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立操作程序 ⑴ 落实好每个方法
⑵ 预试成熟,建立程序
⑶ 设计实验记录与观察内容
6.总体设计的预测评估
⑴ 对预期结果阴性或阳性的解释与再证实;
审定设计能否达到目标 ⑵ 预期结果追踪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可行性 ⑶ 预期结果图表设计(发表是否单薄) ⑷ 预期结果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7.实验结束后
(文章发表or工作进一步深入)
3.资料处理
⑴ 按专业知识列好提纲; 文献(摘要)编号后按提 纲归类 ⑵ 背景材料,基础知识,立论依据;权威甚或经典 ⑶ 不同意见和学术观点与资料如何处理? ⑷ 资料的准确性,尤其是翻译,讲不清楚不如不讲 ⑸ 老课题文献多,新课题文献太少
⑹ 如何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 评述? 自引? 逻辑 分析 ⑺ 内容集中,目标明确,不要广证博引(与研究生 论文不同) ⑻ 参考文献: 新(5年内2/3); 背景材料, 立论依 据,权威经典; 专论内容: 新,反映进展,可引会议摘要,要准确 ⑼ 发表: 刊登进展/综述的专业杂志(如“进 展”“国外医学”); 专业论文杂志; 查阅国内有 无类似综述,避免重复;按杂志稿约修改(留底)
5.文献整理
(1)运用自己专业知识; (2)按照文献的热点与焦点; (3)参照相关综述模式。 例如:TGFβ在肾纤维化中的意义 (作用) ㈠ 背景知识 ① 肾纤维化的概念 ② TGFβ的理化特征 ③ TGFβ的生成与代谢、组织分布等 ㈡ 肾纤维化病程中TGFβ的变化 ① 血浆和肾组织TGFβ的蛋白与基因表达 ② 病程中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病理生理表 现的(相关)关系
4.方法恰当(方法先进) 方法技术为研究目的服务;引进新技术与避免高射炮大蚊子 最常见的误区:追求方法而忽略目标 ⑴ 方法选择:目的决定方法选择;按实验要求选方法; ⑵ 模型:经典与新建(改良);可行性; ⑶ 观察指标:多(广)或少(精)好?明确每个指标的 原理和意义 背景指标:如证实疾病模型复制成功的指标;反映质 控的指标;反映阴性或阳性的对照指标等, 必须是肯定的结果 探索性指标和前瞻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