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项目系统及其成功性简析
- 格式:ppt
- 大小:274.50 KB
- 文档页数:11
摘要: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项目管理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本文从项目背景、项目目标、项目管理策略、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成果等方面,对三峡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项目背景三峡工程位于我国长江中上游,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重要工程。
该工程自1994年开始建设,2003年全面建成。
三峡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等组成部分,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二、项目目标三峡工程的项目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洪: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障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发电:利用三峡工程的水力资源,建设大型水电站,提高我国能源供应能力。
3. 航运:改善长江航运条件,提高航运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 生态: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项目管理策略1. 项目规划: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进行全面规划,明确项目目标、范围、进度、预算等关键要素。
2. 组织管理:建立高效的项目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 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5. 资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项目实施过程1. 施工准备:完成施工图纸设计、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工作。
2. 施工阶段:按照施工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进度。
3. 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4. 安全生产: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 项目验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三峡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五、项目成果1. 防洪:三峡工程建成后,有效控制了长江上游洪水,保障了中下游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发电:三峡水电站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为我国能源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第一篇: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利于弊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长江三峡工程由重庆到湖北宜昌市的巨大水利工程,造福了千万人民,是我国最大,最全面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虽然三峡水利工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不可能十全十美。
三峡工程也是同样。
我们先来看这项工程带来的好处:首先就是发电。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它缓解了我国的电力问题。
它的年发电量超过了900亿千瓦时。
缓和了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的问题,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再来说说三峡工程防洪的功能。
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止了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保证了下游数千万亩耕地和数千万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曾经在98年就抵抗了一次特大洪灾。
既然是水利工程,那么肯定也针对航运。
这项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从宜昌到重庆间600千米的川江航道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的问题。
使得长江两岸的人民交往畅通,使得长江真正成为了黄金水道。
那么接下来就来看弊端:先从小处的说起,当生存环境改变后,长江中甚至长江周边的动植物难免会有不适应。
上游水库的储水,水量变多后,对于到上游产卵的鱼就造成了影响。
大家都知道,白鳍豚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长江沿岸,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长江往来的渔船争多。
渔船往来平凡,船与鱼相撞的事故也会争多,甚至还导致一些不法船商非法捕捉白鳍豚,这导致了白鳍豚的严重减少。
其次,长江水流速度等的改变也会对周边的天气甚至是气候都会造成影响。
而且在堤坝的修建中还积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坝的周围,水的浑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对长江三峡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
甚至一些物种也因此灭绝。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造成了众多当地居民移民搬迁的问题,为了建设此工程,差不多113万人口要进行搬迁。
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用掉了大约400亿人民币,搬迁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问题,更要面临移民的精神问题。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的系统分析研究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施工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在该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规划中针对料场平衡优化、施工总进度和施工方案评审等所进行的系统分析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施工指导性。
1、概述三峡工程大江截流采用单戗立堵进占方式,戗堤位于上游围堰的下游侧,戗堤长907.46,顶宽25〜30m。
进占高程根据进占时的长江水位而定,后合龙高程为69m。
大江截流施工有以下主要特点:(1)右左两岸料源分布不均,右岸导流明渠过水后,截流基地成为孤岛;(2)截流时河床水深约60m,堤头坍塌严重;(3)截流工程量大,工期紧,持续高强度抛填,龙口段130m宽的20.83万m3要在5天内合龙,日平均抛投4.17万m3,日抛投7.58万m3;(4)截流进占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度要求分段实施,不得拖延也不得冒进。
由此可见,三峡大江截流工程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无论是从它的资源配置优化、总进度安排,还是从关键措施的采取和风险管理等各方面,都突出了大系统的特色。
在此,本文拟就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在施工组织规划中所进行的系统分析研究加以介绍。
2、料场平衡优化一线性规划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及二期上游围堰共需备料总量700多万m3,共设计5个料场或备料场,分布不集中。
由于各备料场的运距、存料质量、采挖条件等均不相同,因此,如何合理地规划、开采和选取备料,是关系到确保大江胜利截流的关键。
大江截流和二期上游围堰所规划的 5 个备料场分别位于船闸、上游引航道、刘家河下段、左岸上游截流基地和右岸截流基地。
顺序编号为1〜5号备料场,设计储量分别为150、30、301、84和108万m3,共计731.9万m3。
而根据需要从5个备料场中的取料量仅需438.06万m3。
因此,5个料场的备料量能满足要求。
但是,在 5 个已有的备料场中究竟要分别选取多少量才是优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
对此,需首先确定在保证质量、进度的前提下造价作为料场规划的目标函数(mi n Z),然后对各料场采、翻、挖、运的实际条件逐一进行综合单价分析,计算出5个料场的综合单价分别为a1〜a5。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一.三峡工程概况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
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2.1.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
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一、防洪(一)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1.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站相应流量不超过71 00~77 000立方米/秒,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5.0米,为避免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和154万公顷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池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
“两湖熟、天下足,”举世闻名,是一块宝地。
2.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约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不大于百年一遇的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 700立方米/秒,不启用分洪工程,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4.5米。
荆江市境遇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可不启用分洪工程,减少淹没耕地约6.4万公顷。
城陵矶地区,遇一般洪水可基本不分洪(洞庭湖水系各支流尾闾除外)。
遇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依照三峡水库不同的洪水调度方式,不同年份可减少淹没耕地3万~10.1万公顷。
3.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避免遇特大洪水时因荆江大堤溃决而威胁武汉地区的安全;同时由于提高了城陵矶以上洪水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地区分蓄洪区运用,可避免武汉水位失去控制。
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相应减少了城陵矶附近地区的分洪量,从而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武汉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同样道理,三峡水库对武汉以下地区防洪也是有利的。
4.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
洞庭湖地区,由于泥沙淤积,排洪出路不畅,现有湖区堤防虽不断加高,但圩垸防洪能力仍然较低,防洪战线长,高水位历时久,在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水系各河洪水来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前,湖区防洪标准很难提高,也无根本改善办法。
三峡项目可行性分析三峡项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将三峡水库、三峡大坝和三峡电站作为核心组成部分。
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因此进行可行性分析十分重要。
从经济角度来看,三峡项目有着诸多的经济利益。
首先,三峡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能力约为840亿千瓦时,为中国国家电网输送电能,提供了重要的电力支持,起到了续航的作用。
其次,三峡水库的蓄水能力可以有效调节河流水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应对干旱和洪水。
此外,三峡水库还可以实现集水调水,解决饮水问题。
总之,从电力、水资源等方面来看,三峡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
然而,在经济方面,三峡项目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难题。
首先,三峡大坝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由于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要根据河流水位情况来进行,会造成对下游航运、渔业、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者,由于三峡水库库容的增加,会对水库周边地区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包括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此外,电力对接与输电工程的实施也涉及到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所以在经济层面上,三峡项目有着可行性,但同时也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
从环境角度看,三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首先,三峡电站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三峡电站利用了可再生的水能资源,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三峡水库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生态退化、水质恶化等。
尤其是三峡蓄水后,水库周边的地质灾害频发,给下游地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环境方面,三峡项目的可行性需要在保护环境和最大程度利用水能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社会角度来说,三峡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峡大坝的修建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三峡电站的建设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
然而,三峡项目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长江三峡工程项目系统分析工程项目的系统描述(一) 工程项目的环境系统(一) 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二)工程项目的对象系统(三)项目的行为系统(四)项目组织系统(一)工程项目的环境系统工程项目的环境是指对工程项目有影响的所有外部的总和,它们构成项目的边界条件,主要体现在: 1.环境决定着对项目的需求,决定着项目的存在价值. 2.环境决定着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及它们的优化. 3.环境是产生风险的根源. 环境对于项目及项目管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的环境系统三峡水库是一个狭长的河道型水库。
三峡库区西起重庆巴县鱼洞镇,东至湖北宜昌三斗坪坝址;纵深长600余公里,宽度多小于1000米;岸线长2000多公里;水库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的宜昌、秭归、兴山、巴东以及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丰都、石柱、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主城区、江津市,共计20个县(区、市),总面积达5.67万平方公里。
其中,淹没陆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
三峡库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较多。
其中,水库泥沙淤积、水库诱发地震、库岸稳定性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等,都是举世关注的三峡库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
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一)气候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气候又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
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相对湿度夏季增大3%~6%,春秋两季增大1%~3%,冬季将减小2%。
篇名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介與影響結果作者陳怡萍。
國立二林工商。
綜高一甲壹●前言長江三峽位於重慶和湖北境內。
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總共約有6300公里,是世界的第三大河流。
三峽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的工程項目。
但是,也因此引發了移民、環境等許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這些問題,讓平常就熱愛自然環境的我,也產生了好奇與興趣,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便對於這項工程做了更深入的探討,也調查了一些影響與後果。
利用假日或空閒時間,上網查詢有關三峽工程的資料,在針對優點與缺點的地方著手,並做大致上的介紹與說明,最後,在根據這些資料給予我個人的看法。
貳●正文一、長江三峽大壩的工程簡介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在前期準備的基礎上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7年。
01.第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等。
02.第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等。
然而,導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轉向三期工程建設的重要標誌。
03.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進行的是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且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
到時候,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二、樞紐佈置樞紐主要建築物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
01.大壩位於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兩側為電站壩段和非溢流壩段。
水電站廠房位於兩側電站壩段之後。
永久通航建築物均佈置于左岸。
02.大壩大壩即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
設有23個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03.電站壩段位於大壩兩側,設有電站進水口。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
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由于三峡工程涉及面广,规模浩大,又有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在全国上下一片支持声中,也有表示反对的;有的则对大坝的安全问题、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等还有种种疑虑。
对于这一关系到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建设,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对三峡工程研究的深入和优化,无疑是有益的。
—、效益:三峡工程是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1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3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彻底解决了长江“中游水浅,上游滩险”的问题。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从构思到践行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
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
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工程的利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详细可分为以下三点:一.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二.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三. 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
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我们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其不利的一面。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冷静应对,科学决策,采取积极措施。
第1篇一、引言自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以来,我国在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项世界级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的项目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三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心得体会。
二、项目策划与组织1. 项目策划在三峡工程项目策划阶段,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工程规模、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
以下是我对项目策划的几点体会:(1)明确项目目标:在项目策划阶段,我们要明确项目的建设目标,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利益。
(2)科学规划:项目规划要充分考虑工程规模、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项目合理布局,提高工程效益。
(3)合理配置资源:在项目策划阶段,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项目组织在项目组织方面,我们坚持“党同舟共济、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原则,建立健全了项目组织机构,确保项目高效运转。
以下是我对项目组织的几点体会:(1)明确组织架构:项目组织架构要合理,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项目高效运转。
(2)强化团队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进度。
(3)注重人才培养:项目组织要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项目实施与控制1. 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我们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进度可控”的原则,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合同要求,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以下是我对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1)严格质量把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材料质量、设备质量的把控,确保工程质量。
(2)强化安全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3)优化施工组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组织,确保项目进度。
2. 项目控制在项目控制方面,我们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原则,加强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