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感应PCB按键设计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0
在目前市场上可提供的PCB(印刷电路板)基材中,FR4是最常用的一种。
FR4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型环氧树脂层压板,PCB可以是单层或多层。
在触摸模块的尺寸受限的情况下,使用单层PCB不是总能行得通的,通常使用四层或两层PCB。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最常用的两层PCB为例来介绍PCB布局,意在为S-Touch TM电容触摸感应设计所用的各种PCB (如FR4、柔性PCB或ITO面板)的结构和布局提供设计布局指导。
PCB设计与布局在结构为两层的PCB中,S-Touch TM触摸控制器和其他部件被布设在PCB的底层,传感器电极被布设在PCB的顶层。
每个传感器通道所需的调谐匹配电容器可以直接布设在该传感器电极的底层。
需要指出的是,S-Touch TM触摸控制器布设在底层,应该保证其对应的顶层没有布设有任何传感器电极。
顶层和底层的空白区域可填充网状接地铜箔。
图 2.1 两层 PCB 板的顶层图 2.2 两层 PCB 板的底层设计规则第1 层(顶层)•传感器电极位于PCB的顶层(PCB的上端与覆层板固定在一起)。
为提高灵敏度,建议使用尺寸为10 x 10 毫米的感应电极。
可以使用更小尺寸的感应电极,但会降低灵敏度。
同时,建议感应电极的尺寸不超过15 x 15 毫米。
如果感应电极超过这一尺寸,不但会降低灵敏度,而且会增加对噪声的易感性。
•空白区域可填充接地铜箔(迹线宽度为6 密耳,网格尺寸为30 密耳)。
•顶层可用来布设普通信号迹线(不包括传感器信号迹线)。
应当尽可能多地把传感器信号迹线布设在底层。
•感应电极与接地铜箔的间距至少应为0.75 毫米。
第2 层(底层)•S -Touch TM控制器和其它无源部件应该设计布局在底层。
•传感器信号迹线将被布设在底层。
不要把一个通道的传感器信号迹线布设在其他传感通道的感应电极的下面。
•空白区域可填充接地铜箔(迹线宽度为6 密耳,网格尺寸为30密耳)。
•传感器信号迹线与接地铜箔的间距应当至少是传感器信号迹线宽度的两倍。
触摸式感应按键的设计原理及指南
一、触摸式感应按键的设计原理
触摸式感应按键(Touch Sensitive Buttons)是一种控制开关,通
常用于电子设备中,它是在按压按键时会产生电子信号,从而控制电子设
备的功能或者更改其设置参数。
这种按键的原理非常简单,通常由两个金
属层组成,其中一层为电极,用于获取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
另一层为另一个电极,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从而达到控制功
能的目的。
当触摸按钮被按下时,两个电极之间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从而使电路发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子信号。
二、触摸式感应按键的指南
1、在触摸式感应按键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按键的体积和尺寸,以
便在电子设备中更容易操作。
2、触摸感知开关的尺寸设计应尽量紧凑,以便尽可能的节省电子元
件的空间,以节约空间,同时也提高电路的密度。
3、触摸式感应按键的设计要考虑材料选择问题,材料应选择抗静电、耐高温的高品质材料,这样才能确保触摸按键能够在高温下长期运行。
4、在触摸式感应按键的设计中,还应考虑触点的位置,防止触点太
近或太远,这样可以避免按键感应失效的情况,有利于确保触摸按键的正
常操作。
电容式触摸面板PCB Layout 指南本文旨在为S-Touch T M 电容触摸感应设计所采用的各种PcB(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和布局提供设计布局指导,包括触摸键,滑动条和旋转条。
鉴于在多种应用中,两层PCB 板被广泛采用,本文以两层PCB 板为例,介绍PCB 板的设计布局PCB 设计与布局在结构为两层的PCB 中,S-Touch 触摸控制器和其他部件被布设在PCB 的底层,传感器电极被布设在PCB 的顶层。
每个传感器通道所需的调谐匹配电容器可以直接布设在该传感器电极的底层。
需要指出的是,S-Touch 触摸控制器布设在底层,应该保证其对应的顶层没有布任何传感器电极。
顶层和底层的空白区域可填充网状接地铜箔,铜箔距离感应电极需在3mm 以上PCB 设计规则第1层(顶层)•传感器电极位于PCB 的顶层(PCB 的上端与覆层板固定在一起),感应电极一般布置为一个焊盘,所有感应电极面积尽量保持一致大小,有效面积不得小于25mm ²,但也不能超过15mm ²×15mm ²,若超过这一尺寸,不但会降低灵敏度,而且会增加对噪声的易感性。
感应电极大小应根据覆层板(外壳)的材料和厚度来适当布置,对应关系为(仅供参考):空白区域可填充网状接地铜箔(迹线宽度为6密耳,网格尺寸为30密耳)。
•顶层可用来布设普通信号迹线(不包括传感器信号迹线)。
应当尽可能多地把传感器信号迹线布设在底层。
传感器信号迹线宽度请选用0.15mm~0.2mm ,建议不要超过0.2mm 。
•感应电极与接地铜箔的距离至少应为2mm ,我公司建议在3mm 以上感应电极面积亚克力普通玻璃ABS 6mm ×6mm 1.0mm 2.0mm 1.0mm 7mm ×7mm 2.0mm 3.0mm 2.0mm 8mm ×8mm 3.5mm 4.0mm 3.5mm 10mm ×10mm 4.5mm 6.0mm 4.5mm 12mm ×12mm 6.0mm 8.0mm 6.0mm 15mm ×15mm8.0mm12mm8.0mm第2层(底层)•传S-Touch控制器和其他无源部件应该设计布局在底层。
Touch应用笔记_PCB设计1、按键根据不同需求,触摸按键的材料通常为 PCB 铜箔、金属片、平顶弹簧等,不同按键均需按照相应规则去设计使用。
1.1 形状和尺寸按键一般被用于检测一次单独的按键操作,按键的形状有多种,可以被设计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当设计触摸按键时,焊盘的形状并不很重要。
焊盘的大小是要考虑的设计参数,焊盘大,则便于检测,且灵敏度更高;而焊盘小,则不易检测。
基本的规则是:焊盘的大小应和人手指的平均尺寸差不多,以适合手指按压按键;例如 12.7mm*12.7mm 的正方形就是一个很好的触摸按键。
同时焊盘上应敷阻焊油、不露铜。
除单独的按键外,触摸还可以设计为滑条、滑轮、矩阵等。
根据 ADI 公司的推荐,按键大小尺寸如下表:通常在按键的中间挖空,使PCB下方的光线可以通过挖空部分导到PCB上方,照亮覆盖物上的字符。
按键的挖空尺寸和按键大小相关,如下表另外,外形并不是一个关键参数。
具有相似大小的圆形与推荐的正方形外形具有相同的功能。
若是弹簧式按键,应尽量保证各弹簧按键到面板的距离一致、弹簧顶端与触摸面板之间尽量不要有缝隙。
1.2 按键间距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是一个按键与相邻按键间的间距。
当一个人触摸按键,或它的覆盖层(塑料或玻璃等),人的手指不仅对当前的触摸按键,也对其相邻的触摸按键产生额外的电容,只是对相邻的触摸按键影响稍小。
在相邻焊盘间保持一定的空隙将为手指的电容提供绝缘。
通常4.7mm的空隙就足够了。
图1显示了推荐的布板,黑色的正方形为覆铜焊盘,相当于按键。
1.3 覆盖层通常很少将裸露的PCB直接开放给终端用户,而是在PCB的表面加上覆盖材料,以免用户直接接触电路板或电路板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
1.3.1 材料覆盖材料包括窗户玻璃和Plexiglas®等。
这些常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厚度,其厚度和焊盘与接触表面间的材料成分影响到灵敏度。
由公式1可知,介电常数高的材料更适用于感应式应用。
介绍本应用指南旨在为,电容触摸感应设计所用的各种PCB(印刷电路板) (如FR4、柔性PCB 或ITO面板)的结构和布局提供设计布局指导。
在目前市场上可提供的PCB基材中,FR4是最常用的一种。
FR4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型环氧树脂层压板,PCB可以是单层或多层。
在触摸模块的尺寸受限的情况下,使用单层PCB不是总能行得通的,通常使用两层或者多曾PCB。
我们将以最常用的两层PCB为例来介绍PCB布局指南。
PCB设计与布局在结构为两层的PCB中,触摸控制器和其他部件被布设在PCB的底层,传感器电极被布设在PCB的顶层。
图.1 基于两层板的电容式触摸模组的结构每个传感器通道所需的调谐匹配电容器可以直接布设在该传感器电极的底层。
需要指出的是,触摸控制器布设在底层,应该保证其对应的顶层没有布设有任何传感器电极。
顶层和底层的空白区域可填充网状接地铜箔。
图2.1两层PCB板的顶层图2.2两层PCB板的底层设计规则第1层(顶层)●传感器电极位于PCB的顶层(PCB的上端与覆层板固定在一起)。
为提高灵敏度,建议使用尺寸为10 x 10 毫米的感应电极。
可以使用更小尺寸的感应电极,但会降低灵敏度。
同时,建议感应电极的尺寸不超过15 x 15毫米。
如果感应电极超过这一尺寸,不但会降低灵敏度,而且会增加对噪声的易感性。
●空白区域可填充接地铜箔(迹线宽度为6 密耳,网格尺寸为30密耳)。
●顶层可用来布设普通信号迹线(不包括传感器信号迹线)。
应当尽可能多地把传感器信号迹线布设在底层。
●感应电极与接地铜箔的间距至少应为0.75毫米。
第2层(底层)●控制器和其它无源部件应该设计布局在底层。
●传感器信号迹线将被布设在底层。
不要把一个通道的传感器信号迹线布设在其他传感通道的感应电极的下面。
图.3 触摸极板下的传感器信号迹线走线方式●空白区域可填充接地铜箔(迹线宽度为6 密耳,网格尺寸为30密耳)。
●传感器信号迹线与接地铜箔的间距应当至少是传感器信号迹线宽度的两倍。
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规范及注意事项技术研发中⼼查达新所有电容式触摸传感系统的核⼼部分都是⼀组与电场相互作⽤的导体。
在⽪肤下⾯,⼈体组织中充满了传导电解质(⼀种有损电介质)。
正是⼿指的这种导电特性,使得电容式触摸式按键应⽤于电路中,替代传统的机械式按键操作。
关于电容触摸式按键设计,有下列要求:1.PCB触摸焊盘①.感应按键⾯积,即焊盘接触⾯积应不⼩于⼿指⾯积的2/3,可⼤致设计为5*6mm、6*7mm;且按键间的距离不⼩于5mm,如下图:②.连接触摸按键的⾛线,若是双⾯板尽可能⾛按键的背⾯,⾛在正⾯的画需保证离其他按键2mm以上间距;③.感应按键与覆铜的距离不⼩于2mm,减少地线的影响;2.感应按键⾯壳或外壳①.⾯壳材料只要不含有⾦属都可以,如:塑胶,玻璃,亚克⼒等。
若⾯壳喷漆,需保证油漆中不含⾦属,否则会对按键产⽣较⼤影响,可⽤万⽤表电阻档测量油漆表⾯导电程度,正常不含⾦属油漆的⾯壳电阻值应为兆欧级别或⽆穷⼤。
通常⾯壳厚度设置在0~10mm之间。
不同的材料对应着不同的典型厚度,例如亚克⼒材料⼀般设置在2mm~4mm之间,普通玻璃材料⼀般设置在3mm~6mm之间。
②.可以⽤3M胶把按键焊盘与⾯壳感应端黏连、固定,或者通过弹簧⽚⽅式焊接在PCB焊盘的过孔上与⾯壳感应端相连;如下图:③.触摸按键PCB与触摸⾯板通过双⾯胶粘接,双⾯胶的厚度取0.1~0.15mm ⽐较合适,推荐采⽤3M468MP,其厚度0.13mm。
要求PCB与⾯板之间没有空⽓,因为空⽓的介电系数为1,与⾯板的介电系数差异较⼤。
空⽓会对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影响很⼤。
所以双⾯胶与⾯板,双⾯胶与PCB粘接,都是触摸按键⽣产装配中的关键⼯序,必须保证质量。
PCB与双⾯板粘接,PCB带双⾯胶与⾯板装配时都要⽤定位夹具完成装配,装配完成后,要⼈⼯或⽤夹具压紧。
为了保证PCB板与⾯板之间没有空⽓,需要在双⾯板上开孔和排⽓槽,并且与PCB上开孔配合。
触摸按键PCB设计要点细节整理触摸按键PCB设计要点a)元件布局。
触摸IC放置在Sensor Pad的中间位置。
理想的布局方式b)优先考虑触摸走线。
以K2按键为例。
PCB走线从IC第6脚出来经过电阻(电阻靠近IC 放置)连到触摸焊盘。
PCB走线全部在底层完成,过孔直接打在SensorPad上。
c)Sensor Pad布线要求。
走线尽量短和直。
走线线宽为7-10mil。
走线间距15-20mil以上间距;空间足够,触摸按键之间用地线隔开。
远离I2C,SPI通信线;没办法远离,要用地线隔开或者垂直走线。
也要远离其他元件和走线,没办法远离,要用地线隔开或者垂直走线。
不同T ouch模块相对应的键(例如:KEY1与KEY5)避免走线靠在一起;即使靠在一起,也要在两线之间加地线隔开。
d)触摸IC电源,RESET电路布线要点。
C3 104电容靠近触摸IC放置。
外部供电电源要先经过C3 104电容再到触摸IC的VDD与GND 脚,要注意先后顺序。
RESET复位电路元件靠近IC放置。
图中C1,C2,R8,R9元件。
复位电路回路的VDD与GND要接在电源和地的104电容后端,即触摸IC的VDD与GND后端。
触摸IC的VDD脚除了接复位电路的电源外,不要从触摸IC的VDD脚引电源去驱动其他负载。
e)覆铜处理。
覆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抗干扰能力。
Sensor Pad层覆铜:铺实心地,地到Sensor Pad的间距0.5-2.0mm; 空间足够时间距1.0-2.0mm。
Sensor Pad焊盘的正下方。
一般来说,当面板的厚度大于4mm 时,Sensor Pad焊盘的正下方不铺地。
Sensor Pad焊盘的正下方。
一般来说,当面板的厚度小于3mm 时,Sensor Pad焊盘的正下方铺网格地。
f)压克力厚度测试数据。
与Sensor Pad直径,电容值,Sensor Pad正下方是否铺网格地有关。
下图表格作用:可以根据面板的厚度来决定Sensor Pad直径做成多大,以及Sensor Pad正下方是否铺网格地。
触摸按键设计指导V1.0 1.触摸按键原理图设计1.1 BF6910/11ASXX系列触摸按键芯片应用电路1.1.1 BF6910AS10 参考应用电路图表1BF6910AS10 参考应用电路1.1.2 BF6910AS14 参考应用电路图2 BF6910AS14 应用电路1.1.3 BF6911AQ22参考应用电路图3 BF6911AQ22 参考应用电路1.1.4 BF6911AS22参考应用电路图4 BF6911AS22 参考应用电路2.PCB Layout设计2.1 PCB布局1.触摸通道与触控芯片、其它元件布局在不同的层。
2.触摸通道电阻尽量靠近芯片。
3.芯片大小滤波电容靠近芯片放置。
4.预留测试接口,以方便调试。
2.2 走线:1. 尽量把触摸通道走线放在底层,触摸通道在顶层。
2. 触摸通道、触摸通道走线与铺地之间的间距至少30mil。
3. 不要把触摸通道走线布置在触摸通道下面。
4. 触摸通道走线间距应当至少是触摸通道走线宽度的两倍。
5. 时钟、数据或周期信号走线都不应该与触摸通道走线相邻平行布设。
这些信号线应当尽可能地与触摸通道走线垂直,或者布设在PCB的其他区域。
如果时钟、数据或任何周期信号走线确实需要与触摸的信号走线平行布设,它们应当被布设在不同的层并且不能重叠,而且应当尽可能地缩短信号线平行部分的长度。
6.电源走线,触摸芯片最好用一根独立的走线从板子的供电点取电,不要和其他的电路(如LED回路)共用电源回路。
触摸IC的供电从滤波电路输入,保持VDD与VSS并行,输入路径短而粗(40mil 左右)。
7.采用星形接地,触摸芯片的地线不要和其他电路共用,应该单独连到板子电源输入的接地点,也就是通常说的采用“星形接地”。
8.单面板走线,如果采用单面PCB板,并用弹簧或其它导电物体做感应通道,感应通道到触控IC引脚的连线不走或少走跳线。
9.Sensor走线长度:或,这样可以减少来自射频的干扰。
宝华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面板 PCB设计指南1.触摸感应面板PCB设计的基本原则1.1. 遵循通常的数模混合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宝华电子的电容式触摸感应芯片,内部既成了精密电容测量的模拟电路,因此进行PCB设计时应该把它看成一个独立的模拟电路对待。
遵循通常的数模混合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2. 采用星形接地具体要求是触摸芯片的地线不要和其他电路公用,应该单独连到板子电源输入的接地点,也就是通常说的采用“星形接地”。
1.3. 电源上产生的噪声对触摸芯片的影响电源回路也应遵循同样地处理办法。
触摸芯片最好用一根独立的走线从板子的供电点取电,不要和其他的电路共用电源回路。
如果做不到完全独立,也应该保证供电的电源线先进入触摸芯片的电源然后再引到其它的电路的电源。
这样可以减小其他电路在电源上产生的噪声对触摸芯片的影响。
图1为以上说明的电源和地线连接方法示意图图1:电源和地线连接方法示意图2.通过EMC测试的设计建议触摸芯片需要在传感器通道上加交流脉冲信号来测量感应盘上的电容变化。
所以传感器通道会向外发射电磁波。
如果产品需要通过严格的FCC测试。
建议从以下方面减小触摸芯片对外的辐射。
2.1. 使用退藕电容触摸芯片的供电请加退藕电容,这可以减小触摸芯片对电源的干扰。
一般在芯片的VCC和GND端并接一个104的瓷片电容,就可以起到退藕和旁路的作用。
退藕电容应该尽量接近芯片放置。
2.2. 使用较低的工作电压:使用3.3V给触摸芯片供电,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触摸芯片的交流脉冲的幅度。
2.3. 适当加大通道匹配电阻适当加大触摸芯片传感器通道上串接的匹配电阻阻值,这样可以降低交流脉冲边沿的陡峭程度,减小高次谐波。
匹配电阻加大后会降低感应的灵敏度,这可以通过加大感应度调节电容CSEL的值来进行调整。
2.4. 正确铺地无论使用单面PCB板和双面PCB板,PCB的空白处都应铺地,并用地将按键感应盘到IC 的输入引脚之间的连线包起来,可以吸收电磁波辐射,提升EMC指标,使用双面板,铺地方法有特别要求,参见第5条。
触摸按键设计要求触摸按键画板法(以下所提到的芯片为HT45R34)●Sensor pad形状:Sensor pad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实心型),抑可以线条构成此类圆形(镂空型),前者用于覆盖板较厚的情况。
后者则用于覆盖板较薄的情况下。
推荐用圆形,感应效果更佳。
●Sensor pad尺寸:Sensor pad面积越大灵敏度越大,但超过手指按压范围的部分对增加灵敏度没有作用。
以圆形为例,一般设计为10m m~15mm的直径,符合成人手指的大小。
●Sensor pad与ground plane之间的间隔:间隔越大,touch swith的基础电容越小,RC震荡的频率越大,灵敏度也越大,但间隔太大,地对电场的约束越小,干扰越大;间隔太小,基础电容太大,灵敏度太小,且地对电场的约束太大,不利于电场穿透覆盖板,使得覆盖板只能较薄。
推荐的间隔为0.5m m~1.0mm,例如10mm直径的sensor pad配合0.5mm的间隔。
●布局要求:Sensor pad 要靠近MCU,每一个Sensor Pad到MCU的距离要尽量一致。
IN,RREF,CREF引出脚要短,该RC模块要靠近MCU。
另外,复位电路,晶振电路要靠近MCU。
布线要求:由MCU的RC1~RC16PIN到touch swith的连线,要尽量的短,尽量远离其他走线或元件,线宽尽量窄(7~10mil).要避免touch swith的连线临近高频的通信线(例如I2C SPI通信线),在没有办法避免的情况下,请让两者直交布线。
尽量将到touch swith的连线布在与S ensor Pad不同的Layer (采用双面板时),使其受到人体的影响降低,且这些线与线之间的也要尽量互相远离,线周围也要铺上地,以保证其尽量少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
●覆盖板的材料:覆盖板为一些坚固,易安装的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在2.5~10之间,Demo Board 上采用的是压克力板材,还有很多可采用的板材,例如:普通玻璃,徽晶板等,覆盖板的介电常数越小,Sensor Padde的感应范围越小。
一种减小触摸弹簧按键误触发的pcblayout设计方法与流程一种减小触摸弹簧按键误触发的PCB layout设计方法与流程一、引言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触摸弹簧按键因其独特的手感和良好的触觉反馈在各种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触摸弹簧按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触发现象,影响到产品的正常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减小触摸弹簧按键误触发的PCB layout设计方法与流程,以提高产品性能。
二、触摸弹簧按键误触发的危害触摸弹簧按键误触发会导致设备功能失控,影响产品正常运行。
例如,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按键误触发可能导致误操作,给用户带来不便。
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关键设备中,如医疗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误触发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三、减小触摸弹簧按键误触发的PCB layout设计方法1.优化按键布局在PCB layout设计中,合理布局按键位置是减小误触发的重要手段。
按键应尽量避免密集排列,确保按键间有足够的空间,降低误触发的概率。
2.增加按键间距按键间距的增大可以有效减小误触发。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用户在操作时不易发生误触。
3.采用防误触设计在PCB layout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防误触设计来减小误触发。
例如,设置按键的触发角度,使用户需要以特定的手势才能触发按键;或采用触摸感应技术,提高触摸灵敏度,降低误触发概率。
4.材料选择与设计触摸弹簧按键的材料选择也是影响误触发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弹性适中、回弹速度合适的材料,以减小误触发。
同时,还可以在按键表面涂覆一层防滑材料,提高手感,降低误触发的风险。
四、减小误触发实例分析以智能手机为例,采用上述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减小触摸弹簧按键的误触发。
首先,优化按键布局,将电源键、音量键等常用按键布置在手机的侧面,避免误触;其次,增加按键间距,确保按键间有足够的距离,降低误触发的概率;最后,采用触摸感应技术,提高触摸灵敏度,减小误触发。
1.电源A.优先采用线性电源,因为开关电源有所产生的纹波对于触摸芯片来说影响比较大B.触摸IC的电源采用开关电源时,尽量控制纹波幅度和噪声。
在做电源变化时,如果纹波不好控制,可采用LDO经行转换C.触摸芯片的电源要与其他的电源分开,可采用星型接法,同时要进行滤波处理。
如果电源干扰的纹波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2.感应按键A.材料根据应用场合可以选择PCB铜箔、金属片、平顶圆柱弹簧、导电棉、导电油墨、导电橡胶、导电玻璃的ITO层等但在安装时不管使用什么材料,按键感应盘必须紧密贴在面板上,中间不能有空气间隙。
B.形状:原则上可以做成任意形状,中间可留孔或镂空。
我们推荐做成边缘圆滑的形状,如圆形或六角形,可以避免尖端放电效应C.大小最小4mmX4mm,最大30mmX30mm,有的建议不要大于15mmX15mm,太大的话,外界的干扰相应的也会增加D.灵敏度一般的感应按键面积大小和灵敏度成正比。
一般来说,按键感应盘的直径要大于面板厚度的4倍,并且增大电极的尺寸,可以提高信噪比。
各个感应盘的形状、面积应该相同,以保证灵敏度一致。
灵敏度与外接CIN电容的大小成反比;与面板的厚度成反比;与按键感应盘的大小成正比。
CIN电容的选择:CIN电容可在0PF~50PF选择。
电容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抗干扰能力越差。
电容越大,灵敏度越低,但是抗干扰能力越强。
通常,我们推荐5PF~20PFE.按键的间距各个感应盘间的距离要尽可能的大一些(大于5mm),以减少它们形成的电场之间的相互干扰。
当用PCB铜箔做感应盘时,若感应盘间距离较近(5MM~10MM),感应盘周围必须用铺地隔离。
如图:各个按键距离比较远,周围空白的都用地线隔开了。
但注意地线要与按键保持一定的距离面板必须选用绝缘材料,可以是玻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pvc)、尼龙、树脂玻璃等。
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面板的材质和厚度不变,面板的表面喷涂必须使用绝缘的油漆。
在电极不变的情况下,面板的厚度和材质决定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