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第13课 明朝的统治巩固辅导九十四
- 格式:docx
- 大小:954.23 KB
- 文档页数:11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学案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
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自主学习】1.____年,刘福通发动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_______年,________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地方:废行省,设______。
在中央:废_____和_________,权分六部;把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3.明朝科举为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明朝的建立的背景、概况?探究点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探究点三: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特点?探究点四: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探究点五:如何评价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探究点六: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如果你是明朝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2.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A.废除行中书省B.发动“靖难之役”C.迁都D.执行削藩政策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合作探究】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当堂达标】答案见《明朝的统治》课件。
第七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主题概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明朝时期,国力一度强盛,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无法克服封建社会内在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潜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发生,强盛一时的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狂潮中土崩瓦解。
1644年,清军入关,结束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的王朝历史——清朝。
清朝延续了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的做法,设置了军机处,将封建君主制度推向顶峰,但与之相伴的是封建制度危机的不断深化。
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明初,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年郑和开启了下西洋之旅,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边患。
日本、荷兰、葡萄牙等国先后袭扰我国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最具代表性的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清政府加强了对西南西藏、东南台湾、北部蒙古和西北新疆的管理,建立了庞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然而盛世之下却隐藏着危机。
乾隆中期以后,封建制度的危机逐渐显现,清王朝自身发展的停滞与世界的飞速发展,使得强盛一时的大清王朝从盛世的巅峰跌落下来。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散发出熠熠光辉。
四大名著的问世,《红楼梦》的发表,无疑使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明长城、故宫等杰出建筑,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第13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指要】1.课标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2)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学法指导(1)了解明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八股取士的影响;(2)通过对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的表现。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治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反映的是( )A、军机处B、八股取士C、文字狱D、厂卫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乾隆年间,朝臣胡中藻的诗句中因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获罪被杀,株连九族。
下列历史现象与这一现象本质不同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明清帝国的更替【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是( )A、隋朝B、唐朝C、宋代D、明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
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①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③北宋——杯酒释兵权④明朝——改土归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选项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元世祖:“我创立了行省制,实行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C、明成祖:“我废丞相,设东厂,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D、雍正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归我掌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期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
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擒为“頑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
这反映明初( )A、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C、政府注重宣扬宗族自治的思想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以下是科举制度产生、发展、废除的脉络,其中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辛亥革命期间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3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经济与文化、明朝的对外关系以及明朝的灭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明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以及对外关系,从而深入理解明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唐朝的兴衰、五代十国的分裂等。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以及对外关系,掌握明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以及对外关系。
2.难点: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与明朝相关的历史图片、案例、文献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明朝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明朝的基本状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了解还相对较少,对于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
2.教学难点: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明朝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明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和外交状况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的统治。
2019年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明朝的统治课后练习七十第1题【单选题】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科举考试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历史教材一课中,有“废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三个子目。
该课的课题应该是( )A、元朝的建立和统一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C、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初,朱元璋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在地方上设立的机构不包括( )A、承宣布政使司B、土司C、提刑按察使司D、都指挥使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文化专制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
他抨击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设中书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成祖修建北京城的目的是( )A、明成祖起兵称帝前居住在此B、为了抵御清军入关C、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D、为了显示帝国力量的壮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吵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A、考试目的B、考试手段C、考试内容D、考试管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古代丞相制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相权威胁皇权B、国家统一的需要C、经济发展的需要D、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如图所示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明朝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时,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治川教版巩固辅导四十六第1题【单选题】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②锦衣卫③东厂④刑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材料所指始现于( )A、汉武帝统治期间B、元世祖统治期间C、明太祖统治期间D、康熙帝统治期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民主与科学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A、设立军机处B、实行八股取士C、制造文字狱D、设置厂卫机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历史教材一课中,有“废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三个子目。
该课的课题应该是( )A、元朝的建立和统一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C、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 )①胡蓝之狱的株连②廷杖制度的严酷③锦衣卫的无孔不入④文字狱的无中生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A、废除丞相B、开始实行八股取士C、执行削藩政策D、设锦衣卫【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类似于( )A、刘秀B、杨广C、李世民D、赵匡胤【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将下列事件和人物进行正确连接。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治川教版拔高训练第八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中国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到明朝时逐渐僵化,明朝科举制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B、形式多样C、诗词为主要内容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完明朝君权加强内容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有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 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成祖修建北京城的目的是( )A、明成祖起兵称帝前居住在此B、为了抵御清军入关C、为了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D、为了显示帝国力量的壮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废除在中国沿袭了1600 多年的丞相制度,将相权与皇权合而为一的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乾隆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 )A、司母戊鼎B、大雁塔C、锦衣卫印D、金奔巴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由甄子丹、赵薇主演的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出现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忽必烈B、朱元璋C、努尔哈赤D、皇太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于重刑”。
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加强君权,巩固统治B、废丞相,设三司C、设置三省六部制D、创立殿试制度【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新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治课后练习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对人才的摧残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A、锦衣卫B、内阁C、六部D、八股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隋唐的科举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B、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D、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是由甄子丹、赵薇主演的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出现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忽必烈B、朱元璋C、努尔哈赤D、皇太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A、加强中外交往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C、加强君主集权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A、考试目的B、考试手段C、考试内容D、考试管理【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1421年,明太祖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治川教版复习巩固三十七第1题【单选题】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民主与科学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朝的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 )A、朱温,1368年B、朱元璋,1368年C、朱棣,1421年D、朱熹,1421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C、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D、使古代的优秀文化不被遗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
该机构是( )A、中书省B、六部C、锦衣卫D、军机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B、钳制思想C、强化皇权D、改革科举【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
’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
’”判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作者批评的是( )A、秦朝的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明朝的八股取士D、清朝的“文字狱”【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第13课明朝的统
治巩固辅导九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者有甚于咸阳之郊”,意思是说八股取士(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文字狱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
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执行削藩政策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出现于唐朝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明成祖朱棣
C、“楚河汉界”源于秦末汉初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明朝
B、西汉明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明朝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中国前代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分解相权
B、分化地方行政权
C、文化专制
D、设特务机构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人物通过改变或兵变登上皇位的是( )
①李世民②赵匡胤③赵构④朱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吵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
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
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
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
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强化的过程,明清专制强化时期西方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四:“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其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材料三中明朝朱元璋为求“稳定”所推行的措施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清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简要概述该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历程及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那两个朝代开创的?
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图四中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
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存在哪一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从下图中人物的服饰上,你能判断出这是我国那个封建王朝的科举考生吗?
你能说出图中人物有悲有喜的原因吗?这实质上说明了什么?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