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27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单元一:古代文明与亚洲风情- 文明起源与古代文明:提要古代文明起源的地区和标志性事件;介绍古代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 印度河流域文明: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点。
- 中华文明: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黄河文明的特点,以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技发明等。
单元二:古代希腊罗马与西方文明-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讲解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希腊神话,以及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 罗马文明与教的兴起:介绍古罗马的社会结构、军事制度、道路建设等;讲解教的起源、教义和影响。
- 西方文明的传播:阐述西方文明在艺术、文学、法律、科学等方面的传播,以及对东方文明的影响。
单元三: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介绍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人物及其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 的传播与发展:讲解的创立、基本教义,以及对科学、文化和社会的贡献。
- 伊斯兰文明的辉煌时期:详细介绍阿拉伯数学、医学、地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以及穆斯林学者的贡献。
单元四:近代欧洲的开启与变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概述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
- 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介绍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在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
- 近代科学的进展:阐述科学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以及科学思维的普及。
单元五: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 清朝的衰落与列强入侵:概述清朝的衰落原因,以及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侵略。
-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启蒙: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
- 北洋政府与五四运动:讲解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的汇总,同学们可以根据各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加油!。
第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西方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了呢绒、布匹,但是遭到了中国男耕女织社会会的排斥,严重滞销。
而中国向英国输出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1)人民群众的支持。
鸦片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人民群众坚决支持禁烟。
(2)皇帝的支持。
鸦片输入严重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3)林则徐的正确领导。
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及其在广东所做的战争准备等。
知识点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结合教材地图把握英国进军路线第一阶段:封锁珠江口——到——浙江定海——到——天津第二阶段:强占香港岛——到——厦门——到——定海——到——宁波——到——吴淞——到——南京下关江面2.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打败的原因。
(1)中国当时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实行的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
(3)旧时刀矛弓箭和抬枪抵挡不了英军新式步枪和大炮。
总之: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中战败得出的深刻历史教训,腐朽的封建王朝不是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手。
知识点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割让香港岛,危害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危害是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危害是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危害是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便利了外国工业品的倾销和对中国原料的掠夺。
注意:南京条约中的割地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割香港给英国。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问答题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和影响?时间:1840年6月;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②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影响: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条约指哪一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发动的国家、侵略者的主要罪行和影响?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发动国:英、法;(帮凶:俄、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战后的《北京条约》条约,把哪一地区被割让英国?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多少领土?其中哪一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割地: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领土150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东北60万平方千米。
5.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主要领导人是谁?为发动起义,他创立了哪一宗教组织?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了解)洪秀全;6.太平天国起义开始、正式建立政权、达到全盛、由盛转衰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过程:拜上帝会;金田村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失败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7.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起义过程中,提出了那些建国方案?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施政方案:《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资政新篇》(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改革方案,但未能付诸实践)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朝集团内部形成哪一派别?代表人物有谁?他们在怎样的口号下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内容、性质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奕(中央),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2.34.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解放南京(渡江战役):(1(2(3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C.实行耕者有其田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分析】本题以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着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经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故选:D。
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其中,在平津战役中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锦州B.徐州C.北平D.天津【分析】本题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为依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
【解答】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 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A.《四洲志》B.三民主义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2.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封建统治D.抵抗外国侵略3.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马克思用“海盗式的扩张”来形容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个观点的是()A.英法出兵占领天津B.清政府被迫增开天津为商埠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5.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C.《北京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相同之处有()①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②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③都为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④都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7. 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俄国割占我大片北方领土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8. 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9.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10. 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重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和拓展方面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点。
2.难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对本学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梳理,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学生整理本学期的历史笔记,准备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学期的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逐一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第一单元(1~3课)1. 在道光帝支持下,于1839年6月在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爆发于年月。
直接原因是。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签订时间是年月。
4.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社会变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开端。
5.第二次鸦片爆发时间是年月至年月。
(主凶)两国在(帮凶)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6.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著名的皇家园林。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热打劫,割占中国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其中通过《》割占领土最多。
8.1851年爆发的,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9.。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起义军称“”。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定都天京后,颁布了《》10. 使太平军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提拔、等一批青年将领11. 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第二单元(4~7课)一、填空题1.洋务运动开始时间:世纪年代。
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2.洋务派以“”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为口号,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
筹建了和三支海军。
兴办了新式学堂。
3.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年。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英勇献身,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壮烈殉国。
4.《马关条约》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强租、划分“”的瓜分中国狂潮。
美国提出“”的照会。
5.“”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6.戊戌变法发生在年,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
维新变法因发动政变,导致失败。
7.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这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8. 年6月,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一带打击敌人。
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壮烈殉国。
第三单元(8~11课)一、填空题1. 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1894年,孙中山在成立兴中会,提出了“”的宗旨。
专题01 鸦片战争知识梳理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经过:1840年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4.5.它损害中国的主权有: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是《天朝的崩溃》第二章的目录,本章论述的主题是()A.禁烟斗争的概况B.鸦片战争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原因D.维新运动的影响2.如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该浮雕反映了中国人民()A.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B.积极打击走私贩毒C.发动起义反抗清政府D.严厉惩治贪污腐败3.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近代历史上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始于哪个条约的签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鸦片战争前,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
此类读物()A.适应了对外通商的需要B.揭示了清政府腐败无能C.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D.体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5.“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B.洪秀全C.魏源D.张学良6.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
”材料中的“战争罪行”指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7.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你知道我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禁毒事件是下列哪一项吗?()A.虎门销烟B.第一次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公车上书8.凌波同学正在收听评书《百年风云》,书中说到“水勇们听到命令,立即行动起来,忙绞起闸门,把海水灌入坑内。
海水遇上生石灰,产生了高温,这大坑里就‘咕嘟咕嘟’开了锅啦!气泡连成片,浓烟冲上天,被销毁的鸦片随着海水流入大海,什么也剩不下了。
”他收听的回目应该是()A.灭威风洋商发抖显志气虎门销烟B.率军民加强防务守虎门首战告捷C.拒禁烟群魔乱舞顶妖风钦差执法D.牛栏岗引牛入圈平英团计平英军9.阅读如图所示《英国输华商品价值总量》曲线图(单位:英镑),导致19世纪50年代出现转折点的根本原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作用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民族工业的兴起10.“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 运用科学技术的领域:农业、水利、冶金、纺织、医药、建筑等。
2.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流派- 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提倡尊重家庭、重视教育、强调礼仪和道德。
- 道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强调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
-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和节约。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1. 中国古代的封建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
- 封建统治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工、商八个阶级。
2.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农业发展:黄河流域的农业发达,粮食种植技术提高。
- 商业与手工业:丝绸、陶器、铁器等商品生产逐渐发展。
- 贸易与交通: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三、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1.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政治制度- 封建主义的特点:领地制、宗法制和难民制度。
- 封建等级制度:教皇、君主、贵族、士绅、农民等。
2.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与科技- 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教的宗教影响力和文化传播。
- 教育与文化:修道院学校的兴起、大学的建立和古典文化的传承。
- 科技与农业:农业的改良和水力工程的发展。
四、中世纪欧洲的农业与城市1. 农业生产的变革与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三犁轮作制等的应用,提高了农业产量。
- 农地的制约: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和贵族对土地的控制。
2. 城市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贸易与商业:汉萨同盟的形成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 市民阶层的崛起:商人、手工业者和城市劳动者的组织与权益维护。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汇总,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知识整合》
一、屈辱史
趋势:
①范围规模:涉及地区越广,规模越大;;
②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华到“以华制华";
③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二、探索史(近代化探索趋势: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三个阶段,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
三、抗争史
(一)农民阶级的抗争
(二)爱国青年学生的抗争
(三)爱国官兵的抗争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的抗争)1894-1919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抗争)1919-1949
四、发展史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五)文学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