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农牧文化的交融
- 格式:ppt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37
《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和战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情况。
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
了解岳飞,能说出他的突出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们共同缔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教学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
教学方法阅读法: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观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法:从问题入手,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身观点,同学间交流、分享。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有关宋辽、宋夏、宋金关系的资料;与岳飞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先考考你们。
我们每天都坐在椅子上课,这椅子可是我们的大功臣呀!那么大家知道椅子的来历吗?生:是从胡人那里传进来的……师:对,椅子是古代西域少数民族适应游牧生活的产物。
西域民族经常迁徙,在草地上露宿时为了隔潮,就做了一些活动支架类的用具,平时合起来驮在牛背上,到了水草茂盛的地方宿营时,就打开这些支架,可坐可卧。
后来在汉朝皇帝的倡导下,使用椅子的风气盛行起来,经过能工巧匠的不断加工改造,发展成后来形形色色的椅子,成为不可缺少的家庭用具。
人们从席地而坐到普遍使用椅子,是文明的提升,也是民族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产物。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民族之间的交流、学习一直在持续。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3456782019-08-17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3456782019-08-17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3456782019-08-17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一课时——农牧文化的交融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介绍了五代十国后至元朝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更替的大致概况。
其中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战与和以及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5课时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宋元时期政权并立及其更替概况;知道“澶渊之盟”、岳飞等基本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相互影响)。
过程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难点——农牧文化交融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法:搜集、分析、运用历史信息,思考、讨论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间相互交流、分享。
五、教学活动建议:导入新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在宋元之前,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主要表现,以此导入宋元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高峰;或者教师可以举一些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趣味性的例子导入。
澶渊之盟:1、通过地图,看宋辽政权的分布,简要介绍契丹族的情况,了解澶渊之盟的背景。
2、引入有关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兴趣。
3、组织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澶渊之盟的性质。
4、可以从澶渊之盟的作用说明宋辽之间的战与和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途径之一。
宋夏、宋金关系:1、通过地图了解政权分布情况,简要补充党项、女真族的知识。
2、以岳飞的抗金事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但要注意中华民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