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应按键原理

感应按键原理

感应按键原理
感应按键原理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基本原理

◆Silicon Labs 现提供一种可侦测因触摸而改变的电容的方法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基本原理就是一个不断地充电和放电的张弛振荡器。如果不触摸开关,张弛振荡器有一个固定的充电放电周期,频率是可以测量的。如果我们用手指或者触摸笔接触开关,就会增加电容器的介电常数,充电放电周期就变长,频率就会相应减少。所以,我们测量周期的变化,就可以侦测触摸动作。

具体测量的方式有二种:

(一)可以测量频率,计算固定时间内张弛振荡器的周期数。如果在固定时间内测到的周期数较原先校准的为少,则此开关便被视作为被按压。

(二)也可以测量周期,即在固定次数的张弛周期间计算系统时钟周期的总数。如果开关被按压,则张弛振荡器的频率会减少,则在相同次数周期会测量到更多的系统时钟周期。

Silicon Labs推出的C8051F9xx微控制器(MCU)系列,可通过使用芯片上比较器和定时器实现触摸感应按键功能,连接最多23个感应按键。而且无须外部器件,通过PCB走线/开关作为电容部分,由内部触摸感应按键电路进行测量以得知电容值的变化。

◆以Silicon Labs的MCU实现触摸感应按键

利用Silicon Labs其它MCU系列,仅需搭配无源器件,即可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方案。与C8051F93x-F92x方案相比,唯一所需的外部器件是(3+N) 电阻器,其中N是开关的数目,以及3个提供反馈的额外端口接点。C8051F93x-F92x 之外,Silicon Labs其它MCU系列可直接连接12个开关,或者通过外部模拟多路复用器连接更多开关。

设计触摸感应按键开关

因为我们要侦测电容值的变化,所以希望变化幅度越大越好。现在,有三个主要因素会影响开关电容及变化幅度。

?PCB上开关的大小、形状和配置

?PCB走线和使用者手指间的材料种类

?连接开关和MCU的走线特性

我们测试了下图中这12种不同开关。目的是为了发现开关的形状尺寸会如何影响开关的空闲和被接触的状态,还可以发现哪一种开关的空闲电容最大,就不容易被PCB上的寄生电容而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区域中的开关越大且走线越多,则此开关的闲置电容便越高。图中的环状开关具有最低的电容,所以当开关动作时,可显现最大的电容相对变化。

◆开关的形状尺寸会如何影响开关的空闲和被接触的状态

由于开关上方的材料种类,会影响闲置电容和电容的变化率。我们还测试了玻璃、有机玻璃 Mylar聚酯薄膜、ABS塑料和FR4玻璃纤维,这几种不同材料。我们发现,尽可能使用最薄的材料,使电容变化极大化。而且,建议使用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例如玻璃,以增加开关的绝对电容。

总结

Silicon Labs的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优点很多。首先,只需要很少的微控制器开销(overhead)。设计一个开关仅需443字节码空间,每多增加一个开关仅需多增加额外的 1字节。硬件资源只需要一个比较器和定时器。还可以采用高效率算法,让微控制器可以进入低功耗模式,并能定期唤醒以侦测开关动作。总体只占用低于 0.05% 的CPU资源。

其次,没有外部硬件开销。可以将开关走线直接连至MCU端口管脚,无须其它外部的反馈电阻器或电容器。

而且芯片配置也很简单。无论开关使用为何材料,完成都很容易。另外,按键的侦测,不易受到噪声和供应电压的影响。不受50/60 Hz噪声的影响,也不需要精密电压源(VDD)。

常见问答 (摘自2008年12月Silicon Labs在线座谈中的问答环节)

电容式感应按键电路设计流程及要点

电容式触控技术在厨房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有几年了,例如在烤箱和煎锅的不透明玻璃面板后面采用分离按键实现。这些触摸控制键逐渐替代了机械按键,因为后者具有使用寿命短、不够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有在面板上开孔安装按键的相关成本,图1是

电容式感应技术原理示意

图。

电容式感应技术由于具有

耐用、较易于低成本实现

等特点,而逐渐成为触摸

控制的首选技术。此外,

由于具有可扩展性,该技

术还可以提供其它技术所不能实现的用户功能。在显示屏上以软按键方式提

供用户界面,这通常被称为触摸屏。

触摸输入滚动/指示功能器件,例如iPod 音乐播放器上的点击式转盘,这类器件在消费市场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正在逐渐出现在更多的消费设备市场。 有两种基本类型的滚动器件:第一种是绝对报告类型,提供直接位置输出报告;另外一种是相对类型,这类器件提供用来增加或减少某个值的直接报告。

使用电容式感应的IC 设 计感应开关电路板与其它电路的开发流程略有不同,因为电容式开关的设计上会受到机构与其它电路设计上的影响,会有比较多的调整程序,所以需要一个比较复杂 的开发流程,现就以出道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Quantum ”产品的开发流程及要点介绍给大家,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下图是开发流程图: 1. Step 1:机构设计:

图1:技术原理示意图。

a.面板的材质必须是塑料,玻璃,等非导电物质。

b.在机构设计阶段同时也必需设计操作流程,以选择合适的产品,如果是

按键的产品,要考虑是否有复合按键的设计,或是综合滑动操作及按键操作等,如果是以滑动操作的产品,就必须考虑是否需要切割出按键。

c.由于感应电极与面板接触点之间不能有空隙,所以机构设计上必须考

虑将感应验路板直接黏贴在外壳面板的内侧,以及考虑面板的组装方式。

d.同样的,感应电极与手指之间不能有金属层夹在中间,所以面板上不可

以有金属电镀及含金属超过15%的喷漆等会形成导电层的设计。

e.如果必须电镀或高金属含量漆,请在按键区域的边缘保留一圈不要电

镀或喷漆,用以隔绝其它感应开关。

f.如果面板是有弧度而非平面,可以利用软板、弹簧、导电橡皮等导电

物将感应电极延伸到面板上,并在面板内侧制造出感应电极,如果面板与感应电极之间有空隙也可以用这个方式填补空隙,或加厚感应电极区域的面板。

g.机构设计的外壳厚度会影响感应电极的大小,所以必须先完成机构设

计,才能接续开发流程。

h.如果感应电路板后面有大片金属或电路板,必须保留若干空隙,以避

免灵敏度降低或干扰感应电极,如果是金属板,金属板必须接地,空隙保留至少0.3mm以上,如果是电路板,尽量减少高频电路经过,并保留至少1.0mm的空隙。

i.有上述状况的感应电路板,虽然保留了足够的间距,最好能将感应电

极再加大,以利后续调整灵敏度的步骤。

j.感应电极可以用电路板铜箔来做,亦可以采用FPC软性电路板,ITO 蚀刻,ORGACON印刷,银漆印刷,石墨(CARBON)印刷等导电物质。

2.Step 2:决定感应电极的尺寸:

a.依照机构设计的面板厚度决定感应电极的最小尺寸,面板厚度1mm时

感应电极最小3mm直径的圆,面板厚度7mm时感应电极最小10mm直径的

圆,在机构及电路板空间的允许下尽量将感应电极加大。

b.感应电极最小不可以小于1/3个手指的面积。

c.注意感应电极附近是否有金属螺丝或铁板等大型金属物,如果有,必

须将金属物接地,并再加大感应电极的面积,以避免灵敏度降低。

d.如果在感应电极中开孔加装LED,必须加大感应电极以弥补开孔所损失

的面积,所以增加的感应电极面积至少必须相等于开孔的面积。

e.感应电极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是尽可能采用圆形或方形,如果必须利

用所有的空间来增加感应电极的面积,尽量避免将感应电极设计成狭长

的形状。

3.Step 3:感应电路板电路设计及布线:

a.电路设计以IC规格书内的范例电路为基础即可。

b.必须利用稳压IC(VOLTAGE REGULATOR)来确保QUANTUM IC的电源是干

净没有噪声的。

c.感应电极附属的电阻与电容要尽量靠近IC,如果是双面板或是多层板,

在电阻与电容的下方尽量避免通过高频线路,铺设地线,或是比较宽的线路。

d.如果是单层板,感应电极附近不要有高频线路,其它线路也尽量远离感

应电极及其联机。如果选用的IC有AKS功能,请尽量采用此功能以减少邻近的感应电极互相干扰。

e.如果没有开启AKS功能,在感应电极及其联机之间加一条地线,也可

以减少邻近的感应电极之间的互相干扰,地线必须放置在邻近的两个感应电极的中央,线宽不要超过两个感应电极间距的1/5,或是用地线将感应电极及其联机围绕隔开,但是原则上围绕的地线离的越远越好。

f.从感应电极的附属零件到感应电极的之间的线路以最小线宽来铺设即

可,感应电极的联机与其它线路至少间距线宽的5倍以上,感应电极的联机与另一个感应电极的联机之间的距离则是越远越好,最近距离为线宽的2倍以上。

g.如果无法达到联机之间的间距,最好在线与线之间用一条地线作隔离,

用最小的线宽来铺设地线即可,线距采用一般安全间距。

h.从感应电极的附属零件到感应电极联机最长不要超过30cm,感应电极

的的线路可以经过感应电极的下方,避免围绕在其它感应电极的周边。

i.感应电极联机的下方尽量避免通过高频线路,铺设地线,或是比较宽

的线路,如果难以避免,尽量以交错通过,其它线路尽量不要与感应电

极联机平行。

j.如果确实需要减少来自感应电极下方的干扰而需要铺设地线的话,不要铺设整片实体的地线,用网格状铺铜,网格1.27mm以上,网格线用最

小线宽来布线,同时要注意网格边线不要与感应电极靠的太近。

k.人体的自然电容量约5pF~30pF之间,布线的最终原则就是不要超过人体自然电容量的最小值5pF。

4.Step 4:测试电路板:

a.这个阶段主要是测试电路板的布线是否正确,感应动作是否正常。

b.在此阶段只需要大概的调整灵敏度,不需要精确调整,因为当电路板装

入机壳之后会再变化。

c.测试时必须特别注意电路板的放置,测试电路板不可以直接放在桌面

上,也不可以在测试按压时有晃动的现象,理想的测试环境是黏贴上面

板或与面板相同厚度及材料的替代面板,再加上橡胶脚垫架高电路板,

同时可以稳固电路板。

d.测试的电路板必须没有跳线,如果有跳线,必须是与感应开关电路无关

的,而且不可以经过感应IC及其附属电路,也不可以在感应电极附近。

e.如果测试不良,进入Step 4-1确定不良原因,如果用手直接触摸感应

电极可以正常动作,可以确定为灵敏度不良。

f.如果感应开关会自动触发,或触发后很久才释放,先检查电源是否稳

定,如果电源是稳定的则可能是过度灵敏,将Cs电容数值减少降低灵敏

度再测试。

g.如果是属于布线不良或布线错误,回到Step 3重新布线。

h.只要将灵敏度调整到不会有不稳定或不动作的现象就可以进入下一阶

段再调整灵敏度。

5.Step 5:装入机壳内:

a.感应电路板装入机壳内测试是必须的步骤,可以是手工机壳,试模机

壳最好是量产机壳,机壳外部的印刷及喷漆必须与量产时的漆料相同。

b.机壳内的组件必须齐全,最好其它电路板都已经安装妥当,且可以接上

电源工作,其它电路板工作正常与否无关紧要,只要可以测试按键动作

即可。

c.测试阶段可以用一般无基材双面胶黏贴,但是正式量产建议采用3M

468MP或NITTO 818无基材双面胶。

6.Step 6:测试灵敏度:

a.适当的灵敏度是手指轻轻接触到面板,感应开关有动作发生,如果需

要用很大的力气按压面板感应开关才有动作,或是手指还未接触到面板

感应开关就有动作,是属于灵敏度不良的状况。

b.Cs电容数值加大可以提高灵敏度,数值减少是降低灵敏度,必须注意,

不同的IC会有不同的数值范围限制,请参考IC规格文件。

c.提高灵敏度并不等于增加感应距离,在设计初期一定要确定面板的厚

度,感应电极的面积一定要足够。

d.个别的感应开关会因为位置的不同,受机构或其它组件的影响不同,所

以灵敏度的调整是每一个感应开关个别进行的。

e.理想的灵敏度可以根绝感应开关的误动作,增加ESD测试的耐受性。(已

经测试通过25KV)

7.Step 7:确定BOM

a.到这个阶段才能完全确定BOM并进入试产及量产。

b.与感应相关的电阻及电容建议采用SMD组件,电阻没有特殊要求,一般

±10%误差的即可,电容建议采用X7R误差在±10%以内的组件。

ed2k://|file|%E5%A4%A9%E5%9C%B0%E4%B9%8B%E9%97%B4我违规,举报我!|838778229|98C30A185096BC703195C9F979815F8F|

天地之间

ed2k://|file|%E9%AB%98%E6%A0%91%E4%B8%89%E5%A7%90%E5%A6%B9___%E5%8F %B6 %E5%80%A9%E5%BD%A4mp3我违规,举报我!|70880583|341DC84D6F20DAB975386C8E3A96F57B| 高树

ed2k://|file|%E6%9C%89%E5%A3%B0%E8%AF%BB%E7%89%A9.-.%E9%87%91%E9%B3 %9E %E5%B2%82%E6%98%AF%E6%B1%A0%E4%B8%AD%E7%89%A9.%E5%8F%B6%E 5%80%A9%E5%BD %A4%E7%94%9C%E7%BE%8E%E6%92%AD%E9%9F%B3%E7%89% 88我违规,举报我!|1110495259|c021193961bbfdacd53c9cb345840833|h=V AUTGRGYLH2PT664QVLBM75PJ2CN DHEV|

金麟岂是池中物全集

触摸感应按键设计指南

触摸感应按键设计指南 张伟林 2009-12-09 sales@soujet.com http://www.soujet.com

1. 概述 对触摸屏与触摸按键在手机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介绍,对设计的经验数据进行总结。达到设计资料和经验的共享,避免低级错误的重复发生。 2. 触摸按键设计指导 2.1 触摸按键的功能与原理 2.1.1触摸按键的功能 触摸按键起keypad 的作用。与keypad 不同的是,keypad 通过开关或metaldome 的通断发挥作用,触摸按键通过检测电容的变化,经过触摸按键集成芯片处理后,输出开关的通断信号。 2.1.2触摸按键的原理 如下图,是触摸按键的工作原理。在任何两个导电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电容,电容的大小与介质的导电性质、极板的大小与导电性质、极板周围是否存在导电物质等有关。PCB 板(或者FPC )之间两块露铜区域就是电容的两个极板,等于一个电容器。当人体的手指接近PCB 时,由于人体的导电性,会改变电容的大小。触摸按键芯片检测到电容值大幅升高后,输出开关信号。 在触摸按键PCB 上,存在电容极板、地、走线、隔离区等,组成触摸按键的电容环境,如下图所示。 Finger Time Capacitance C

2.1.3 触摸按键的按键形式 触摸按键可以组成以下几种按键 z单个按键 z条状按键(包括环状按键) z块状按键 单个按键 条状按键块状按键 2.1.4触摸按键的电气原理图如下:

在PCB板上的露铜区域组成电容器,即触摸按键传感器。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芯片,芯片经过检测并计算后,输出开关信号并控制灯照亮与否。灯构成触摸按键的背光源。 2.2 触摸按键的尺寸设计 按键可以是圆形、矩形、椭圆形或者任何其他的形状。其中以矩形和圆形应用最为普遍,如图所示: 通常在按键的中间挖空,使PCB下方的光线可以通过挖空导到PCB上方,照亮LENS上的字符。根据ADI公司的推荐,按键大小尺寸如下表: 按键的挖空尺寸与按键的大小相关,如下表

触摸式按键的原理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的MP3都采用了触摸式的按键,带给消费者“飞”同寻常的操作体验,例如苹果公司的iPod系列,魅族公司的mini系列,台电的C280、新品T39以及微星的8890T。 这些触摸式操作的MP3在按键上的最大的区别是有些是只有轻轻点触就有反应并伴着或红或蓝的背光点触式触摸键,有些是要在按键上滑动才可以选择菜单而且没有背光的滑动式触摸键。 这些差别的原因是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触摸式按键可分为两大类:电阻式触摸按键与电容式感应按键,即滑动式按键和点触式按键。 ●电阻式按键 电阻式的触摸按键原理非常类似于触摸屏技术,需要由多块导电薄膜上面按照按键的位置印制成的,因此这种按键需要在设备表面贴一张触摸薄膜。电阻式触摸屏一直由于其低廉的价格而深受厂商的喜爱,但是由于导电薄膜的耐用性较低,并且也会降低透光性,因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家所抛弃。 ●电容式按键 电容式触摸按键主要是为了克服电阻屏的耐用性所提出的,电容式触摸按键的结构与电阻式的相似,但是其采用电容量为判断标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IC控制的电路,该电路包括一个能放置在任何介质面板后的简单阻性环形电极组件,因此,按键的操作界面可以是一整块普通绝缘体(如有机玻璃一般材料都可),不需要在界面上挖孔,按键在介质下面,人手接近界面和下面的电极片形成电容,靠侦测电容量的 变化来感应。温度,静电,水,灰尘等外界因素一般不会影响,界面没有太多要求,可以加上背光,音效等,靠人手感应,整个界面没有按键的存在,便于清洁,让产品在外观上更加高档美观,由于按键没有接点,使用寿命也是非常的长久,一般来说是半永久性。

根据其原理,该按键对外观工艺方面有一些特别的要求: 1、因为按键和lens是一个整体,而按键又必须透光,所以整个Lens必须是透明件,所以一般就是用PMM A或PC; 2、Lens上不能有金属件或者带有金属效果的喷漆,以免影响按键的灵敏度; 3、按键必须做的足够的宽大,做小了很容易产生误操作。因为它不像机械式的按键,只要避免联动就可以了,它只要感应到了就产生动作。另外还要考虑到打电话的时候,按键正好贴在人脸上,也会有感应动作,需要相应的方案解决; 4、因为是一大片Lens,所以必须考虑Lens的工艺,一般为正面IML,因为背面肯定有结构。这就限制了Lens上的一些开孔的大小和Lens的厚度要求。 另外,在按键的结构上还要考虑感应PCB的贴装方式对感应效果、整机装配的影响以及按键符号的透光的解决方案。

单片机实现触摸按键

感应按键电路分析 感应按键电路分析: 感应按键是刚刚在电磁炉上运用的一种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使电磁炉易清洁,防水性能好。目前在电磁炉上用的感应按键主要有天线感应式及电容式,我们目前用的是利用人体电容的电容式感应按键 感应按键原理如下面的图式; 感应按键电路包括信号产生、信号整形2个单元:首先由信号产生单元产生约几百KHz的高电平占空比约50%的信号;然后信号整形单元对所产生的信号进行整形,整形过程类似于开关电源工作过程;最后将信号送至MCU 的AD口。 当有人体靠近感应按键时,将会形成一个对地的电容在信号整形的高电平期间分流一部分电流,致使整形后的信号下降,并在人体离开前一直维持在下降的电位上;而当人体离开后,整流后的信号又会上升到原来的电位水平。 由于存在电路耦合及寄生电容,所以一般用下降沿和上升沿来识别感应按键的响应动作。

*************************************************************************************************** *************************************************************************************************** *************************************************************************************************** *************************************************************************************************** *************************************************************************************************** *************************************************************************************************** *************************************************************************************************** ************************************************************************************************** 原理图:示意图1,按键AD每个单独检测,不用切换

单片机矩阵键盘设计方案

1、设计原理 (1)如图14.2所示,用单片机的并行口P3连接4×4矩阵键盘,并以单片机的P3.0-P3.3各管脚作输入线,以单片机的P3.4-P3.7各管脚作输出线,在数码管上显示每个按键“0-F”的序号。 (2)键盘中对应按键的序号排列如图14.1所示。 2、参考电路 图14.2 4×4矩阵式键盘识别电路原理图 3、电路硬件说明 (1)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P3.0-P3.7端口通过8联拨动拨码开关JP3连接到“4×4行列式键盘”区域中的M1-M4,N1-N4端口上。 (2)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P0.0-P0.7端口连接到“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何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对应着a,P0.1对应着b,……,P0.7对应着h。 4、程序设计内容 (1)4×4矩阵键盘识别处理。 (2)每个按键都有它的行值和列值,行值和列值的组合就是识别这个按键的编码。矩阵的行线和列线分别通过两并行接口和CPU通信。键盘的一端(列线)通过电阻接VCC,而接地是通过程序输出数字“0”实现的。键盘处理程序的任务是:确定有无键按下,判断哪一个键按下,键的功能是什么?还要消除按键在闭合或断开时的抖动。两个并行口中,一个输出扫描码,使按键逐行动态接地;另一个并行口输入按键状态,由行扫描值和回馈信号共同形成键编码而识别按键,通过软件查表,查出该键的功能。 5、程序流程图(如图14.3所示) 6、汇编源程序 ;;;;;;;;;;定义单元;;;;;;;;;; COUNT EQU 30H ;;;;;;;;;;入口地址;;;;;;;;;;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03H RETI ORG 000BH RETI ORG 0013H RETI ORG 001BH RETI ORG 0023H RETI ORG 002BH RETI ;;;;;;;;;;主程序入口;;;;;;;;;; ORG 0100H START: LCALL CHUSHIHUA LCALL PANDUAN LCALL XIANSHI LJMP START ;;;;;;;;;;初始化程序;;;;;;;;;;

电容式触摸按键解决方案模板

电容式触摸按键解 决方案

电容式触摸按键解决方案 一、方案简介 在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移动手持终端等大容量、高可视性产品的应用中,触摸按键已被广泛采用。由于其具有方便易用,时尚和低成本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开始从传统机械按键转向触摸式按键。 触摸按键方案优点: 1、没有任何机械部件,不会磨损,无限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2、其感测部分能够放置到任何绝缘层(一般为玻璃或塑料材料)的后面,很容易制成与周围环境相密封的键盘。以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 3、面板图案随心所欲,按键大小、形状任意设计,字符、商标、透视窗等任意搭配,外型美观、时尚,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种金属面板以及各种机械面板无法达到的效果。其可靠性和美观设计随意性,能够直接取代现有普通面板(金属键盘、薄膜键盘、导电胶键盘),而且给您的产品倍增活力! 4、触摸按键板可提供UART、IIC、SPI等多种接口,满足各种产品接口需求。 二、原理概述 如图1所示在PCB上构建的电容器,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实际上只是PCB上的一小块“覆铜焊盘”,触摸按键与周围的“地信号”构成一个感

应电容,当手指靠近电容上方区域时,它会干扰电场,从而引起电容相应变化。根据这个电容量的变化,能够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近或接触该触摸按键。 接地板一般放置在按键板的下方,用于屏蔽其它电子产品产生的干扰。此类设计受PCB上的寄生电容和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检测系统需持续监控和跟踪此变化并作出基准值调整。 基准电容值由特定结构的PCB产生,介质变化时,电容大小亦发生变化。 图1 PCB上构建开放式电容器示意图 三、方案实现 该系列电容式触摸按键方案,充分利用触摸按键芯片内的比较器特性,结合外部一个电容传感器,构造一个简单的振荡器,针对传感器上电容的变化,频率对应发生变化,然后利用内部的计时器来测量出该变化,

电容式触摸按键设计指南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Design Guide October 16, 2008 Copyright ? 2007-2008 Yured International Co., Ltd.1YU-TECH-0002-012-1

(3) (3) (5) (9) (11) (11) (17) (20) Copyright ? 2007-2008 Yured International Co., Ltd.2YU-TECH-0002-012-1

Copyright ? 2007-2008 Yured International Co., Ltd.3 YU-TECH-0002-012-1 1. 2. ( ) 3M 468MP NITTO 500 818

Copyright ? 2007-2008 Yured International Co., Ltd.4 YU-TECH-0002-012-1 3. 4. Front Panel Sensor Pad Sensor Pad Electroplating Or Spray Paint Nothing

Copyright ? 2007-2008 Yured International Co., Ltd.5 YU-TECH-0002-012-1 1. (FPC) ITO (Membrane) ITO ITO ( 10K ) FPC ITO MEMBRANE PCB

Copyright ? 2007-2008 Yured International Co., Ltd.6 YU-TECH-0002-012-1 2.ITO LCD ITO ( 10K ) 3. 1mm 8mm ( 8mm X 8mm ) 1mm 8mm X 8mm 2mm 10mm X 10mm 3mm 12mm X 12mm 4mm 15mm X 15mm 5mm 18mm X 18mm ( ) 196.85 mil (5mm) 0.254mm(10mil) 2mm 5mm 2mm

感应按键原理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基本原理 ◆Silicon Labs 现提供一种可侦测因触摸而改变的电容的方法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基本原理就是一个不断地充电和放电的张弛振荡器。如果不触摸开关,张弛振荡器有一个固定的充电放电周期,频率是可以测量的。如果我们用手指或者触摸笔接触开关,就会增加电容器的介电常数,充电放电周期就变长,频率就会相应减少。所以,我们测量周期的变化,就可以侦测触摸动作。 具体测量的方式有二种: (一)可以测量频率,计算固定时间内张弛振荡器的周期数。如果在固定时间内测到的周期数较原先校准的为少,则此开关便被视作为被按压。 (二)也可以测量周期,即在固定次数的张弛周期间计算系统时钟周期的总数。如果开关被按压,则张弛振荡器的频率会减少,则在相同次数周期会测量到更多的系统时钟周期。 Silicon Labs推出的C8051F9xx微控制器(MCU)系列,可通过使用芯片上比较器和定时器实现触摸感应按键功能,连接最多23个感应按键。而且无须外部器件,通过PCB走线/开关作为电容部分,由内部触摸感应按键电路进行测量以得知电容值的变化。

◆以Silicon Labs的MCU实现触摸感应按键 利用Silicon Labs其它MCU系列,仅需搭配无源器件,即可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方案。与C8051F93x-F92x方案相比,唯一所需的外部器件是(3+N) 电阻器,其中N是开关的数目,以及3个提供反馈的额外端口接点。C8051F93x-F92x 之外,Silicon Labs其它MCU系列可直接连接12个开关,或者通过外部模拟多路复用器连接更多开关。 设计触摸感应按键开关 因为我们要侦测电容值的变化,所以希望变化幅度越大越好。现在,有三个主要因素会影响开关电容及变化幅度。 ?PCB上开关的大小、形状和配置 ?PCB走线和使用者手指间的材料种类 ?连接开关和MCU的走线特性 我们测试了下图中这12种不同开关。目的是为了发现开关的形状尺寸会如何影响开关的空闲和被接触的状态,还可以发现哪一种开关的空闲电容最大,就不容易被PCB上的寄生电容而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定区域中的开关越大且走线越多,则此开关的闲置电容便越高。图中的环状开关具有最低的电容,所以当开关动作时,可显现最大的电容相对变化。

电容式触摸感应IC工作原理

电容式触摸感应IC工作原理 任何两个导电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感应电容,一个按键即一个焊盘与大地也可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感应电容值是固定不变的微小值。当有人体手指靠近触摸按键时,人体手指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并联焊盘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会使总感应电容值增加。电容式触摸按键IC在检测到某个按键的感应电容值发生改变后,将输出某个按键被按下的确定信号。电容式触摸按键因为没有机械构造,所有的检测都是电量的微小变化,所以对各种干扰会更加敏感,因此触摸按键设计、触摸面板的设计以及触摸IC的选择都十分关键。 一,触摸PAD设计 1. 触摸PAD材料 触摸PAD可以用PCB铜箔、金属片、平顶圆柱弹簧、导电棉、导电油墨、导电橡胶、导电玻璃的ITO层等。不管使用什么材料,按键感应盘必须紧密贴在面板上,中间不能有空气间隙。当用平顶圆柱弹簧时,触摸线和弹簧连接处的PCB,镂空铺地的直径应该稍大于弹簧的直径,保证弹簧即使被压缩到PCB板上,也不会接触到铺地。 2. 触摸PAD形状 原则上可以做成任意形状,中间可留孔或镂空。作者推荐做成边缘圆滑的形状,可以避免尖端放电效应。一般应用圆形和正方形较常见。 3. 触摸PAD面积大小 按键感应盘面积大小:最小4mm×4mm,最大30mm×30mm。实际面积大小根据灵敏度的需求而定,面积大小和灵敏度成正比。一般来说,按键感应盘的直径要大于面板厚度的4倍,并且增大电极的尺寸,可以提高信噪比。各个感应盘的形状和面积应该相同,以保证灵敏度一致。通常在绝大多数应用里,12mm×12mm是个典型值。

4. 触摸PAD之间距离 各个触摸PAD间的距离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大于5mm),这样可以减少它们形成的电场之间的相互干扰。当用PCB铜箔做触摸PAD时,若触摸PAD间距离较近(5mm~10mm),触摸PAD必须用铺地隔离。如果各个触摸PAD距离较远,也应该尽可能的铺地隔离。适当拉大各触摸PAD间的距离,对提高触摸灵敏度有一定帮助。 三、触摸面板选择 1. 触摸面板材料 面板必须选用绝缘材料,可以是玻璃、聚苯乙烯、聚**乙烯(pvc)、尼龙、树脂玻璃等,按键正上方1mm以内不能有金属,触摸按键50mm以内的金属必须接地,否则金属会影响案件的灵敏度。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面板的材质和厚度不变,面板的表面喷涂必须使用绝缘的涂料。 2. 触摸面板厚度 通常面板厚度设置在0~10mm之间。不同的材料对应着不同的典型厚度,例如亚克力材料一般设置在2mm~4mm之间,普通玻璃材料一般设置在3mm~6mm之间。 3. 双面胶 触摸按键PCB与触摸面板通过双面胶粘接,双面胶的厚度取0.1~0.15mm比较合适,推荐采用3M468MP,其厚度0.13mm。要求PCB与面板之间没有空气,因为空气的介电系数为1,与面板的介电系数差异较大。空气会对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影响很大。所以双面胶与面板,双面胶与PCB粘接,都是触摸按键生产装配中的关键工序,必须保证质量。

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

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 技术研发中心查达新 所有电容式触摸传感系统的核心部分都是一组与电场相互作用的导体。在皮肤下面,人体组织中充满了传导电解质(一种有损电介质)。正是手指的这种导电特性,使得电容式触摸式按键应用于电路中,替代传统的机械式按键操作。 关于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有下列要求: 1.PCB触摸焊盘 ①.感应按键面积,即焊盘接触面积应不小于手指面积的2/3,可大致设计为5*6mm、6*7mm;且按键间的距离不小于5mm,如下图: ②.连接触摸按键的走线,若是双面板尽可能走按键的背面,走在正面的画需保证离其他按键2mm以上间距; ③.感应按键与覆铜的距离不小于2mm,减少地线的影响; 2.感应按键面壳或外壳 ①.面壳材料只要不含有金属都可以,如:塑胶,玻璃,亚克力等。若面壳喷漆,需保证油漆中不含金属,否则会对按键产生较大影响,可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油漆表面导电程度,正常不含金属油漆的面壳电阻值应为兆欧级别或无穷大。通常面壳厚度设置在0~10mm之间。不同的材料对应着不同的典型厚度,例如亚克力材料一般设置在2mm~4mm之间,普通玻璃材料一般设置在3mm~6mm之间。 ②.可以用3M胶把按键焊盘与面壳感应端黏连、固定,或者通过弹簧片方式焊接在PCB焊盘的过孔上与面壳感应端相连;如下图: ③.触摸按键PCB与触摸面板通过双面胶粘接,双面胶的厚度取0.1~0.15mm 比较合适,推荐采用3M468MP,其厚度0.13mm。要求PCB与面板之间没有空气,因为空气的介电系数为1,与面板的介电系数差异较大。空气会对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影响很大。所以双面胶与面板,双面胶与PCB粘接,都是触摸按键生产装配中的关键工序,必须保证质量。

矩阵键盘设计实验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 实验报告 基于AT89C51 单片机4x4矩阵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课程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 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杨雨图 2013年9月26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接口的基本特点,了解独立键盘和矩阵键盘的应用方法。 2、掌握键盘接口的硬件设计方法,软件程序设计和贴士排错能力。 3、掌握利用Keil51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 4、用Proteus软件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并用测试程序进行仿真。 5、会根据实际功能,正确选择单片机功能接线,编制正确程序。对实验结果 能做出分析和解释,能写出符合规格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 通过实训,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素质要求 1.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本次实训,遵章守纪、团结协作。 2.善于发现数字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培养独立 工作能力。 能力要求 1.模拟电路的理论知识 2.脉冲与数字电路的理念知识 3.通过模拟、数字电路实验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4.能熟练的编写8951单片机汇编程序 5.能够熟练的运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三、实验工具 1、软件:Proteus软件、keil51。 2、硬件:PC机,串口线,并口线,单片机开发板 四、实验内容 1、掌握并理解“矩阵键盘扫描”的原理及制作,了解各元器件的参数及格 元器件的作用。 2、用keil51测试软件编写AT89C51单片机汇编程序 3、用Proteus软件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 4、运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 五.实验基本步骤 1、用Proteus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 2、编写程序使数码管显示当前闭合按键的键值。 3、利用Proteus软件的仿真功能对其进行仿真测试,观察数码管的显示状 态和按键开关的对应关系。 4、用keil51软件编写程序,并生成HEX文件。 5、根据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搭建相关硬件电路。 6、用通用编程器或ISP下载HEX程序到MCU。 7、检查验证结果。

触摸按键设计要求教案资料

触摸按键设计要求

触摸按键画板法 (以下所提到的芯片为HT45R34) ●Sensor pad形状: Sensor pad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实心型),抑可以线条构成此类圆形(镂空型),前者用于覆盖板较厚的情况。后者则用于覆盖板较薄的情况下。推荐用圆形,感应效果更佳。 ●Sensor pad尺寸: Sensor pad面积越大灵敏度越大,但超过手指按压范围的部分对增加灵敏度没有作用。以圆形为例,一般设计为10m m~15mm的直径,符合成人手指的大小。 ●Sensor pad与ground plane之间的间隔: 间隔越大,touch swith的基础电容越小,RC震荡的频率越大,灵敏度也越大,但间隔太大,地对电场的约束越小,干扰越大;间隔太小,基础电容太大,灵敏度太小,且地对电场的约束太大,不利于电场穿透覆盖板,使得覆盖板只能较薄。推荐的间隔为0.5m m~ 1.0mm,例如10mm直径的sensor pad配合0.5mm的间隔。 ●布局要求: Sensor pad 要靠近MCU,每一个Sensor Pad到MCU的距离要尽量一致。IN,RREF,CREF引出脚要短,该RC模块要靠近MCU。另外,复位电路,晶振电路要靠近MCU。 布线要求:

由MCU的RC1~RC16PIN到touch swith的连线,要尽量的短,尽量远离其他走线或元件,线宽尽量窄(7~10mil).要避免touch swith的连线临近高频的通信线(例如I2C SPI通信线),在没有办法避免的情况下,请让两者直交布线。尽量将到touch swith的连线布在与S ensor Pad不同的Layer (采用双面板时),使其受到人体的影响降低,且这些线与线之间的也要尽量互相远离,线周围也要铺上地,以保证其尽量少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 ●覆盖板的材料: 覆盖板为一些坚固,易安装的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在2.5~10之间,Demo Board 上采用的是压克力板材,还有很多可采用的板材,例如:普通玻璃,徽晶板等,覆盖板的介电常数越小,Sensor Padde的感应范围越小。安装要求覆盖板紧贴Sensor Pad的表面,用粘胶将其贴在Sensor Pad的表面(排掉它们之间的空气)则效果更佳。 ●覆盖板的厚度: 覆盖板的厚度一般为1mm~5mm,厚度越大touch swith的灵敏度越小,信噪比也越低。Sensor Pad的面积越小,覆盖板要越薄。

EDA矩阵键盘

实验十五矩阵键盘接口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4×4键盘扫描的原理。 2、进一步加深七段码管显示过程的理解。 3、了解对输入/输出端口的定义方法。 一、实验原理 实现键盘有两种方案:一是采用现有的一些芯片实现键盘扫描;再就是用软件实现键盘扫描。作为一个嵌入系统设计人员,总是会关心产品成本。目前有很多芯片可以用来实现键盘扫描,但是键盘扫描的软件实现方法有助于缩减一个系统的重复开发成本,且只需要很少的CPU 开销。嵌入式控制器的功能能强,可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里就介绍一下软键盘的实现方案。 图15-1 简单键盘电路 通常在一个键盘中使用了一个瞬时接触开关,并且用如图15-1 所示的简单电路,微处理器可以容易地检测到闭合。当开关打开时,通过处理器的I/O 口的一个上拉电阻提供逻辑1;当开关闭合时,处理器的/IO 口的输入将被拉低得到逻辑0。可遗憾的是,开关并不完善,因为当它们被按下或者被释放时,并不能够产生一个明确的1 或者0。尽管触点可能看起来稳定而且很快地闭合,但与微处理器快速的运行速度相比,这种动作是比较慢的。当触点闭合时,其弹起就像一个球。弹起效果将产生如图15-2 所示的好几个脉冲。弹起的持续时间通常将维持在5ms~30ms 之间。如果需要多个键,则可以将每个开关连接到微处理器上它自己的输入端口。然而,当开关的数目增加时,这种方法将很快使用完所有的输入端口。

图15-2 按键抖动 键盘上阵列这些开关最有效的方法(当需要5 个以上的键时)就形成了一个如图15-3 所示的二维矩阵。当行和列的数目一样多时,也就是方型的矩阵,将产生一个最优化的布列方式(I/O 端被连接的时候)。一个瞬时接触开关(按钮)放置在每一行与线一列的交叉点。矩阵所需的键的数目显然根据应用程序而不同。每一行由一个输出端口的一位驱动,而每一列由一个电阻器上拉且供给输入端口一位。 图15-3 矩阵键盘 键盘扫描的实现过程如下:对于4×4键盘,通常连接为4行、4列,因此要识别按键,只需要知道是哪一行和哪一列即可,为了完成这一识别过程,我们的思想是,首先固定输出4行为高电平,然后输出4列为低电平,在读入输出的4行的值,通常高电平会被低电平拉低,如果读入的4行均为高电平,那么肯定没有按键按下,否则,如果读入的4行有一位为低电平,那么对应的该行肯定有一个按键按下,这样便可以获取到按键的行值。同理,获取列值也是如此,先输出4列为高电平,然后在输出4行为低电平,再读入列值,如果其中有哪一位为低电平,那么肯定对应的那一列有按键按下。 获取到行值和列值以后,组合成一个8位的数据,根据实现不同的编码在对每个按键进行匹配,找到键值后在7段码管显示。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完成的任务是通过编程实现对4X4矩阵键盘按下键的键值的读取,并在数码管上完成一定功能(如移动等)的显示。按键盘的定义,按下“*”键则在数码管是显示“E”键值。按下“#”键在数码管上显示“F”键值。其它的键则按键盘上的标识进行显示。 在此实验中数码管与FPGA的连接电路和管脚连接在以前的实验中都做了详细说

电容触摸感应原理与应用

电容触摸感应原理与应用 1.电容触摸感应基本知识 首先,人体是具有一定电容的。当我们把PCB上的铜画成如下形式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最基本的触摸感应按键。 上图左边,是一个基本的触摸按键,中间圆形绿色的为铜(我们可以称之为“按键”),在这些按键中会引出一根导线与MCU相连,MCU通过这些导线来检测是否有按键“按下”(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将在后面章节中谈到);外围的绿色也是铜,不过外围的这些铜是与GND大地相连的。在“按键”和外围的铜之间是空隙(我们可以称为空隙d)。上图右边是左图的截面图,当没有手指接触时,只有一个电容Cp ,当有手指接触时,“按键” 通过手指就形成了电容Cf 。由于两个电容是并联的,所以手指接触“按键” 前后,总电容的变化率为

C% = ((Cp+Cf)-Cp)/Cp = Cf/Cp ………………公式1 下图更简单的说明了上述原理。 2.电容感应触摸器件的参数选择 弄清楚了上述原理后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下面两个问题: ①空隙d的大小应该为多少呢?即“按键”与地之间的距离为多少?d 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按键”的性能? ②“按键”的大小应该为多少呢?它的形状、大小会不会影响“按键”的性能呢? 为了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介绍公式2:

在这个公式中d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隙的间距,A表示的“按键”面积的大小,C表示没有手指接触按键时电容的大小Cp。显然,空隙间距d越大,Cp越小;面积A越大,Cp越大。已知手指触摸产生的电容范围为5~15pf,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容值。当Cp非常小时,公式1中的C%将会比较大,也就是说MCU更加容易检测到这个电容值的变化。基于这种考虑,对于FR4 材料的PCB(1~1.5mm 厚度)板来说我们一般选取d=0.5mm,按键的面积A一般选取成人手指大小即可。 3.电路板底层的覆铜处理 前面我们说的都是在电路板的顶层如何绘制触摸按键。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路板的底层如何覆铜。 首先,在电路板底层覆铜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接地的覆铜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触摸按键的噪声以及外部环境对触摸按键的影响。对于底层覆铜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完全不覆铜、25%网格覆铜、50%网格覆铜、100%实心覆铜。

基于STM8的触摸按键方案

基于STM8的电容感应式触摸按键方案在 电磁炉中的应用 1、引言 相较于机械式按键和电阻式触摸按键,电容式触摸按键不仅耐用,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防水防污,而且还能提供如滚轮、滑动条的功能。但是电容式触摸按键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没有机械构造,所有的检测都是电量的微小变化,所以对各种干扰敏感得多。ST 针对家电应用特别是电磁炉应用,推出了一个基于 STM8系列8位通用微控制器平台的电容式触摸感应方案,无需增加专用触摸芯片,仅用简单的外围电路即可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功能,方便客户二次开发。 2、方案介绍 ST的电容式触摸按键方案通过一个电阻和感应电极的电容CX构成的阻容网络的充电/放电时间来检测人体触摸所带来的电容变化。如图1所示,当人手按下时相当于感应电极上并联了一个电容CT,增加了感应电极上的电容,感应电极进行充放电的时间会增加,从而检测到按键的状态。而感应电极可以直接在PCB板上绘制成按键、滚轮或滑动条的应用样式,也可以做成弹簧件插在PCB板上,即使隔着绝缘层(玻璃、树脂)也不会对其检测性能有所影响。 图1 STM8S电容式触摸按键的工作原理电磁炉是采用磁场感应电流的加热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加热时,通过面板下方的线圈产生强磁场,磁力线穿过导磁体做的锅的底部时,锅具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使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在本解决方案中采用44pin的STM8S105S4做按键显示板的主控芯片,控制13个按键的扫描、24个LED及一个4位数码管的显示、I2C与主板的通讯,并留有一个SWIM接口方便工程师调试之用(如图2)。

图2 电磁炉按键板原理 STM8S105S4采用的是ST高级STM8内核,具备3级流水线的哈佛结构,3.0~5.5V工作电压,内部16MHz RC可提供MCU 16MHz工作频率,提供低功耗模式和外设时钟关闭功能,共有34个I/O可用。 STM8S105S4 具有2KB的RAM和16KB的FLASH,还有可达30万次擦写次数的1KB EEPROM数据存储器。 3、电磁炉工作环境中的干扰 ①电磁干扰 电磁炉在加热锅的同时,也会在电路板上感应电极正向或反向的电流,从而会缩短或增长按键充放电时间,会对按键的检测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产生误动作,常见的方法采用硬件屏蔽和过零点检测来消除电磁辐射对按键的影响。 硬件屏蔽 在STM8S的解决方案中,ST提供了感应电极和走线的设计规范和如图3所示的Driven Shield功能(在Shield线上提供与按键管脚相同的驱动信号,电极与Shield之间的寄生电容就不会被充放电),能有效地减少感应电极走线的寄生电容对按键灵敏度的影响。 图3 Driven Shield 过零点检测

单片机按键矩阵识别(含程序、原理图)

按键矩阵识别技术实验说明 如图2所示,把P1端口的8条I/O口分成4条列线4条行线交叉但不接触构成4×4键盘阵列,16个按键放置交叉位置,这样在单片机复杂系统需要较多按键时,这种接法可以节省单片机的硬件资源。 1.结合给出的电路原理图试分析4*4键盘矩阵识别原理,及LED动态扫描原理。(6分) 2.根据分析的键盘矩阵识别原理设计程序实现一下功能:当按下某个按键时在2个七段数码管上显示该按键的编号(注意考虑同时按下多个按键时程序处理过程)、按下某个按键使其弹起时对于消抖情况程序的处理。(9分)

2.0相关原理图如下:

3.0实验说明 本试验给了1-8键判断方法。按1-8键中任意键,则数码管显示该键编号。 想想怎样实现1-16个键的判断显示? 参考程序见程序范例。 /************************************************************************ ****************** *描述: 按键距阵识别技术 *编写: 秦立春 *版本信息: V1.0 2008年4月20日 *说明: sp1,sp2,SP3跳线向右; ************************************************************************* *****************/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ON 0 #define OFF 1 uchar bdata OUT; sbit JDQ=OUT^0; sbit HF =OUT^1; sbit BZ =OUT^2; sbit AA =OUT^3; sbit BB =OUT^4; sbit CC =OUT^5; sbit DD =OUT^6; sbit X0=P2^0; sbit X1=P2^1; sbit X2=P2^2; sbit X3=P2^3; sbit Y0=P2^4; sbit Y1=P2^5; sbit Y2=P2^6; sbit Y3=P2^7; sbit RS=P1^7; sbit RW=P3^4; sbit E =P3^5;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技术原理及应用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技术原理及应用 2010-05-26 12:45:02| 分类:维修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市场上的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开始逐步采用触摸感应按键,以取代传统的机械式按键。针对此趋势,Silicon Labs公司推出了置微控制器(MCU)功能的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Capacitive Touch Sense)方案。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开关,部是一个以电容器为基础的开关。以传导性物体(例如手指)触摸电容器可改变电容,此改变会被內置于微控制器的电路所侦测。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基本原理 ◆Silicon Labs 现提供一种可侦测因触摸而改变的电容的方法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的基本原理就是一个不断地充电和放电的弛振荡器。如果不触摸开关,弛振荡器有一个固定的充电放电周期,频率是可以测量的。如果我们用手指或者触摸笔接触开关,就会增加电容器的介电常数,充电放电周期就变长,频率就会相应减少。所以,我们测量周期的变化,就可以侦测触摸动作。 具体测量的方式有二种: (一)可以测量频率,计算固定时间弛振荡器的周期数。如果在固定时间测到的周期数较原先校准的为少,则此开关便被视作为被按压。 (二)也可以测量周期,即在固定次数的弛周期间计算系统时钟周期的总数。如果开关被按压,则弛振荡器的频率会减少,则在相同次数周期会测量到更多的系统时钟周期。 Silicon Labs推出的C8051F9xx微控制器(MCU)系列,可通过使用芯片上比较器和定时器实现触摸感应按键功能,连接最多23个感应按键。而且无须外部器件,通过PCB走线/开关作为电容部分,由部触摸感应按键电路进行测量以得知电容值的变化。 ◆以Silicon Labs的MCU实现触摸感应按键 利用Silicon Labs其它MCU系列,仅需搭配无源器件,即可实现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方案。与C8051F93x-F92x方案相比,唯一所需的外部器件是(3+N)电阻器,其中N是开关的数目,以及3个提供反馈的额外端口接点。C8051F93x-F92x之外,Silicon Labs其它MCU系列可直接连接12个开关,或者通过外部模拟多路复用器连接更多开关。 设计触摸感应按键开关 因为我们要侦测电容值的变化,所以希望变化幅度越大越好。现在,有三个主要因素会影响开关电容及变化幅度。 PCB上开关的大小、形状和配置

电容式触摸感应面板PCB Layout指南

电容式触摸面板PCB Layout 指南 本文旨在为S-Touch T M 电容触摸感应设计所采用的各种PcB(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和布局提供设计布局指导,包括触摸键,滑动条和旋转条。鉴于在多种应用中,两层PCB 板被广泛采用,本文以两层PCB 板为例,介绍PCB 板的设计布局 PCB 设计与布局 在结构为两层的PCB 中,S-Touch 触摸控制器和其他部件被布设在 PCB 的底层,传感器电极被布设在PCB 的顶层。每个传感器通道所需的调谐匹配电容器可以直接布设在该传感器电极的底层。需要指出的是,S-Touch 触摸控制器布设在底层,应该保证其对应的顶层没有布任何传感器电极。顶层和底层的空白区域可填充网状接地铜箔,铜箔距离感应电极需在3mm 以上 PCB 设计规则 第1层(顶层) ?传感器电极位于PCB 的顶层(PCB 的上端与覆层板固定在一起),感应电极一般布置 为一个焊盘,所有感应电极面积尽量保持一致大小,有效面积不得小于25mm 2,但也不能超过15mm 2×15mm 2,若超过这一尺寸,不但会降低灵敏度,而且会增加对噪声的易感性。感应电极大小应根据覆层板(外壳)的材料和厚度来适当布置,对应关系为(仅供参考): 空白区域可填充网状接地铜箔(迹线宽度为6密耳,网格尺寸为30密耳)。 ?顶层可用来布设普通信号迹线(不包括传感器信号迹线)。应当尽可能多地把传感器信 号迹线布设在底层。传感器信号迹线宽度请选用0.15mm~0.2mm ,建议不要超过0.2mm 。 ?感应电极与接地铜箔的距离至少应为2mm ,我公司建议在3mm 以上 感应电极面积亚克力普通玻璃ABS 6mm ×6mm 1.0mm 2.0mm 1.0mm 7mm ×7mm 2.0mm 3.0mm 2.0mm 8mm ×8mm 3.5mm 4.0mm 3.5mm 10mm ×10mm 4.5mm 6.0mm 4.5mm 12mm ×12mm 6.0mm 8.0mm 6.0mm 15mm ×15mm 8.0mm 12mm 8.0mm

X4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计

X4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计 (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4X4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 4_4扫描式矩阵键盘设计 姓名: DUKE 班级:电子1008班 学号: 10086 成绩: 日期: 2014年1月6日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人类社会的高科技行业之一,式设施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人类通往科技巅峰的直通路。电子行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很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科技问题。 矩阵式键盘提高效率进行按键操作管理有效方法,它可以提高系统准确性,有利于资源的节约,降低对操作者本身素质的要求。是它能准时、实时、高效地显示按键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矩阵式键盘乃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键盘模式,该系统以N个端口连接控制N*N 个按键,显示在LED数码管上。单片机控制依据这是键盘显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不同的按键进行实时显示,其核心是单片机和键盘矩阵电路部分,主要对按键与显示电路的关系、矩阵式技术及设备系统的硬件、软件等各个部分进行实现。 4*4矩阵式键盘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主要由矩阵式键盘电路、译码电路、显示电路等组成,软件选用C语言编程。单片机将检测到的按键信号转换成数字量,显示于LED显示器上。该系统灵活性强,易于操作,可靠性高,将会有更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录 第一章:系统功能要求-------------------------------------------------------- 4*4 矩阵式键盘系统概述------------------------------------------------ 本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方案论证--------------------------------------------------------------- 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 原理图绘制说明---------------------------------------------------------- 画出流程图---------------------------------------------------------------- 原理图绘制--------------------------------------------------------------- 第四章:系统程序的设计------------------------------------------------------ 程序的编写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