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教育史》

试卷(A B 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教学方法于次年输入我国。

2、1862年6月11日,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3、明朝自嘉靖后,连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事件。

4、______________作为西方列强文化侵略政策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

5、_________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6、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5分)

六艺教育22

两周国学、乡学、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所不同。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教无类32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阵,指导他的实践活动,是孔丘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将受教育范围扩大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性恶论73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因此在谈论人性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获得的品质区分开来。荀况的性恶论是其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稷下学宫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因齐国君主在稷下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其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同时是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与齐国政治息息相关。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91

《大学》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由低到高、

内涵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表达了儒家以教化手段的仁政、德治思想。《大学》以人的完善的过程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就是八条目。这逻辑程序反映出古代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三钢领八条目着眼于人伦,以个人道德和社会政治的实现为目的。

.吏师制度104

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采用了以法为教、以师为吏的教育政策。私学的禁止和“吏师制度”的执行,必然会在教育上出现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

文翁兴学111

汉朝除了在中央设立官学外,还在地方设立官学。蜀郡太守深感蜀地地方偏僻、文化落后,便选择下属10余人,到京师向博士学习,学成之后回到蜀郡,根据学绩情况给予不同官职。同时,在成都设立学官,在县属抽调年轻人作为学官弟子,跟随学官学习,毕业后委以一定官职。儒家思想很快在蜀地发展起来,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便是教育史上所称颂的“文翁兴学”。

章句之学114

汉朝经学教育中多采用章句的形式教学。章句实际上是经师教学所用的讲义。古籍本无标点段落,经师依照经文的顺序,进行短句并划分章节,然后逐字逐句的进行解说,这样边形成了章句治学,也可称为经说。章句之学和师法、家法的结合,严重地阻碍了学术的交流。不利于个性和智慧的发展。

三舍法229

大学三舍选查升补之法,简称三舍法。这是王安石改革大学最重要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为初入太学者,经考试合格入外舍肄业,为外舍生每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成绩获第一二等者,再依据平时行艺,升入内舍肄业,为内舍生。三舍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的质量和地位。

朱子读书法239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一生又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学248

明朝社学是设立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观雪。他招收8岁以上,15岁以下民间儿童入学,带有某种强制性。是对元朝社学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设立更普遍,数量更多,在教学方面更趋成熟,他作为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有许多新发展,官学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制度更趋完善,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相衔接的学制系统。

东林书院251

是明朝著名的书院之一,原位杨时讲学之所,后在此地建书院,也称龟山书院。他是当时一

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讲会制度化。他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他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也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

马礼逊学校301

马礼逊学校是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因纪念马礼逊而得名。其教育宗旨为“以学校或其他方法促进或者改善在中国之教育”。马礼逊学校是一所专门为华人开办的学校,她以丰富的西学课程充实了在此求学的中国青年,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形成了他们近代社会观念的基础。

洋务留学教育320

1860年洋务运动兴起后,为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学习先进技术,国内学堂存在诸多局限。于是,向国外派遣学生,便被纳入洋务计划。留学教育主要是派遣留美和留欧学生。他虽然规模小、人数少,但是这个教育走向世界过程最名副其实的一部,对这个教育现代化推进之功不可磨灭。

爱国女校357

爱国女校是中国教育会创办的著名革命学校。于1902年正式租校舍设立。1904年《爱国女校修订章程》提出以“增进女子之智、德、体力,使有以副爱国心为宗旨”,规定学习年限为预科3年,本科两年。其中本科分为文科和质科两部。

“五育”并举369

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庚款兴学353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多的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陪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得庚款发展留美教育。这一举动,被部分相关国家效仿,这就是所谓的“庚款兴学”或称“退款兴学”。

壬戌学制400

为了改革旧学制,1922年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之后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者“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国家主义教育394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其内涵为:1、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2、教育为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