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隋朝大运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历史隋朝教案1.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及隋朝的社会经济繁荣状况;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消亡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详细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消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展示人文精神的感染力,加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2.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朝的相关图片,如隋炀帝陵、大运河等,引导学生进入隋朝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兴趣。
2. 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 隋朝经济的发展与繁荣(1)原因: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4. 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征发几百万人。
(3)概况: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2千多公里;三地: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 科举制的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6. 隋朝的消亡隋朝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在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隋朝的历史概况,知道了隋朝的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以及隋朝消亡的原因。
同时,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的能力,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2-2列举重要人物、事件及影响;2-2-3从版图变化,认识历史趋势;教学要求:了解隋朝兴亡及隋统一的影响;了解大运河概况,知道其开通的影响;教学重点:大运河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基础知识:1了解隋朝的建立:时间、人物、地点、都城,年号开皇;2认识隋朝统一的影响;3了解隋朝大运河概况:一中心,两端点,四河段,沟通五水系;4开凿者,大运河开凿时间,特征,开凿目的;大运河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闻中介绍的是什么?针对这一话题,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带着问题学习)正文:一、认识大运河诞生的年代——隋朝(多媒体展示)隋朝统一前地图隋朝统一后地图图一图二比较两幅图上不同时期的隋朝版图,你能发现什么特点?请结合P87阅读卡知识,说说这一特点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设计意图:以图导论、论从史出)二、探迷大运河1、阅读P87内容,请同学到黑板,画出大运河的模样(要求画出大运河的四个方面的特征: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个河段,沟通五大水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体验大运河特征)2、思考:开凿大运河的时间、人物、原因,地位,结果;——隋朝兴盛3、思考大运河为什么能够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仅仅6年就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设计意图:通过2个思考,加深对大运河概况的理解)三、评价大运河史料分析(见P88页4则材料):备注:资料3 汴水,指连接黄河与长江的河道资料5 大运河申遗图1、大运河的修建实现了隋炀帝的愿望吗?你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2、有人说,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所致?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讨论,并由代表陈述观点。
3、你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设计意图:论从史出,加深对大运河作用的理解。
)板书:兴相互促进巩固统一利加强南北交通促进社会繁荣隋朝隋朝大运河弊沉重徭役导致亡战争、大兴土木、兵役、徭役等。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一、学习目标1.公元589年,中国再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贯通了南北,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大运河开凿的意义难点:隋统一的条件●三、教授新课1、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
① 的大融合, 的发展客观上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3)隋统一的条件③南方陈政权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 , ,主观上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运用得当(4)隋统一的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局面,继秦汉之后, 。
(5)隋的富庶:开皇年间,隋帝国, ,和垦田面积。
2、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①自古以来,②隋统一后,南北、、和需要加强③为了,必须加强对、的控制④ 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大运河的概况:: 教你记忆3+4+5=13个点:中心,北抵,南至4段河段: 、、、连接5大水系: 、、、、1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4、大运河开凿的影响:(1)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2)运河的通航促进了发展。
(3)历朝对运河不断、,使它持续发挥着 七年级历史教案; 的作用。
四、随堂练习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了解隋朝消亡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图片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大运河的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隋朝消亡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2.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绘画、诗歌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隋唐时期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学习兴趣。
二、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 隋朝的建立: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如北周的衰落、杨坚的政治才能等。
2. 隋朝的统一:讲解隋朝统一的过程,如隋文帝的军事才能、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
三、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1. 农业发展:介绍隋朝农业生产的进步,如耕作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2. 手工业繁荣:讲述隋朝手工业的发展,如陶瓷、纺织、金属工艺等。
3. 商业贸易:介绍隋朝的商业贸易状况,如货币的统一、市场的繁荣等。
1. 大运河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大运河建设的背景,如隋文帝的统一意志、交通不便等。
2. 大运河的修建:讲解大运河的修建过程,如工程规模、工程技术等。
3. 大运河的影响:分析大运河对隋朝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五、科举制的创建1. 科举制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创建的背景,如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等。
2. 科举制的实施:讲解科举制的具体措施,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3. 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隋朝以及后世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六、隋朝的消亡1. 隋朝消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隋朝消亡的原因,如隋炀帝的暴政、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等。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七年级历史教案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1)开皇之治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
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
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隋朝大运河学案教学目标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掌握大运河的概况及作用,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培养辩证唯物史观;感受中国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个人或小组合作):节目的排练、个人查找隋大运河开凿评价的相关资料。
一、运河由看了“南联百变大咖秀第一幕”,简单分析隋炀帝修建运河的目的。
二、运河图1、根据以下空白图,结合大运河开凿的原因,试想开通运河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运河线路,2号组员画图,1号组员做好上台展示的准备,同时要说出你们组这样设计理由。
2、自己动手,画出隋大运河示意图(体现三个城市、四个河段、五大水系)3、以小组为单位,编写隋大运河概况的记忆口诀。
4号组员做好展示小组的准备。
三、运河美在欣赏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大运河的作用。
四、运河议根据“变辩辨”节目所指定的六种角色,小组合作完成。
站在各种角色的角度对开凿大运河进行评价。
各人做好扮演角色的准备。
最后归纳总结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保护运河的倡议书,为申遗出一份力吧!(不少于400字)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独自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
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二)称呼倡议书的称呼可根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
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
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
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
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南联学校龙芳教学流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运河由、运河图、运河美、运河议、运河情几个环节。
情景导入引出运河由、小组合作探究运河图;师生共展领会运河美;角色扮演客观评价完成运河议;联系古今再续运河情。
(一)情景导入(运河由)以学生喜爱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百变大咖秀”导入。
学生表演,模拟隋炀帝早朝的一天,讨论运河修建事宜。
设计意图:设定角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活动探究1、运河图(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开凿的路线。
出示五大水系和三个城市的空白图,让学生联系运河开凿的目的以及我国地势特点,角色扮演工部尚书宇文恺,设计路线。
小组讨论后展示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阐述自己成果的能力。
(2)展示隋大运河示意图,对照小组所画的图,师生探讨合适的路线。
接着让学生动手画简单的示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对隋大运河概况的认识。
(3)设计小游戏,编写隋大运河概况的记忆口诀。
学生展示记忆方法,如顺口溜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使学生理解隋大运河概况的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巩固对隋大运河概况的记忆。
2、运河美学生展示PPT并描述这些精彩的图片。
我播放一段世博会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视频,并了解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是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东线大运脉,让学生认识到大运河从古到今对南北交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从直观上体会运河之美。
设计意图:把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大运河从古到今对我国南北交流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学生体会深厚悠久的运河文化,使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运河议走进南联百变大咖秀第三幕:变辩辨,引导学生变角色、辩影响、辨是非,思考大运河的历史功能。
引导学生得出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巩固了统治,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但开凿运河劳民伤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教学设计引言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连接了中国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背景、历史价值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分析、批判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认识它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现代水利工程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1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介绍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以及隋炀帝统一北方后修建大运河的原因和目的。
1.2 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过程:详细介绍大运河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艺,以及其中的主要工程和关键技术。
1.3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价值:解释大运河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文化交流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1.4 隋朝大运河的影响:分析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现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启示。
2.教学方法2.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运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师讲解: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教材,向学生介绍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历史价值和影响。
2.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讨论和展示隋朝大运河的相关问题。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大运河的工程设计、文化交流等。
2.4 学生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
三、教学评价1.问答评价:通过提问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2.小组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个人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3.个人写作评价:要求学生在教学结束后撰写一篇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作文,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023七年级历史教案2023七年级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隋朝大运河教学设计引言: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运河建设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隋朝大运河的重要性和影响,本文将介绍一个以隋朝大运河为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修建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隋朝大运河的修建状况,引发学生对大运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运河的作用和意义。
2. 探究隋朝大运河的建设(20分钟):教师讲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过程和影响。
并通过教材、图书和多媒体展示相关文物和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运河的规模和气势。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提问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深入探究。
3. 分组研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话题进行研究,如大运河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文化交流等。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并撰写短文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4. 研究报告与展示(20分钟):学生根据研究成果撰写短文,然后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展板或线上展示平台,让学生将研究成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互相提问和交流,加深对大运河的理解。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运河教学的感受,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今后教学设计的参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介绍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背景、修建过程和影响。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大运河的修建状况和规模,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分组研究:让学生参与到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4. 展示和交流:通过展示和讨论,促进学生对大运河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下册教案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的统一、隋炀帝开凿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2、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概况;讨论“大运河开凿以及通航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材分析1、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
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非常自豪的时代。
2、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而又极其重要的年代。
本课主要叙述了隋的统一和隋开凿大运河两个重要内容。
3、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4、教学难点:隋统一的条件。
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国古代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
特别回顾了南北朝的历史线索,导入“隋的统一”。
2、新课学习(1)、隋的统一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的疆域、隋的富庶隋的建立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对杨坚建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杨坚这一重要历史人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初一历史学科教案
课题:第一课隋朝大运河
一、教学重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二、教学难点:
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一、南北重归统一:
1、_______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_______,定都______。
2、______年,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南北。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1、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修的时间及皇帝:从____ _年起,_______征发几百万人开通。
3、运河的组成:隋朝大运河以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今北京),______(今杭州),
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全长两千多公里)
5、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我的家乡淮安在邗沟这一段上)
【目标展示】
了解大运河开通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作用
【新知研习】
研习1:隋朝的建立者、首都和南北重归统一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建立者:581年杨坚
首都:长安
南北重归统一的标志:589年隋朝灭掉陈
研习2:隋初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繁荣: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
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表现: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研习3: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1)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
(2)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引
导学生找到“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这句话,由“已知”引出“新知”(从新的情境和角
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3)利用《隋朝大运河》课件介绍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邗沟是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开凿大运河的概况。
使学生认识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
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
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
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
在“大运河的开通”部分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
教师在引导时可
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归纳总结】
最后,教师可利用本课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作全课小结:强调隋朝繁盛一时,但仅仅是繁
盛一时,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年)。
【巩固拓展】
了解我们淮安区漕运总督情况,进一步深化对大运河的认识
【预习指导】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______年,________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______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________,进入_____,建立唐朝。
3、李世民就是________,年号________。
二、“贞观之治”
1.政治上: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 _和善断大事的___ ___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为著名的谏臣。
2.治世局面的形成: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__________。
3.武则天的政绩
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
”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