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课件八上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详细内容如下: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分析19世纪中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探讨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讲述1856年至10年间的主要战役,如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基本史实。
2. 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重点: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历史地图、战争形势图、相关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二次鸦片战争2. 内容:背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经过: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2)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
(3)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答案:(1)背景:19世纪中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2)主要战役: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
(3)影响: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解战争背景、经过和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结果:中与英、法、俄、美《天津条约》:西方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中与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2: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出兵占领天津,直逼北京。
咸丰帝弟弟奕诉任议和大臣。
10月,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圆明园。
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结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承认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
火烧圆明园感受:1、表现英法联军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2、体现了清政府腐败软弱无能3、使中国文化遗产遭受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4、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设立,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过程:1、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60多万平方千米2、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约40万平方千米3、《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44万多平方千米4、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7万多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对比:1、根本原因和战争性质(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相同,2、参与国家:多了法美俄;3、时间:1840-1842对比1856-1860多了两年;4、开放口岸:由沿海城市到深入内陆;5、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课件八上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英法联军的侵略,火烧圆明园等事件。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
2.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如火烧圆明园等。
3.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2. 教学重点:火烧圆明园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烧圆明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3. 讲解经过: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重点讲述火烧圆明园事件。
4. 分析结果及影响: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响。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例题讲解:讲解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二次鸦片战争2. 内容:(1)背景: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经过:英法联军侵略,火烧圆明园(3)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响。
2. 答案:(1)背景: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经过:英法联军侵略,火烧圆明园;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
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四、讲解"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一目,主要应讲清辛酉政变的性质和影响,讲清中外反动势方勾结的原因。
五、小结本课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讲课时可放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资料,增强直观性。
课后小结
1.结合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等内容的讲授,调出本课软件中马克思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论述,加深学生对西方侵略本性以及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战争本质的分析能力,在讲授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时,也可适当调出本课软件中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以加深学生对沙俄近代的贪婪侵害我国,吞并我国领土罪行的认识。
2.在讲授英法提出"修约"要求以及几个不平等条约时,可适当调出本课软件"文献资料"部分相应的原始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充实和补充教材内容,并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3.结合本课有关内容的讲解,适当调出本课软件中的多媒体图片,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更具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帮助其深刻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一、战争原因、借口及实质
二、战争经过及结果
①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57年12月)
②英法联军攻陷天津(185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860年),洗劫并焚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三、战争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政治上,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
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各省,并由沿海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
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