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酮体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尿酮体的检测方法
尿酮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尿试纸法和尿液酮体检测试纸法两种。
尿试纸法:将尿液滴在测试纸上,等待几秒钟后将测试纸与对照
色卡进行比较,根据色带的颜色变化判断尿液中尿酮体的含量。
该方
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家庭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但准确性有限,不能
作为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依据。
尿液酮体检测试纸法:将尿液滴在测试纸上,等待约15秒,根据
测试纸上的颜色变化读出结果。
该方法比尿试纸法更准确,敏感度和
特异性都较高,可用于医院、临床实验室等正规机构对糖尿病患者进
行尿酮体检测。
除了以上方法,血液中β-羟丁酸检测也能反映出体内尿酮体的含量,但需要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还可通
过测定血糖、尿糖、尿酸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在医学诊断中,通常会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的判断和评估。
尿酮体判定范围标准
尿酮体是一种在尿液中检测出的代谢产物,通常是指酮体和酮化合物,如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等。
尿酮体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人体脂肪代谢和饮食状况。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尿酮体判定范围标准:
1.负性:表示尿液中没有检测到酮体,即正常情况下的状态。
这意味着人体处于营养平衡状态,主要依赖碳水化合物供能。
2.微量/轻度阳性:通常定义为尿液中酮体的浓度在5-20 mg/dL之间。
这可能表明人体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脂肪代谢状态,可能由于长时间未进食或进行了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3.中度阳性:通常定义为尿液中酮体的浓度在30-40 mg/dL之间。
这可能表明人体已经进入较深的脂肪代谢状态,有可能是由于长时间进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糖代谢障碍。
4.高度阳性:通常定义为尿液中酮体的浓度超过80 mg/dL。
这可能表明人体处于极度的脂肪代谢状态,可能伴随着酮症酸中毒的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尿酮体的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运动、代谢状态和健康状况等。
因此,在解释尿酮体检
测结果时,需要考虑个体的整体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尿酮体实验报告原理尿酮体实验报告原理主要涉及尿液检测中尿酮体的分析方法。
尿酮体是体内在无糖分可利用的情况下,通过脂肪酸代谢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
尿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饥饿、酮症酸中毒等病症。
尿酮体实验通常有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分别是比色法和电化学法。
比色法是尿酮体实验中最经典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根据尿液中尿酮体与化学试剂作用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定性或定量测定尿酮体的含量。
常见的试剂有法拉胺试剂和乙酰乙酸试剂。
法拉胺试剂作用于尿液中的酮体,产生红色络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确定尿酮体的含量级别。
乙酰乙酸试剂作用于尿液中的酮体,产生紫色络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用于大致定量测定尿酮体的含量。
电化学法是尿酮体实验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尿液中酮体生成电流的大小来定量测定尿酮体的含量。
常见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有电化学焦磷酸和电化学酶法。
电化学焦磷酸法通过测量尿液中尿酮体在阳极上氧化释放的氧气用以定量尿液中酮体的含量。
电化学酶法是通过在电极上固定酮体酸激酶酶和二恶君酮反应酶来测定酮体和葡萄糖同时存在的尿液中的酮体含量。
无论采用比色法还是电化学法,尿酮体实验的基本步骤都包括样本采集、样品制备、反应进行、颜色评估或电流测量以及结果判定等。
尿酮体实验报告常常会对尿液中的酮体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测定,这对于糖尿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同时,尿酮体实验还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学习调节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指导依据。
总之,尿酮体实验报告原理主要涉及根据尿液中酮体与化学试剂或电化学传感器的反应来测定尿酮体的含量。
比色法和电化学法是尿酮体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它们在尿酮体检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所述是尿酮体实验报告原理的简要介绍。
尿酮体测定方法简介尿酮体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营养状态和代谢健康的方法。
尿酮体是由脂肪代谢产生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乙酰丙酮酸。
通过尿酮体测定,可以了解人体是否处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行糖尿病管理、脂肪氧化以及代谢疾病状态。
尿酮体测定方法方式一:尿液试纸尿液试纸是最常见的尿酮体测定方法,也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法之一。
使用尿液试纸可以在家中进行简单快速的尿酮体测定。
使用尿液试纸进行尿酮体测定的步骤如下:1.收集新鲜的尿液样本。
在清晨第一次尿液为最佳。
2.将尿液试纸的尖端浸入尿液中,等待片刻使其充分吸收尿液。
3.取出尿液试纸,将其平放在干燥的地方,等待指定时间。
4.观察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并与试纸包装上的参考色对比。
根据试纸上颜色变化的程度,可以判断尿液中尿酮体的含量,表明人体代谢状态。
方式二:尿酮体仪器尿酮体仪器是一种更精确且专业的尿酮体测定方法,通常使用于医疗机构和科研实验室中。
尿酮体仪器的使用步骤如下:1.收集新鲜的尿液样本,使用专用容器保存。
2.打开尿酮体仪器,按照说明书操作,将尿液样本倒入仪器中。
3.等待一段时间,仪器会自动进行测定和分析。
4.仪器显示出尿液中尿酮体的含量和其他相关数据。
尿酮体仪器通常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价格相对较高,一般需由专业人士操作。
尿酮体测定的意义尿酮体测定可以提供有关身体健康和营养状态的重要信息。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评估尿酮体测定可以评估人体是否处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状态。
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中,身体依赖脂肪作为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尿酮体。
通过尿酮体测定,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处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状态。
糖尿病管理尿酮体测定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和饮食,通过尿酮体测定可以判断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一种代谢紊乱),以及是否需要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代谢健康评估尿酮体测定可以评估人体的代谢健康状况。
正常代谢状态下,身体应能够合理利用葡萄糖和脂肪作为能源,产生适量的尿酮体。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了解酮体在尿液中的存在情况,以及分析可能导致尿酮体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酮体生成、代谢途径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酮体是机体在糖代谢障碍或脂肪不完全氧化时,肝脏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含量极低。
当机体糖代谢不足或脂肪代谢异常时,酮体在血液中积累,部分通过尿液排出。
本实验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尿液样本(新鲜)- 酮体检测试纸- 比色皿- 标准酮体溶液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混匀器- 酶标仪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绘制:- 将标准酮体溶液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 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加入相应试剂,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 使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尿液样本检测:- 取尿液样本,按照酮体检测试纸说明书进行操作。
- 将试纸浸入尿液样本中,取出后观察颜色变化。
- 将试纸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确定尿液样本中酮体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出实验所用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 mmol/L。
2. 尿液样本检测:- 实验结果显示,部分尿液样本出现酮体阳性反应,表明这些样本中酮体含量较高。
六、讨论1. 酮体生成原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糖代谢受阻,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酮体。
- 饥饿:长期饥饿状态下,糖类摄入不足,机体脂肪分解加速,产生酮体。
- 过度运动:剧烈运动导致能量消耗过大,糖类供应不足,脂肪分解增加,产生酮体。
2. 尿酮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糖尿病:尿酮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为患者提供治疗依据。
- 监测病情:对于糖尿病患者,尿酮体检测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辅助诊断其他疾病:尿酮体检测还可用于辅助诊断其他疾病,如妊娠反应、饥饿性酮症等。
尿酮体治疗方法文章目录*一、尿酮体治疗方法1. 尿酮体治疗方法2. 什么情况需要检查尿酮体3. 尿酮体是阴性还是阳性好*二、尿酮体偏高的症状*三、尿酮体偏高的原因尿酮体治疗方法1、尿酮体治疗方法当尿常规酮体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否为血糖过高所导致的,如果是,就要考虑糖尿病了,那就要积极进行检查治疗糖尿病,当糖尿病得到治疗,尿酮体也会相应降低。
排除糖尿病的因素,尿酮体高可能是因为饥饿或是长期营养不良所致,这时候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多摄取营养,多喝水。
作息不正常,睡眠时间不足也是导致尿酮体高的一个因素,这时候就需要多休息了,当恢复正常作息一段时间后,尿常规酮体也会逐渐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酮体高时不要吃高脂肪的食物,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更要注意饮食,否则会加重病情。
另外,如果是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导致的尿常规酮体升高,需要忌烟酒,并积极配合治疗。
2、什么情况需要检查尿酮体血糖超过240mg/dl;因各种原因停止治疗时;伤风感冒或身体不适;患感染性疾病;手术前后呕吐或胃部不适;妊娠极度紧张。
检测尿酮体的膜块中主要含有亚硝基铁氰化钠,或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主生紫色反应。
其对乙酰乙酸的敏感性为50-100mg/L对丙酮则为400-700mg/L,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
如果尿酮体在"++"或40mg/dl以上,应迅速到医院就诊3、尿酮体是阴性还是阳性好尿常规酮体呈阳性,就表示身体机能出问题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寻找病因并治疗。
如果是阴性,则表示尿液中未检测到酮体,表示身体是健康的。
在尿常规检查中,尿常规酮体以“+”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越多,表示酮体含量越高,病情也越严重。
当检查结果出现“+++”以上也就是强阳时,就需要特别注意了,这意味着糖尿酸中毒已经很严重了,容易发生中毒性昏迷,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尿酮体偏高的症状1、尿常规酮体偏高多表现为多尿、烦渴、乏力,紧接着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随有嗜睡、头痛、烦躁、呼吸深且快。
尿里出现酮体常见原因尿液中出现酮体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 长期禁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禁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减肥饮食)会导致体内储存的糖分不足,此时身体开始分解脂肪以提供能量。
分解脂肪生成的代谢产物之一为酮体,当体内酮体产生过多并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时,酮体开始出现在尿液中。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能正常被利用和储存。
当血糖过高并且细胞不能正常利用时,身体开始分解脂肪以提供能量,从而产生大量酮体。
过多的酮体在体内积聚会导致酸中毒,表现为尿液中酮体含量增加。
3. 妊娠剧吐:在怀孕早期,部分孕妇会出现剧烈的孕吐,导致食物摄入减少,体内储存的碳水化合物不足。
这会引发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出现尿液中酮体增多的现象。
4. 高脂饮食: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体内糖分供应不足,促使脂肪分解,从而产生酮体。
常见的高脂饮食包括糕点、肥肉、奶制品等,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尿液中出现酮体。
5. 长时间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身体劳累: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身体劳累会导致体内糖分快速消耗,此时身体为了补充能量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
如果运动过程中糖分不足并伴有脱水,体内酮体生成与排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尿液中出现酮体。
6. 碳水化合物吸收障碍:某些人可能由于胃肠道疾病或吸收障碍等原因,无法正常吸收碳水化合物。
这就会导致体内糖分不足,从而刺激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
7. 酒精中毒:大量饮酒会产生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引起的肝损伤可能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当血糖过低时,身体开始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形成大量酮体,最终导致尿液中酮体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尿液中出现酮体并不一定意味着出现了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如剧烈运动、长时间禁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尿液中出现酮体是正常生理现象。
然而,如果尿液中酮体的出现伴随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以排除潜在的疾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尿酮体和尿糖检查有什么意义
'不少家长不太重视
尿常规
检查中的酮体和糖,实际上这两项检查也很重要。
\r
\r
1、尿酮体\r
\r
酮体是人体内三种物质(乙酸乙酰、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在肝脏生成。
正常孩子尿中酮体含量非常少,尿酮
体检
查应为阴性。
\r
\r
尿酮体检查出现阳性,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活动加速,肝脏酮体生成增多,大量的酮体从尿中排出所致。
一般发生在:(1)孩子频繁
呕吐
;(2)因病长期未进食;(3)患有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
\r
\r
2、尿糖\r
\r
正常孩子尿糖定性检查应为阴性反应。
当尿中糖量出现“+”~“++++”时,称为尿糖阳性。
尿糖阳性时首先要考虑儿童糖尿病,此外,半乳糖血症、果糖或乳糖不耐受症、胱氨酸尿症、糖原累积症等
遗传
代谢病都可出现尿糖阳性。
还有一些疾病也可以导致尿糖阳性,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r
\r
还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的糖尿叫做暂时性糖尿。
一种是由于孩子吃了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等),特别是含葡萄糖的食物后出现一时性血糖及尿糖升高;静脉点滴葡萄糖,尿糖也会阳性。
另一种情况是在人体处在特殊应激状态下,如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大面积
烧伤
等,体内代谢异常状态下也可出现暂时性尿糖阳性。
\r'。
尿液酮体的反应原理是
尿液酮体的反应原理主要涉及酮体的产生与检测。
酮体通常指三种化合物:醋酮体、丙酮体和β-羟丁酮体,在糖饥饿、饮食摄入不足或糖代谢异常等情况下,机体将脂肪酸分解为酮体,供能使用。
尿液酮体的检测常用于糖尿病、饮食控制和体重监测等。
尿液酮体的反应原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酮体的产生和酮体的检测。
酮体的产生:
当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时,机体会通过脂肪酸的β-氧化代谢产生酮体。
首先,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经β-氧化分解为乙酰辅酶A,而后与胆固醇同合成醋酸酯。
接着,乙酰辅酶A与其他乙酰辅酶A反应生成醋酸,醋酸再与乙酰辅酶A发生酰基转移反应形成β-羟基丁酸。
最后,β-羟基丁酸被酸脱羟酶作用下脱羟生成丙酮酸,或者通过酮体酶的作用生成乙酮酸。
酮体的检测:
尿液酮体的检测主要基于酮体与硝普钠(Natrium Nitroprussidum)和碱性溶液反应产生颜色。
这是因为酮体所含的β-羟基丁酸容易被硝普钠氧化,而硝普钠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的化合物可与酮体产生特殊的反应。
当尿液中的酮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硝普钠与酮体发生反应,产生的化合物可通过比色检测或化学分析方法进行识别。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尿液试纸进行检
测,试纸上的感应剂能与酮体反应并改变颜色。
颜色的变化程度与酮体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判断尿液中酮体的含量。
总结起来,尿液酮体的反应原理涉及酮体的产生和检测。
酮体产生是由于体内糖供应不足时,机体通过脂肪酸的代谢将其分解生成酮体。
酮体检测则是通过酮体与硝普钠和碱性溶液的反应产生颜色,通过比色检测或化学分析方法可判断尿液中酮体的含量。
降尿酮的最快的方法降尿酮是很多人在进行减肥或者进行生活方式调整时面临的问题。
尿酮体是一种产生于身体代谢脂肪时的代谢产物,通常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进行长时间的运动后会出现。
尿酮体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过量的尿酮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甚至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因此,了解如何快速降低尿酮体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降低尿酮体水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调整饮食结构。
在日常饮食中,尽量减少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减少脂肪的代谢,从而减少尿酮体的产生。
此外,多摄入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有利于降低尿酮体水平。
其次,适量的运动也是降低尿酮体的有效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燃烧,减少尿酮体的产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的疲劳,反而会加重尿酮体的生成。
因此,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控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降低尿酮体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少代谢产物的积累。
合理的作息时间和饮食规律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平衡,减少尿酮体的生成。
最后,多饮水也是降低尿酮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保持尿液的稀释,从而减少尿酮体的累积。
总之,降低尿酮体水平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饮水,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尿酮体水平,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让大家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尿中的酮体是三种不同成分的总称,它们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他们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
正常情况下产生极少,用我们现行的常规方法检测不出,因此正常人通体定性试验为阴性。
但在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这时情况就比较不乐观了,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临床意义编辑
尿酮体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糖利用减少,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而引起酮症。
未控制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时,尿酮体检查极有价值。
应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
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而后者尿酮体一般不增高,但应注意糖尿病酮症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肾阈值增高时,尿酮体亦可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2)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如感染性疾病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腹泻、呕吐、饥饿、禁食过久、全身麻酸后等均可出现酮尿,此种情况相当常见。
妊娠妇女常因妊娠反应,呕吐、进食少,以致体脂降低解代谢明显增多,发生酮体症而致酮尿。
(3)中毒: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
(4)服用双胍类九糖药:如降糖灵等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可出现血糖已降,但酮尿阳性的现象。
尿酮体定性实验,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
一般用“加号”多少表示,但仪器测定的结果常用半定量的方式表达,见表“加号”与半定量表达结果的关系。
表加号与酮体含量的关系
加号方式mg/dL(毫克/分升)mmol/L(毫摩尔/升)
微量5 0.5
+ 151.5
+ + 40 3.9
+ + + 80 7.8
+ + + + 160 15.6
2酮体阳性编辑
1.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酸中毒时会出现强阳性(+++以上),此时应引起注意,易发生中毒性昏迷,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严重呕吐、腹泻、长期营养不良、饥饿、剧烈运动后。
3.妊娠妇女因妊娠反应而剧烈呕吐、子痫、消化吸收障碍等。
当你的身体不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时,就会动用脂肪分解产生能量,而此时就会出现一种叫做酮体的酸性物质,如果酮体在体内积聚太多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昏迷。
因此,糖尿病人尤其是1型糖尿病人应能够自我监测尿酮体,以便及时发现体内过度的酮体积聚。
下述情况下应测定尿酮体: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请自测尿酮体:血糖超过240mg/dl;因各种原因停止治疗时;伤风感冒或身体不适;患感染性疾病;手术前后呕吐或胃部不适;妊娠极度紧张。
*测定方法-自测尿酮体可用试纸法:
将试纸插入尿样品中。
按说明书要求等数秒钟。
将试纸与包装上的标准板比较。
记录测试结果。
注意:如果尿酮体在"++"或40mg/dl以上,应迅速到医院就诊
尿酮体检查:检测尿酮体的膜块中主要含有亚硝基铁氰化钠,或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主生紫色反应。
其对乙酰乙酸的敏感性为50-100mg/L对丙酮则为400-700mg/L,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
3注意事项编辑
在使用中就注意:①由于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酰乙酸更易受热妥解成丙酮;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及时送检,以免因酮体的挥发或分解出现假阴性结果或结果偏低;②干学法与酮体粉法灵敏度存在差异:酮体粉法对乙酰乙酸与丙酮的敏感性分别为80mg/L和100mg/L。
不如试带法敏感,故同一病理标本两面种方法可能出现结果的差异,分析结果时应特别注意;③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症,酮体的成分不同,即使一病人不同病程也可有差异,例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病命名中,主要酮体成分β羟丁酸,很少或缺乏乙酰乙酸,此时测得结果可导致对总酮体量估计不足。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反而使乙酰乙酸含量比初始急性期增高,易对病情估计过重。
因此检验人员必须注意病程发展,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