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用名词术语(1).doc
- 格式:doc
- 大小:268.61 KB
- 文档页数:12
汽车专业术语诠释汇总2019年9月7日星期六名词解释——DOHC 名词解释——SOP 名词解释——ISG名词解释——HDC(陡坡缓降系统)名词解释——电动汽车名词解释——VTEC 名词解释——油门名词解释——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TerrainResponse)名词解释——混合动力名词解释——DSG变速器名词解释——定速巡航系统名词解释——QS9000 名词解释——多连杆式悬架名词解释——TS16949名词解释——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名词解释——APQP名词解释——电子油门名词解释——PPAP品牌分类简介名词解释——Efficient Dynamics前沿技术——两次动作安全气囊系统概述名词解释——轮胎压力监视系统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名词解释——清障车气门正时技术简介名词解释——自卸车名词解释——共轨技术名词解释——牵引车CVT简介名词解释——混凝土搅拌车悬架简介集合名词解释——冷藏车水平对置引擎简介名词解释——防弹玻璃汽车知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轮胎压力监视系统汽车字母含义名词解释——非承载式车身前沿技术——汽车直喷技术名词解释——离合器前沿技术——汽车后视新技术名词解释——随动转向大灯前沿技术——降低车内噪声技术探讨名词解释——非独立悬挂车载诊断系统介绍名词解释——生物柴油前沿技术——树脂在汽车中的应用名词解释——空气悬挂名词解释——人机工程学名词解释——阴极电泳名词解释——拖曳臂式悬架名词解释——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名词解释——汽车雨量传感器名词解释——DOHCDOHC[DOHC] Double Overhead Cam 双顶置式凸轮轴汽车发动机是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油系,润滑系,电气系和机体等组成,大大小小零件有近千个,它们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凸轮轴了。
在现代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上,经常可以看见“凸轮轴”这个名词出现在发动机性能栏里面。
凸轮轴是属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配气机构是保证发动机在工作中定时将新鲜的可燃混合气充入气缸,并及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的机构。
汽车专用名词术语1.ABS-防报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
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即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汽车在制动时,因为四只轮胎所附着的地面条件不同,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同,制动时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就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通过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情况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磨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有人认为EBD比ABS先进,其实不然,它是ABS系统的有效补充,一般和ABS组合使用,可以提高ABS 的功效。
汽车行业专业术语1.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轮距mm:同一车桥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缸。
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
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14。
气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
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功率较低。
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
大多6到12缸发动机采用V形排列,V形即气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
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
15。
气门数:国产发动机大多采用每缸2气门,即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国外轿车发动机普遍采用每缸4气门结构,即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提高了进、排气的效率;国外有的公司开始采用每缸5气门结构,即3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主要作用是加大进气量,使燃烧更加彻底。
汽车名词术语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对于爱车的车主来说,深入了解汽车名词术语,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维护和保养自己的爱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汽车名词术语。
1. 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整个性能。
汽车发动机分为三种类型:燃气汽车发动机、柴油汽车发动机和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
2. 汽车变速箱:汽车变速箱是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转速比,使汽车在不同路况下保持合理的速度和动力。
3. 汽车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是汽车底盘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缓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保证车辆的平稳行驶。
4. 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它的作用是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脚踏式制动系统、手刹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
5. 汽车空调系统:汽车空调系统可以使车内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感。
常见的汽车空调系统有手动空调系统和自动空调系统。
6. 汽车燃油系统:汽车燃油系统是汽车发动机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汽车发动机所需的燃料。
汽车燃油系统主要由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器等部分组成。
7. 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是现代汽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包括车载电脑、车载音响、车载导航等电子设备。
这些设备提高了汽车的智能化和娱乐性。
以上是常见的汽车名词术语,了解这些名词术语可以帮助车主更好地了解汽车和维护汽车。
在购买和驾驶汽车时,了解这些名词术语也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和更好地驾驶汽车。
一、汽车术语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二、汽车新术语零公里是国外传入我国的汽车销售名词。
意为汽车自生产线上组装后直到用户手中,行驶里程极少,几乎为零。
国际工业协会规定,新车下线后,行驶记录不超过50英里的车才算新车。
目前,各制造商均对新车采用集装箱形式的运输,以求满足用户对车零公里的要求。
绿色汽车其含义为少污染、低噪音、无公害汽车。
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甲醇、氢气的汽车均属绿色汽车。
汽车术语大全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
发动机的基本参数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发动机缸数,气缸的排列形式,气门,排量,最高输出功率,最大扭矩。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缸。
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
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汽车专用术语大全1、引擎系统(Automotive Engine System)燃烧室(Combustion Chamber) 活塞到达上死点后其顶部与汽缸盖之间的空间,燃料即在此室燃烧。
压缩比(Compression Ratio) 活塞在下死点的汽缸之总容积除以活塞在上死点的总容积(燃烧室容积),所得的值就称为压缩比。
连杆(Connecting Rod) 引擎中连接曲轴与活塞的连接杆。
冷却系统(Cooling System) 可藉冷却剂的循环,将多余的热量移出引擎,以防止过热的系统。
在水冷式的引擎中,包括水套、水泵、水箱及节温器。
曲轴箱(Crankcase) 引擎下部,为曲轴运转的地方,包括汽缸体的下部和油底壳。
H曲轴(Crankshaft) 引擎的主要旋转机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
曲轴齿轮(Crankshaft Gear) 装在曲轴前端的齿轮或键齿轮,通常用来代动凸轮轴齿轮,链条或齿状皮带。
汽缸体(Cylinder Block) ` 引擎的基本结构,引擎所有的零附件都装在该机件上,包括引擎汽缸及曲轴箱的上半部。
汽缸盖(Cylinder Head) 引擎的盖子及封闭汽缺的机件,包括水套和汽门及冷却片。
J爆震(Detonation) 为火焰的撞击或爆声,在火花点火引擎的燃烧室内,因为压过的空气燃料混合气会自燃,于是使部份未燃的混合气产生二次点火(在火星塞点火之后),因而发出了爆声。
排气量(Displacemint) 在引擎的某一循环运作中,能将全部空气及混合气送入所有汽缸的能力,也是指一个活塞从个行程运作至另一行程所能排的体积。
引擎(Engine) 种能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一种可将燃料燃烧产生机械动力的装置;有时可视为种发动机。
风扇皮带(Fan Belt) 一种由曲轴带动的皮带,其主要目的是带动引擎风扇和水泵。
浮筒油面高度(Float Level) 化油器浮筒室内,浮筒浮起而顶住针阀,堵住进油口,使油不再流入浮筒室时,油面的高度。
ABS:AB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
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EBD:EBD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Brake forceDistribution,即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汽车在制动时,因为四只轮胎所附着的地面条件不同,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同,制动时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就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通过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情况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磨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有人认为EBD比ABS先进,其实不然,它是ABS系统的有效补充,一般和ABS组合使用,可以提高ABS的功效。
当发生紧急制动时,EBD在ABS作用之前,可依据车身的重量和路面条件,自动以前轮为基准去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此差异程度必须被调整时,刹车油压系统将会调整传至后轮的油压,以得到更平衡且更接近理想化的刹车力分布。
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 代表驱动轮数。
1. Automotive Electric System 汽车电系2. Starting Motor 起动马达利用齿轮传动来摇动引擎或起动引擎的电动马达。
3. Solenoid Switch 电磁开关借着电磁线圈蕊的移动而使开关合的一种小开关装置。
其蕊也会导致机械作用,如将传动小齿轮与飞轮的齿轮啮合,以激活引擎。
4. Halogen Headlamp 卤素头灯一种灯泡内充满卤素的聚光大灯,其光度较一般头灯为亮。
汽车名词术语
1.发动机:汽车的核心部件,负责产生动力驱动车辆行驶。
2. 变速箱:控制汽车驱动轮的转速和扭矩,使车辆在不同的路况和行驶状态下保持合适的速度。
3. 底盘:汽车的支撑结构,包括底部框架、车轮、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
4. 轮胎:承载汽车重量和提供对地面牵引力的部件,根据不同的路面和行驶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轮胎。
5. 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止汽车的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液等部件。
6. 燃油系统:将汽油或柴油输送至发动机的系统,主要包括油箱、油泵、油管和喷油器等部件。
7. 排气系统:将发动机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排出的系统,包括排气管、消声器等部件。
8. 点火系统:提供发动机点火所需的高压电流的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等部件。
9. 空气滤清器: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防止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10. 转向系统:用于控制汽车转向的系统,包括转向机、转向齿轮和转向拉杆等部件。
- 1 -。
汽车专业名词大全ABS—缩短制动距离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一种防止制动过程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的汽车主动安全装置。
当车辆遇到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时,即使是驾驶员猛踩刹车,车辆仍能控制自如。
如果某一车轮将要抱死,ABS反响将迅速降低这个车轮的制动压力,使它不至于完全停止转动。
依靠这种快速调整,保证了可能的最短制动距离,使得车辆仍能操控自如,并增强了稳定性。
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湿滑路面上还能减小制动距离。
对于未装备ABS的车辆,驾驶员可以通过点刹制动踏板人为地防止车轮抱死,但这对驾驶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太高,一般人很难做到。
TCS—加速不打滑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是在ABS根底上的扩展。
它能防止车轮打滑,在车辆启动与加速时还保证良好的牵引性能,同时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轮速传感器不断监视着每个车轮的运行,如果某个车轮表现出打滑的趋势,TCS会调整驱动扭矩,并且迅速干预制动系统和发动机的运行,车辆因此能够安全地启动或加速。
ESP—降低侧滑危险电子稳定程序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一项主动安全系统,它包含了ABS和TCS,因此能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和在启动时打滑。
ESP每秒25次检测驾驶员的行驶意图和车辆的实际行驶情况,如果发现有紧急情况,它就迅速反响,并通过液压调节器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如有必要,还会干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是一项主动安全系统,ESP 整合了ABS和TCS牵引力控制系统,不仅能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和启动时打滑,还能防止车辆侧滑。
此外,ESP还能以25次/秒的频率对驾驶员的行驶意图和实际行驶情况进展检测,随时待命对车辆的侧滑进展控制,保证驾乘者的行车安全。
EBD—防止甩尾电子制动力分配EBD(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也是一项主动安全装置。
汽车专业术语大全汽车专业术语大全1. 发动机类型- 内燃发动机:使用燃烧燃料产生动力的发动机,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 电动机:使用电能产生动力的发动机,包括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所采用的电动机。
2. 排气量- 指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排放的气缸容积,通常以升为单位表示。
排气量越大,一般意味着发动机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扭矩。
3. 驱动方式- 前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前轮传递给地面的驱动方式。
- 后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后轮传递给地面的驱动方式。
- 四驱:发动机的动力同时传递给四个车轮的驱动方式。
4. 变速器类型- 手动变速器:需要驾驶员通过手动操作换档的变速器。
- 自动变速器:根据车速和转速的变化自动调整换档的变速器,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
- CVT变速器:连续可变的无级变速器,通过变速器来不断调整发动机转速以匹配车速变化。
5. 刹车系统- 刹车盘:通过制动器夹紧或踩踏制动踏板时产生摩擦力来减速的刹车系统。
- 刹车鼓:通过制动器踩踏制动踏板时产生压力使刹车鼓内部的制动片与鼓盘进行摩擦来减速的刹车系统。
6. 悬挂系统- 独立悬挂:每个车轮都有独立的悬挂系统,能够独立吸收道路不平坑洼带来的冲击力。
- 前麦弗逊悬挂:前车轮采用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结构简单,适用于前驱和四驱车型。
- 后多连杆悬挂:后车轮采用多连杆式悬挂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悬挂稳定性和操控性。
7. 轮胎类型- 夏季轮胎:适用于夏季高温道路行驶的轮胎,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
- 冬季轮胎:适用于冬季低温多雪或结冰道路行驶的轮胎,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操控性能。
- 全季轮胎:适用于全年各种气候条件下行驶的轮胎,具有平衡的性能表现。
8. 安全系统-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通过调节刹车压力,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抱死,提高刹车稳定性。
- ESP:电子稳定程序,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辆的转向和侧倾角度,并通过制动系统和动力系统来纠正车辆姿态,提供更好的操控和稳定性。
汽车名词术语
1.汽车:机动车辆的一种,通常由引擎、车轮和底盘组成。
2. 引擎:汽车的驱动力源,通常有燃油和电力两种类型。
3. 排量:引擎每个循环中排出的气体的体积,通常以升为单位表示。
4. 马力:引擎的功率,通常以马力为单位表示。
5. 涡轮增压:通过增加引擎进气压力来提高输出功率的一种技术。
6. 变速器:调整车辆速度和转向的装置,通常有手动和自动两种类型。
7. 离合器:连接和断开引擎和变速器的装置。
8. 刹车:控制车辆减速和停车的装置,通常有脚刹和手刹两种类型。
9. 悬挂系统:支撑车身和减缓路面震动的装置,通常有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两种类型。
10. 轮胎:车辆与路面接触的部件,通常由胎面、胎体和胎边组成。
- 1 -。
汽车术语大全MPVMPV的全称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车。
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可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
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
S-MPV车长一般在(4.2-4.3)m之间,车身紧凑,一般为(5—7)座。
SUVSUV的全称是SportUtility Vehicle,中文意思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
现在主要是指那些设计前卫、煨托掠钡乃穆智揭俺怠UV 一般前悬架是轿车型的独立悬架,后悬架是非独立悬架,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
由于带有MPV式的座椅多组合功能,使车辆既可载人又可载货,适用范围广。
RVRV的全称是Recreati&a Vehicle,.即休闲车,是一种适用于娱乐、休闲、旅行的汽车,首先提出RV汽车概念的国家是日本。
RV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没有严格的范畴。
从广义上讲,除了轿车和跑车外的轻型乘用车,都可归属于RV。
MPV及SUV也同属RV。
皮卡皮卡(PICK-UP)又名轿卡。
顾名思义,亦轿亦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
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
最常见的皮卡车型是双排座皮卡,这种车型是目前保有量最大,也是人们在市场上见得最多的皮卡。
CKD汽车CKD是英文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缩写,意思是“完全拆散”。
换句话说,CKD汽车就是进口或引进汽车时,汽车以完全拆散的状态进入,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
我国在引进国外汽车先进技术时,一开始往往采取CKD组装方式,将国外先进车型的所有零部件买进来,在同内汽车厂组装成整车。
SKD汽车SKD是英文Semi-Knocked Down的缩写,意思是“半散装”。
汽车行业常用英文缩写术语(一)OTS:Off Tooling Sample译为“工程样件”。
定义:在非生产节拍下,使用批量状态的工装生产的样件,用于验证产品的设计能力。
工程样件得到认可后形成的报告叫OTS认可报告,也叫工程认可报告。
主要包括:1.设计资料(图纸等设计资料);2.PSW(产品保证书);3.检验合格报告(尺寸、性能、外观合格报告);4.样件控制计划(CP);5.设计失效模式分析DFMEA(一般不提交);6.实验报告及实验室资质证明;7.材料(如金属、橡胶、塑料)的材质保证书或材质检测报告;8.BOM表(分供方清单);9.测量系统分析(MSA)等。
以上均为供方提供,受到需方审核。
需方反馈供方时,输出为OTS认可报告。
SOP:Start Of Production译为“开始量产”,即产品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了。
EOP:End of Production译为“量产结束”,是指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停止量产,此后配件一般不再批量生产和提供,但为满足售后需要,有时还需要组织生产,但往往是按确定的订单来生产。
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译为“先期产品质量策划”,是QS9000/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定义:是一种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步骤的结构化方法。
目的:1.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2.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3.避免晚期更改;4.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FEM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译为“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
是FMA(故障模式分析)和FEA(故障影响分析)的组合。
它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风险或将这些风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
具体来说,通过实行FMEA,可在产品设计或生产工艺真正实现之前发现产品的弱点,可在原形样机阶段或在大批量生产之前确定产品缺陷。
汽车专用名词术语1.ABS-防报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
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即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汽车在制动时,因为四只轮胎所附着的地面条件不同,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同,制动时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就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通过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情况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磨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有人认为EBD比ABS先进,其实不然,它是ABS系统的有效补充,一般和ABS组合使用,可以提高ABS 的功效。
当发生紧急制动时,EBD在ABS作用之前,可依据车身的重量和路面条件,自动以前轮为基准去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此差异程度必须被调整时,刹车油压系统将会调整传至后轮的油压,以得到更平衡且更接近理想化的刹车力分布。
3.BAS-制动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System制动辅助系统, 此系统与 ABS的配合下, 可以使紧急制动效果提升, 并缩短制动距离。
4.EBA-电子控制制动辅助Electronic Brake Assist 电子控制制动辅助, 这个系统可以感应驾驶人对制动踏板的作动需求程度, 当电脑从制动踏板所侦测到的制动动作, 来判断驾驶人此次制动的意图, 如果是属于非常紧急、急迫的制动, EBA此时将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 ABS发挥作用, 而使制动力更快速的产生减少制动距离, 电子控制制动辅助系统尤其是对于脚力较差的妇女及高龄驾驶者, 在规避紧急危险的制动时甚有帮助。
5.PTS-制动侦测系统Park Tronic System制动侦测系统, 这是一套可以协助驾驶人预知前后方障碍物的距离, 并以警笛声告知驾驶者执行制动动作的侦测系统, 与 PDC是似的配备, 其作用于 15公里以下才有效, 超过此一速度则自动的切断。
6.ESP-电子稳定程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即电子稳定程序,它是综合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BAS(制动辅助系统)和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三个系统,功能更为强大。
ESP一般由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组成,它通过对这些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它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尤其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
ESP系统在弯道上的效果演示当汽车发生转向不足时(左),车身表现为向弯外推进,此时ESP系统将通过对左后轮的制动来遏制车辆陷入险境;而当汽车发生转向过度时(右),此时ESP系统则通过对右前轮的制动来纠正危险的行驶状态。
ESP可以实时监控汽车行驶状态,必要时可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以保持车子在正常的车道上运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每秒150次的制动,而且它还可以主动调控发动机的转速并可调整每个轮子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以修正汽车的过度转向和转向不足。
ESP还有一个实时警示功能,当驾驶者操作不当和路面异常时,它会用警告灯警示驾驶者。
在ABS、BAS及ASR三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ESP最大限度地保证汽车不跑偏、不甩尾、不侧翻。
据统计,有25%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是由侧滑引起的,更有60%的致命交通事故是因侧面撞击而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车辆发生了侧滑,而ESP能有效降低车辆侧滑的危险,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数量以拯救生命。
目前ESP有3种类型:能向4个车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四通道或四轮系统;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双通道系统;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和对后轮同时施加制动力的三通道系统。
现在ESP主要应用于一些高端车型,如奔驰、奥迪等,在欧盟地区,新车ESP装备率已达35%,而国内的新车ESP系统装备率还只有3%,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ESP将会被越来越多的车辆所应用。
7.TCS-循迹控制系统TCS,其英文全称是Traction Control System,即循迹控制系统,是根据驱动轮的转数及传动轮的转数来判定驱动轮是否发生打滑现象,当前者大于后者时,进而抑制驱动轮转速的一种防滑控制系统。
它与ABS作用模式十分相似,两者都使用感测器及刹车调节器。
当TCS感应到车轮打滑的时候,首先会经过引擎控制电脑改变引擎点火的时间,减低引擎扭力输出或是在该轮上施加刹车以防该轮打滑,如果在打滑很严重的情况下,就再控制引擎供油系统。
TCS在运用的时候,变速箱会维持较高的挡位,在油门加重的时候,会避免突然下挡以免打滑的更厉害。
TCS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现有ABS系统的电脑、输速感知器和控制引擎与变速箱电脑,即使换上了备胎,TCS也可以准确的应用。
TCS与ABS的区别在于,ABS是利用感测器来检测轮胎何时要被抱死,再减少该轮的刹车力以防被抱死,它会快速的改变刹车力,以保持该轮在即将被抱死的边缘,而TCS 主要是使用引擎点火的时间、变速箱挡位和供油系统来控制驱动轮打滑。
TCS对汽车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当汽车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时,没有TCS的汽车,在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果是后轮,将会造成甩尾,如果是前轮,车子方向就容易失控,导致车子向一侧偏移,而有了TCS,汽车在加速时就能够避免或减轻这种现象,保持车子沿正确方向行驶。
在TCS应用时,可以在仪表板显视出地面是否有打滑的现象发生,它有一个控制旋扭,如果想要享受一下自己控制的快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将系统关掉,车子重新启动时TCS就会自动放开。
8.ASPS-防潜滑保护系统Anti-Submarining Protection System 防潜保护系统, 这套系统系于座椅下面的钣件设计成后端下陷式成型设计, 其目的是防止车辆突然制动时, 防止车内乘员向前滑动发生危险的现象, 但是 ASPS最重要的功能, 仍在于当车辆承受前面撞击时, 配合安全带的使用, 把人限制在座椅上并且产生下沉的力量而不会向前滑动, 如此可以降低由于人体向前滑动所造成脚部撞击仪表板, 或是头部胸部撞击方向盘所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套系统与安全带及辅助气囊相互配合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不系安全带, 那 ASPS是很难发挥其功能,所以再一次奉劝大家, 为了您个人的安全以及家庭的幸福, 记得开车请系安全带。
9.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统Acceleration Skid control system 加速防滑控制系统,,其目的就是要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车子,在起步、再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
ASR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或者由制动器控制车轮打滑来达到对汽车牵引力的控制。
装有ASR的车上,从油门踏板到汽油机节气门(柴油机喷油泵操纵杆)之间的机械连接被电控油门装置所代替,当传感器将油门踏板的位置及轮速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时,控制单元就会产生控制电压信号,伺服电机依此信号重新调整节气门的位置(或者柴油机操纵杆的位置),然后将该位置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以便及时调整制动器。
当汽车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时,没有ASR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果是后驱动轮打滑,车辆容易甩尾,如果是前驱动打滑,车辆方向容易失控。
有ASR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
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ASR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
总之,ASR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发动机的驱动力矩,保证车辆起动、加速和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
ASR与ABS的区别在于,ABS是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被抱死而产生侧滑,而ASR则是防止汽车在加速时因驱动轮打滑而产生的侧滑,ASR是在ABS的基础上的扩充,两者相辅相成。
现在ASR还只安装在一些高档车上面,但是因为ASR与ABS包含着性能及技术上的贯通,所以有望近几年ASR变得与ABS一样普及。
10.ETS-电子循迹支援系统Electronic Traction Support电子循迹支援系统, 这是一组四轮控制的电子循迹辅助系统, 当一或多轮出现偏滑现象时, 此系统会发出指令限制打滑的现象, 前后轮切换时机有所不同, 以达最佳状况。
11.DSTC-动态稳定循迹控制Dynamic Stability Tracing Control动态稳定循迹控制, 是一套比较具有主动管理车辆动态平衡稳定系统的装置, 系由 DSA所发展而来的。
12.DSA-动态稳定辅助系统Dynamic Stability Assistant system动态稳定辅助系统, 或称 STC-Stability Tracing Control system稳定循迹控制系统, 是一种动力输出较大的引擎较需要的配备, 其作用是抑制在车辆行驶或加速所产生的车轮打滑现象, 来保持轮胎的抓地力适当分配, 维持车辆的行使稳定性。
13.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为加速防滑控制或循迹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延伸, 能确保车子在转弯时仍能拥有最佳的循迹性, 以确保行车的稳定性, DSC系统为了要使车子在转弯时仍有好的循迹性, 配有更先进的侦测及控制配备, 如有能侦测车轮转速外, 还有侦测方向盘转动的幅度、车速、以及车子的侧向加速度, 根据以上所侦测到的资讯, 来判断车轮在转弯过程中是否打滑的危险, 如果会有打滑的危险或已经打滑, 则电脑马上会命令制动油压控制系统将打滑的车轮进行适当的制动作用, 或着是以减少喷油量、延迟点火的方式来降低引擎力量的输出, 达到了轮胎在各种行驶条件下防止打滑的现象, 进而使车辆无论在起动加速、再加速、转弯等过程都能获得好的循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