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喉镜在急诊中的应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16 MB
- 文档页数:16
可视喉镜在麻醉和急救工作中的应用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的视频插管工具,其镜片前端安装一个高清晰度防雾摄像头,并由两个发光二极管提供光线和对比度,通过光缆将图像传递并放大至7英寸的液晶显示屏上,术者对患者咽喉结构可以清晰观察,确保声门暴露清楚[1]。
与普通喉镜相比,它具有可控性强、可视性好、活动度较大、对黏膜损伤小等特点,能够显示气管与食管的解剖结构,更好地进行气管、胃管插管,使咽喉受到的刺激减少,减轻不良反应[2],提高了急诊预处理的能力,使麻醉学和急救医学进入新时代[3]。
1在临床急救方面的应用在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中,气管插管是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机体供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现代急救医学及麻醉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普通喉镜难以有效显露声门等可致气管插管失败,影响抢救成功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患者咽喉部结构显露清晰,使插管时间大幅缩短,可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为成功抢救患者赢取更多时间[4]。
呼吸衰竭是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救治时需强调两点:①依靠解毒药物和机械通气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②应尽快、及早、彻底地洗胃,中断毒物吸收。
采用普通喉镜气管插管,因观察视野小,对张口受限、肥胖、肥大会厌、门齿外突、下颌小等声门显露不清晰或困难的情况,气管插管成功率低。
插胃管时,咽部黏膜神经丰富,对异物极为敏感,气管导管压迫食管,患者因昏迷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咽喉部组织松弛致舌后坠,食管口呈闭合状态,胃管质地柔软等,使胃管难以顺利通过咽部,易在咽部盘曲或返入口腔内,插管成功率低。
可视喉镜对于气管、胃管插管操作有简单有效、容易掌握的优点,为成功复苏、洗胃赢得了时间。
可视喉镜用于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后洗胃,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不仅能够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以改善氧合和救治呼吸衰竭,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抢救成功率更高[1]。
院前急救中急诊医师面临工作节奏快、环境复杂、病情不明且变化迅速、医疗风险大等问题,他们对一般的急诊患者不难判断,难在对”潜在危重症”患者风险的判断。
HC可视喉镜在急诊插管中的应用目的:探讨HC可视喉镜在急诊紧急插管中的临床使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需采取紧急插管方式的急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HC 可视喉镜;对照组采用普通光纤喉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声门暴露时间、暴露声门成功率、插管1次成功率、插管次数、插管时间等,以及两组在插管前后的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插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声门暴露成功率1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声门暴露时间及插管时间分别为(4.13±5.27)s和(28.89±6.03)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6±6.19)s和(54.46±5.79)s,且插管1次成功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0%,插管后 3 min的血氧饱和度(83.14±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7.48)%,而观察组在插管即刻及插管后3 min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9/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使用HC可视喉镜能够提高插管1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并能够快速改善患者氧合,提高抢救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HC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急诊气管插管术是急诊中最为常用的一项急救措施,在呼吸道管理中得到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心肺复苏以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本院急诊科结合临床经验,对比普通光纤喉镜及HC可视喉镜在临床紧急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深入了解HC可视喉镜在临床抢救中的使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需采取紧急插管方式的急救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17~68岁,平均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