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145.02 KB
- 文档页数:3
感觉:人通过眼和耳感觉到来自客观对象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感觉”。
认知地图: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到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
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
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唤醒: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心理对抗: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对抗。
习得性失助: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后,可能会导致习得性失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学习”认识到对环境的限制是无力改变的。
(负面影响)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反映个别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
领域性:它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求,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环境心理学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现代社会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人们痛苦地反思和深刻地检讨,逐渐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是何等的重要,这个空间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
于是,以人性为目标,以服务社会的宗旨,关心社会大众的居住与生活空间问题,科学家发现一条研究环境科学的路线,希望从进一步探讨心理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发现一个较准确的知识与方法,这就是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本世纪60年代后期才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是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规律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像古老学科那样易于为人们所熟悉。
由于人们研究侧重的角度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不相同,心理学界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领域,它是分析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上给予系统说明的领域。
而建筑学界认为,环境心理与心理学其它领域有明显的差异,环境心理学着重研究研究人与周围社会的、物理的环境关系,重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解决精神需要与存在的物质之间的问题。
他在继承与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环境设计上。
这是一门将心理学引进建筑或环境领域,形成一门跨两个或多个领域的边缘科学,是自然科学与建筑学等学科相结合的一项新理论。
简单地说,它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也有人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称为环境行为学的。
环境行为学要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ut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南博文城市再开发给生活空间带来变化深层的心理学解释:都市的精神分析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环境心理学将环境― 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又较其他心理学分支更侧重于应用研究,这两个特征使环境心理学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多样件、灵活性和首创性。
环境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对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们心理状况的分析可采用调查法,调查的项目包括环境现象信息、态度、价值和情感的信息,同时还包括个体生活和工作环境诸方面的真实情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可随机取样,也可有意抽样、混合抽样等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个别存在形式,进行长时间的感知,这可用现代仪器记录( 如录像、录音等)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测验法经常采用问卷式,即编制调查表,由被试回答.相关法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由于某些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原因,不能进行实验,就可用相关往来处理,环境心理学家往往利用相关度来预测人们行为的发展趋向。
实验法要求比较高,一般可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许多环境变量和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场实验是针对这个局限性而改进的方法,它能使研究者了解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并在模拟现实环境背景下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同时并用几种方法。
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具有多学科性的特点.它要从许多母学科中汲取某些知识。
例如,认知地图的研究要从格式塔心理学中汲取营养,环境― 行为研究要借鉴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儿童行为的研究则依赖于皮亚杰的理论……因此,环境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关系非常密切。
据此,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心理学实际上是对所有的心理学研究提供—种特殊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它对所有的心理学分支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环境心理学与社会学、工效学、生态学、人类学、园艺学、建筑环境控制学、环境保护与监测以及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联系。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一、引言环境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心理学旨在理解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并探讨个体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
二、概述环境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与自然和建筑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评价、使用和改变环境,以及这些过程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这门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等。
三、历史环境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知和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方面,但随着时间推移,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其他领域。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增加,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四、研究领域1. 空间感知和认知空间感知和认知是环境心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
研究者探讨个体如何感知和理解空间,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行为和情感。
例如,人们如何记忆路线、方向和位置,以及这些能力如何影响导航能力。
2.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环境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者探讨个体如何评价环境的各种特征,例如美观度、舒适度、安全性等。
这些评价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3. 环境压力和适应环境压力和适应是环境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者探讨个体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环境压力时,如何应对和适应。
例如,人们在嘈杂或拥挤的环境中会感到压力,而在自然环境中则会感到放松。
4. 建筑设计与健康建筑设计与健康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
研究者探讨建筑设计如何影响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例如,自然光线、空气质量和噪音水平等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健康。
五、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城市规划师可以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来设计更舒适、更安全的城市空间;建筑师可以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来设计更健康、更舒适的建筑空间;工业组织心理学家可以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生产力。
环境心理学名词解释环境心理学名词解释环境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结合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以探索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以及人们如何影响自然环境。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关了解和保护环境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结合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以探索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以及人们如何影响自然环境。
2. 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的客观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如室内和室外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如权力、文化、社会阶层等。
3.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由自然力量所造成的环境,包括气候,天气,地貌,植被,土壤等,都属于自然环境。
4. 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由人类制造的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公园,湖泊,森林,农田,工厂,设施等。
5.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环境,包括文化、社会价值观、文明、发展水平、社会机构、组织等。
6. 感知: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感知环境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感知。
7.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充分获得心理调节和改变,使自己能够和谐地生活在社会中。
8. 生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学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人-环境关系。
它不仅考虑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且还考虑了环境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9. 心理景观:心理景观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认知、情感和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看法和感受,也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心理印象。
10. 人-环境关系:人-环境关系是指人们与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们的思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又称为环境心理学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与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博学领域。
下面,我们将介绍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让您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一、环境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感?环境设计对人的行为和情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情感,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指的是室内空气质量、照明、温度、声音、色彩和空间等。
室外环境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涉及社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规划和设计,还包括气候、文化、历史和地理等方面。
研究表明,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与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室内照明变化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并且不同的颜色会诱发不同的情绪。
室外环境的设计也有很多的影响,例如,社区环境的安全性、社区生活的便利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如逛街、运动等,所以科学地设计和规划环境空间至关重要。
二、环境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环境心理学有助于为人们解决在真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环境心理学家可以帮助商业公司理解消费者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对不同产品的反应程度,这有助于这些公司更好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同时,环境心理学家还能在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上提供解决方案,比如通过环境改造同理和建立紧密的社区联系等方法,来降低社区暴力和犯罪率。
三、环境心理学在健康方面的应用人们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活动,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劣会带来许多健康问题。
有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室内空气的质量,来减轻室内生活带来的压力,从而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环境心理学可以支持针对身体不适的治疗,通过室内环境改变和氛围疗法,来治疗一些情感障碍和精神疾病等。
四、环境心理学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城市规划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通过科学的规划来调和微型居民族群与生态环境和谐,达到使城市更具条理感和人性化。
针对居民在城市环境中存在的健康问题,环境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改善环境的意见。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致力于研究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如何塑造我们个人。
该字段广义地定义了环境一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学习环境和信息环境。
直到1960年代后期,科学家才开始质疑人类行为与我们的自然和建筑环境之间的联系时,环境心理学才被完全认为是它自己的领域。
由于它的概念,该领域一直致力于一门学科,既开发价值导向和问题导向,优先研究,旨在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在追求个人的幸福感更大的社会中。
在解决涉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时,无论是全局的还是局部的,都必须有一个人性化的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人类将在什么环境下做出良好的反应。
该模型可以帮助设计,管理,保护和/或恢复增强合理行为的环境,在不满足这些条件时预测可能的结果以及诊断问题情况。
该领域发展了这样的人性模型,同时保留了广泛而固有的多学科研究重点。
它探讨了诸如公共财产资源管理,复杂环境中的寻路,环境压力对人类绩效的影响,恢复性环境的特征,人类信息处理等不同问题并促进持久的保护行为。
近来,除了社会和社会科学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以及对增长极限的关注再次出现,该领域也越来越关注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环境心理学这种多学科范式不仅表征了预期环境心理学发展的动力。
除了研究心理学家以外,它还一直是吸引其他知识流派的催化剂。
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景观设计师、政策制定者、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工作者和产品开发人员都已经发现并参与了这一领域。
虽然“环境心理学”无疑是该领域的最知名和最全面的描述,它也被称为人的因素科学、认知人体工程学、生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研究,人与环境的研究。
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建筑心理学、社会建筑、行为地理学、环境社会学、社会生态学和环境设计研究。
方向面向问题环境心理学是对环境与环境如何影响其居民之间关系的直接研究。
该领域的特定方面通过识别问题并通过识别所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来进行工作。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引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行为、情绪、认知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并深入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环境心理学的概述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心理体验,以及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塑造作用。
重要概念1.环境: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2.个体:个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儿童、成人、老年人,甚至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3.心理过程:指的是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内在心理活动。
研究范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中的一些主要领域包括:空间认知空间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研究表明,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个体的空间认知产生影响,比如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的差异会影响个体对空间的理解和导航能力。
相关研究方法•环境评估:通过对环境特征进行评估,了解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期望。
•行为观察:观察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移动路径和空间利用方式。
•认知实验:使用实验室实验方法,研究个体对空间的记忆和定向能力。
环境行为环境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研究发现,环境条件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室内装饰和色彩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研究方法•行为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找出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实地调查:对实际环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心理问卷:通过对个体主观反馈的问卷调查,了解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选择。
环境应激环境应激指的是环境条件对个体心理状态和生理反应产生的刺激作用。
研究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个体的情绪、压力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关研究方法•生理指标测量:通过监测个体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和皮肤电反应,评估环境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第一部分环境心理学导论第二部分环境的感知与认知第三部分环境中人的行为第四部分环境心理学与设计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是什么?展过程。
心理学(Psychology)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2000年前,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四种人格,之后古希腊的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用气质代替人格,形成四种气质。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
19世纪中叶,开始引入实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的韦伯,研究出著名的韦伯定律。
也叫阈限定律。
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4.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心理的产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
4.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
感觉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感觉就是心理诞生的标志。
5.心理学的分类(12大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司法与犯罪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
(普通心理学按照心理活动的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可分为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注意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智能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
(2)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学生姓名:岳海婷
学号:201309550060
专业、班级:2013级建筑学二班任课教师:钟文琪
提交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从环境心理学分析环境对人心理情感的影响
摘要:景观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和人们的心理情感关系是越来越大了,我们也越来越喜欢观众愉快的情感体验,改善环境景观规划很大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可以让人们的审美升华,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和文化精神的享受。
因此,景观环境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很好的调动人们的心理情感状态。
体现在不同的景观环境氛围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不同的需求,也可以让人觉得人性化景观空间设计新的不同的感觉,和满足人的需求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艺术魅力的景观空间环境氛围和人文的需求。
关键词:景观空间环境;心理情感;影响
1研究的目的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那里的风景是赋予生命和灵魂的意图,并通过一系列不同的空间环境景观环境来充分展示和演绎其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一些重要的部分,主要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尤其是情感心理学的影响。
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和链接的设计元素,用最直观的表达,可见性、空间感是第一步,体现了景观空间环境的物理特性;第二步是进入空间的意图,这是另一个属性的空间环境,精神和属性。
这两个属性“物化”和“人性化”更好的交换。
景观空间环境对材料的结构和形态变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景观设计的质量,设计服务的核心价值,关注人们的心理反应,尤其是情感反应密切相关的质量设计效果。
在设计一样设计主题的工作时,因为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的心理不同,设计出的景观空间环境所表现的情感,想法,理念也是不一样的。
2城市广场景观的研究
人们在城市广场活动呈现复杂的现象,跟具情况决定是有规律的还是随机性的,很难决定。
城市广场景观空间,如果表达的不是人与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因为它是一个函数的载体,信息的媒体,人们的行为,如果没有空间环境为背景,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下,产生是不可能的。
城市景观是一个“线”和“点”的两种类型的空间。
“线”作为指导,提供交通便利,帮助人们确定方向,寻找一条道路,它包括一系列的交通路线和交通网络,如街道、人行道、步骤,一条小巷。
“点”是指车辆路线和人保持距离的“节点”。
城市广场的空间“点”类型是最重要,城市广场是一个三维空间想象力的创造。
户外,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近大自然,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可以使思想、感情和智慧在开放的气氛中,可以减轻人际沟通中的情绪,消除疲劳,城市广场提供了人类在休息和户外活动的地方。
所需的空间不同的通信距离,环境条件是不同的,比如60厘米距离属于两个人之间的秘密空间,可能是身体接触,第三方通常自动离开这个范围内,以避免拥挤和焦虑。
大多数情绪理论研究者认为心理情绪反应会导致相应的行为,景观空间的设计形式,质地,颜色,符号,情感,表达了景观空间和舒适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目的与否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产生相应的行为。
3居住小区景观研究
在当今日益城市化,人们渴望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其最重要的不是选择最好的建筑材料,不是高档次的设施和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是设计师使用环境和心理的交互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在不同方向,最大化的改善环境的质量,提高居住区环境的活力。
尽管人们不同的年龄、性别、和身份对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不会改变,那就是“居民和他们的户外活动”。
居住区环境景观元素是精神文化包括环境,历史背景,特点等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互动,
形成一种独特的外部环境,由于居民活动在不同的地方,那么就会有不一样的要求,也会需要不一样类型的空间来进行活动,这些需求主要是表现在居民小区环境的道路环境,,植物种植的环境,环境小品,照明景观环境和水景等空间设施。
本能行为习惯,从本能的情绪反应,一个基本的人类的情感是一种乐趣和恐惧。
人性天生喜欢枝繁叶茂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看到好的的风景可以产生一种精神,从底部产生一个稳定的快乐。
与此同时,人们也将显示对某些刺激本能的厌恶,甚至恐惧,例如,噪音和污染等。
恐惧和欢乐的情绪决定了我们的审美取向,所以对于美丽的感觉,即是一种视觉艺术的反应,更是基于一种本能。
因此,人们总是喜欢定义适当的空间,让人们的视线无阻止,但不妨碍自己的眼睛和行动在环境中。
4康复中心景观研究
康复中心的设计离不开植物的景观设计。
,组成植物景观的元素是多种的,其中颜色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植物有不同的气味,不同的植物散发不同的气味,不同的气味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味道还可以实现医疗效果,如薰衣草舒缓的味道,迷迭香让人的心情清楚,松针可以让人缓解疲劳。
不同的气味不仅可以提高气氛,调节人们低沉的情绪、可以让人们的情感得到抑制,为心理创伤有一定的帮助。
人们对颜色有倾向性,从人们对不同颜色的不同反应中可以看出来。
我们喜欢选择常绿植物,和色彩鲜艳的花朵。
不同季节运用不同颜色的花朵构建一个充满魅力,美丽舒适的康复中心的户外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给人轻松舒适的感觉,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放松对病情的好转,身体的回复是极为有利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疗养也是十分惬意的。
这些美好的感受基本上是视觉提供给我们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花朵,各种高大的树木以及它们吸引来的昆虫,鸟类,等。
这些植物尤其是树木对构建美丽康复中心是十分重要的。
5结语
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和链接的设计元素,用最直观的表达,可见性、空间感是第一步,体现了景观空间环境的物理特性;第二步是进入空间的意图,这是另一个属性的空间环境,精神和属性。
这两个属性“物化”和“人性化”更好的交换。
神秘的景观环境,可变性和感官质量明显在空间组织、理解和使用,通过精神属性“人性化”的方式接受感知、理解和记忆,情感心理产生共鸣。
不同的物质环境给人情感心理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过表达和利用这些材料在不同的空间,景观环境发挥更深的含义和意义。
景观空间环境对材料的结构和形态变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景观设计的质量,设计服务的核心价值,关注人们的心理反应,尤其是情感反应密切相关的质量设计效果。
即使在相同主题的设计工作,因为设计师的情感心理学、景观空间环境显示人的主观意识、思想、情感会有很大的不同。
景观空间环境对人的影响情感心理学是一种理性思维,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趋势,结合自然生态景观空间环境,更加人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周长亮,张建,张吉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60-167.
[2]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原理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271-276.
[3]周官武,王正明.居住行为的庭院场所[J].石家庄铁道学院报.2002.15(8):129-132.
[4]凯瑟琳•蒂.景观建筑的形式与肌理[M].袁海贝贝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1-126
[5]任立生.设计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李友梅,刘春燕.环境行为学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