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版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周期性信号的波形如图题所示,试计算:(1)周期;(2)频率;(3)占空比0121112(ms)图题1.1.4解: 周期T=10ms 频率f=1/T=100Hz占空比q=t w /T ×100%=1ms/10ms ×100%=10%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要求误差不大于2-4:(1)43(2)127(3)(4)解:1. 转换为二进制数:(1)将十进制数43转换为二进制数,采用“短除法”,其过程如下:2 43 ………………………余1……b 02 21 ………………………余1……b 12 1 ………………………余1……b 52 2 ………………………余0……b 42 5 ………………………余1……b 32 10 ………………………余0……b 2高位低位从高位到低位写出二进制数,可得(43)D =(101011)B(2)将十进制数127转换为二进制数,除可用“短除法”外,还可用“拆分比较法”较为简单: 因为27=128,因此(127)D =128-1=27-1=(1000 0000)B -1=(111 1111)B(3)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254)D =256-2=28-2=(1 0000 0000)B -2=(1111 1110)B 小数部分()D =()B()D=(1111 )B(4)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2)D=(10)B小数部分()D=()B演算过程如下:0.718×2=1.436……1……b-1 0.436×2=0.872……0……b-2 0.872×2=1.744……1……b-3 0.744×2=1.488……1……b-4 0.488×2=0.976……0……b-5 0.976×2=1.952……1……b-6高位低位要求转换误差小于2-4,只要保留小数点后4位即可,这里算到6位是为了方便转换为8进制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对照西方工业化国家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你认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是否也会遵循同一规律?为什么?(1)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不会再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再走一遍,一方面由我国的具体的国情的决定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演进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由当今经济的发展的阶段决定的。
正如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不会经过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样一个道理。
(2)西方国家现代管理的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应用。
(3)管理的发展规律是有共性的,同样适用用于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应当抓住管理的发展规律,发现和发展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模式。
2.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学完本章,对你有什么启迪?(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不在于具体的部门设置,不在于具体的管理体制,不在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不在于对于管理理念的理解,不在于员工的能力,这些我们都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观念问题,二是执行问题。
这两个方面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
观念问题并不是代表你知道这个观念,而是这个观念能否成为你的习惯,成为中国企业的习惯。
执行的问题并不是代表你不具备这个能力,相反你恰恰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你没有去执行。
中国的很多企业配备了相应的适合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上出了问题。
(2)关于路在何方,主要是解决观念和执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要齐头并进,在观念的指导下推进执行,在执行的磨练下培养观念。
执行的关键在于要注意细节,观念的关键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引导。
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1.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有什么关系?(1)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服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的是长远的规划,所以人力资源战略必须长远规划。
(2)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很多类型,所以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战略类型来相应的指定,而不能与企业战略背道而驰。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第一章习题答案1.1.4 一周期性信号的波形如图题1.1.4所示,试计算:(1)周期;(2)频率;(3)占空比012(ms)图题1.1.4解: 周期T=10ms 频率f=1/T=100Hz 占空比q=t w /T ×100%=1ms/10ms ×100%=10%1.2.2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要求误差不大于2-4: (1)43 (2)127 (3)254.25 (4)2.718 解:1. 转换为二进制数:(1)将十进制数43转换为二进制数,采用“短除法”,其过程如下:2 43 ………………………余1……b 02 21 ………………………余1……b 12 1 ………………………余1……b 52 2 ………………………余0……b 42 5 ………………………余1……b 32 10 ………………………余0……b20高位低位从高位到低位写出二进制数,可得(43)D =(101011)B(2)将十进制数127转换为二进制数,除可用“短除法”外,还可用“拆分比较法”较为简单: 因为27=128,因此(127)D =128-1=27-1=(1000 0000)B -1=(111 1111)B(3)将十进制数254.25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254)D =256-2=28-2=(1 0000 0000)B -2=(1111 1110)B 小数部分(0.25)D =(0.01)B (254.25)D =(1111 1110.01)B(4)将十进制数2.718转换为二进制数 整数部分(2)D =(10)B小数部分(0.718)D =(0.1011)B 演算过程如下:0.718×2=1.436……1……b-1 0.436×2=0.872……0……b-2 0.872×2=1.744……1……b-3 0.744×2=1.488……1……b-4 0.488×2=0.976……0……b-5 0.976×2=1.952……1……b-6高位低位要求转换误差小于2-4,只要保留小数点后4位即可,这里算到6位是为了方便转换为8进制数。
《工厂供电》第三版刘介才主编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1 试确定图1-25所示供电系统中的变压器T1和线路WL1、WL2的额定电压?图1-25 习题1-1的供电系统解:1.变压器T1的一次侧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G的额定电压相同,即为10.5kV。
变压器T1的二次侧额定电压应比线路WL1末端变压器T2的一次额定电压高10%,即为242kV。
因此变压器T1的额定电压应为10.5/242kV。
2.线路WL1的额定电压:应与变压器T2的一次额定电压相同,即为220kV。
3.线路WL2的额定电压:应为35kV,因为变压器T2二次侧额定电压为38.5kV,正好比35kV高10%。
1-2 试确定图1-26所示供电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各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图1-26 习题1-2的供电系统解:1.发电机G的额定电压应比6kV线路额定电压高5%,因此发电机G的额定电压应为6.3kV。
2.变压器T1的额定电压:一次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G的额定电压相同,因此其一次额定电压应为6kV。
T1的二次额定电压应比220/380V线路额定电压高10%,因此其二次额定电压应为0.4kV。
因此变压器T1的额定电压应为6/0.4kV。
3.变压器T2的额定电压:其一次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同,即其一次额定电压应为6.3kV。
T2的二次额定电压应比110kV电网电压高10%,即其二次额定电压应为121kV。
因此变压器T2的额定电压应为6.3/121kV。
4.变压器T3的额定电压:其一次额定电压应与110kV线路的额定电压相同,即其一次额定电压应为110kV。
T3的二次额定电压应比10kV电压高10%,即其二次额定电压应为11kV。
因此变压器T3的额定电压应为110/11kV。
1-3 某厂有若干车间变电所,互有低压联络线相连。
其中某一车间变电所装有一台无载调压型配电变压器,其高压绕组有+5%、0、—5% 三个电压分接头,现调在主接头“0”的位置(即U1 N )运行。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讲解....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气体一.基本要求1.了解低压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2.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能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3.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注意Dalton分压定律和Amagat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4.了解真实气体pVm图的一般形状,了解临界状态的特点及超临界流体的应用;5.了解vanderWaal气体方程中两个修正项的意义,并能作简单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本章是为今后用到气体时作铺垫的,几个经验定律在先行课中已有介绍,这里仅是复习一下而已。
重要的是要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为了解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而不致带来太大的误差。
通过例题和习题,能熟练地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掌握p,V,T和物质的量n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
物理量的运算既要进行数字运算,也要进行单位运算,一开始就要规范解题方法,为今后能准确、规范地解物理化学习题打下基础。
掌握Dalton分压定律和Amagat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以免今后在不符合这种前提下使用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师使用与“物理化学核心教程”配套的多媒体讲课软件讲课时,要认真听讲,注意在PowerPoint动画中真实气体的pVm图,掌握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液化,临界点是什么含义等,为以后学习相平衡打下基础。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专注专业....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六年级上语文课后习题答案(2022秋修订详细版)第一单元课文1《草原》1.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一自然段。
提示: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体现在景色美和人情美。
课文第1自然段自上而下描写了草原美丽的景色,第2至5自然段主要通过蒙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体现蒙族同胞的人情美。
作者对草原充满向往与喜爱之情,所以本文的朗读基调是热情奔放、欢畅喜悦的。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答:“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
这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其好处就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浓烈。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答:从草原上主人热情隆重的远迎客人,主客热情洋溢的会见,主人盛情友好的款待,以及主客联欢、深情话别的情景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与同学交流自己和别人惜别的经历时,要注意描述清楚当时的具体情景,并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情景。
示例:记得读三年级时,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每天我们总是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几乎是形影不离。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今天,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疑惑地看着他,心里琢磨着:什么叫最后一次见面了?他要去哪儿?我们来到湖边坐下,他看着我疑惑的双眼,笑了一下,从袋子拿出一支精致的钢笔,“给你。
第1章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类型,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
【解答】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在不同的条件下,数据元素又可称为元素、结点、顶点、记录等。
数据类型是对数据的取值范围、数据元素之间的结构以及允许施加操作的一种总体描述。
每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都定义有自己的数据类型。
“数据结构”这一术语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二是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
作为科学概念,目前尚无公认定义,一般认为,讨论数据结构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的逻辑结构,二是数据的存储结构,三是对数据进行的操作(运算)。
而数据类型是值的集合和操作的集合,可以看作是已实现了的数据结构,后者是前者的一种简化情况。
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数据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式或“邻接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及其关系的表示。
数据的运算是对数据定义的一组操作,运算是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和存储结构无关,而运算的实现则依赖于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称为物理结构,又称存储结构。
是逻辑结构在存储器中的映像,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
逻辑结构与计算机无关。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一个算法应该具有下列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
2.数据的逻辑结构分哪几种,为什么说逻辑结构是数据组织的主要方面?【解答】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也可以分为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即网状结构)。
逻辑结构是数据组织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1)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无关。
(2)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的相对位置无关。
(3)逻辑结构与所含数据元素的个数无关。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详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号解析1 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攻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监听:自己不主动去攻击别人,而是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程序去监听目标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通信的数据。
(2)网络扫描:利用程序去扫描目标计算机开放的端口等,目的是发现漏洞,为入侵该计算机做准备。
(3)网络入侵:当探测发现对方存在漏洞后,入侵到目标计算机获取信息。
(4)网络后门:成功入侵目标计算机后,为了实现对“战利品”的长期控制,在目标计算机中种植木马等后门。
(5)网络隐身:入侵完毕退出目标计算机后,将自己入侵的痕迹清除,从而防止被对方管理员发现。
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检测:如果网络防线最终被攻破,需要及时发出被入侵的警报。
(5)网络安全协议: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4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5个方面: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必须能区分用户,以便防止相互干扰。
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服务和通信安全服务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
(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感觉如果说是特点的话这样回答有点别扭。
)3.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答: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同时也就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意义和特性(一)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
1.管理的含义关于管理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
(1)管理“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2)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3)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4)管理是“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2.管理的要素(1)组织管理只能是在集体或组织中进行,单枪旺马无所谓管理。
(2)目标管理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盲目的行动也无所谓管理。
(3)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没有资源管理就无法进行下去,管理就是以这些资源为中介进行的。
(4)效率管理所追求的就是出效率,付出最少,得到最多,这样才能体现管理的功用。
(二)管理和行政1.从狭义角度看待行政(1)行政的含义①“行政乃是为完成或为实行一个政权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②“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③行政要和国家、政府的职能密切联系在一起。
行政限定在国家或政府的职责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国家的意志,从事国家的管理活动。
(2)行政的特性①行政必属于国家;②行政的权限由法律所规定;③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规;④行政必须是处理公务;⑤行政必须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目的。
2.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人们认为,根据目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行政显然不应只局限于国家或政府部门,也不宜仅仅把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称为行政。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组织中的内部管理活动都称为行政。
(三)管理活动的意义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s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1.1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答:车轮滚动时,由于车轮的弹性变形、路面变形和车辙摩擦等原因所产生的阻碍汽车行驶的力称为轮胎滚动阻力。
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1)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轮胎的变形是主要的,由于轮胎有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使轮胎变形时对它做的功不能全部回收。
由于弹性迟滞,地面对车轮的法向作用力并不是前后对称的,这样形成的合力Fz 并不沿车轮中心(向车轮前进方向偏移a )。
如果将法向反作用力平移至与通过车轮中心的垂线重合,则有一附加的滚动阻力偶矩Tf=Fz *a 。
为克服该滚动阻力偶矩,需要在车轮中心加一推力Fp 与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构成一力偶矩。
(2)轮胎在松软路面上滚动时,由于车轮使地面变形下陷,在车轮前方实际形成了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对车轮前进产生阻力。
(3)轮胎在松软地面滚动时,轮辙摩擦会引起附加阻力.(4)车轮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引起车身振荡、减振器压缩和伸长时做功,也是滚动阻力的作用形式. 1.2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
这些因素对滚动阻力系数的具体影响参考课本P9。
1.3 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货车可装用4挡或5挡变速器,任选其中的一种进行整车性能计算):1)绘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求汽车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及克服该坡度时相应的附着率。
3)绘制汽车行驶加速度倒数曲线,用图解积分法求汽车用2档起步加速行驶至70km/h 的车速-时间曲线,或者用计算机求汽车用2档起步加速行驶至70km/h 的加速时间。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q —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23419.313295.27()165.44()40.874() 3.8445()1000100010001000q n n n n T =-+-+-式中,Tq 为发动机转矩(N •m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高数第一册 第一章 习题1.13.(1)(,1)(1,)(2){|1,}1(1,1)(1,)(3)(1,1)x x x R -∞-⋃-+∞≠±∈∞-⋃-⋃+∞-或(-,)(4)22903[3,1)(1,3]10x x x x x ⎧⎫-≥⇒-⎪⎪⇒--⋃⎨⎬-⇒⎪⎪⎩⎭≤ ≤3>>1或<-12222(5)(,3)(6)sin 0,,()241(7)114(1),11(1)3x x k x k k z x x x x x x πππ-∞≠≠≠∈⎡⎤≤⇒≤⇒≤+⇒-⎢⎥++⎣⎦(8)0ln 0x x x x x ⎧⎫⇒⇒⎨⎬⇒⎩⎭> >0>1>>1(9)[1,2]-(10)21()x x x f x x x x x x x x ⎧⎫⇒⎪⎪⎪⎪=⇒⇒≠⇒∴⎨⎬⎪⎪⎪⎪⇒⎩⎭-1 <00≤≤10即0<<1 < 0和0<≤2e 1≤≤27.(1)(2)(3)(4)(5)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6)2()()f x f x -=+=偶函数(7)11()lnln ()11x xf x f x x x+--==-=--+奇函数)(8)2112()()2112x xx xf x f x -----===-++奇函数(9)()sin cos f x x x -=--非奇非偶 13.(1)22(())(2)24,(())2,xxxx f x f f x x Rϕϕ====∈(2)11(())(0,1)111x f f x x xx-==≠--(3)32221,()(1)3(1)256()56(1)(1)5(1)6x t f t t t t t f x x x f x x x +==---+=-+∴=-++=+-++则x=t-1,或:14.[]22(1)(0)0.(2)0,111111(3)01(4)1lg ,lg 1,lg 1,.1(5)11()(6)1log (16)y x x y x y y x y x x y y y xx y x y y x xy xx x y x x x =≤≤+∞=≥=++===≠-+==-=--=≠-+∞⎧=≤≤∞反函数反函数x=,x-1=,x=1+反函数y ,定义域反函数定义域x >0反函数,定义域(x )-<<1反函数16)<<+⎫⎪⎬⎪⎩⎭习题1.2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习题1.2(第24页)练习(第32页)1.答:在一定地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地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地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2.解:图象如下[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12,x x R ∈,且12x x <, 因为121221()()2()2()0f x f x x x x x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5.最小值.练习(第36页)1.解:(1)对于函数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2)对于函数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所以函数3()2f x x x =-为奇函数;(3)对于函数21()x f x x+=,其定义域为(,0)(0,)-∞+∞,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22()11()()x x f x f x x x-++-==-=--,所以函数21()x f x x+=为奇函数;(4)对于函数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所以函数2()1f x x =+为偶函数.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地;()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地.习题1.3(第39页) 1.解:(1)函数在5(,)2-∞上递减;函数在5[,)2+∞上递增; (2)函数在(,0)-∞上递增;函数在[0,)+∞上递减.2.证明:(1)设120x x <<,而2212121212()()()()f x f x x x x x x x -=-=+-,由12120,0x x x x +<-<,得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2()1f x x =+在(,0)-∞上是减函数; (2)设120x x <<,而1212211211()()x x f x f x x x x x --=-=,由12120,0x x x x >-<,得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函数1()1f x x=-在(,0)-∞上是增函数. 3.解:当0m >时,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增函数;当0m <时,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减函数,令()f x mx b =+,设12x x <, 而1212()()()f x f x m x x -=-,当0m >时,12()0m x x -<,即12()()f x f x <, 得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增函数;当0m <时,12()0m x x ->,即12()()f x f x >, 得一次函数y mx b =+在(,)-∞+∞上是减函数.4.解:自服药那一刻起,心率关于时间地一个可能地图象为5.解:对于函数21622100050x y x =-+-, 当162405012()50x=-=⨯-时,max 307050y =(元), 即每辆车地月租金为4050元时,租赁公司最大月收益为307050元. 6.解:当0x <时,0x ->,而当0x ≥时,()(1)f x x x =+,即()(1)f x x x -=--,而由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得()()f x f x -=-,得()(1)f x x x -=--,即()(1)f x x x =-,所以函数地解析式为(1),0()(1),0x x x f x x x x +≥⎧=⎨-<⎩. B 组1.解:(1)二次函数2()2f x x x =-地对称轴为1x =,则函数()f x 地单调区间为(,1),[1,)-∞+∞,且函数()f x 在(,1)-∞上为减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函数()g x 地单调区间为[2,4], 且函数()g x 在[2,4]上为增函数; (2)当1x =时,min ()1f x =-,因为函数()g x 在[2,4]上为增函数,所以2min ()(2)2220g x g ==-⨯=.2.解:由矩形地宽为x m ,得矩形地长为3032xm -,设矩形地面积为S , 则23033(10)22x x x S x --==-, 当5x =时,2max 37.5S m =,即宽5x =m 才能使建造地每间熊猫居室面积最大,且每间熊猫居室地最大面积是237.5m . 3.判断()f x 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设120x x <<,则120x x ->->,因为函数()f x 在(0,)+∞上是减函数,得12()()f x f x -<-, 又因为函数()f x 是偶函数,得12()()f x f x <,所以()f x 在(,0)-∞上是增函数.复习参考题(第44页)A 组1.解:(1)方程29x =地解为123,3x x =-=,即集合{3,3}A =-;(2)12x ≤≤,且x N ∈,则1,2x =,即集合{1,2}B =;(3)方程2320xx -+=地解为121,2x x ==,即集合{1,2}C =.2.解:(1)由PA PB =,得点P 到线段AB 地两个端点地距离相等,即{|}P PA PB =表示地点组成线段AB 地垂直平分线;(2){|3}P POcm =表示地点组成以定点O 为圆心,半径为3cm 地圆.3.解:集合{|}P PA PB =表示地点组成线段AB 地垂直平分线, 集合{|}P PA PC =表示地点组成线段AC 地垂直平分线,得{|}{|}P PA PB P PA PC ==地点是线段AB 地垂直平分线与线段AC 地垂直平分线地交点,即ABC ∆地外心.4.解:显然集合{1,1}A =-,对于集合{|1}B x ax ==,当0a=时,集合B =∅,满足B A ⊆,即0a =;当0a ≠时,集合1{}B a =,而B A ⊆,则11a =-,或11a=,得1a =-,或1a =,综上得:实数a 地值为1,0-,或1.5.解:集合20(,)|{(0,0)}30x y A B x y x y ⎧-=⎫⎧==⎨⎨⎬+=⎩⎩⎭,即{(0,0)}A B =;集合20(,)|23x y A C x y x y ⎧-=⎫⎧==∅⎨⎨⎬-=⎩⎩⎭,即A C =∅;集合3039(,)|{(,)}2355x y BC x y x y ⎧+=⎫⎧==-⎨⎨⎬-=⎩⎩⎭;则39()(){(0,0),(,)}55AB BC =-.6.解:(1)要使原式有意义,则2050x x -≥⎧⎨+≥⎩,即2x ≥,得函数地定义域为[2,)+∞;(2)要使原式有意义,则40||50x x -≥⎧⎨-≠⎩,即4x ≥,且5x ≠,得函数地定义域为[4,5)(5,)+∞.7.解:(1)因为1()1x f x x -=+, 所以1()1a f a a -=+,得12()1111a f a a a -+=+=++, 即2()11f a a +=+;(2)因为1()1xf x x-=+,所以1(1)(1)112a af a a a -++==-+++, 即(1)2af a a +=-+.8.证明:(1)因为221()1x f x x +=-,所以22221()1()()1()1x x f x f x x x +-+-===---,即()()f x f x -=;(2)因为221()1x f x x +=-,所以222211()11()()111()x x f f x x x x++===---, 即1()()f f x x=-.9.解:该二次函数地对称轴为8k x=, 函数2()48f x x kx =--在[5,20]上具有单调性, 则208k ≥,或58k ≤,得160k ≥,或40k ≤, 即实数k 地取值范围为160k ≥,或40k ≤.10.解:(1)令2()f x x -=,而22()()()f x x x f x ---=-==,即函数2y x -=是偶函数; (2)函数2y x -=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2y x -=在(0,)+∞上是减函数; (4)函数2y x -=在(,0)-∞上是增函数.B 组1.解:设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地有x 人, 则158143328x ++---=,得3x =,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地有15339--=(人),即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地有3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地有9人.2.解:因为集合A ≠∅,且20x ≥,所以0a ≥. 3.解:由(){1,3}U AB =,得{2,4,5,6,7,8,9}A B =,集合A B 里除去()U A B ,得集合B ,所以集合{5,6,7,8,9}B =.4.解:当0x ≥时,()(4)f x x x =+,得(1)1(14)5f =⨯+=; 当0x <时,()(4)f x x x =-,得(3)3(34)21f -=-⨯--=;(1)(5),1(1)(1)(3),1a a a f a a a a ++≥-⎧+=⎨+-<-⎩. .5.证明:(1)因为()f x axb =+,得121212()()222x x x x a f a b x x b ++=+=++, 121212()()()222f x f x ax b ax b a x x b ++++==++, 所以1212()()()22x x f x f x f ++=; (2)因为2()g x x ax b =++,得22121212121()(2)()242x x x x g x x x x a b ++=++++, 22121122()()1[()()]22g x g x x ax b x ax b +=+++++ 2212121()()22x x x x a b +=+++, 因为2222212121212111(2)()()0424x x x x x x x x ++-+=--≤, 即222212121211(2)()42x x x x x x ++≤+, 所以1212()()()22x x g x g x g ++≤. 6.解:(1)函数()f x 在[,]b a --上也是减函数,证明如下:设12b x x a -<<<-,则21a x x b <-<-<, 因为函数()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则21()()f x f x ->-,又因为函数()f x 是奇函数,则21()()f x f x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f x 在[,]b a --上也是减函数;(2)函数()g x 在[,]b a --上是减函数,证明如下:设12b x x a -<<<-,则21a x x b <-<-<,因为函数()g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则21()()g x g x -<-, 又因为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21()()g x g x <,即12()()g x g x >,所以函数()g x 在[,]b a --上是减函数.7.解:设某人地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为x 元,应纳此项税款为y 元,则0,02000(2000)5%,2000250025(2500)10%,25004000175(4000)15%,40005000x x x y x x x x ≤≤⎧⎪-⨯<≤⎪=⎨+-⨯<≤⎪⎪+-⨯<≤⎩由该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为26.78元,得25004000x <≤,25(2500)10%26.78x +-⨯=,得2517.8x =,所以该人当月地工资、薪金所得是2517.8元.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RTCrp。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a)图分析: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
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E<uI。
二极管为理想元件,试确定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uo-uI曲线)。
解:由于E<u I,所以D1截止、D2导通,因此有u O=u I –E。
其电压传输特性如图所示。
u oE u i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在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为6Ω,二极管视为理想元件。
当普通指针式万用表置于R×1Ω挡时,用黑表笔(通常带正电)接A点,红表笔(通常带负电)接B点,则万用表的指示值为( a )。
a.l8Ω,b.9Ω,c.3Ω,d.2Ω,e.0Ω解:由于A端接电源的正极,B端接电源的负极,所以两只二极管都截止,相当于断开,等效电路如图,正确答案是18Ω。
4.在图所示电路中,uI =10sinωt V,E = 5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
解: (a )图当u I <E 时,D 截止,u O =E=5V ; 当u I ≥E 时,D 导通,u O =u I u O 波形如图所示。
u ωt5V 10V uoωt5V 10V 0(b )图当u I <-E=-5V 时,D 1导通D 2截止,uo=E=5V ; 当-E <u I <E 时,D 1导通D 2截止,uo=E=5V ; 当u I ≥E=5V 时,uo=u I所以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与(a )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 的电位UF 及各元件(R 、DA 、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 2 )UA= +3V ,UB = 0 V 。
( 3 ) UA= UB = +3V 。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 =U B =0V 时,D A 、D B 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 =0VmA kR U I F R 08.39.31212==-=mA I I I R DB DA 54.121=== (2) U A =3V U B =0V 时,D A 截止,D B 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 U F =0VmA kR U I F R 08.39.31212==-=mA I DA 0= mA I I R DB 08.3==(3) U A =U B =3V 时,D A 、D B 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 =3VmA R U I F R 31.29.331212=-=-=mA I I I R DB DA 16.121=== 6.有两个稳压管Dz1和DZ2,其稳定电压分别为5.5V 和8.5V ,正向压降都是0.5V 。
如果要得到0.5V 、3V 、6V 、9V 和14V 几种稳定电压,这两个稳压管(及限流电阻)应该如何联接?画出各个电路。
解:u o =0.5Vu I+–+–=3Vu o =9VD Z2D Z1R++––u Iu o =14VD Z2D Z1R++––7.在图所示,E=10V ,u=30sin ωt V 。
试用波形图表示二极管上电压uD 。
解:分析1.当u <–E= –10V 时,D 截止,u D = u +E ;2.当u >–E 时,D 导通, u D =0V 由此可画出u D 波形如图所示。
30–––00u (V)u D (V)tt8.在图所示,E=20V ,R1=900Ω,R2=1100Ω。
稳压管DZ 的稳定电压UZ =10V ,最大稳定电流IZmax=8mA 。
试求稳压管中通过的电流IZ 。
它是否超过IZmax? 如果超过,怎么办?已知:E=20V ,R 1=900Ω,R 2=1100Ω,U Z =10V ,I Zmax =8mA 。
求:I Z解:设流过R 1的电流为I R1,流过R 2的电流为I R2,则在D Z 起稳压作用时有: mA R U E I Z R 1.11900102011=-=-=mA R U I Z R 1.911001022===mA I I I R R Z 21.91.1121=-=-=由于I Z <I Zmax ,稳压管可以正常工作。
如果I Z >I Zmax ,则稳压管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适当增大R 1或减小R 2,使I Z <I Zmax 。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在相应的括号内画 √ 或 ×。
1)P 型半导体可通过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五价磷元素获得。
( × ) 2)在N 型半导体中,掺入高浓度的三价杂质可以改型为P 型半导体。
(√) 3)P 型半导体带正电,N 型半导体带负电。
( × )4)PN 结内的扩散电流是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的。
( × ) 5)漂移电流是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形成的。
(√ )6)由于PN 结交界面两边存在电位差,所以,当把PN 结两端短路时就有电流通过。
( × )7)PN 结方程可以描述PN 结的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也可以描述PN 结的反向击穿特性。
( × )10.图中的二极管D 为理想二极管,试通过计算判断D 是否导通。
解:解法一:将D 断开,求得 V U U U k k A 8)20(411)10(64414-=-⨯++-⨯+=+=V U B 10)20(111-=-⨯+=由于U A >U B ,故当AB 间接二极管,且A 端接二极管正端时,二极管导通。
解法二:将二极管D 断开,求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可得同样结论。
11.计算图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D 。
设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UD=0.7V 。
解:将二极管断开,用戴维南定理。
1)求开路电压U OC5V 2k3k+–––++U 2k Uoc A BV kk kU V U U k AB OC 4)510(32210102=++-=-==2)求等效电阻R oA BRo Ω=+⨯=k kk kk R O 2.132323)画戴维南等效电路,求I D+–ABUoc Ro 1.2k Ω4VDI D Uoc +–ABRo 1.2k Ω4VI D+–0.7VmA kR V U I O OC D 75.22.17.047.0=-=-=12.整流二极管通常不允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以防管子损坏。
即使不损坏,管子也易发热,不利于正常运行。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整流二极管D 的反向击穿电压为100V ,定功耗为250mW ,外加130V 反向电压。
问该二极管是否会损坏?解:求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下的最大允许反向饱和电流I RmA VmWI R 5.2100250==求电路中通过二极管的电流ImA kI 310100130=-=由于I >I R ,所以该二极管可能损坏。
13.试分析如图所示单相全波整流电路:L )若整流二极管D2虚焊,输出电压uO 为多少? 2)如果变压器副边中心抽头虚焊,uO 为多少?3)若把D2的极性接反,能否正常工作?会出现什么问题? 4)若D2因过载而击穿,会出现什么问题?5)如果把D1和D2都反接,是否仍有整流作用? 所不同的是什么? 解:设)(sin 2V t U u ω=,则:1)电路工作在半波整流状态,u o =0.45U ;2)不论u 状态如何,D 1、D 2总有一个是截止的,所以u o =0V ; 3)不能正常工作,当u 处于正半周时,D 1、D 2将因短路而烧毁; 4)不能正常工作,当u 处于正半周时,D 1也将因短路而烧毁; 5) 仍能起整流作用,只是u o 的极性与图示相反。
14.图中的(a)和(b)为两种测量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电路。
为保证测量的精度,试问这两种电路分别适用于测量正向特性还是反向特性? 标出直流电源V 和测量仪表的极性,并确定电流表应采用毫安表还是微安表。
答:(a )图用于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因为二极管正向电阻小,而电压表的内阻大,电流表的内阻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将电压表与二极管并联后再与电流表串联。
又由于二极管正向接法时,电流较大,所以电流表应用毫安表,且直流电源和测量仪表的极性如图(a )所示。
(b )图用于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因为二极管反向电阻大,而电压表的内阻大,电流表的内阻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将电流表与二极管串联后再与电压表并联。
又由于二极管反向接法时,电流较小,所以电流表应用微安表,且直流电源和测量仪表的极性如图(b )所示。
A VV+++–––DR PVR PD+–AV++––(a) (b)15.如图所示为3AG25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当UCE= - 6V ,IB 分别从0.02mA 变到0.04mA ;0.04mA 变到0.06mA ;0.06mA 变到0.08mA ;0.08mA 变到0.1mA 时,动态电流放大系数β各为多少?当IB 等于0.02mA 、0.04mA 、0.06mA 、0.08mA 和0.10mA 时的静态电流放大系数β各为多少?解:过U CE = –6V 处作横轴的垂线交各特性曲线如图,查得I CEO =0mA 。
1) 求β值:I B 0.02mA~0.04 mA 区间5502.07.08.1=-=∆∆=B C I I β I B 0.04 mA ~0.06 mA 区间6502.08.11.3=-=βI B 0.06 mA ~0.08 mA 区间9002.01.39.4=-=βI B 0.06 mA ~0.08 mA 区间8502.09.46.6=-=β2)求β根据CEO B C I I I +=β得 BCEOC I I I -=β 将特性曲线查得的I B 、I C 、I CEO 的值和对应的β填入下表 I B (mA) 0.02 0.04 0.06 0.08 0.10 I C (mA)0.7 1.8 3.1 4.9 6.6 β35 45526166β5565908516. 某三极管输出特性如图所示。
已知ICM = 40mA ,U(BR)CEO=50V ,PCM = 400mW 。
试标出曲线的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过损耗区,并估算UCE=15V ,IC=15mA 时管子的β值和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