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 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熹先生写的这首写景诗非常优 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了 在里面,我们把这样的诗也叫说 理诗。
他的诗能 用鲜明的形象 把抽象的东西 具体化,有的 诗寓意含蓄, 具有哲理。
•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 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呢?它和读书有着 怎么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 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 源源不断的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 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才能 使人(更加开豁,更加聪明)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用方塘来比喻 人的心智 ,。 “天光云影”好比 知识、智慧、学问 清澈的池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 影正如 人的心智能容纳万物,辨别事理 。
书本 ,“活水” “源头” 比喻 比喻新的知识 。源源不断的活 水能使方塘变得清澈,正如 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变得聪明 ______ 。
天光云影共徘徊
3徘徊:原指人在一个地方 来回慢步地走,这里是来回 摇晃的意思。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写景)
问 渠 哪得清如许 ? 为 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这样的诗, 试一试,你能填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 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 ,(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会有 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