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3
《数据结构》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在正确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错误说法的题后括号中打“×”)1、顺序存储方式插入和删除时效率太低,因此它不如链式存储方式好。
( × )2、链表中的头结点仅起到标识的作用。
( × )3、所谓静态链表就是一直不发生变化的链表。
( × )4、线性表的特点是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 × )5、在顺序表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6、线性表就是顺序存储的表。
(×)7、课本P84 2.4题(1)√(2)×(3)×(4)×(5)√(6)×(7)×(8)√(9)×(10)×(11)√(12)√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一个?( B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C.线性表采用链接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D.线性表采用链接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2、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B )A.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D.所需空间与线性长度成正比3、(1) 静态链表既有顺序存储的优点,又有动态链表的优点。
所以,它存取表中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无关。
(2) 静态链表中能容纳的元素个数的最大数在表定义时就确定了,以后不能增加。
(3) 静态链表与动态链表在元素的插入、删除上类似,不需做元素的移动。
以上错误的是( B )A.(1),(2)B.(1)C.(1),(2),(3) D.(2)4、在单链表指针为p的结点之后插入指针为s的结点,正确的操作是(B)A.p->link =s; s-> link =p-> link; B.s-> link =p-> link; p-> link =s; C.p-> link =s; p-> link =s-> link; D.p-> link =s-> link; p-> link =s;5、若某线性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取任一指定序号的元素及其前驱,则利用(C)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
第二章参考答案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2.为什么可将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答: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金属键即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其离域电子为所有原子共有,自由流动,因此整个金属单质可看成是同种元素金属正离子周期性排列而成,这些正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都是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电子分布基本上是球形对称,由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都相等,因此可看成是等径圆球。
又因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为使体系能量最低,金属原子在组成晶体时总是趋向形成密堆积结构,其特点是堆积密度大,配位数高,因此金属单质的结构问题归结为等径圆球的密堆积问题.3.计算体心立方结构和六方密堆结构的堆积系数。
(1) 体心立方 a :晶格单位长度 R :原子半径a 34R = 34R a =,n=2, ∴68.0)3/4()3/4(2)3/4(23333===R R a R bccππζ (2)六方密堆 n=64. 试确定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中原子半径和点阵参数之间的关系。
解:简单立方、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结构均属立方晶系,点阵参数或晶格参数关系为90,=====γβαc b a ,因此只求出a 值即可。
对于(1)fcc(面心立方)有a R 24=, 24R a =, 90,=====γβαc b a(2) bcc 体心立方有:a 34R = 34R a =; 90,=====γβαc b a(3) 简单立方有:R a 2=, 90,=====γβαc b a74.0)3(3812)3/4(6)2321(6)3/4(633hcp =⋅=⋅R R R R a a c R ππξ=R a a c 238==5. 金属铷为A2型结构,Rb 的原子半径为0.2468 nm ,密度为1.53g·cm-3,试求:晶格参数a 和Rb 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AabcN nM=ρ 其中, ρ为密度, c b a 、、为晶格常数, 晶胞体积abc V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2×1023 mol -1,M 为原子量或分子量,n 为晶胞中分子个数,对于金属则上述公式中的M 为金属原子的原子量,n 为晶胞中原子的个数。
P73 第2.1节3.设(),X ρ是一个 的度量空间,证明: (1) X 的每一个子集都是开集;(2) 如果Y 也是一个度量空间,则任何映射:f X Y →都是连续的. 证 (1) 对任意的A X ⊂和任意顶的x A ∈,取14ε=,则(){},B x x A ε=⊂,所以A 是开集.(2) 设:f X Y →为任一映射,U ∈T Y,由(1)知,()1f U -∈TX,所以,f 是连续映射.6.从殴氏平面2到实数空间的映射2,:m s →定义为对任何()12,x x x =,(){}()1212max ,,m x x x s x x x ==+证明m 和s 都是连续函数。
(提示:分别用2的度量1ρ和2ρ(参见第5题).)证 先证m 是连续映射.设()212,x x x =∈是任意一点,对任意的0ε>,对任意()212,y y y =∈,因为(){}{}{}()()111221212,max ,max ,max ,x y x y x y x x y y m x m y ρ=--≥-=-(其中1ρ是习题5中定义的2的度量),故()()()(),,m B x B m x εε⊂,即m 在2x ∈对于2的度量1ρ而言是连续的,由于2x ∈是任意的,从而对于2的度量1ρ而言连续.由习题5的结论知,m 对于2的度量ρ而言是连续的.下面再证s 是连续映射.设()212,x x x =∈是任意一点,对任意的0ε>,对任意()212,y y y =∈,因为()()()()()211221212,x y x y x y x x y y s x s y ρ=-+-≥+-+=-(其中2ρ是习题5中定义的2的度量),故()()()(),,s B x B s x εε⊂,即s 在2x ∈对于2的度量2ρ而言是连续的,由于2x ∈是任意的,从而对于2的度量2ρ而言连续.由习题5的结论知,s 对于2的度量ρ而言是连续的.P73 第2.2节2. 对于每一个n +∈,令{}n A m m n +=∈≥,(1) 证明P ={}{}n A n +∈⋃∅是正整数集+的一个拓扑;(2) 写出1+∈的所有开邻域.(1) 证 显然1,A +∅=∈P .又n A ∅⋂=∅∈P ,1,2,n =.任意,n m A A ∈P ,{}max ,n m m n A A A ⋂=∈P ,对任意的P 1⊂P ,{}11min :n n n n A TB A TB A A ∈∈=∈P ,因此P 为+的拓扑.(2) 1+∈的唯一开邻域为1A +=.7. 设P 1和P 2是集合X 的两个拓扑,证明P1⋂P 2也是X 的一个拓扑.举例说明P1⋃P 2可以不是X 的拓扑.证 若P 1和P2都是X 的拓扑,,由于,X ∅∈P 1,P2,所以,X ∅∈P1⋂P 2;任意,A B ∈P 1,P 2,则A B ⋂∈P 1,P2,所以A B ⋂∈P1⋂P 2;对任意的P '⊂P 1⋂P2,即P '⊂P1,P2,则'A T A ∈∈P 1,P2,所以'A T A ∈∈P 1⋂P 2. 因此P 1⋂P 2是X 的拓扑.例,设{},,X a b c =, P {}{}{}{}1,,,,,,a b c a b c =∅, P{}{}{}{}2,,,,,,b a c a b c =∅,显然, P1,P2都是X 的拓扑,P1⋃P2{}{}{}{}{}{},,,,,,,,,a b b c a c a b c =∅,因{}{},a b ∈P 1⋃P2,{}{}{},a b a b =⋃∉P1⋃P 2,因此P 1⋃P 2不是X 的拓扑.10. 证明:(1) 从拓扑空间到平庸空间的任何映射都是连续的; (2) 从离散空间到拓扑空间的任何映射都是连续的. 证 (1) 设(X ,P 1)是任意拓扑空间,( ,Y P 2)是平庸拓扑空间,:f X Y →,对任意的U ∈P2,,U Y =或∅,所以()1,fU X -=或∅,它们都属于P 1,所以f 连续.(2) 设(X ,P 1)是离散拓扑空间,( ,Y P2)是任意拓扑空间,:f X Y →,对任意的U ∈P 2 ,(){}()11x f U f U x --∈=∈P1,所以f 连续.(因为离散拓扑空间的单点集是开集).P73 第2.4节2. 设X 是一个拓扑空间,,A B X ⊂,证明:(1) x X ∈是集合A 的凝聚点当且仅当x 是集合{}A x -的凝聚点; (2) 如果()d A B A ⊂⊂,则B 是一个闭集.证 (1) 若x X ∈是集合A 的凝聚点, 当且仅当对任意的U ∈Ux,有{}()U A x ⋂-≠∅,由{}{}(){}A x A x x -=--,从而{}(){}{}U A x x ⋂--≠∅,即x 是集合{}A x -的凝聚点.(2) 因为()d A B A ⊂⊂,所以()()d B d A B ⊂⊂,即()d B B ⊂,故B 为闭集. 3. 证明:闭包运算定义中的Kuratovski 公理等价于条件:对任何,A B X ⊂,()()()()()*****A c A c c B c A B c ⋃⋃=⋃-∅.证 “必要性”若Kuratovski 公理成立,则对任意,A B X ⊂,()()()()()()()()********A c A c c B c A c B c A B c A B c ⋃=⋃=⋃=⋃-∅;“充分性”若对任意,A B X ⊂,有()()()()()*****A c A c c B c A B c ⋃⋃=⋃-∅,则令A B ==∅,有()()()()()()******c c c c c c ∅⋃∅⋃∅=∅-∅=∅⇒∅=∅;令A B =,有()()()()()()()()()()**********A c A c c A c A c c A A c A c A c c A ⋃⋃=-∅=⇒⊂⇒⊂,并且()()()***c c A c A ⊂,所以()()()***cc A c A =。
填空1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层次接口服务2语法语义同步3结构格式4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5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表示层数据链路层6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7数据终端设备数据通信设备8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寻址9帧10面向字符面向比特11通信子网层、路径选择、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与中继、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12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13数据传输层、表示层14网络接口层、网络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15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远程登录协议、文件传输协议16服务17会话层18ARP协议19远程登录20网络互连层判断:1对2错3错4错5错6对7错8对9对10错1.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优点是什么?(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经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
(2)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次产生影响。
(3)易于实现标准化。
2.0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思想、在传输层中定义了相似的功能。
不同点:二者在层次划分上、使用协议上有很大的区别;TCP/IP为工业标准模型,而OSI 是理论标准模型。
3.简述OS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使用什么类型的传输介质,使用什么样的连接器件和连接设备。
使用什么拓扑结构。
使用什么样的物理信号表示二进制的。
和1以及该物理信号与传输相关的特性如何。
数据链路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将bit信息加以组织封装成帧。
确定了数据帧的结构。
通过使用硬件地址及物理地址来寻址。
实现差错校验信息的组织。
对共享的介质实现访问控制。
网络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提供了网络层的地址(IP地址),并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包的分割和重新组合。
差错校险和恢复。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计算机主机是由CPU和( D )构成的。
A.控制器B.输入/输出设备C.运算器D.内存储器2.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用来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是( B )。
A.程序设计语言B.操作系统C.诊断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3.I/O接口位于( C )。
A.主机和I/O设备之间B.主机和总线之间C.总线和I/O设备之间D.CPU和内存储器之间4.计算机中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 A )。
A.位B.字节C.字D.字长5.计算机中基本的存取单位是( B )。
A.位B.字节C.字D.字长6.微型计算机中的Cache是( B )。
A.只读存储器B.高速缓冲存储器C.可编程只读存储器D.可擦除可再编程只读存储器7.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 C )问题。
A.内存与辅助内存之间速度不匹配B.CPU与辅助内存之间速度不匹配C.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D.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8.采用PCI的奔腾微型计算机,其中的PCI是( B )。
A.产品型号B.总线标准C.微型计算机系统名称D.微处理器型号二、填空题1.电子计算机能够快速、准确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工作的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这个思想是由(冯·诺伊曼)提出的,按照这个思想,计算机由5大部件组成,它们是(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CPU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
3.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或RAM)和(只读存储器或ROM)两种。
4.在表示存储器的容量时,MB的准确含义是(220字节)。
5.5678.123=(1 0110 0010 1110.0001 1111 01)2=(13056.0764)8=(162E.1F4)H。
6.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小写)字母的ASCII码值比(大写)字母的ASCII码值要大(32)。
7.微型计算机采用总线结构,根据传送信息的种类不同,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3版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2-1 何谓转速图中的一点三线?机床的转速图表示什么?转速图包括一点三线:转速点,主轴转速线,传动轴线,传动线。
⑴转速点 主轴和各传动轴的转速值,用小圆圈或黑点表示,转速图中的转速值是对数值。
⑵主轴转速线 由于主轴的转速数列是等比数列,所以主轴转速线是间距相等的水平线,相邻转速线间距为ϕlg 。
⑶传动轴线 距离相等的铅垂线。
从左到右按传动的先后顺序排列,轴号写在上面。
铅垂线之间距离相等是为了图示清楚,不表示传动轴间距离。
⑷传动线 两转速点之间的连线。
传动线的倾斜方式代表传动比的大小,传动比大于1,其对数值为正,传动线向上倾斜;传动比小于1,其对数值为负,传动线向下倾斜。
倾斜程度表示了升降速度的大小。
一个主动转速点引出的传动线的数目,代表该变速组的传动副数;平行的传动线是一条传动线,只是主动转速点不同。
转速图是表示主轴各转速的传递路线和转速值,各传动轴的转速数列及转速大小,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的线图。
2-2 结构式与结构网表示机床的什么内容?只表示传动比的相对关系,主轴转速的传递路线,而不表示传动轴(主轴除外)转速值大小的线图称为结构网。
结构式是结构网的数学表达式或等比数列变速系统原理数学表达式。
2-3等比传动系统中,总变速范围与各变速组的变速范围有什么关系?与主轴的转速级数有什么关系?总变速范围为R r r r r j P P P P Z J ===--01211012ΛΛϕϕ2-4 等比传动系统中,各变速组的级比指数有何规律? 第j 扩大组的级比指数为x P P P P j j =-0121Λ()2-5 拟定转速图的原则有哪些? 1. 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范围原则 一般限制最小传动比为min i ≥1/4;为减少振动,提高传动精度,直齿轮的最大传动比i max≤2,斜齿圆柱齿轮max i ≤2.5;直齿轮变速组的极限变速范围是842=⨯=r斜齿圆柱齿轮变速组的极限变速范围为1045.2=⨯=r2. 确定传动顺序及传动副数的原则从传动顺序来讲,应尽量使前面的传动件多一些。
1、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在程序并发执行时已不再具有封闭性,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性和新的活动规律。
程序这一静态概念已不足以描述程序的并发执行的特性。
为了适应这一新情况,引入了一个能反应程序并行执行特点的新概念——进程(process)。
有的系统也称为任务(task)。
2、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是动态概念;一个进程可以同时包括多个程序;进程是暂时的,是动态地产生和消亡的。
程序:是一组有序的静态指令,是静态概念;一个程序可以是多个进程的一部分;程序可以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3、能够看到。
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的存在。
为进程的实体为:程序部分描述了进程所要完成的功能,它通常可以由若干个进程所共享。
数据部分包括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和工作区,它通常是各个进程专有的。
4、可再现性:程序重复执行时,必将获得相同的结果。
即对于程序A来说,第一次运行得到一结果,第二次运行时若中间有停顿,但最后的结果必将与第一次一样。
封闭性:程序一旦开始运行,其计算结果和系统内资源的状态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5、1)运行状态:进程正占用CPU,其程序正在CPU上执行。
处于这种状态的进程的个数不能大于CPU的数目。
在单CPU机制中,任何时刻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至多是一个。
2)就绪状态:进程已具备除CPU以外的一切运行条件,只要一分得CPU马上就可以运行(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在操作系统中,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数目可以是多个。
为了便于管理,系统要将这多个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组成队列,此队列称为就绪队列。
3)封锁状态:进程因等待某一事件的到来而暂时不能运行的状态。
此时,即使将CPU 分配给它,也不能运行,故也称为不可运行状态或挂起状态。
系统中处于这种状态的进程可以是多个。
同样,为了便于管理,系统要将它们组成队列,称为封锁队列。
封锁队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按封锁原因形成多个封锁队列。
6、(1)1---分到CPU,2---时间片到,3---等待某一事件的发生,4---所等待事件已发生。
. 思考题()在中地数据库中包含哪些对象?其中什么对象是必不可少地?其作用又是什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答:中地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数据库关系图、表、视图、同义词、可编程性、、存储和安全性等.其中表对象是必不可少地.表是由行和列构成地集合,用来存储数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提供地系统数据库它地作用是什么?用户可以删除和修改吗?为什么?答:数据库记录系统地所有系统级信息.主要包括实例范围地元数据、端点、链接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以及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库地存在、数据库文件地位置以及地初始化信息.用户不可以删除和修改,它是由系统创建和维护地数据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什么文件是数据库文件?组成数据库地文件有哪些类型?如何识别?它们地作用是什么?答:存放数据库数据和数据库对象地文件叫数据库文件;在系统中组成数据库地文件有种类型:数据文件和事务(事务就是一个单元地工作,该单元地工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日志文件.而数据文件又由主数据文件和次数据文件组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主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当有多个数据文件时,有一个文件被定义为主数据文件,它用来存储数据库地启动信息和部分或全部数据,一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文件,主数据文件名称地默认后缀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次数据文件.次数据文件用来存储主数据文件中没存储地其他数据.使用次数据文件来存储数据地优点在于,可以在不同物理磁盘上创建次数据文件,并将数据存储在这些文件中,这样可以提高数据处理地效率.一个数据库可以有零个或多个次数据文件,次数据文件名称地默认后缀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事务日志文件.事务日志记录了每一个事务地开始、对数据地改变和取消修改等信息.如使用、、等对数据库进行操作都会记录在此文件中,而等对数据库内容不会有影响地操作则不会记录在案.一个数据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事务日志文件,事务日志文件名称地默认后缀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数据库文件名有个: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逻辑文件名是指当在命令语句中存取某一个文件时必须使用该数据库文件地逻辑文件名,各个数据库地逻辑文件名不能相同.物理文件名是指数据库文件实际存储在磁盘上地文件名称.数据库地逻辑文件名是在语言中引用地用于存取某一数据库文件地标识.物理文件名则是在操作系统环境或用户程序中引用地数据库文件标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分离数据库和附加数据库地区别是什么?分离数据库是不是将其从磁盘上真正删除了?为什么?答:数据库地分离就是将用户地数据库从中删除,即从服务器中分离出来,但是保持组成该数据地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中地数据完好无损,即数据库文件仍保留在磁盘上.在实际工作中,分离数据库作为对数据库地一种备份来使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附加数据库地工作是分离数据库地逆操作,通过附加数据库,可以将没有加入服务器地数据库文件添加到服务器中.还可以很方便地在服务器之间利用分离后地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组成新地数据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数据库地收缩是不是指数据库地压缩?为什么?收缩数据库能起什么作用?答:收缩数据库就是把数据库不需要或者没有用地东西进行资源回收,简单地说就是数据库压缩..选择题()下列()不是数据库文件地后缀.....()数据库对象中最基本地是()..表和语句.表和视图.文件和文件组.用户和视图()事务日志用于保存(. ).. 程序运行过程. 程序地执行结果. 对数据地更新操作. 数据操作()数据库是系统最重要地数据库,如果该数据库被损坏,将无法正常工作.该数据库记录了系统地所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系统设置信息. 用户信息. 对数据库操作地信息. 系统信息()中组成数据库地文件有()种类型.. . . .()分离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从()中删除,但是保持组成该数据地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中地数据完好无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 盘. 对象资源管理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地数据库地收缩方法有( )..都可以.在中修改数据库文件地大小.自动收缩数据库和手动收缩数据库.在操作系统中修改数据库文件地大小.()下面描述错误地是()..每个数据文件中有且只有一个主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可以存在于任意文件组中..主数据文件默认为文件组..文件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库文件组织.()下列文件中不属于数据库文件地是().....()关于地数据库和文件地管理叙述错误地是()..可以收缩数据库和数据库文件.可以收缩数据库.可以收缩数据库文件.只可以收缩数据库日志文件。
一、填空题:1、当MCS-51引脚ALE有效时,表示从P0口稳定地送出了低8位地址。
2、MCS-51的堆栈是软件填写堆栈指针临时在片内数据存储器内开辟的区域。
3、当使用8751且EA=1,程序存储器地址小于 1000H 时,访问的是片内ROM。
4、MCS-51系统中,当PSEN信号有效时,表示CPU要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信息。
5、MCS-51有4组工作寄存器,它们的地址范围是 00H~1FH 。
6、MCS-51片内20H~2FH范围内的数据存储器,既可以字节寻址又可以位寻址。
7、PSW中RS1 RS0=10时,R2的地址为 12H 。
8、PSW中RS1 RS0=11时,R2的地址为 1AH 。
9、单片机系统复位后,(PSW)=00H,因此片内RAM寄存区的当前寄存器是第 0 组,8个寄存器的单元地址为 00H ~ 07H 。
10、PC复位后为 0000H 。
11、一个机器周期= 12 个振荡周期= 6 个时钟周期。
12、PC的内容为将要执行的的指令地址。
13、在MC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1个机器周期为 2us 。
14、内部RAM中,位地址为30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为 26H 。
15、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 0 。
16、80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 04H ,因上电时PSW=00H 。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第 0 工作寄存器区。
17、使用8031芯片时,需将/EA引脚接低电平,因为其片内无程序存储器。
18、片内RAM低128个单元划分为哪3个主要部分:工作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和用户RAM区。
19、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首先就要把 PC 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
调用返回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 PC 。
20、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MCS-51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64 KB。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2-6 试求下列各函数1()f t 与2()f t 之卷积。
121212(-)01(1) ()() ()() (0) ()()()(-) ()(-)11(1) 0(2) ()t tt t tt t f t u t f t e u t f t f t f f t d u eu t d e e d e e e t f t ααταατααταατττττττααδ-+∞-∞+∞---∞--==>*===⋅=⋅=-≥=⎰⎰⎰,解:,2121212() ()cos(45)()()()cos[()45] cos(45)(3) ()(1)[()(1)] ()(1)(2) ()()t f t t f t f t t d t f t t u t u t f t u t u t f t f t ωδτωττω+∞-∞=+*=-+=+=+--=---*⎰,解:,解:ττ222221211211()(-1)(-1)-2(-2)(-2)(-1)(-1)-(-2)(-2)2211-(-2)(-2)(-3)(-3)-(-2)(-2)(-3)(-3)22()*()()1,()0123, (1-)(1)21(1)--(12ttf t t u t t u t t u t t u t t u t t u t t u t t u t f t f t f t t f t t t dt t ft t t t τττ=+++=<=<<+=+-=++⎰222-112222212111)-222123, (1-)(1)-221()2(1)-2(1-)(-1)211121---152223, ()*()0.t t t t t t d t f t t t t t t t t t t t f t f t ττττ-+=<<+=+=+++=+++=++>=⎰121221--(4) cos , (1)-(-1)()*()()(-) [(1)-(-1)][cos(-)] cos[(1)]-cos[(-1)]f t t f t t t f t f t f f t d t t t d t t ωδδτττδδωττωω+∞∞+∞∞==+==+⋅=+⎰⎰ -212-212--2-220(5) ()(), ()sin ()()()*()()sin(-)(-) sin(-)sin t t ttt tf t e u t f t t u t f t f t f t e u t u t d e t d ee d τττττττττ+∞∞==⋅==⋅⋅⋅=⋅=⋅⎰⎰⎰-12-(-)--0022-(-)-33-2-3(6) ()2[()-(-3)], ()4()-(-2)0, ()0.02,()2488-825, 88()8(-)5, ()0.t tt t t tt t t t t f t e u t u t f t u t u t t f t t f t e d e e e t ft ed ef t e e e t f t ττττττ-==<=<<==⋅=<<===>=⎰⎰2-8 求阶跃响应为32()(21)()t t s t e e u t --=-+的LTI (线性时不变)系统对输入()()t x t e u t =的响应。
第2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1 解释下列术语
⏹数据表示:数据表示是机器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并能在机器上直接对其操作的数据类型,
表现在它能有对这种类型数据进行操作的指令和运算部件。
⏹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是指令寻找操作数或信息的方式,有面向寄存器的,面向堆栈的面
向主存的三种。
⏹逻辑地址:程序员编程时所用的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物理地址:程序在主存中实际存放地址称为主存物理地址。
⏹静态再定位:程序的静态再定位是在目的程序装入主存时,通过调用系统配备的装入程
序,运行此装入程序把目的程序的逻辑地址用软件的方式逐一修改成物理地址,程序执行时,物理地址就不能改变。
⏹动态再定位:动态再定位是指在程序装入主存时,只将装入主存的起始地址存入该道程
序的基址寄存器中,指令的地址字段不做修改,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将逻辑地址经地址加法器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地址,才形成物理地址访存。
⏹静态使用频度:指的是对程序中出现的各种指令或指令串进行统计得出的百分比。
⏹动态使用频度:指的是在目标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指令或指令串进行统计得
出的百分比。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按CISC方向发展和改
进指令系统的出发点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原有指令的功能以及设计更为复杂的新指令来取代原先由软件子程序完成的功能,实现软件功能的硬化。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按RISC方向设计和改
进指令系统的出发点是,简化原有的指令功能,减少指令种类以降低硬件设计的复杂程度,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
2.2 (题目略)
【解】数据结构是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表示是能够被机器硬件直接识别和引用的数据类型。
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结构只有通过软件映像成机器所固有的数据表示才能在机器上执行;
(2)不同的数据表示能为数据结构的实现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
(3)数据结构和数据表示是软硬件的交界面。
确定某种数据表示的基本原则是:
(1)系统的效率是否提高,是否减少了实现时间和存储空间; (2)通用性和利用率是否提高。
2.11 (题目略)
【解】(条)源向量A 和B 、结果向量C 在进行上述向量加法运算时所用的参数如下图所示
2.16 (题目略)
【解】(1)根据题意,可知三种指令格式如下所示:
三类指令的分配方案如下图年示,由图可知,可表示63条单地址指指令,64条零地址指令。
A
B
C
双地址指令 单地址指令 零地址指令
(2)设双地址指令为X 条,则单地址和零地址指令为9X 条。
依题意有
X X X 92]92)2[(664=⨯-⨯-
解得X =14,9X =126,三类指令的分配方案如下图所示
0000 xxxxxx xxxxxx . . .
1101 xxxxxx xxxxxx 双地址指令14条
1110 000000 xxxxxx . . .
1111 111101 xxxxxx 单地址指令126条
1111 111110
000000 . . .
1111 111111 111101
零地址指令126条
0000 xxxxxx xxxxxx . . .
1110 xxxxxx xxxxxx 双地址指令15条
1111 000000 xxxxxx . . .
1111 111110 xxxxxx 单地址指令63条
1111 111111
000000 . . .
1111 111111 111111
零地址指令64条。