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地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梦圆。
热情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较为浅显。
六年级学生能够理清课文条理,抓住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会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学习本课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1.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3.体会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中第一、二点是重点,第三点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阅读教学过程可以让每个学生在精读课文后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五、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询问家人丰富背景知识,课中资料进入课堂,间以录像辅助教学,课后将其制成小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本课所处在第五单元,这部分内容尚未接触,阅读单元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已经解决。
六、教学流程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读中悟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文章开篇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观点,然后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第二部分选准感悟点,精读精品第二部分这是文章的精读部分,也是解决重难点和情感价值观的部分。
根据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我预设了三处进行研析。
这三处都是通过精读感悟来完成的。
不同的是“梦圆部分”我采用的是看画面——说感受——读课文——再说感受——再读的方法来进行;杨利伟的三句话的精彩部分我通过让学生想象读,说缘由,升华读来再现历史瞬间,大写激励人生;反映人们辛勤付出的部分我注意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文字,想象画面,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最后辅以纪实文字,来强化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月球梦以及现代人终于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
课文以我国探月工程为背景,展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民族自豪感。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科技事业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类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在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方面,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科技成就,学习相关的科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科技事业的向往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科技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技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观察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探月工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我国探月工程的壮丽历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意义和科技成就。
4.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科技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6.总结感悟:让学生谈谈对我国探月工程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实践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篇1【说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 段至第10 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第11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预设】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一、教材内容简介《8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位勇敢少年的故事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2.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3.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2.掌握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3.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文主要围绕一位少年在国家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故事展开,突出了坚持、努力和勇敢等传统文化精神。
同时,文章还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2.互动提问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3.示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六、教学步骤1.引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2.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思考;3.分析:逐段解读文章,重点讲解关键词语和意义;4.讨论: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文章中的价值观;5.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训练语言表达能力;6.总结:总结教学内容,梳理重要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
七、教学反馈在课堂结束前,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以检验教学效果。
八、学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对于本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后应该认真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成效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十、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文内容,并写一篇读后感或感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就是《8 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的说课稿。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说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 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二是学习默读课文,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尝试、火焰、捆绑、身躯、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这篇课文激情澎湃,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自豪与骄傲。
教学这一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朗读从字里行间品味自豪和骄傲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说过程】一、创设朗读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新课程强调小学语文应注重朗读,以读代讲,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尽量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文中有几个部分有一些抒情的语言,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飞天梦实现时的激动、骄傲、自豪之情。
为此,我在课题上先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先理解课题,然后说感受,再带着感情来读。
为继续加深这一感情,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让学生再次升华骄傲、自豪之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小说。
本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梦境,讲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迷失与重返的故事。
本课将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来展示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传统音乐和展示一幅传统绘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引入本文的主题,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传统文化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阅读分析(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段一段地阅读小说,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本。
问题:a.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小说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结构?c.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都代表着什么?d. 小说的语言风格如何?有哪些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4. 学生演讲(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演讲,介绍他们的特点以及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四、课堂作业阅读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课通过分析小说《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生的演讲,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千年梦圆在今朝》公开课教案、说课稿、评课稿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华航天梦的讴歌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课文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理解“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含义。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4.学习表达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
5.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表达的情感。
7.作业布置(1)学生根据课文表达方法,完成一篇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反馈。
二、说课稿1.教学目标(略)2.教学重点与难点(略)3.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方法。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教学过程(略)5.作业布置(略)三、评课稿1.优点(1)教师导入新课自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4)作业布置有针对性,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2.改进意见(1)在分析课文环节,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在学习表达方法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良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以《千年梦圆在今朝》为主题,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航天梦,认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航天梦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古代火箭发射的视频,引发孩子们对航天事业的兴趣,然后向他们介绍中国古代的航天梦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观察与讨论:让孩子们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图片中的航天器和特点,并分组讨论中国古代航天梦的实现过程。
3. 动手操作:让孩子们根据讨论的结果,利用废旧物品和学具,设计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航天器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他们发挥创新精神,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让孩子们将自己的航天器模型进行展示,并介绍制作过程中的创新点和意义。
组织孩子们进行互评和师评,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航天梦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航天事业充满了兴趣,他们在制作航天器模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同时,他们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圆明园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展现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悲惨遭遇和如今的修复重建。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历史知识了解相对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变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历史遗产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变迁,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丽和辉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变迁。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历史,互相交流学习。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圆明园的辉煌过去,感受其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历史遗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学情】《千年梦圆在今朝》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以朴实凝练的语言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在几代人地不懈努力之下,今朝得以梦圆。
热情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整组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围绕“寻梦——追梦——圆梦——新梦”四个层次来探索科学精神。
只有理解科学的精神,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
这篇文章内容较为浅显,六年级的学生能够理清课文条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根据略读提示的要求,解决两个问题。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仅仅是个人的努力吗?阅读科技内容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从一件件事情串联起来所诠释的科学精神感受文本。
二、【说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圆梦经过。
教学难点:学会用具体事例描述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奉献协作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萌芽“寻梦”在上课伊始,我会跟孩子们从敦煌的壁画——“飞天”聊起。
“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九天揽月”等等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谈谈古人对“梦”什么感受?从而引出中国的一个千年之梦——飞天梦。
然后趁热打铁,提问学生:飞天,仅仅只是一个梦吗?让你再快速读读文章,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
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开始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人民为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课文通过讲述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现了中华民族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同时,课文还强调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代神话和传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科技发展方面,可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和实现可能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还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了解现代科技发展对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中所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归纳。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梦想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中的飞天故事,引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和实现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代人民为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4.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现代科技成就,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梦想实现的推动作用。
5.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一、说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略读课文展现了中华民族追寻“飞离地球,遨游太空”飞天梦想的历程。
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更是令人振奋,令人自豪。
选编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概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体会航天人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选取航天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勾画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航天的伟大成就。
课文第1自然段:讲中国古代流传的神话、传说,想象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第2~3自然段:记叙了明代万户进行的火箭飞行的传说及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的努力。
第4~7自然段:分别记叙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首次载人航天“神舟五号”的飞行成功、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功,这三个成功分别代表着中国航天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空间探测三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
文中插图是“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图片,探测器上“五星红旗”十分醒目,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二、说目标1.认识“鹏、揽”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民族飞天梦想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最新成就。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在阅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四、说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课堂上我选择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学说图片描述的内容,引出本课三个词语,再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让学生知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实现了数千年的飞天梦,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
2、学生准备: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引出课题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他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请打开课本第19课。
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对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很崇拜,交流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教师抛出“万户”,由于万户其人学生非常陌生,学生便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例举)。
万户是明代官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没有航天工程人员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将第一自然段与第十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引出课题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他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请打开课本第19课。
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例举)。
万户是明代官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没有航天工程人员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将第一自然段与第十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的两个过渡段(第四、第六自然段),将课文划分为五个部分,中间三个部分分别写万户乘坐火箭飞行没有成功、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三、重点研读,课文表达方法1、研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两个数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
(“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设、发射单位,“三千多”是协作单位。
说明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千年梦圆”的含义,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讲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现代得以实现。
课文语言生动,富有诗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千年梦圆”的含义,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难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原文、学习笔记、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1)课文中提到的“千年梦圆”是指什么?(2)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查找的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资料,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4. 精讲点拨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展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千年梦圆在今朝梦想:奔月、飞天发展:古代、现代实现:神舟五号、神舟十号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时间轴。
2. 写一篇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短文,可以是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或故事。
八、课后反思一、导入新课1. 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图片,如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航天事业的辉煌。
2.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如“两弹一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重要的里程碑,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千年梦圆”的含义、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阶段等,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1教学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学要求:(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自然段:()自然段:()自然段:(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按顺序主要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国家,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主要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的精神。
(5)“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2、合作交流3、全班汇报三、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四、小练笔:写几句赞美航天工作人员的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8《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我国探月工程为主题,生动讲述了我国科学家们为实现探月梦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探月工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技原理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
2.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科技原理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科技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倪晓兰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义务课程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航天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体会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感受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
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抓住课题,学生质疑。
我首先激趣,你们有什么梦想?打算如何实现?然后出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图片让同学们认识,接着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入太空。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内心自然而然地升华起了骄傲、自豪之情。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由于对杨利伟很崇拜,所以便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有感而发,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根据文章题目,上课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所知道的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
(二)自读课文,理清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针对阅读课的特点。
我让学生带着“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这一问题来自读。
通过自学,学生能轻松的根据本篇课文的时间顺序抓住本文线索。
(三)自读自悟,体会感情,加强朗读,指导写法。
在研读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不仅叙述了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圆的结果,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这是课文研读的重点。
研读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过程方面,千年的寻梦过程中,中国人民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是“神舟五号”的研制过程,此时抛出问题“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引出表现了中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读、找找、写写,抓住了能够体现“辛勤努力”的词句,如抓住
“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体会到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工作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组带有四个“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语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不仅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布置作业,写航天梦。
结合板书,我和学生再次共同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加深自己的感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航天人的艰辛努力及勇于探索、团结协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紧接着我适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航天梦想,激发他们为梦想而努力的欲望。
最后我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理想,给航天英雄写封信。
这样学生的练笔可以采用前后照应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谈自己的近期想法及人生志向,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采用阶梯式设计,阶梯上面板书“奇妙想象,万户飞天,卫星上天,神五飞天,神六问天”,概述圆梦的过程,阶梯下面板书“勇于探索,团结协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总结实现梦想的精神力量!在阶梯的最高处用省略号表示还有更高远的梦想需要同学们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