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20.71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我国移动图书馆未来发展前景摘要:本文从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入手,探索了我国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前景,我国移动图书馆未来将从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虚拟化向实用化转变;从数字化向VR化转变。
同时,也探索了我国移动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未来发展智慧化发展对策前言: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已经从固定的实用模式,逐步走向移动化与智慧化,逐渐的从全方位来满足人们阅读的需要。
移动图书馆在满足人们阅读需要的同时,不仅实现了智能化,进而又实现了智慧化,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以更为便捷、齐全、实用、智慧的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实现智慧化、全方位、更快速、更便捷、真实感更强、实用性更强。
一、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起步较晚,与数字化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最早开通移动图书馆的是北京理工大学,该大学于2013年在全国首家开通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手机服务平台,开启了我国移动图书馆的扉页,紧接着香港大学和上海图书馆也开通了图书馆短信服务业务,在2006年湖南理工大学又首家开通了手机图书馆,从此我国的移动图书馆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我国的移动图书馆主要的业务内容是图书业务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公共信息管理、馆藏信息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实现图书的信息与借阅归还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我国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手机短信服务模式,一种是WPA站点服务模式。
短信服务模式是所有移动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服务模式,WPA站点服务模式有六成的移动图书馆采用,短信服务模式对读者的要求不高,只有手机有收发短信功能便可以实现其服务功能,特点是简单、普遍、快捷;WPA站点服务模式对客户的终端接收器----手机相对要求较高,需要拥有可以联网的智能手机,要求有浏览器查看功能,特点是灵活、开发、兼容。
二、我国移动图书馆未来发展前景1、从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升,移动图书馆在业务所开展的服务智能化,而智能化是一种设定的固有模式,在服务中所提供的智能,都是预设好的,是机器的智能,无法实现人的智慧管理,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的推进,智能化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功能性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要。
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越来越难有时间去传统图书馆借阅书籍,因此移动图书馆服务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兴选择。
本文通过对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的分析和问题挖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和推进措施。
其中包括增加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内容,加强宣传推广以提高知名度,提升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等建议。
技术支持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平台和使用智能设备提供更便捷的借阅服务。
通过对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的讨论,展望未来移动图书馆服务将更加普及和便利,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阅读体验。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发展对策,现状分析,问题挖掘,推进措施,技术支持,结论1. 引言1.1 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服务形式,它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阅读方式。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现状分析,深入挖掘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推进措施。
技术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提高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图书馆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形式多样,包括移动图书馆车、数字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APP等。
这些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借阅需求,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些地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不够普及,部分人群尚未能享受到这项便利的服务。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内容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
一些移动图书馆服务缺乏个性化定制,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
一些移动图书馆服务在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改进。
2024年智慧图书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图书馆逐渐成为图书馆行业的新趋势。
智慧图书馆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对2024年智慧图书馆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
变革背景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服务效率低下、图书借还流程繁琐等问题。
智慧图书馆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机会。
智慧图书馆将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体验。
技术创新智慧图书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服务创新。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图书馆可以实现图书自动分类、智能推荐、个性化服务等功能,提升读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此外,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也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服务模式创新智慧图书馆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满足读者的需求。
传统图书馆通常需要读者亲自前往办理借书手续,而智慧图书馆则通过自助借还机、智能导航等工具,使借书和归还过程更加便捷。
此外,智慧图书馆还提供在线预约、远程借阅等服务,拓展了读者的服务范围。
市场发展情况智慧图书馆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智慧图书馆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为图书馆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并且也为图书馆业务相关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挑战与机遇智慧图书馆市场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需要不断推进和更新,智慧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技术的快速发展。
其次,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是智慧图书馆需要重视的方面,保障读者信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智慧图书馆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智慧图书馆可以更加便捷地与读者互动,实现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总结智慧图书馆市场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市场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图书馆将纸质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等数字化资源,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的资源。
2.社交和协作空间的建设:图书馆不再仅仅是藏书和阅览的场所,更注重提供社交和协作的空间。
图书馆中设置社交咖啡厅、兴趣小组、讨论区等,为用户提供交流和协作的机会。
3.开放式创新:图书馆越来越注重与创新机构、高校、孵化器等合作,推动创新和创业。
图书馆提供创客空间,为用户提供创新工具和设备,并举办创新活动、培训和讲座,鼓励用户创新思维和实践。
4.网络化服务:图书馆通过建设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用户可以在线查找图书、借阅图书、预约座位等,实现更高效的图书馆使用体验。
5.个性化服务:图书馆通过技术手段,分析用户的借阅和阅读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用户的需求推荐图书、定制阅读计划,增加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和满意度。
6.全球化资源共享:图书馆通过联盟、合作等形式,与国内外的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提供多样化的图书和文献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合作图书馆获取国外图书和文献,拓宽知识视野。
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新兴发展方向,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近年来,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发展策略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智慧图书馆的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与此同时,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研究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其概念与特点体现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
智慧图书馆,简而言之,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的新型图书馆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集合,更是一个集成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智能信息服务系统。
在智慧图书馆中,读者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图书馆员也可以借助智能系统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等,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智慧图书馆注重读者体验的个性化。
借助大数据分析,图书馆可以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还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通过数字化技术,图书馆可以将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来源和学习资源。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概念与特点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图书馆将在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趋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系统也随之展现出新的趋势和现状。
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改进,还在用户体验、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本文将对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趋势进行探讨。
一、技术方面的趋势1. 云端化: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数据存储和管理转移到云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便捷访问。
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2. 大数据应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读者借阅行为、阅读偏好等信息的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读者行为的深入了解,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资源推荐。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智能化地处理读者咨询、图书馆资源检索等工作。
通过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技术,读者可以更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二、用户体验的改善1. 多样化服务: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包括电子资源借阅、数字化阅览、在线咨询等,满足了读者在信息获取和学习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3. 移动化应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支持移动端应用,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便捷地访问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便利和普惠。
三、管理模式的变革1. 开放式管理: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管理模式,与其他图书馆、知识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2. 社区参与:图书馆利用新一代管理系统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开展读书活动、文化讲座等服务,促进了图书馆与社区的深度融合。
3. 数据驱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管理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了对图书馆资源、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和优化,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四、未来发展趋势1. 融合社交平台: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将与社交平台进行融合,通过社交化的交流和互动模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网上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刘景龙(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摘要]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信息与通讯硬件、软件技术的成熟,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上网卡进行娱乐、阅读电子图书新闻等,这就为内容提供商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图书馆作为内容提供商应看到时代的变革和巨大的商机,改变传统观念及经营模式,在传统模式上增加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功能,既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又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开拓出新的天地。
[关键词]数字时代;传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The Developm ent Trend of Online and Mobile LibrariesLIU Jinglo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the matur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ordinary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accustomed to using smart phones,tablet PCs and wireless network cards to recreate or read e-book and news,which creates a huge development space for the content providers.Traditional libraries,as content providers,should spot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the enormous business opportunities,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business model,supply on-line and mobile librarie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ones.By this means,they can further meet the social demands,and open up a new world for traditional libraries as well.Key words:digital age,traditional libraries,online libraries,mobile libraries,development trend[收稿日期]2012-04-05[作者简介]刘景龙(1953-),辽宁沈阳人,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8-04-08作者简介:余尚红(1976-),女,汉,陕西安康人,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方式探究。
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与发展研究余尚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2025) 摘 要:文章介绍了移动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及现状,指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国内移动图书馆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现状中图分类号:G 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8)14—0123—01 从2000年之后,我国开始试验性的推出移动互联信息服务在图书馆界,在最近几年陆续有开通移动互联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高等教育院校图书馆,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开通了移动服务的图书馆已经有数十家,从短信服务到w a p 服务再到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等服务方法,服务终端从智能手机、电子图书、平板电脑等,在日常生活中正在逐渐应用移动图书馆。
1 移动图书馆的基本介绍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源混乱不清的网络环境,真实度不明确的广告宣传,人们很难从网络中获取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然而普通图书馆的不便利和资源不完备不能充分的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移动图书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型服务系统是移动图书馆主打,现在发达的国际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是它所依靠的,使人们随时可以使用移动设备通过移动终端应用程序或者通过电脑等设备获取图书馆信息变得十分便捷,可以无视时间地点的去获取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现今,以w a p 为主,辅以短信息服务是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但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发展十分迅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超过w a p 和短信息服务。
2 移动图书馆的现状在我国,率先使用了移动技术服务的是以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与其它的大型图书馆,在此之后许多高等教育院校图书馆也开始提供移动技术服务。
这些服务主要包括短消息查询(书目信息、图书馆信息)、短信警报(预约到馆、图书到期)、查询书目WA P 等。
2023年智慧图书馆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模式,它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和服务化,为读者提供了高效、高质、多样化的服务。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智慧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分析智慧图书馆的行业市场。
一、市场规模智慧图书馆是一个新兴市场,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的数量还比较少,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我国图书馆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1757个,但智慧图书馆的数量还不到100个。
截至2019年,国家新建智慧图书馆超过100家,累计完成数字复制2800万册,提供在线阅读、数字资源开放共享、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服务。
未来几年,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
二、市场趋势1.数字化成为主流智慧图书馆是一个数字化的图书馆,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图书馆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数字化可以提供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率,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读者通过智能设备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趋势。
2.智能化正在加速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智能化的服务模式,智能化可以让图书馆更加高效地运转,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让读者感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
智能化包括了自动化、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让智慧图书馆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
3.开放共享成为趋势数字资源的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图书馆的开放共享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享受到优质的数字资源,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随着智慧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开放共享,会对社会形成更加广泛的生态效应。
三、未来发展方向1.更加注重互动性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不仅是提供一本书,更多的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互动、体验和分享。
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注重互动性,让读者在馆内可以享受到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趋势字数:2648来源:商情2015年11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特别是Android系统手机、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发展再加上iPad等平板电脑的逐渐普及,移动图书馆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议论的焦点。
移动图书馆在人们还没了解其运行方式和服务内容时就已经高速发展起来。
国内移动图书馆发展如此迅速,但是也表现出了研究与应用共同发展的特色。
移动图书馆将是人们未来生活中获取资料的必须品。
本文主要从国内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介绍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字】移动图书馆,信息,现状,发展趋势1移动图书馆的基本介绍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飞速,各种信息呈几何增长,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传统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计算机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产生了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是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型服务系统,它依靠目前的移动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再加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使用各种类似手机、E-Book、笔记本等移动设备来很方便地取得图书馆图书信息,能够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去查询、浏览信息,这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移动图书馆是由 Mobile Library翻译过来的词,最开始是指专门用来作图书馆的大型的设计有放置图书书架的交通工具,可供读者借出,空间相对比较大的车辆里还可让读者就坐阅读。
当时科技还不发达,信息也比较闭塞,图书馆发现不能只是固定于世,要行动起来,于是有了载有移动图书馆的交通工具,流动书车、送书赠书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开展起来。
这种方式很独特,方便、快捷、节约、灵活。
虽然移动图书馆比较受局限而且受众面比较窄,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条件,这也是比较高级最大限度的优质服务了。
现在这种图书馆服务依旧存在于某些偏远地区,满足了一部分基层用户。
但是现如今,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移动图书馆有了新的定义,并且成为了新时代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它依靠互联网,使用户进入图书馆访问资源数据信息,达到学习和获得资料的目的。
从各方面来讲,移动图书馆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2移动图书馆的产生与理论研究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在,图书馆服务也处于重大变革中,随着时代进入21世纪,无线网络、3G技术等移动网络的兴起,我国移动图书馆开始出现,并在2005 年的时候集中发展。
目前它的主要业务功能包括短信服务、WAP 网站等。
移动网络下的移动图书馆成为关注焦点,但是由于推广方式比较局限,普通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了解不多,使用也不多。
但是移动阅读的发展给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在国外,欧美、日本、韩国、芬兰等国作为主导国家,陆续推出移动图书馆计划。
例如美国的俄亥俄州图书馆、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英国的汉普郡图书馆,日本的东京大学图书馆,韩国西江大学图书馆,芬兰的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等。
这些移动图书馆的应用涉及到图书馆的信息查询、图书预约/ 催还/ 续借提醒、期刊搜索、图书目录搜索、图书馆引导视频、查询距自己当前位置最近的图书馆等问题。
方便了各用户,体现出人文主义。
除了图书馆以外,一些数据生产商和网络出版商也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导者,数据生产商会开发出许多新项目造福读者和用户,网络出版商也推出新的搜索界面来满足移动图书馆用户。
在国内,移动图书馆的兴起使一些大学图书馆(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和一些公共图书馆(如国家数字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分别依次推出自己的移动图书馆应用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包括短信提醒(图书到期/ 预约到馆)、短信查询(图书馆信息、书目信息)、查询书目 WAP等。
对于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处于什么状况的考察,我们是利用了中国知网对相关文献进行初步调查统计。
开始设定的检索条件为题名 = “移动”并且“图书馆”,或者题名 = “手机”并且“图书馆”。
在检索当天,共得到了相关文献 173 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包括151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包括5 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包括 17 篇。
我国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开始于 2004年,从 2008 年开始到现在论文数量得到大幅增加。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几年中这个领域会受到更多关注。
3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分析移动图书馆的产生是由于技术发展、图书馆服务理念变化等因素,同时与用户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也有密切的联系。
William Foster 结合用户的出生年代和环境,将用户群体划分为了以下 4 个类别:(1)普适的一代(1980 - ),他们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是嵌入到环境和日常工具中的设备,由于无线网络的产生,他们能够不受时间地点和方式的限制进行大量信息的获取与处理;(2)网络一代 /连线一代(1950 -1979),移动设备是他们的常用信息工具,移动交流和移动学习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3)年长的 IT 依赖者(1930 -1949),他们多是在自己家或者公司等场所使用信息设备;(4)银色冲浪者(意指 1949 年以前出生的年长的网络用户),他们使用的信息工具以图书馆和家庭电脑等设备为主。
这四类用户当中,网络一代、普适一代的年轻群体将成为移动图书馆的主导型用户,他们作为年轻一代,是移动设备的主要用户,也是需要大量数据资料的人群。
同时,手机用户一直持续增长,近年来数量众多且依旧持续增长的手机上网用户将成为移动图书馆的重要用户基础。
针对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调查显示,面对这许多种各式各样的服务类型,用户最期望的分别是:第一,通过移动服务进行图书预约和续借,第二,通过移动服务进行读者信息的查询,第三,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电子阅读器进行电子书的阅读和借阅,第四,通过手机在线收看或收听讲座,第五,用手机进行刷卡和支付。
(1)读者需求分析。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学生、教师、科研人员、普通图书馆管理员、高级图书馆管理员、图书馆高层决策人、供应商等。
我们将读者划分为本科生读者、硕士生读者、博士生读者、教师科研人员读者、图书馆内部人员读者。
不同等级层次的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也不一样,但是针对主要用户,基本功能(图书馆移动借阅、移动检索、移动阅读、移动参考咨询等方面)都应该涉及到,还需要开展一部分特色化的服务功能。
(2)图书馆工作人员功能需求分析。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移动服务系统的主要维护者,有普通管理员、高级管理员、高层决策者之分,任务各不相同。
他们也都是移动图书馆的用户,并且每个人都要对移动图书馆有很深刻的了解,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内容,都是移动图书馆不可缺少的用户。
(3)供应商功能需求分析。
供应商主要是为图书馆提供资源,他们希望能得到图书馆内部信息或是读者的深层信息,他们经常为了了解市场做调研,从而确定应如何向图书馆提供资源,达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4国内移动图书馆的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1)优点。
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能够使用户及时获取到需要的信息资料,与传统图书馆比较来讲,更加节省用户时间,减少了用户浏览不需要的信息而浪费时间。
移动图书馆还能整合用户信息,为日后每个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图书馆提供有效帮助。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移动图书馆所包含的海量数据会推进社会的发展,推进人类的进步。
(2)缺点。
首先,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覆盖率低,只有少部分高校和城市拥有。
其次,服务模式比较单一,只有短信服务和WAP网站服务。
再次,技能培训之后,我国需要尽快培养符合要求的能够胜任移动图书馆工作的人才。
最后,不够重视用户体验,太依赖开发商。
用户是第一位的,想要达到更好发展必须依赖用户,使用用户所留下的信息资源,并做出合理正确的分析。
(3)发展前景。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还不完善,以后的发展还需要服务对象扩大化、服务模式复合化、服务功能生活化、移动信息利用素养与技能教育深入化、用户体验专业化、建设行业成熟的客户端系统等等。
移动图书馆毕竟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需要改善的方面还很多,虽然发展前景很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但是也要考虑到现实情况,依据用户需求和适应时代的脚步,开展新活动使移动图书馆能够广泛为人们所接受。
5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推广及改进方法(1)服务推广。
首先在校园中推广。
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大力度宣传,同时开展用户的培训活动。
在学校里通过宣传栏、图书馆门前、图书馆主页标识等体现移动图书馆服务。
还要走到用户中间,推出并介绍移动服务,用图解、说明、印发小册子或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等方式来向用户宣传,这样可以加深用户对移动服务的了解。
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不定时开展讲座,加强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教育与培训。
因为读者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自身素质等不同,针对本科生、硕博士生,需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针对老师,可采取深入院系,一对一地提供针对性服务,首先要服务那些更倾向于使用移动图书馆同时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他们通常对这项服务比较有兴趣而且更容易接受并经常使用,一方面在该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其次在社会上推广。
在公共场所,例如广场、超市等休闲场所进行宣传。
全方位地详细地向人们介绍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方法,使大家确实体会到其中的便捷和乐趣,更容易使移动图书馆服务得到推广和宣传。
一系列移动图书馆服务活动也需要举办,一方面能够推广移动图书馆这种新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读者和图书馆的沟通。
我们能够通过移动图书馆的资源使用数据和来自媒体网络等不同层面来看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的效果,为能更好地去开展移动服务奠定基础。
(2)改进方法:1、增加电子资源数量,尽量满足用户需求。
2、最大限度完善移动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功能,同时增加个性化服务。
3、注意信息资源的分类整合,使检索更快捷。
4、设置专门的移动服务参考咨询小组,随时提供咨询,并且定期开展多样化的咨询方式。
6结论。
移动图书馆为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影响甚至改变了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
移动图书馆将作为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获取知识更加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