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
- 格式:pptx
- 大小:19.03 MB
- 文档页数:22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板块构造学说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在板块构造学说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1. 地球外部由多个板块组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外部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板块之间通过板块边界相互连接。
2.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边界,分别是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或拉伸形成的边界;转换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相对滑动的边界;扩张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发生拉伸形成的边界。
3.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分别是构造运动、转换运动和扩张运动。
构造运动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挤压或拉伸形成的运动;转换运动是两个板块之间相对滑动的运动;扩张运动是两个板块之间发生拉伸形成的运动。
4. 板块构造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主要原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构造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主要原因。
板块之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导致地壳的变形和地质活动,如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火山的喷发等。
5. 板块构造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密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构造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密切。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会导致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研究板块构造对于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6. 板块构造与地球演化的关系密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构造与地球演化的关系密切。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是地球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历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地球外部由多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边界和运动,板块构造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主要原因,板块构造与自然灾害和地球演化的关系密切。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演化,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板块运动【预习速填】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在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着。
(3)一般来说, 地壳比较稳定; 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的地带。
3.板块运动形式及产生的结果4.两大火山、地震带:地带和地带。
【自我检测】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③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板块的内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读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四个板块中,示意非洲板块的是( )A.甲B.乙C.丙D.丁3.现代测量数据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地中海最终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蒸发强烈B.板块张裂C.板块碰撞,发生挤压D.填海造陆4.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以每年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
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是(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D.板块相对运动的结果5.世界主要山系以及主要火山、地震带位于( )A.大陆内部地带B.板块内部地带C.板块交界地带D.大洲交界地带6.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发生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B.美国旧金山大地震C.日本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D.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易错易混答案【预习速填】1.大陆漂移说2.(1)板块(2)六大板块运动(3)板块内部板块与板块交界(4)板块交界3.张裂海洋山脉4.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自我检测】1.D2.B3.C4.D5.C解析: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大洲之间的交界地带不是同一个位置,板块内部与大陆内部亦不相同,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
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
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
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讲授新课】一、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
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一)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成因:内力挤压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①从形态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②从新老关系看: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③从地貌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3、地形倒置(外力充分侵蚀后)成因:外力作用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②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4.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背斜①石油天然气: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②隧道: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③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向斜①地下水:底部低凹,易汇集地下水,承受静水压力。
②探矿: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煤、铁等保留较好。
(二)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2.分类: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
(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①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②如果断层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地垒(相对上升岩块):断块山或高地(华山、泰山、庐山)地堑(相对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断块山1.概念: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