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全部
- 格式:ppt
- 大小:5.69 MB
- 文档页数:5
学前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哑嗓子,小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哭喊或扯着嗓子唱歌等,不注意保护,则声带充血肿胀、变厚,就成了哑嗓子,发音时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 2、龋齿: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3、牵拉肘:小儿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关节周围的韧带不够结实,容易发生脱臼(俗称吊环).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这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半脱臼。
它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小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小儿穿脱衣袖时,用力牵拉、提拎小儿的手臂所造成的。
4、青枝骨折: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
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
这种骨折被称为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这类骨折容易被忽略,而未能送去医院治疗,骨折未经复位长上以后,肢体就会出现畸形,甚至影响正常功能。
所以,小儿肢体受伤后,即便痛得不十分厉害,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发生了骨折。
5、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20℃左右的环境中,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一般相对来说,男性基础代谢比女性高,儿童比成年人高。
6、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是,除了需要营养素以维持生命和一切生理活动以及修补组织损耗外,还需要保证其生长发育之需。
7、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对儿童来说有九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对成人来说,组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只前八种为必需氨基酸。
8、基础免疫: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称基础免疫。
9、缺铁性贫血:又名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系因体内缺乏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三岁以下发病率较高.10、先天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免疫,它是生来就具有的免疫功能,是人类在种系进化中,长期与病原微生物斗争而发展、完善的一种生理功能。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7、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
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 cm,6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1~1.5岁闭合。
若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
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
16、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17、乳牙: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18、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学前卫生学全部ppt课件contents •学前卫生学概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家庭、社区与儿童健康促进目录CHAPTER学前卫生学概述学前卫生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0-6岁儿童,包括婴儿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保健。
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
研究内容儿童营养需求及膳食指导。
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学前卫生学的意义与价值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科学的卫生保健措施,保障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发展。
提高儿童生命质量通过预防疾病和提供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健康的儿童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CHAPTER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与特点生长发育的连续性01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0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03身高和体重头围和胸围其他指标030201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评价指标与标准感知觉发展语言与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动作与运动技能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与评估CHAPTER学前儿童营养与膳食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学前儿童膳食指南及食谱编制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食谱编制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编制食谱,保证食物种类多样,营养均衡。
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提高儿童的食欲。
预防措施合理膳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营养意识。
营养性疾病的种类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等。
处理方法根据具体疾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补充缺乏的营养素、调整饮食结构等。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7、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
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 cm,6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1~1.5岁闭合。
若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
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
16、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17、乳牙: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18、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学前卫生学资料(一)第一章:新生儿期保健一、单项选择题1、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 ( B )A.生后12天 B.生后28天 C.生后3月 D.生后100天2.凡胎龄满37~42周,体重( B ),为“足月正常体重儿”,这样的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A.不足2500g B.等于或大于2500g C.等于或大于4000g D.等于或大于5000g 3.出生时,新生儿头围和胸围的关系为 ( A )A.头围比胸围大1~2cm B.头围比胸围小1~2cmC.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D.头围比胸围小2~3cm4、胎儿时期,身体各部位发育顺序为 ( C )A.躯干一脑——四肢 B.脑——四肢——躯干C.脑——躯干——四肢 D.四肢——躯干——脑5、新生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 (D )A.40次左右 B.100次左右 C.120次左右 D.140次左右6、有的男婴和女婴出生数日出现乳房肿胀,这时应 ( D )A.按摩乳房 B.挤压乳房 C.找医生治疗 D.顺其自然7、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 A )季。
A.冬 B.秋 C.夏 D.春8、( B )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品。
A.牛奶 B.母乳 C.奶粉 D.葡萄糖9.提高母乳成功率的新措施是 ( C )A.早开奶和按时喂哺 B.晚开奶和按时喂哺 C.早开奶和按需喂哺 D.晚开奶和按需喂哺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 )A.婴儿出现“生理性腹泻”时,除拉稀外,其他均正常 B.“生理性腹泻”与母乳稀有关C.“生理性腹泻”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最好用药 D.“生理性腹泻”与婴儿的消化功能无关11.以下不属于新生儿的本能是 ( C )A.一侧面颊被触及,头即转向该侧 B.用手指触及新生儿的手心,立即被他握住C.出生十来天的新生儿,刚把他抱起来,准备喂奶,他就“知道”要喂奶了D.将新生儿扶至立位,身体略向前倾,脚底着床,新生儿能两脚交替向前迈出几步12.( C )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抚触研究与应用中心”,专门从事抚触对婴儿身心发育影响的研究。
幼儿园学前卫生学(最终版)第一篇:幼儿园学前卫生学(最终版)(二)学前卫生学模块1.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1)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2)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3)生长发育评价 2.幼儿膳食(1)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2)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3.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1)幼儿常见病的种类和预防(2)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3)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预防(4)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4.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与指导(1)生活活动(进餐、睡眠、盥洗等)(2)教学活动(3)游戏活动(4)户外活动 5.幼儿安全与教育(1)组织幼儿活动的安全措施(2)幼儿安全教育6.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与矫正(1)情绪障碍(2)睡眠障碍(3)语言障碍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1)幼儿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特点:1、骨骼的特点骨骼在生长:需要维生素D 腕骨没钙化好: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
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
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骨头柔嫩:易发生弯曲,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姿势(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
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2、肌肉的特点:一是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二是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
组织户外活动时要适当让幼儿休息,避免适度疲劳3、关节和韧带:牢固性差。
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1.什么是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胳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骨骼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有的骨连结为不动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支配,附着在骨骼上.但如肠道等上的平滑肌则不受意识控制.这是骨骼肌的一个特点.2.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婴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骼在生长: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②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③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
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
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④骨头较软(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
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
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如注意坐姿、站姿的正确。
⑤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
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幼儿园应注意做到十个字: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婴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有①骨骼在生长;②腕骨没钙化好;③骨盆还没长结实;④骨头较软;⑤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2)关节和韧带①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婴幼儿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00385学前卫生学绪论第一章学前儿童健康与促进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特点与保健第三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健第五章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第六章学前儿童饮食营养与保健第七章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与急救第八章学前儿童在园卫生与保健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等课程的基础。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意义身心健康是学前儿童幸福快乐的基石。
学前儿童身心处在不断生长发育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来自自身和周围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及健康存在着多种可能。
研究学前卫生学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探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与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而为开展幼儿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次,通过对幼儿园保健工作内容、特点、方法的研究,阐明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要求及保育措施,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保健工作,创设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学前儿童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学前卫生学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为宗旨,重点围绕以下领域开展砑究。
(一)健康与健康促进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健康的因素,特别是托幼机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探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评价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开展健康检查。
(二)疾病与预防研究学前儿童疾病的早发现及常用护理技术;研究学前儿童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探讨幼儿园体弱儿和不健康儿童的管理和护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探讨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与预防。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7、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 cm,6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1~1。
5岁闭合。
若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16、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17、乳牙: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18、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