凝土平板中,除了受力钢筋外尚需配置分布钢筋,这两种钢筋作用如何?如何配置?3、 某钢筋混凝土双筋矩形截面梁,在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校核中需要进行那些验算?1、什么情况下要设计双筋矩形截面?对受压钢筋有无特殊的要求?2、 主梁双排布置钢筋时,其as 应取多少?单排布置钢筋时,其as 又取多少3、 对楼盖的支座处按T 形截面还是矩形截面进行计算?原因是什么?1、T 形截面梁的f b ' 表示什么?如何进行计算?2、什么是单向板?什么是双向板?它们的变形和受力各有什么特点?3、单向板肋楼盖按弹性理论时,为什么要进行荷载最不利组合?1、什么是单向板肋形楼盖和双向板肋形楼盖?两种楼盖的荷载传递路线有何不同?2、用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的形楼盖中的连续板和次梁时,为什么要用折算荷载代替计算荷载?如何折算?1、什么叫弯矩调幅?多跨连续梁、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截面配筋时,为什么对塑性铰截面要限 0.35?2、哪些结构不宜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其内力,为什么?1、用弹性法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为什么要采用折算荷载?2、什么是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内力重分布可分为哪两个阶段?1、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那个要进行荷载最不利组合?为什么?2、如果出现00.7t V f bh 该如何处理?3、薄膜效应在什么结构构件中产生?1、次梁的截面配筋图如何选择截面的位置?分别进行了哪些配筋?2、主梁采用什么计算方法?什么原因?1、次梁靠支座边缘最近的弯起钢筋离支座的水平距离是多少?有什么规范要求?2、梁的跨中及支座有什么的受力特点?钢筋在跨中还是支座截断?为什么?1、简述两跨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过程?2、什么叫薄膜效应?由薄膜效应产生的内拱作用该如何处理?1、塑性内力重分布为什么要验算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取值?2、什么事抵抗弯矩图?影响因素有哪些?3、由薄膜效应产生的内拱作用该如何处理?1、什么叫单向板肋梁楼盖?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传力路径如何?3、ho是什么意思?如何取值?1、纵向受力钢筋的伸出长度和延伸长度如何确定?2、板中哪些地方需要考虑薄膜效应?薄膜效应的折减系数是多少?1、3跨主梁第2个支座的受力钢筋如何截断?需要满足什么要求?2、次梁的第二跨跨中那侧受拉?跨中截面的顶部配受力还是构造钢筋?为什么?1、板产生薄膜效应地方的内力与简化图形所计算的内力相比是增大还减小了?什么原因?2、主梁一跨内一般布置不得少于几根次梁?什么原因?1、标准值与设计值分别用在什么承载力计算中?2、设置吊筋的目的是什么?3、简叙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作者简介:张天平,男,四川人,重庆大学2010级结构工程硕士,主要钻研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与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毕业答辩)(毕业答辩)提问1:1: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为何在结构顶部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为何在结构顶部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答:在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若结构的基本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将不能忽略。
根据高阶振型反应对地震作用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上部。
基于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结构基本周期T 1>1.4T g 时,需在结构顶部附加(ΔF n =δn F EK )集中水平地震作用。
提问2:在结构的基本周期计算时,顶点位移法中所采用的公式t t u T ψ8.11=与《高规》中的计算公式t t u T ψ7.11=有何差别?答:在其余条件一致时,结构的刚度越大,周期越小。
而结构抗侧刚度越大,其侧移曲线从剪切型过渡到弯剪型,最后过渡到弯曲型。
框架结构属单一抗侧体系,抗侧刚度相对较小,故其基本周期的计算可采用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等截面剪切型悬臂杆模型计算公式(即t t u T ψ8.11=),《高规》中的计算公式为弯剪型模型的计算公式,故其系数相对于纯剪切型小一些。
提问3:框架内力计算中,梁端弯矩为什么需要调幅,并且跨中弯矩进行放大?答:为了实现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合理的破坏机制,即梁铰或梁柱混合铰机制,并实现“强柱弱梁”,设计中允许出现梁端塑性铰,即发生内力重分布,这要求梁端弯矩进行调幅;此外,一般梁端实际弯矩小于弹性计算值,且梁端弯矩减小有助于节点的施工与混凝土浇筑。
由于内力计算时采用满布荷载法,其计算所得跨中弯矩小于最不利布置对应的跨中弯矩,所以需要对跨中弯矩进行放大,一般乘以系数1.1~1.2。
提问4:对于三级抗震框架,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相对受压区高度限值为0.350.35,该值与构,该值与构件的延性有何关系?答:延性惯用截面曲率延性系数()/()1(/ζεεφφµφy cu y u k −==)来表达,可见相对受压区高度越小,构件的延性越好。
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毕设答辩毕业设计总结。
1设计资料的收集与选用1.基本设计资料:本结构采用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需要3400平方米,考虑到结构本身的功能要求以及场地的限制问题,所以设定层数为6层,底层高4.8米,二~六层层高为3.6米,每层建筑面积约500平米,建筑形式力求简单大方。
(基本风压:0.65KN/m2,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粗糙度类别:B类,地下冻深:0.7米,)2设计内容2.1建筑设计2.2.1总平面布局中国移动大连开发区办公楼位于大连开发区,考虑到周围已有建筑物以及交通路线,办公楼总平面具体布置如下:因为IT办公的特点所以在选址上选择了开发区相对较为繁华的五彩城附近,临近辽宁街,周围分布安胜购物广场、麦凯乐商城等,人流量较大。
整个建筑占地约1万m2,坐北朝南,正对辽宁街。
办公楼的后面休闲娱乐的场所,办公楼的侧面有相当车位的停车场,满足办公人员以及客户的需要,建筑物四周设置绿化带、花坛,给办公人员以及客户都有着非常清新的感觉。
2.2.2立面设计本建筑是办公建筑所以在立面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是简单大方,外墙是白色的饰砖,而且由于层高的缘故窗户开洞很大充分满足了采光要求;出口是两道正门,满足客流量大的要求,同时在背面还设有员工通道,专门是为了公司员工而设计的,这样外部办公空间与内部的办公空间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隔断,方便了客户办理各种业务的同时也保证了公司员工的正常办公的要求。
立面给人以现代气息的感觉。
整个设计过程中,在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完成了建筑设计这一环节,根据规范合理准确的确定柱网尺寸和布置、选择计算的框架,为以后的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的学生,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并不多,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克服困难终于完成了建筑设计,我觉得我们也应当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相近学科的知识,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是大有利处的,经过此次的设计,我基本上了解了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对建筑设计的一些规范也有一定的掌握。
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答辩
在这一学期的设计过程中,我将自己四年所学充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将原来各学科所学一个个独立的学科知识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所以可以说这次设计可以作为我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
也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次非常系统的考查。
我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将自己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些方面上的理解模糊的部分,进行理解、融汇、贯通,提高自己专业的认知性,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车轶老师,在过去时间里,车轶老师总是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做而心指导和认真细致的讲解,我觉得车老师不但帮助我们完成了毕业设计,同时也让我们养成了解决问题和思考的好习惯,这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是大有裨益的,在此次毕业设计中,车老师协助我们查阅了很多的规范,在一定程度“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更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此,我向我们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还要感谢和我同一组的同学们,感谢大家在我遇到困难时热情的帮助,使我的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最后非常感谢各位评审老师,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