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聚落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
2.1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乡村)→(城市)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七年级上册地理聚落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与地球相关的学科,聚落则是指多户人家及其附属设施在一起形成的社会组织单位。
七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地理聚落的知识点,包括什么是聚落、聚落类型、聚落形成的原因、聚落分布规律以及聚落对环境的影响等。
一、什么是聚落聚落是指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而在相对一定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住房、设施、街巷等建筑物的集合体。
它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有些聚落规模小,有些规模大,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成因,地理聚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聚落类型聚落类型包括商贸集镇、工业城镇、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1.商贸集镇商贸集镇是一个具有商业和贸易功能的聚集区域,以进行商品交易为主要活动。
商贸集镇一般多见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及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商贸集镇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环境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工业城镇工业城镇则是一个具有工业制造功能的聚集区域,以生产和制造为主要活动。
工业城镇一般多见于距离工业重心较近的地方,交通、技术、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工业城镇的发展。
3.农村聚落农村聚落是一些以耕作为主要活动的集结地,其规模一般比较小。
农村聚落的形成,是由于农业部门需要拥有相应的居住条件,而耕作与近邻之间的关系也会促进农村聚落的形成。
4.城市聚落城市聚落则是一个具有城市化程度的聚集区域,它包含了很多的设施、住房和通行设施,以及大批人口。
城市化的发展是城市聚落形成的核心,城市的发展源于交通的便利、资源的丰富、政策的鼓励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因素。
三、聚落形成的原因聚落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常见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交通水利、信仰文化、族群文化等。
地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和土地等,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则有可能促进农村聚落的形成;而水路、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则可能出现工业聚落的形成。
四、聚落分布规律聚落分布规律是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聚落是沿路线、河道、交通线路、沿山丘陵地形集中的。
此外,聚落也会分布在较为平坦安全的区域、沿海区域、旅游景区等。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聚落地理学是人类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它探究的是地球、地球表面、大气、水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等内容。
而聚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形态,它是人们集中定居、生活、开展经济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地理学中,聚落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就七年级地理学知识点中聚落这一部分进行总结。
一、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们集中定居、生活、开展经济活动的地方。
聚落的形态和规模不同,有城市、镇、村、居等不同的类型。
城市是人口密集、市政建筑集中、经济文化活动比较发达的聚落,而村庄则侧重于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聚落的类型1.根据规模和功能的不同,聚落可以分为城市、镇、村等不同类型。
城市和镇都是人口较多、市政建筑较集中的聚落,而村庄则侧重于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
2.根据分布的不同,聚落可以分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等不同类型。
沿海城市往往具有比较发达的港口和贸易经济,而内陆城市往往侧重于农业和工业生产。
3.根据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聚落可以分为古代城市、现代城市等不同类型。
古代城市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现代城市则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功能性。
三、聚落的发展与演变1.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
2.传统城镇的改造和发展。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许多城镇进行了规划、改造和建设,以更新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3.新城市的兴起。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传统城市的发展,一些新城市也在不断兴起,这些城市具有更好的城市规划和新的城市文化,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四、聚落的影响1.经济发展。
聚落是人们集中生活和开展经济活动的地方,它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社会变革。
聚落的发展和演变往往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一些社会、人口、文化等问题也在逐渐变化。
3.环境问题。
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6.1 聚落与环境一、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1、聚落: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聚落:村庄、村落、渔村、山寨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矿业、交通重镇,文化、商贸之城,政治之都(大城市往往具备多种职能)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主要差异是:生产方式的不同2、乡村聚落数量多于城市聚落,但居住人数大致各占世界总人口数一半二、聚落与自然环境1、分布: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资源、政策等2、形态: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影响,呈条带状或团块状补充乡土地理:1、我们家乡黄土高原的代表性民居是什么?与我们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答:窑洞。
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建筑用材稀缺。
而黄土直立性强,就地取材气候冬冷夏热,房屋建筑墙厚、窗小,保暖性好,冬暖夏凉气候干燥多风沙天气,窑洞一般背风坡,保暖驱寒,避免风沙天气的侵害。
2、太原聚落发展的条件:自然:地形: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汾河河谷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雨热同期,气候适宜,水源:黄河支流汾河穿过,水源充足土壤:适宜的气候与汾河滋养土地,土地肥沃社会经济:资源: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资源丰富农业: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工业:丰富的煤炭资源推动工业发展,还有太钢交通:拥有火车、高铁、地铁、飞机等多种形式,交通便利政策:国家中部计划、一带一路计划的扶持文化历史:晋祠、永祚寺(双塔寺)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6.2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一、聚落的发展1、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2、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3、城市发展的影响:利: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弊: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光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噪声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4、城市发展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