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先秦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31
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诗经》、《楚辞》等作品代表了先秦文学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先秦文学的特点并以《诗经》、《楚辞》为例进行论述。
一、先秦文学的特点1. 反映封建制度和贵族生活:先秦社会以封建制度为主导,文学作品往往以君王、贵族和官员的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的功绩、荣耀以及悲剧性命运。
这种写作倾向使得文学作品充满了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价值观。
2. 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体感受:早期的先秦诗歌以感情表达为主要特点,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这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多样,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悲伤和忧愁的抒发。
3. 运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先秦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比拟、隐喻等手段进行表达。
这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内涵,读者需要通过对典故和象征的理解来领悟作品的意义。
4. 以形式简洁、音乐性强为特点:先秦文学作品多采用平仄对偶的形式,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有助于传承和记忆。
并且,这些作品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使得读者阅读起来更加流畅。
二、《诗经》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它在先秦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特点如下:1. 原始朴实:《诗经》中的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原始朴素的农耕生活,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些歌颂了季节变化、耕种劳动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 音乐性强:《诗经》每首诗都有特定的音乐曲调,配合仪式舞蹈进行演唱。
这种音乐性强的特点使得《诗经》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世音乐发展提供了启示。
3. 聚焦于人情世故:《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聚焦于人情世故,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等。
先秦经典文学作品你要说起先秦时期的经典文学,哎呀,那真是太有意思了!这可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里面可藏了不少“干货”。
说到先秦,那可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像是一个大锅,里面煮了好几种不同的味道,做出来的菜肴各有千秋,真的是让人一口接一口。
你看,像《诗经》这种诗歌,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
谁要是能背上一两首,那就跟今天会唱几首热门歌似的,特有面子。
不信你看看《蒹葭》那首歌,咏的就是那种柔情似水的意境。
你听完了,心里都觉得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仿佛自己站在了那片芦苇丛中,淡淡的风吹过,心头满是温柔。
再比如《关雎》,那歌唱得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哇塞,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多么优美的景象,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在唱歌,让人不自觉地就陶醉了。
说起《诗经》,你可得知道它不仅仅是“诗”,它也是先秦时期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它记录的可是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诗人们用极简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的心情、他们的风景、他们的爱恨情仇。
那种简洁却又不失韵味的方式,哎,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比如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几句话,说得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这不只是描写一个送别的场景,更像是说“我不会忘记你,你在我心里永远是那么重要”。
再说《尚书》,这本书可不是随便什么人能轻松读懂的。
它里边的语言和思想,都是那个时代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你看它的名字,就知道这本书一定得端着来。
可别看它高深,其实它里面也有不少朴素的道理。
你像里面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至今都是许多人挂在嘴边的名言。
它教给我们的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不屈不挠的精神。
你是不是也常常会觉得,生活里有时候觉得很疲惫,很想放弃?但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论什么时候,咬牙坚持,最终的胜利总会属于那些不放弃的人。
说到《易经》,这本书可真是个“哲学大咖”。
它里头讲的都是天道、地道、人道,听起来像是给哲学大师写的读物。
其实不然,很多普通人也能从中找出生活的智慧。
比如它的阴阳、五行,老百姓看了,倒也能明白个中“辩证”的意思。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例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沈约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宋书·符瑞志》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展现生活、祈愿向上例如: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己巳卜,贞。
(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殷契粹编》第九O七片)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易·贲》六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离》九四)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易·归妹》上六)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易·中孚》九二)初民歌谣的语言特点: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先秦文学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先秦文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经典著作先秦时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诗经》是先秦五种文学体裁之一,收录了大量的民歌、宴饮歌谣和宗庙祭祀歌辞,表达了人民的真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体现了儒家的思想理念。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哲学思考。
二、哲学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兴起的时期,诸子百家齐发。
其中,儒家的孔子、孟子等代表人物提出了仁爱之道,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道家的老子、庄子等提倡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墨家的墨子提出了爱人平等的思想,反对战争;法家的韩非、商鞅等主张法治和严厉的法律。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在当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三、诗歌创作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部分。
《诗经》中的民歌歌谣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和灵感,也成为后来文人雅士的借鉴对象。
《楚辞》则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另一种诗歌形式,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而闻名。
屈原的《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抒情长篇诗歌,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散文创作在先秦时期,散文开始独立于诗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著作中的散文,以及司马迁的《史记》等史书,都是先秦散文创作的代表作。
这些作品深入探讨了政治、伦理、历史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展示了先秦时期文学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
五、文化积淀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石,儒家经典成为后来士人的读书典籍。
先文学包括了中国上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个社会形态的文学思想和作品,为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先声。
先文学最先是口头的,然后才有了文字,有了文学。
例如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先文学不单纯是文学,它同时是历史,如《左传》等;是哲学,如老子《道德经》等;是政治思想畴的东西,如《孟子》等。
总之,是涵很丰富的作品。
因此,要了解先文学,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概况。
不然,对某些作家、作品以及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屈原等。
基本知识1.约《宋书"灵运传论》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2.《周易》的筮辞(卦辞和爻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NBF6C。
载于《吴越春秋》。
4.神话的产生通行的两种解释为劳动起源说和起源说。
5.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像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6.女娲的神话,主要叙述她的两个功勋,一是造人,一是补天。
7.羿是远古时的一位善射者。
8.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对神话故事的改编。
9.情感、形象和想像,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
10.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
12.《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13.《诗经》有《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14.《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15.“笙诗”6篇,仅存诗题。
16.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
17.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司马迁。
18.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9.“风”指音乐;雅是正声,为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0.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外,《诗经》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文学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
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是用别的事物引直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谱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各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想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二、《蒹葭》,《诗经·秦风》(1)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蒹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①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②“白露为霜”“白霜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①渲染清秋凄清氛;②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6)诗的比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比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先秦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先秦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情感与思想,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是先秦时代众多民间歌谣的集大成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形态和人们的心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最早的一部分,收录了南方的民歌。
而雅则是北方的雅乐,颂则是君主应有的赞颂之辞。
整部诗集以它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真实性而被后世文人所推崇。
《楚辞》是中国古代最美丽的抒情诗集之一,代表着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部作品的作者屈原被誉为辞章之神,他以独特的抒发方式表达了对祖国与民族的深情厚意。
《离骚》是《楚辞》中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通过描述屈原对流离失所的心理体验,表达了对逆境与命运的思考。
《离骚》的豪放磅礴、开阔激昂的风格,对后世的辞章和乐府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被视为儒家文化的根本读本。
该书收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并以对话的形式将儒家的思想观念传承下来。
《论语》以简短而精确的语言,阐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忠告和论述。
它强调了孔子的思想在先秦时代的影响力,并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部作品,还有一些类似的代表性作品,如《墨子》和《庄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主要阐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以及对政治和战争的批判。
这部作品强调了以爱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并提出了“非攻”、“兼爱”、“节用”等原则,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作者为庄子,该书包括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思想观点。
《庄子》以寓言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传统观念和社会道德的质疑,提出了“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等思想,对后世的道家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先秦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作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观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与情感。
古代文学(先秦)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
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先秦文学作品很多,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先秦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先秦文学作品介绍一、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选自《毛诗大序》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
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选自《尚书?尧典》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选自《吕氏?春秋?古乐》四、帝令雨足年?帝令弗其足年?(《卜辞通篡》三六三)五、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篡》三七五)六、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
(《归妹》上六)七、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八、断竹,续竹,飞土,逐步(肉)。
《弹歌》录载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九、《礼记?效特牲》所载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十、神话的基本特性。
(神话的性质):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十一、神话与传说的关系: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十二、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十三、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1I中国古代文学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文学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I 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
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是用别的事物引直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谱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各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想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二、《兼葭》,《诗经•秦风》(1)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兼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①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②“白露为霜”“白霜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兼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①渲染清秋凄清氛;②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6)诗的比兴手法及作用:“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比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之一,当时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体,其中包括诗歌、论著、小说等。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哲学思想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有《论语》、《孟子》、《礼记》等。
这些作品提供了对于当时社会、政治、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并且为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较为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描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传奇故事,对于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 先秦两汉文学的概述先秦两汉文学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和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论语等,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楚辞、汉赋等。
先秦两汉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期有很高的影响力,在后世也都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2.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为口头文学,包括传说、歌谣、谚语等。
先秦时期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诗经》。
《诗经》收集了先秦时期的历史、宗教、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学作品。
其中有许多传世的名篇,如《大雅》、《小雅》、《周南》等。
另外,先秦时期还有许多著名的口头文学作品,如《传说》、《歌谣》、《谚语》等。
这些作品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同时,也蕴含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思想。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3.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史记、尚书、周礼和诗经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名著,例如《汉书》、《汉武帝传》、《汉魏六朝文》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一编先秦文学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史家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了文学发展过程的初步描述。
《全唐诗》中可以看到唐代诗歌的发展线索。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分体文学史上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著作。
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三十年代以后,文学史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
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学作品的演变历程。
文学创作室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
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
文学史研究应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注重当代性,文学史史料学是撰写文学史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推动文学演进的因素:外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内部——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1、文体发展不平衡(诗歌、散文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1、朝代的不平衡3、地域的不平衡其次,有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1、雅与俗之间的相互影响转变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一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吸取其他文体的艺术特点以求得新变,这是中国文学演变的一条重要途径)3、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碰撞4、文与道的离合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上古期(先秦两汉)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孕育于此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孕育于此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社会功能,道家注重审美价值,也形成于此4、士大夫作为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此基本格调也在上古奠定()直到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才打破格局)先秦文学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1、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2、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在唐代达到成熟5、文学传媒出现出版、讲唱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主体和对象包括宫廷、市井等各方面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新趋势,适应市民需要文学内容题材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重要地位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对人的情欲更多的肯定,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冲击3、通俗文体显得生机勃勃,又以小说最富生命力三古七段与朝代分期双视觉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先秦时代先秦文学的主要文学形式:上古歌谣古代神话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2]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4-5]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6]一.古代神话《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
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大部分也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
丰富多彩,斑驳灿烂的先秦文学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古代文学的先秦时代先秦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哲学等多个领域。
先秦时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秦时代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收录了许多民间歌谣和宫廷乐府,其中既有描写自然景物的《关雎》、《蒹葭》等,也有描写人情世故的《卫风》、《商颂》等。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友情、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感悟。
同时,《诗经》中也体现了先秦时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诗歌,先秦时代的散文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楚辞》是先秦时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楚国的文化为背景,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主要目的。
《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通过描绘作者屈原的离愁别绪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先秦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哲学思想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在先秦时期相继兴起,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倡仁爱、孝道等美德。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影响。
道家思想则注重个体的修养和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深邃的语言和哲学思考,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先秦时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诗歌、散文和哲学思想的融合,使得先秦时代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观念,也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先秦时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