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用公式-有关超高横坡的表述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6
超高缓和段横坡计算程序A"QD":b"ZD":E:F: 回车Lbl 0:{C}:D=(B-C)/(B-A)回车“I=”:(F-E)(1-3D平方+2D三次方)+E◢(超高缓和段)“I1”=:(E-F)D+F◢Goto 0说明A 起点里程B 终点里程E 起点横坡F 终点横坡C 计算点里程I 计算点的横坡说明:如果超高缓和段是直线性的把I=(F-E)(1-3D平方+2D三次方)+E改为I=(E-F)D+F◢修改后Lbl 0: Fixm:{ABSEF}:A:B:S:E:FS≧A=>S<B=>D=(B-S)÷(B-A)“I=”:(F-E)(1-3D平方+2D三次方)+E◢(超高缓和段)“I1”=:(E-F)D+F◢(超高直线段)Goto 0说明A 起点里程B 终点里程E 起点横坡F 终点横坡S 计算点里程I 计算点的横坡查看楼主其它文章<<返回→回复内容只查看楼主与本人回复沙发:'WURH 06-5-20 14:48 回评:+6 分超高缓和段的横坡计算公式我找了很久,谢谢楼主了2 楼:'WURH 06-5-20 18:41 回输入有错误吧,D=(B-C)/(B-C)应该改为D=(B-C)/(B-A)3 楼:zcj007 06-5-21 6:54 回结果不对啊4 楼:xyj7405 06-5-21 9:33 回如果超高缓和段是直线性的把I=(F-E)(1-3D平方+2D三次方)+E改为I=(E-F)D+F◢5 楼:wuyadong 楼主 06-5-21 14:28 回不好意思笔误谢谢WURH 提出在这里说明一下铁路大部分用我这个公式计算现在高速公路好像很多都用XYI7405 所说的公式计算的可先根据路基设计表计算几个点看看6 楼:'管晋06-6-2 22:30 回太感谢了,7 楼:fin0920 06-6-23 20:39 回楼主,你好!有没有算任意点高程的程序(绕内侧旋转的),若有请楼主发一个给我,fin0920@ 谢谢!!!8 楼:'cel 06-8-27 17:59 回评:+5 分有那位测量的朋友有超高加宽的程序,我急需要超高的程序!请发给我,zhuxing8888@谢谢9 楼:'wqc 06-8-28 12:32 回超高方式在设计图上会提供的,这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无需你自己去关心. 10 楼:野人06-10-9 21:32 回请问楼主,这个程序适用于所有超高方式吗?如果不是,请指出是哪种11 楼:xyj7405 06-10-10 8:43 回评:+4 分适用于所有超高方式12 楼:'huahuahua 06-11-4 8:3 回评:+8 分的确不错啊13 楼:hZpeng 06-11-8 20:3 回请问楼主,如果要计算每一个断面的边桩的坡度用你的这个程序计算的了吗? 14 楼:'※天使之泪※06-11-25 2:51 回评:+8 分楼主好!给位前辈好!请问哪位前辈有超高加宽的程序,可以发个给我不,有的话发到邮箱heiying_2003@ 谢谢!15 楼:'阿波06-11-25 17:28 回你好!请问A"QD":b"ZD":E:F: 回车中的小b在4800的计算机里怎么改16 楼:'hg 06-11-30 23:26 回评:+10 分可想而知17 楼:'xiaoxiao 07-2-2 20:1 回评:+4 分请问:要不要带正负号18 楼:黄沙溪07-2-24 19:11 回这个程序我检验了一下,计算结果不大正确,19 楼:'yangjian001 07-3-8 23:20 回结果不大正确20 楼:ygt0516 07-9-12 20:50 回错误用内查发计算就可以了。
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2) 度数法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角度正切正弦0° 0% 0%5° 9% 9%10° 18% 17%30° 58% 50%45° 100% 71%60° 173% 87%90° ∞ 100%例题:一个斜坡的坡度i=1:2,若某人沿斜坡往上行进100米,则他的高度将上升多少米.解:因为坡度——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
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
那么,就有:高度上升为:X²+(2X)²=100²5X²=100²X√5=100X=100/√5 因为√5=√5/√5*√5X=20√5简化为:100*√5/5=20√5米.其实坡度简单的讲就是一个直角邻角(地面的角)的TAN值.国际地理学会地貌调查和野外制图专业委员会将坡度分为7级: 0-2°平原至微倾斜坡,2-5°缓倾斜坡,5-15°斜坡,15-25°陡坡,25-35°急坡,35-55°急陡坡,>55°垂直坡中国大陆规定>25°不能耕种西北黄土高原地区15°和25°分别为坡面流水面状侵蚀的下限和上限临界坡角。
超高横坡计算公式缓和曲线超高段计算超高横坡计算公式:I=Abs(B-A)*2E/Q-E ① I=[Abs(B-A)-Q](D-E)/(C-Q)+E ②I———缓和曲线内任一横断面超高横坡度(I的正负,抬高边为正,降低边为负);B———缓和曲线超高段内任一点里程桩号;A———缓和曲线起点ZH或终点HZ的里程桩号;E———直线段路拱横坡度,输入时不考虑符号取正值;C———缓和曲线长度(M);D———最大超高段设定的最大超高横坡度,取正值;Abs———绝对值符号;Q———缓和曲线起(终)点至超高变坡临界面距离,Q=2E/(E+D)*C程序清单:CGHP(文件名)Lb1 0:E:D:C:A:L:{BH}:B≤0=> Goto 2⊿ Q=2E/(E+D)*C:Abs(B-A)> Q=> Goto 1⊿I=Abs(B-A)*2E/Q-E◢F=H+LI◢ T=H-EL ◢Goto 0⊿(计算ZH 或HZ至Q之间缓和曲线上任一点超高横坡度及左右边桩F、T之高程,注意须输入与边桩同横断面的中桩高程-中桩高程另算)Lb1 1:I=(Abs(B-A)-Q)(D-E)/(C-Q)+E◢F=H+LI◢ T=H-IL ◢Goto 0⊿(计算Q至HY或YH之间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超高横坡度及左右边桩之高程,L为半幅路宽,单位为M)Lb1 2:{EDCAL}:Goto 0 注:输入B≤0重新开始竖曲线计算公式:G=H-CP+ZF(T-Abs C)2/2R程序清单:SHXGC(任意)内容:Lb1 0:H:B:R:I:J:{L}:T=R·Abs(J-I)/2:C=B-L:F=1:I>J =>F=-1⊿L≤0=>{HBRIJ}:Goto 0:≠> L<b-t="">Z=0:P=I ≠> L< b+t="">Z=1:P=J ≠>Z=0:P=J⊿⊿⊿ G=H-CP+ZF(T-Abs C)2/2R注:输入L≤0重新开始H——为变坡点高程:B——为变坡点桩号:L——为待求点桩号:I、J为坡度:T为切线长=R·α/2=R(i1-i2)/2。
坡度计算公式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坡度计算公式
表示方法: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
i=h/l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例如:坡度3%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
(2)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tan-1(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角度正切正弦
0°0%0%5°9%9%10°18%17%30°58%50%
45°100%71%60°173%87%问:已知高程差为12M,坡度为3.18%,求水平距离是多少?
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即:水平距离=12/3.18%=377.3585m。
横坡率计算公式
横坡率是指道路横向坡度与道路长度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横坡率=(道路最大坡度-道路最小坡度)/道路长度
×100%。
道路横坡率对驾驶员安全和舒适度有很大影响,因为过高的横坡
率会导致车辆在转弯时抓地能力不足,容易造成侧滑或者失控;过低
的横坡率则会使车辆缺乏向心力,对车辆操控也会造成一定困难。
在实际的道路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根据道路用途、交通量以及地
形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横坡率。
如果是平缓的长直路段,横坡率一
般不应超过2%,如果是弯道或者坡路,横坡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尽可能避免在高速公路上设置大的横向坡度。
对于驾驶员来说,了解道路横坡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其更好
地理解道路条件,从而更好地掌握车辆操控。
此外,在实际驾驶过程中,保持适当的速度、加强对车辆的操控,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
坡度计算公式-坡度-
高程-公式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坡度计算公式
表示方法: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
i=h/l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 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 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角度正切正弦
0° 0% 0% 5° 9% 9% 10° 18% 17% 30° 58% 50%
45° 100% 71% 60° 173% 87%问:已知高程差为12M,坡度
为%,求水平距离是多少
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即:水平距离=12/%=
2。
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曲线半径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曲线半径弯道的基本概念弯道是指道路中的曲线段,它被用于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在道路设计中,弯道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交通安全和舒适性。
弯道的大小曲线半径是衡量一个弯道的重要指标。
弯道超高横坡的概念弯道超高横坡是指在弯道上的某一侧,道路的横向坡度超越了一般道路的标准横坡。
通常情况下,道路在直线段的横坡是相对较小的,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和舒适。
然而,在弯道上,为了应对离心力的作用,道路可能需要更大的横坡,从而增加车辆的侧向稳定性。
弯道超高横坡的设计原则弯道超高横坡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性。
1. 合理的曲线半径弯道的曲线半径决定了车辆在弯道上的运动轨迹。
较小的曲线半径会导致车辆需要更大的侧向加速度来保持转弯,增加了翻车的风险。
而较大的曲线半径可以减小侧向加速度,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弯道超高横坡时,需要结合车辆的运动特性和道路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曲线半径。
2. 合适的超高横坡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对车辆的行驶有着重要影响。
较小的超高横坡会导致车辆在转弯时出现车身倾斜的现象,增加了侧滑和翻车的风险。
而较大的超高横坡会加大车辆的侧向力,可能会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设计弯道超高横坡时,需要根据车辆的运动特性和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值。
3. 考虑车辆的速度和类型弯道超高横坡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类型。
不同类型的车辆在弯道上的行驶特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超高横坡的取值。
同时,不同的行驶速度也会对超高横坡的要求产生影响。
较高的行驶速度会增加车辆在弯道上的惯性力,因此超高横坡需要相应地增加,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弯道超高横坡的计算方法弯道超高横坡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弯道的曲线半径、车辆类型和行驶速度等。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超高横坡= F × R其中,F为侧向净力系数,R为弯道的曲线半径。
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公式为:Lc=B’×i/p超高横坡在超高缓和段内按三次抛物线计算:i=i1+(i2 -i1)*(3-2*(1/ Ls))*(1/ Ls)^2 (三)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为了行车的舒适、路容的美观和排水的通畅,必须设置一定长度的超高缓和段,超高的过渡是在超高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的。
双车道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1.4.19)式中:——超高缓和段长(m);——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之间的相对坡度,其值见表1.4.11。
前面讲到缓和曲线,已经考虑到超高缓和段所需的最短长度。
所以一股情况下,超高缓和段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
但有时因照顾到线形的协调性,在平曲线中配置了较长的缓和曲线,则超高的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某一区段内进行。
因为过小的渐变率对路面排水不利。
从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虑,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四)超高值的计算平曲线上设置超高以后,道路中线和内、外侧边线与原中线上的设计标高之高差h,应予以计算并列于“路基设计表”中,以便于施工。
这些超高值的计算公式见教材表1.4.12和表1.4.13,计算图式见教材图1.4.17和图1.4.18。
三、路基土石方调配土石方调配的目的是为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
通过调配合理地解决路段土石方平衡与利用问题,使从路堑挖出的土石方,在经济合理的调运条件下移挖作填,达到填方有所“取”,挖方有所“用”,避免不必要的路外借土和弃土,以减少占用耕地和降低公路造价。
超高段横坡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超高段横坡是指道路在曲线段或坡度段的一侧具有较大的倾斜程度,通常用于
解决道路设计中的垫石问题。
在设计超高段横坡时,需要准确计算横坡的值,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本文将通过举例说明超高段横坡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超高段横坡计算公式如下:
横坡(%)= (倾斜高度(m)/ 长度(m)) × 100
其中,倾斜高度是指道路在曲线段或坡度段中,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长度是
指曲线段或坡度段的总长度。
举例说明:
假设有一段道路的曲线段总长度为100米,倾斜高度为3米,我们可以使用上
述公式计算出该超高段横坡的值。
横坡(%)= (3 m / 100 m) × 100 = 3%
根据计算结果,这段道路的超高段横坡为3%。
这意味着道路的一侧会倾斜3%的程度。
这个数值可以帮助道路设计者在垫石或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做出准确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超高段横坡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有些情况下,横坡的计算可能还需要考虑额外的因素,例如水平曲率半径或交通流量等。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建议与道路工程师合作,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超高段横坡的计算公式可通过倾斜高度和长度来确定。
这个公式可以帮
助道路设计者确定道路的横坡值,从而影响垫石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然而,在考虑具体情况时,请务必与专业的道路工程师合作,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横坡计算公式
横坡度计算公式:横坡度=2(中桩高程-边桩高程)/的路面实测宽度*100%,其中:中桩高程是指在线路施工测量中,作为定测的中桩的高程。
边桩高程=中桩标高±横坡×半幅道路宽度。
横坡一般有这样几个数据:坡长、水平长度、坡度、高差.它们之间的关系为:高差=坡度×水平长度一般坡度不大的时候,坡长≈水平长度,工程上可以用近似值,即:高差=坡度×坡长。
道路横坡坡率就是横坡度。
计算公式:(中心点标高-边线点标高)/(中心点到边线点的距离)。
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
横坡度是路基(路面)横断方向的坡度,一般的为2%,是为了便于排水,特别是在纵向坡度较小时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弯道上,为了抵消离心力,需要设超高,即内弯低,外弯高。
纵坡度是路基(路面)纵向的坡度,也即平常我们所说的路线的坡度,坡度不宜太小(不利于排水),不宜过陡(不利于
行车及安全),同时对其坡长还有一定的限制。
工程测量横坡计算公式在道路、铁路、桥梁等工程施工中,横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横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车辆、列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在工程测量中,对横坡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横坡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横坡的定义。
横坡是指道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在横向上的坡度。
它是指路面或铁轨中心线在横向上的倾斜度。
横坡通常用百分比或度数来表示,正值表示向右倾斜,负值表示向左倾斜。
横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车辆、列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安全和舒适度。
二、横坡的计算公式。
1. 百分比横坡计算公式。
百分比横坡是指横坡的坡度以百分比表示,通常用于道路工程中。
其计算公式为:百分比横坡(%)=(横向高差 / 横向距离)×100%。
其中,横向高差是指两个测点在横向上的高度差,横向距离是指两个测点在横向上的距离。
2. 度数横坡计算公式。
度数横坡是指横坡的坡度以度数表示,通常用于铁路工程中。
其计算公式为:度数横坡(°)=arctan(横向高差 / 横向距离)。
其中,arctan表示反正切函数,横向高差和横向距离同样是指两个测点在横向上的高度差和距离。
三、横坡计算的应用。
1. 道路工程中的横坡计算。
在道路工程中,横坡的计算对于道路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合理的横坡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行驶舒适度。
通过横坡计算,可以确定道路的横坡坡度,从而指导道路的设计和施工。
2. 铁路工程中的横坡计算。
在铁路工程中,横坡的计算同样非常重要。
铁路的横坡设计直接关系着列车的行驶安全和舒适度。
通过横坡计算,可以确定铁路的横坡坡度,从而指导铁路的设计和施工。
四、横坡计算的注意事项。
1. 测量精度。
在进行横坡计算时,需要保证测量的精度。
横向高差和横向距离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着横坡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精准的测量工具,并严格按照测量标准进行测量。
2. 地形影响。
在实际测量中,地形的不规则性会对横坡计算造成影响。
道路的横坡和纵坡计算公式道路的横坡和纵坡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横坡是指道路横向的坡度,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坡度。
在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对道路的横坡和纵坡进行精确的计算,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横坡计算公式。
道路的横坡通常用百分比或度数来表示,它是指道路横向的坡度。
在道路设计中,横坡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排水和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横坡的计算公式如下:横坡(%) = (横向高差 / 道路宽度) × 100。
其中,横向高差是指道路两侧的高度差,道路宽度是指道路的横向宽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道路的横坡百分比,从而确定道路的横向坡度。
纵坡计算公式。
道路的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坡度,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爬坡能力和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在道路设计中,纵坡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地形条件来确定。
纵坡的计算公式如下:纵坡(%) = (纵向高差 / 道路长度) × 100。
其中,纵向高差是指道路两点之间的高度差,道路长度是指两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道路的纵坡百分比,从而确定道路的纵向坡度。
应用。
横坡和纵坡的计算在道路设计和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要求和地形条件来确定道路的横坡和纵坡。
通过精确的计算,可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在道路施工中,横坡和纵坡的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条件来进行道路的平整和坡度调整,以确保道路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总结。
道路的横坡和纵坡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通过精确的计算,可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因此,在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对道路的横坡和纵坡进行精确的计算,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高速公路边轴旋转超高方式横坡计算路基超高方式图:说明∶1.路基超高采用边轴旋转,整体式路基旋转轴为中央分隔带边缘线;分离式路基为行车道前进方向左侧路基边缘内侧1.0米处。
2.行车道和硬路肩超高,土路肩不超高。
3.图中所示符号∶Ls--缓和曲线长,Lc--超高过渡段长;X0--与路拱同坡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过渡段起点的距离,I1--路拱横坡度;X--过渡段上任意点至超高过渡段起点的距离,I0--路肩横坡度;Ib--弯道超高横坡度,hc--路基外缘最大抬高值,h″c--路基内缘最大降低值;h″cx--x点路基内缘降低值,hcx--x点路基外缘抬高值.4.超高方式:圆曲线为全超高路段,超高过渡段长度(LC)从缓圆点(HY)往直缓点(ZH)或从圆缓点(YH)往缓直点(HZ)点计算。
先按超高渐变率p=1/330算出超高过渡段长度Lc,若Lc<Ls,则超高渐变率p=1/330。
若算出的Lc>Ls,则取Lc=Ls,超高过渡段长度等于缓和曲线长度。
5.图中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适用于设计时速V=80Km/h。
备注:正常路拱横坡(即直线段)为-2%;横坡计算按硬路肩比路缘带低为负。
一、整体式路基:图上为一左转直线到圆曲线的超高方式图。
半径为800m,缓和曲线长250m。
读图可得:R=800m,所以Ib弯道超高横坡度=4%;左转曲线,则黑线表示右幅,红线表示左幅;红点为直缓点;黑点为右幅超高起点;黄点为左幅超高起点;蓝点为缓圆点。
R=800,那么Lc=205<Ls=250.则:红点与黑点距离为:Ls-Lc=45m;黄点到蓝点距离为TX:(lb-|i左|)/(lb+|i右|)*Lc=(4-2)/(4+2)*205=68.333m; 黑点到黄点距离(与路拱同坡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过渡段起点):X0=Lc-68.333=136.667m 。
由此可得:1.直线段左右幅横坡都为-2%;2.圆曲线上分2种情况:曲线左转则:左幅横坡为-lb;右幅横坡为lb;曲线右转则:左幅横坡为lb;右幅横坡为-lb;3缓和曲线分为4种情况设桩号K:曲线左转:第一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2% -(K - (HY - TX)) / TX * (lb - 2%)右幅横坡= -2% +(K - (HY - Lc)) / lc * (lb + 2%)第二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lb + (K - YH) / TX * (lb - 2%)右幅横坡= lb - (K - YH) / lc * (lb + 2%)曲线右转:第一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2% +(K - (HY - Lc)) / Lc * (lb +2%)右幅横坡= -2% -(K - (HY - TX)) / TX * (lb -2%)第二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lb - (K - YH) / Lc * (lb + 2%)右幅横坡=-lb + (K - YH) / TX * (lb - 2%)将缓和曲线公式汇总:设转向ZX,左转为-1,右转为1;设路幅A,左幅为-1,右幅为1;设与路拱同坡的过渡长TX,左转左幅或右转右幅Lc=TX,,即当ZX*A=1时,Lc=TX;公式为:第一缓和曲线:HP = -2% - ZX * A * (K - (HY - lc)) / lc * (lb - A * ZX * lz)第二缓和曲线:HP = -ZX * A * lb + ZX * A * (K - YH) / lc * (lb - ZX * A * lz)附:整体式路基excel VBA公式宏。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测量计算机程序2010-01-03 22:45:55 阅读2714 评论8 字号:大中小订阅在众多测量网站上有不少关于超高计算的程序,但众观各程序,能够较详细介绍计算公式的不多。
虽然各程序在计算超高值时的确比较快速,但是,对于有些初学者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人觉得有必要在这和大家一起对超高值计算进行一些探讨,共同提高。
一、常用超方式:无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中线旋转另一种是绕未加宽未超高的内侧路边线旋转。
前者一般适用于旧路改造,后者适用于新建公路。
有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同样有两种,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和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第一种适用于各种宽度的有中央带的公路,第二种适用于车道数大于4的公路或分离式断面的公路。
二、超高过渡段的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式中:Lc----超高过渡段长度;B’----旋转轴至行车道(包含硬路肩)外侧边缘的宽度(m);---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根据上式计算的的超高过渡段长度应取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
式中有关参数的具体取值如下。
无中带的公路:绕中线旋转B’ ’=绕边线旋转式中:B----行车道宽度(m)---硬路肩宽度(m)-----超高横坡度-----路拱横度有中间带的公路:绕中央分格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式中:B----半幅行车道宽度(m)---左侧路缘带宽度(m)---右侧硬路肩宽度(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确定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经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曲线长度),即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但只要横坡由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
否则,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根据不设超高范围圆曲线半径和计算出来的超高过渡段长度,然后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并验算横坡从路拱坡(-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是否P≥1/330。
高速公路边轴旋转超高方式横坡计算高速公路边轴旋转超高方式横坡计算路基超高方式图:说明∶1.路基超高采用边轴旋转,整体式路基旋转轴为中央分隔带边缘线;分离式路基为行车道前进方向左侧路基边缘内侧1.0米处。
2.行车道和硬路肩超高,土路肩不超高。
3.图中所示符号∶Ls--缓和曲线长,Lc--超高过渡段长;X0--与路拱同坡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过渡段起点的距离,I1--路拱横坡度;X--过渡段上任意点至超高过渡段起点的距离,I0--路肩横坡度;Ib--弯道超高横坡度,hc--路基外缘最大抬高值,h″c--路基内缘最大降低值;h″cx--x点路基内缘降低值,hcx--x点路基外缘抬高值.4.超高方式:圆曲线为全超高路段,超高过渡段长度(LC)从缓圆点(HY)往直缓点(ZH)或从圆缓点(YH)往缓直点(HZ)点计算。
先按超高渐变率p=1/330算出超高过渡段长度Lc,若LcLs,则取Lc=Ls,超高过渡段长度等于缓和曲线长度。
5.图中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适用于设计时速V=80Km/h。
备注:正常路拱横坡(即直线段)为-2%;横坡计算按硬路肩比路缘带低为负。
一、整体式路基:图上为一左转直线到圆曲线的超高方式图。
半径为800m,缓和曲线长250m。
读图可得:R=800m,所以Ib弯道超高横坡度=4%;左转曲线,则黑线表示右幅,红线表示左幅;红点为直缓点;黑点为右幅超高起点;黄点为左幅超高起点;蓝点为缓圆点。
R=800,那么Lc=205< p="">红点与黑点距离为:Ls-Lc=45m;黄点到蓝点距离为TX:(lb-|i左|)/(lb+|i右|)*Lc=(4-2)/(4+2)*205=68.333m;黑点到黄点距离(与路拱同坡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过渡段起点):X0=Lc-68.333=136.667m 。
由此可得:1.直线段左右幅横坡都为-2%;2.圆曲线上分2种情况:曲线左转则:左幅横坡为-lb;右幅横坡为lb;曲线右转则:左幅横坡为lb;右幅横坡为-lb;3缓和曲线分为4种情况设桩号K:曲线左转:第一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2% -(K - (HY - TX)) / TX * (lb - 2%)右幅横坡= -2% +(K - (HY - Lc)) / lc * (lb + 2%)第二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lb + (K - YH) / TX * (lb - 2%)右幅横坡= lb - (K - YH) / lc * (lb + 2%)曲线右转:第一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2% +(K - (HY - Lc)) / Lc * (lb +2%)右幅横坡= -2% -(K - (HY - TX)) / TX * (lb -2%)第二缓和曲线上则:左幅横坡= lb - (K - YH) / Lc * (lb + 2%)右幅横坡=-lb + (K - YH) / TX * (lb - 2%)将缓和曲线公式汇总:设转向ZX,左转为-1,右转为1;设路幅A,左幅为-1,右幅为1;设与路拱同坡的过渡长TX,左转左幅或右转右幅Lc=TX,,即当ZX*A=1时,Lc=TX;公式为:第一缓和曲线:HP = -2% - ZX * A * (K - (HY - lc)) / lc * (lb - A * ZX * lz)第二缓和曲线:HP = -ZX * A * lb + ZX * A * (K - YH) / lc * (lb - ZX * A * lz)附:整体式路基excel VBA公式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计算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 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y y ⑼y x x ⑻x αSsin y ⑺αScos x ⑹90ααα⑸y x ⑷S 180
n x y
arctg α⑶l 3456R l l 40R l l y ⑵)K
R
336l l 6Rl l (x ⑴Z
1Z
11111012
200
0040
49202503307
030+=+===-+=+=⋅+=+-=-=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 的取值如下:
⎪⎩
⎪⎨⎧=<<⎪⎩⎪⎨⎧=><⎪⎩⎪⎨⎧=<>⎪⎩⎪⎨⎧=>>1n 0y 0x 1n 0y 0x 2n 0y 0x 0n 0y 0x 00000000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 为到点HZ 的长度
α为过点HZ 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 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 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2Rl l β02
=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 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y y ⑿y x x ⑾x αSsin y ⑽αScos x ⑼90ααα⑻y x ⑺S 180n x y arctg
α⑹m Rsin α'y ⑸p]K )cos α'[R(1x ⑷34560R l 240R l 2l ⑶m 2688R l 24R l ⑵p R π)
l -90(2l ⑴α'Z
1Z
11111012
200
0004
5
2
3003
40
200+=+===-+=+=⋅+=+=+-=+-=-
==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 的取值如下:
⎪⎩
⎪⎨⎧=<<⎪⎩⎪⎨⎧=><⎪⎩⎪⎨⎧=<>⎪⎩⎪⎨⎧=>>1n 0y 0x 1n 0y 0x 2n 0y 0x 0n 0y 0x 00000000 当只知道HZ 点的坐标时,则: l 为到点HZ 的长度
α为过点HZ 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 值与知道ZH 点坐标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 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β
+∆=+=+=+-=++=++++-=
++++-=-=
-=
+-
=+-==
=
+=+==
D l l :β
R R R
2R P P 2β⒀曲线段长度:l )
l l (21
R αL ⑿圆曲线长度)
l l (21
R α⑾曲线全长度:L m 2α
2R)tg p p (212α2tg
p p T ⑽第二切线长:m 2α
2R)tg p p (212α2tg
p p T ⑼第一切线长:2688R l 24R l p ⑻第二曲线平移量:2688R l 24R l p ⑺第一曲线平移量:34560R l 240R l 2l m ⑹第二曲线顺移量:34560R l 240R l 2l m ⑸第一曲线顺移量:2R
l β:⑷第二缓曲段总转角值2R l β:⑶第一缓曲段总转角值)l
P P (21l R R 2R
R :β⑵曲线段任意点转角值2Rl l :β⑴缓曲段任意点转角值2
1212121021221212121121
34
222
23
41
2114
52232224
512311
12
21
12121210
2
的边缘曲线长度⒁偏离缓曲:D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 ——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 l 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 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 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 ——圆曲线半径 R 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 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 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 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 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i i T(4
12R T E ⑷i Ri 2
12R )i i R(21l H ⑶H i i 2T
⑵R (带有符号)S S l ⑴122
02
1212
Z 1
2Z -==-⎥⎦⎤⎢⎣⎡+++=-=
-=
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
已知:如图,
第一横坡:i
1
第二横坡:i
2
过渡段长度:L
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
解:d=x/L
i=(i
2-i
1
)(1-3d2+2d3)+i
1
六、匝道坐标计算 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
②曲线起点桩号:K 0 ③曲线终点桩号:K 1 ④曲线起点坐标:x 0,y 0 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
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 0(左转为“-”,右转为“+”) 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 1(左转为“-”,右转为“+”) 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
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 计算过程:
ααα Bcos NAsinT y y BsinT
NAcosT x x 42240C
l l 336C l l 6C l l B 3456C l l 40C l l )l (l A /2C l N αT )/2/C l S(l α P P l C SN l l )P /(P P Nl l K K l )P SGN(P N 时:P P ⑶当αα )/P cos α(cos αy y )/P sin α(sin αx x αSP α 0时:P P ⑵当αα Ssin αy y Scos αx x 0时:P P ⑴当K -K S 1
0T 005
110
1137073034
90
9
25050200010
1S 0010S 00
1S 01101T 101010100
11100T 0000100
+=++=-+=-+---=-+---=-=+=-=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